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和实验题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科学问答题整理问答题整理第⼀单元⼀、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
答:①⾹蕉树⽣活在降⽔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常阔⼤。
②松树⽣长在降⽔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细长成针形。
③仙⼈掌⽣长在⼲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退化成了叶刺。
④⽩杨树⽣长在多风的北⽅地区,所以树⼲长得⼗分⾼⼤。
⑤橘⼦树⽣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的南⽅才能结出⽢甜可⼝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
答:①候鸟(如⼤雁)为了找寻适合⽣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冬眠。
③企鹅⽣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体的脂肪很厚,⽤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的动物每年都会脱⽑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鸟必须⽣活在湖泊、河流等有⽔的地⽅。
……3、⾷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鹰②落叶→蚯蚓→⼩鸟4、⾃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个⾃然保护区——美国黄⽯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个⾃然保护区——⼴东⿍湖⼭⾃然保护区。
⼆、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芽的⽣长?答:绿⾖芽的⽣长受⽔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物链“草兔⼦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什么现象?答:兔⼦会⼤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就很快被吃光,⼤量的兔⼦会饿死,草可能重新⽣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流失,⼩⽓候恶化,降⽔减少,植物更难⽣长,形成荒漠⼽壁,兔⼦、⽼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少了,会发⽣什么现象?答:⼤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什么现象?答:兔⼦会因缺少⾷物⽽减少,最后会消失。
⽼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类的什么⾏为会造成鹰、兔⼦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类对⽼鹰、兔⼦的猎杀;为防⽌兔⼦与⽜⽺争牧草⽽进⾏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态平衡,我们⼈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喷发的原因及作用》练习一、填空题1、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形成数座充满泡沫的_______小山。
2、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_______形成。
3、地球内部的______在高温高压下从地壳中薄弱地带喷出形成火山。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火山喷发是偶然的,是不能预报的。
()2、火山喷发会烧毁房屋和森林,也会在地下形成丰富的矿藏。
(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4、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 )5、岩浆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
()6、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B.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C.有些风景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2、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发地表后,冷却后形成( )A.岩石B.卵石C.地层3、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 )A.浓烟B.卵石C.岩浆4、下列关于地震和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B.有些地震发生前是有前兆的C.火山喷发会污染空气、烧毁森林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5、据考察,海南省海口市东塞港附近几米深的海水下,有72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古村落,潜水员发现这些村落的建筑时,就好像里面还有人生活似的,但其实早已是人去楼空。
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因素中最不可能导致古村落沉入海底的是( )。
A.火山喷发B.地震C.岩石风化6、1.220万年前,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产生了25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
这种现象主要因为 )中的岩浆冲破地壳而产生的A.地壳B.地幔C.地核四、连线题把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各部分与其代表的意义进行连线。
番茄酱地壳土豆泥岩浆酒精灯岩浆喷发番茄酱受热喷涌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五、实验题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的实验过程填空。
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实验步骤:(1)在铁盒里放一些_______,做成山的形状,并在_______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_______,并用薄薄的一层______封住洞口;(3)将铁盒放到铁架台上,用_______加热,观察受热后_______现象。
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正北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早晨、黄昏时,太阳(斜射地面),影子(长),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太阳(直射地面),影子(短),此时温度(高)。
6、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注意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7、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
二、问答题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相反关系。
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高,影子短。
4、温度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早晨傍晚时,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中午,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
三、实验题:1.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答: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竹篾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竹篾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自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中午,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第二课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习题解答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A. 石头 B. 雾 C. 饭菜 D. 水果2.每天都会重复出现的变化有() A. 月亮的变化 B. 心跳的变化 C. 季节的变化 D. 植物的变化3.月亮的变化是由于()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亮自转 D. 月亮公转4.各种树木的根一般都长在地下,这是为了() A. 保持地球的平衡 B. 保护秧苗的光合作用 C. 吸收土壤里的营养D. 去除害虫和杂草5.下列水果中,能供给人体维生素C的是() A. 香蕉 B. 葡萄 C. 西瓜 D. 橙子6.换气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道屏障,下列哪项不是换气的方式() A. 喝水 B. 咳嗽 C. 打喷嚏 D. 空气对流7.下列哪个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A. 照镜子看自己 B. 看书需要用电灯照明 C. 看远处物体 D. 看水中的鱼8.鱼在水中游时,身体有一种力吸住头部的头盖骨,这是为了() A. 温度的调节 B. 保持平衡 C. 保护内脏器官D. 增强肌肉力量9.下列不属于常见的力的有() A. 重力 B. 水压力 C.电力 D. 磁力10.我国是一片多山的国土,下列山脉是我国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安第斯山 D. 雪山山脉第二部分: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1.秋天的天气变冷,原因是由于(温度/阳光)减少,夜晚长于白天。
12.河流是由_____发源流向_____的。
13.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为_____天。
14.肺是呼吸器官之一,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_____次。
15.森林能够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原因是由于树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_____。
