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5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这是不可信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唐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
自唐太宗即位时开始,贞观之治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唐高宗时期。
之后,唐玄宗继位,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0年。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间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贞观之治1. 开创科举制度唐太宗开始了科举制度,至此,士人通过考试而进入官府成为官员。
这样,唐朝政府能够为官员把关,同时使受教育的人们更有机会获得高级官职。
2. 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配给制,按照户口数目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来划分土地。
这有效地解决了贫富差距,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3. 制定太和正音太和正音是唐太宗下令编纂的音韵规范。
它的编纂对于汉字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和正音为唐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 推崇佛教和道教唐太宗推崇佛教和道教,但并未将其正式定为国教。
在他的统治下,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对唐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开元盛世1. 实行文景之治唐玄宗实行文景之治,这是一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繁荣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获得了支持和赞誉。
2. 打造雄伟的建筑唐代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宏伟壮观,唐玄宗也不例外。
他下令修建了多个大型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3. 推进国际贸易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更加频繁,包括新疆、中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实行胡服骑射唐玄宗实行胡服骑射,即所有官员和公民被要求学习骑马射箭和穿着胡族服饰。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边境的防御和管控,并且巩固了唐朝的征服地位。
总结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让唐朝在更加良好的轨道上运作,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让唐朝成为一个快乐和充满魅力的帝国,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知识点整合】一、唐朝的建立1.背景: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
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4.“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他周围聚集了许多的人才为他所用。
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唐太宗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整顿,确立了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贞观年间不论中央/地方都设学校,学校分专科。
这些大大提高了唐朝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上,唐太宗做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明政策,采取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任用贤相、整顿吏治等许多方面都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一脉相承,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唐朝的经济繁荣、盛世局面的形成作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们统治期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
要求在初步掌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如对武则天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她的独裁、专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并重视人才等,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样,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也应如此。
【知识概述】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到907年朱温建后梁而灭亡,共计289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历时最长的朝代。
唐朝前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上,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人,加强了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关的效能,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发展科举制。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结束,历时近70年。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经历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盛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以下是关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特点,也是唐朝辉煌时期的开端。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巩固了中央政权,并通过和开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他注重选拔贤能之士,推行廉政,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对西域和边疆地区的管理,使得唐朝稳定和富强。
2.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末的一个内乱,指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蔡州(今河南商丘)造反,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这场内乱持续了8年之久,期间唐朝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和流血。
唐太宗在安史之乱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最终平定了乱局,使得唐朝得以继续存在。
3.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进一步强大和繁荣。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强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提倡科举制度等。
他注重文化和教育,广泛招贤纳士、修筑宫殿和宴乐殿。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国力和文化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4.开元盛世的文化繁荣:在开元盛世期间,唐朝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王勃、杨炯、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唐玄宗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兴修图书馆、建立书院、举办文化盛会等。
唐朝的文化影响甚至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对东亚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5.唐宋辽夏金五代十国的导致:唐朝在唐天宝年间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使得朝中内外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唐朝最终在安史之乱后分裂成了多个割据势力。
在唐朝的衰微之际,辽、夏、金等民族政权相继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中央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战乱频仍,国力削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主要内容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治世,它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的黄金时期。
