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6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唐朝的建立,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中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二)、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李渊(566—635),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狄道(今甘肃临挑),一说赵郡(治今河北赵县),唐朝的建立者,史称唐高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李渊7岁时袭封唐国公,历任隋千牛备身,谯、陇、歧州刺史,荣阳、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弘化留守兼知关右诸军事,有晓卫将军,太原留守等职。
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
成功地指挥了攻取霍邑(今山西霍州)之战和长安(今陕西西安)之战。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称帝,立国号唐,建元武德。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自主学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 唐朝建立:年,称帝,建立称帝,建立,定都,平定全国。
2 贞观之治:(唐太宗)(1)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统治期间措施):主观上,唐太宗吸取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从善如流。
客观上,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大臣敢于直言,唐太宗把他比作“镜子”。
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房谋杜断”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及机构的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增加考试科目,鼓励世人报考,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
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鼓励发展。
④军事上(边疆管理),唐初突厥控制漠西和西域,对唐朝进行骚扰。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经济得到进一步,国力,文教,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帝武则天1 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2 武则天统治时期(1)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②大力发展,创立,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2)统治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设计说明本课围绕唐朝走向繁盛的过程展开,先后讲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贞观之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在位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通过学习这三部分内容,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
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虽然政局经历了变动,但是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了,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国力增强。
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2.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难点: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举措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解析法归纳对比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统治期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一)建周称帝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武则天像》。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像学生活动:知道武则天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周、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对武则天的认识和了解。
(二)治国举措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有哪些?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9相关内容,做出回答——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时间人口数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2023·江苏苏州中考)下图书法作品中,“世”和“民”二字各缺一笔,这最有可能是()A.作者柳公权出现笔误 B.为体现书法艺术特色C.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 D.地方对文物保护不力3.(2023·山东滨州中考)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的C.《新唐书》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4.(2023·山东临沂中考)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表明他()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D .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5.(2023·湖南怀化中考)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
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6.(2023·湖南岳阳中考)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
“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 )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2023·广西中考)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