16.捕食者用尖的_____促使食物快速进入嘴里。
17.有的材料因为透明所以能够贴在窗户上,这样既能透光,又能____。
18.一百米赛跑的第一名比第二名快,是因为第一名的脚发出力的_____大。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光与色彩一、填空题。
1、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节能灯的光源属于人造光源。
2、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3、萤火虫、篝火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可以称为逊,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4、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O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8、用两面镜子可以制作一个渣里镜。
9、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10、直立的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子中物体的数量越多。
11、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12、17世纪,英国科学家生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13、白光是由多种鱼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14、在晴朗无风的日子了,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15、中国古代学者墨壬发现了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墙上形成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
16、照镜子时,如果我们衣服上有一个字母乍〃那么在镜子里看见这个字母的影像是(xue),这是由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颠倒的。
17、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太阳属于自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8、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19、潜望镜是利用幽反射原理制成的。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强。
20、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如果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1、瀑布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珠,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一、填空。
1、“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了两个自然现象:()、()。
2、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时一定要注意要在()观察。
3、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4、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我们可以用()和()来模拟。
5、太阳的()和()决定了影子的()和()。
6、观察太阳的方向时,采用(),观察太阳的高度时采用()。
7、太阳运动的规律:东—()—西,低—()—低。
影子变化的规律:西—()—东,长—()—长。
二、问答。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答: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3、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4、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有什么关系?答:三、模拟实验。
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同时观察影子的变化,手电筒代表(),竹篾代表(),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太阳钟一、填空。
1、太阳钟是利用()制成的。
2、阳光下,物体的投影与()的位置有关,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日晷的构造像(),它由()、()两部分构成,晷针与晷面()。
4、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或()。
二、问答。
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2、著名的“牛顿钟”是怎样制成的?答:3、玩有趣的手掌日晷应注意什么?答:三、实验题。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材料:卡纸、指南针、硬纸板、胶水、圆规、笔、直尺、剪刀等。
实验方法:1、2、3、一、填空。
1、()太阳缓缓升起,夜色渐渐消退,()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
2、当()是白天时,()是黑夜,()是清晨,()是黄昏。
3、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地心说”。
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
5、昼夜的变化是()的结果。
6、早晨太阳从()升起,傍晚从()落下。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猜: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地壳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从岩石的裂缝中上升。
当它遇到脆弱的表面时,它会从表面喷出,形成一座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盖住。
3把铁盘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出来了。
实验表明,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造成的。
地壳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从岩石的裂缝中上升。
当它遇到脆弱的表面时,它会从表面喷出,形成一座火山。
2、地震的形成我的猜想: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计划是:我拿一根竹子,慢慢地用力弯曲,然后观察这个现象。
2.改用筷子我的发现:筷子、竹片慢慢弯曲,然后断裂,手感到麻木。
实验说明地震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我猜: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性的影响。
我的方案: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入冷水中。
2、再加热,再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3观察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破裂了。
实验表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性影响。
4、声音产生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计划是: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击音叉。
听到声音后,用音叉触摸水面并观察。
我的发现: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有波纹,水珠溅出来。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猜: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点燃两根蜡烛,放在鼓的一侧,一根离鼓近,另一根离鼓远2敲响鼓,观察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属于固体物质?- A. 水- B. 空气- C. 石头- D. 汽油答案:C2. 铁钉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 A. 铁钉会沉入水中- B. 铁钉会浮在水上- C. 铁钉会溶解在水中- D. 铁钉不会发生变化答案:A3. 下列哪个是植物的根的功能?- A. 吸收水分和养分- B. 运输养分- C. 光合作用- D. 贮存食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脏。
2.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3. 春天的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这是因为春天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变化较大。
4. 木头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膨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水的循环过程。
答案:水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
当太阳照射到水面时,水会蒸发成水蒸气,升到大气中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时,就会形成云层。
当云层中的水滴足够大时,就会形成降水,如雨水、雪等。
降水后的水会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再次蒸发升到大气中,形成循环。
2. 请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子中的叶绿体内。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体内的其他物质提供所需的原料,如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叶子,水从根吸收上升到叶子。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制造出自己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四、实验题(共20分)1.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和记录铁钉放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情况。
答案: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容器,分别装入水、酸和油。
