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记忆歌谣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背诵歌谣
隋朝短暂(二世而亡)但繁荣,先修运河创科举
太宗武皇与玄宗,贞观开元两盛世;曲辕筒车唐三彩,
文成入藏天可汗,西游学习是玄奘,东渡传播是鉴真;
友好交往威名传,国强为本交通畅,安史之乱国变衰,
黄巢起义再打击,藩镇割据五代延
北宋建于陈桥变,强化集权措施多,削权兵相及地方,
重文轻武文教兴,外重内轻局面变。
北宋并立辽西夏,南宋与金和西夏。
有战有和送岁币,
边境和平促贸易,中原百姓负担重。
耕获图与占城稻,瓷都造船指南针,繁荣清明上河图,
市舶司促海外贸,纸币交子为最早,经济重心唐中移
苏湖熟为南宋完。
统一蒙古铁木真,再灭西夏与金国,元朝建于忽必烈,
抗元英雄文和陆。
元朝疆域为最大,回族形成行省制,宣政院与澎湖司,
元曲汉卿窦娥冤,史学传世二司马,纪传史记黄到武
编年资治战国五。
活字印刷是毕昇
大明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改官制,废丞相与中书省,权分六部锦衣卫,科考八股禁思想,成祖东厂迁都城航海之最是郑和,国威贸易双丰收,七下亚非范围广,最远非东红海岸,抗倭台州九战捷,民族英雄戚继光封侯无意品德高,鸳鸯阵法戚家军
本草纲目李时珍,天工开物宋应星,农政全书徐光启,东江西关明长城
推翻明朝李自成,引清夹击吴三桂。
努尔哈赤皇太极,后金之后清入关
收复台湾郑成功,清设府属福建省,册封达赖与班禅,再设驻藏大臣管,西北平定两叛乱,加设伊犁将军管雅克萨战尼布楚,清朝疆域含钓南
清朝垦荒种甘薯,人口增长压力大
军机处为雍正设,君主专制达顶峰,文字冤狱康雍乾,思想学术进步阻
外贸经营十三行,闭关锁国终落后,自给自足不需要,。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时间:618年人物: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1.唐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年号“贞观”。
2.治国措施: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eg: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治国效果: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3.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四、“开元盛世”——唐玄宗1.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
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治国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归纳: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归纳: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③统治者必须自身的执政素质。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
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唐高祖李渊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中国历史》第二册歌谣|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五八一年隋杨坚,灭陈统一开皇显。
三省六部科举制,多为以后各朝沿。
开凿运河分四段,永济通济邗江南。
炀帝暴政逼民反,六一八年隋朝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开国是李渊,六一八年都长安。
贞观之治国力强,任用贤相善纳誎。
唯一女皇武则天,贞观遗风美名传。
姚崇宋璟辅玄宗,开元盛世景象现。
第3课盛唐气象唐朝经济很繁盛,粟稻主粮茶盛行。
创制筒车曲辕犁,浇地垦荒粮食丰。
丝织铸铜技艺精,青白三彩负盛名。
唐都长安百万家,四方交往乐盈盈。
第4课“和同为一家”颉利可汗领突厥,骨力裴罗统回纥;太宗则天辖西域,安西北庭都护设。
松赞干布在吐蕃,文成公主来结合;中宗再把公主嫁,唐蕃和同一家乐。
第5课“海内存知已”隋唐往来国家多,唐人”之名开始说。
鉴真晁衡中日往,留学新罗人最多。
玄奘西至那烂陀,取经文化同传播。
西亚波斯和大食,富商足迹遍中国第6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天宝年间伏危机,安史之乱趁机起。
七五五至七六三,由盛转衰成标志。
宦官专权藩镇起,李唐更加不景气。
黄巢起兵唐瓦解,藩镇灭唐九○七。
第7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李春建造赵州桥,石拱桥中最古老。
雕板印制《金刚经》,现存世上它最早。
贞观时办医学校,高宗时编《唐本草》。
一行实测子午线,一代“药王”孙思邈第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唐诗五万成瑰宝,李杜白诗成就高。
韩愈宗元散文好,“颜筋柳骨”书法妙。
立本道子画世巧,各具神韵领风骚。
艺术宝库莫高窟,壁画雕塑举世骄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五代十国局势乱,世宗改革备条件;陈桥兵变建大宋,结束分裂释兵权。
北宋中期危机现,安石变法非等闲;青募方农保甲法,利国利民但犯官。
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统一契丹阿保机,九一六年称皇帝;创制文字子得幽,澶渊之盟宋给币。
西北党项又兴起,西夏也与宋并立;先战后和夏称臣,北宋又给夏岁币第11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在东北立,抗辽建金了不起。
一一二五和二七,金灭辽宋紧相继。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一篇介绍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章。
文章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应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顺口溜记忆大全
初中历史顺口溜记忆大全包括以下部分:
1.“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十项建议献良策,玄宗
一一都依从。
重视吏治看政绩,改革图新大手笔,玄宗前期政
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
2.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
风多盛行。
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
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3.玄宗后期图享乐,宠爱贵妃惹大祸,安史之乱局势转,唐朝从
此渐衰落,907年唐朝亡,后期五代又十国。
4.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
北方定根据。
5.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
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6.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
阳打魏旗,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
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7.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
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联系内地与台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初中历史顺口溜记忆大全的完整内容,建议查阅初中历史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在位
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
原因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2)虚心纳谏(魏征);知人善任:房(房玄龄)谋杜
(杜如晦)断
措施
(1)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
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
产
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
女皇帝武地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易误警示
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不是李世民。
2.“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不是唐玄宗统治后期。
3.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开元盛世”时期,不是“贞观之治”时期。
巧学妙记
歌谣法记忆: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心中,“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记忆歌谣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记忆歌谣
618年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称高祖;626年太宗世民即皇位,励精图治开盛世,贞观之治百代传。
贞观之治何以成,具体原因往下看:隋朝繁荣奠基础,主观吸取隋教训,太宗勤政善纳谏,如此不会有失误;广纳贤才善任人,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权与决策,制定法律省刑罚,增加科目促科举,进士科目最重要;严查官吏政绩事,减轻人民劳役苦,鼓励农业促发展;边疆管理有一套,击败东西两突厥,加强西域的管理。
太宗时期善用人,著名谏臣是魏征,三面镜子世人知;善于谋略房玄龄,敢于决断杜如晦,房谋杜断众人夸。
唯一女皇武则天,承上启下功绩大。
上台之后措施多,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打击反对派,第二发展科举制,首创殿试扩基础,第三减负重生产。
三条措施作用大,经济发展人口多,边疆巩固得开拓,奠定开元盛世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被人夸。
玄宗名臣有姚崇,还有一个叫宋璟。
玄宗励精图治世,各项改革措施出。
任用贤能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冗员,发展经济改税制,注重文教修经籍。
最强开元盛世现。
古代盛世有共同,考试卷上要写全。
政治清明经济长,国力强盛百姓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