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5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这是不可信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唐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
自唐太宗即位时开始,贞观之治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唐高宗时期。
之后,唐玄宗继位,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0年。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间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贞观之治1. 开创科举制度唐太宗开始了科举制度,至此,士人通过考试而进入官府成为官员。
这样,唐朝政府能够为官员把关,同时使受教育的人们更有机会获得高级官职。
2. 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配给制,按照户口数目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来划分土地。
这有效地解决了贫富差距,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3. 制定太和正音太和正音是唐太宗下令编纂的音韵规范。
它的编纂对于汉字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和正音为唐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 推崇佛教和道教唐太宗推崇佛教和道教,但并未将其正式定为国教。
在他的统治下,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对唐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开元盛世1. 实行文景之治唐玄宗实行文景之治,这是一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繁荣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获得了支持和赞誉。
2. 打造雄伟的建筑唐代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宏伟壮观,唐玄宗也不例外。
他下令修建了多个大型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3. 推进国际贸易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更加频繁,包括新疆、中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实行胡服骑射唐玄宗实行胡服骑射,即所有官员和公民被要求学习骑马射箭和穿着胡族服饰。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边境的防御和管控,并且巩固了唐朝的征服地位。
总结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让唐朝在更加良好的轨道上运作,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让唐朝成为一个快乐和充满魅力的帝国,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知识点整合】一、唐朝的建立1.背景: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
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4.“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他周围聚集了许多的人才为他所用。
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唐太宗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整顿,确立了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贞观年间不论中央/地方都设学校,学校分专科。
这些大大提高了唐朝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上,唐太宗做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明政策,采取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任用贤相、整顿吏治等许多方面都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一脉相承,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唐朝的经济繁荣、盛世局面的形成作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们统治期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
要求在初步掌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如对武则天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她的独裁、专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并重视人才等,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样,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也应如此。
【知识概述】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到907年朱温建后梁而灭亡,共计289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历时最长的朝代。
唐朝前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上,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人,加强了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关的效能,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发展科举制。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结束,历时近70年。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经历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盛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以下是关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特点,也是唐朝辉煌时期的开端。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巩固了中央政权,并通过和开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他注重选拔贤能之士,推行廉政,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对西域和边疆地区的管理,使得唐朝稳定和富强。
2.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末的一个内乱,指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蔡州(今河南商丘)造反,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这场内乱持续了8年之久,期间唐朝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和流血。
唐太宗在安史之乱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最终平定了乱局,使得唐朝得以继续存在。
3.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进一步强大和繁荣。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强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提倡科举制度等。
他注重文化和教育,广泛招贤纳士、修筑宫殿和宴乐殿。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国力和文化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4.开元盛世的文化繁荣:在开元盛世期间,唐朝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王勃、杨炯、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唐玄宗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兴修图书馆、建立书院、举办文化盛会等。
唐朝的文化影响甚至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对东亚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5.唐宋辽夏金五代十国的导致:唐朝在唐天宝年间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使得朝中内外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唐朝最终在安史之乱后分裂成了多个割据势力。
在唐朝的衰微之际,辽、夏、金等民族政权相继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中央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战乱频仍,国力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