在其后的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经历了更长久的繁荣和稳定,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以下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一、贞观之治1. 儒家思想盛行。
唐朝在贞观之治时期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推崇孔子制定的仪礼制度,并加强对儒家经典的教育和研究。
2. 土地制度改革。
太宗实行了“开墾荒田、废遗积非、裁奸滥、征逃客”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业生产。
3. 货币改革。
太宗进行了货币制度改革,规定了钱币的重量、纹路和规格等标准,致力于加强货币的信用和稳定。
4. 中央集权。
唐朝在太宗时期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御史台、门下省、中书省等机构,确保了皇权的稳定和权威性。
5. 对外政策。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对外的政策以联姻和纳贡为主,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了中原王朝的地位,与各国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
二、开元盛世1. 科举制度。
开元年间的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科举考试包括进士、明经和举人三种类型,绝大部分官员都要依靠科举升迁,这大大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进步。
2. 文化艺术。
唐朝开元年间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艺术人才,如王勃、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影响至今。
3. 经济发展。
开元年间,唐朝继承并发扬了贞观年间的政策,对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进行了优化和管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4. 对外开放。
唐朝开元年间与外国交流更加频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商品和文化扩散到了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加强了对外交往。
5. 藏传佛教的传入。
开元年间,唐朝政府向古印度派遣了和尚羯摩腾和高降等人,他们向唐太宗展示了佛教经典,并引进了藏传佛教,这对唐朝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转变,是唐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时期的重大政治、文化和经济变革,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分别出现在唐高宗贞观年间和唐玄宗开元年间。
这两个时期被认为是唐朝最辉煌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特点。
一、贞观之治唐朝贞观之治从公元62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649年,是唐高宗时期的标志性特征。
在这个时期,唐高宗以清明政治、“以理贵道”的治国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的:贞观之治强调儒家的尚玄思想,重视理性、公正和道德。
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建立了清明官政制度,加强了皇权,增加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同时加强了监察体系,打击了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经济上的:贞观之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高宗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降低了农民的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他还加强了与外国的贸易,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扩大了经济的范围。
同时,唐朝还推行了均田制,使土地流转更加合理,增加了经济的稳定性。
3.社会上的:贞观之治注重社会稳定和人民福利的提高。
唐高宗建立了安史之乱后的新都城长安,修筑了官道、京畿内外城池和宫殿,提高了居住条件。
他还推行了法律的,加强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完善了刑罚制度,提高了社会的安全感。
二、开元盛世唐朝开元盛世从公元71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755年,是唐玄宗时期的标志性特征。
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上的,使得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繁荣。
1.政治上的:开元盛世强调政治的开明和包容,唐玄宗致力于修补唐朝前任的政治失误。
他招募了大量的贤能之士,组成了优秀的政府机构。
他还发展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政治的廉洁性和公正性。
此外,唐玄宗还实行了节孝贤良等制度来促进社会风气的提升。
2.经济上的:开元盛世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田开垦和农民技术的改进。
他还提倡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政策优惠和减税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1、618年,李渊 建立唐朝,以 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 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革新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武则天改国号为 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作用: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和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
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背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面临的是一个国家内外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局面。
外部方面,北方的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等耀武扬威,威胁到唐朝的稳定和统一;内部方面,强盗横行、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问题严重,社会秩序和民生状况堪忧。
贞观之治的特点贞观之治以“仁政”为核心,遵循了“德行、辅贤、敦材、平等”的治国原则。
在政治方面,唐太宗李世民通过改革选官制度、设立监察机构等手段,加强了皇权的掌控和监督,推行百官考核制度,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责任感。
在经济方面,他推行均田制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在文化方面,他推行科举制度,重视教育,并且注重文化交流,使得唐朝文化达到了巅峰。
贞观之治的成就贞观之治使得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在外交方面,唐太宗建立了庞大的西域势力,与邻国和平共处,加强了对外的影响力。
在军事方面,他严格管理军队,整顿军纪,改革军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内政方面,他注重节约开支,推行勤政廉洁的理念,提高了政府的效能,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在文化方面,他倡导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风气,提倡文化的繁荣和交流,使得唐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开元盛世的兴起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
唐玄宗继位后,延续并发展了贞观之治的政策,并且注重文化建设和官员素质的提升。
在政治方面,他继续强化了中央政权的掌控和监督,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管理,并且注重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在经济方面,他继续推行农业政策,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他注重教育和文化交流,加强皇家图书馆的建设,并且举办了多次盛大的文化活动。
开元盛世的贡献开元盛世使得唐朝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外交方面,唐玄宗巩固了唐朝的领土,并且与各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使得唐朝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