2. 将铁钉放入水中,观察和记录其变化情况。
3. 将铁钉放入酸中,观察和记录其变化情况。
4. 将铁钉放入油中,观察和记录其变化情况。
5. 结束实验后,比较三种液体对铁钉的影响。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6、(刺猬)、(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郁金香)花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夜来香)花是晚上开放的。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9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10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11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2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二、选择题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A 一年B 一个月 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A早晨 B中午 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A上午 B下午 C夜晚三、问答题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写具体的时刻。
五年级上生物复习填空题目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及适量的(温度)、(水分)、(土壤)。
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阳光)、(空气)、( 水分)、( 温度) 、(食物)等。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在一定区域内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7.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二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1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2.(光源)、(光屏)和(遮挡物)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1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4.影子的方向随着(光线)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1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背向太阳的方向)相反。
1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1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射),也叫做(反光)。
18.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9.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答: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
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
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4、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答: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环境,例如马、牛、羊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围栏放牧,退耕还林等。
5、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答: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
6、除了动物以外,植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特殊方法?答: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出毒性物质,作为自己有效的防身武器;有些植物会长出尖刺,防止动物吃它。
7、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答:骆驼的四腿细长,蹄肥大,踩在沙地上能防止陷得太深,蹄子下长着肥厚的肉垫,能耐受60℃-70℃的高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单元练习题与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6、(刺猬)、(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郁金香)花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夜来香)花是晚上开放的。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9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10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11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2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二、选择题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1问答题第一单元沉与浮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P4答:答案同第一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P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P7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P8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四、简答题
1、观察野外的电线,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什么?
答:冬天的电线紧一些,夏天的电线松一些。
这是热胀冷缩的原因。
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不要把电线拉得太紧。
防止冬天电线受冷收缩被拉断。
2、外观一样的两杯水,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①、在两杯水中放进马铃薯,沉的是清水,浮的是浓盐水。
②、在两杯水中分别取出一滴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留下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没有留下白色物质的是清水。
③、咸的是浓盐水,淡的是清水。
3、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
答:不会。
因为各国所处的时区不同,各国都以各自时区为标准。
所以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五、我来探究。
1、试解释潜水艇的设计原理?
答:潜水艇的设计原理是根据改变物体重量,来改变物体沉浮的原理设计的。
潜水艇进水时,比同体积的水重,就下潜(沉);潜水艇排水时,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上浮。
五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和实验题
一、答题部分
1、举例说明,动物的牙齿和爪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2、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3、根和茎的作用各有哪些?
4、除了冬眠和迁徙外,动物还有哪些过冬的方法?
5、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6、仙人掌和莲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7、骆驼适合生活在沙漠中,它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
8、举例说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
9、为了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10、说说使用温度计要注意什么?
11、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各有什么用处,说说我们是怎样利用它
们的?
12、冬天,我们用手摸铁制的东西比摸木头制成的东西要凉一些,
为什吹?
13、夏季穿浅色的衣服,冬季穿深色的衣服,有什么道理?
14、分析“高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15、暖气是怎样使屋内的空气变暖的?
16、厨房里的排风扇为什么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17、羽绒服为什么会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18、买豆浆的阿姨为什么要用棉被把封好的豆浆包得严严实实的?
19、地质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根据这个发现你能推想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是什么样的
么?
20、地震前有哪些征兆?
2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2、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3、地震有哪些危害?
24、火山是怎样喷发的?火山喷发的岩浆是怎样运动的?
25、火山喷发有什么利和弊?
26、岩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27、汽车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危害?
二、实验部分:
1、设计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设计实验证明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3、设计实验说明茎有传导水分的作用。
4、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5、热的传递。
6、设计实验:铜、铁、铝、塑料传热的快慢一样么?
7、设计实验研究风的形成
8、研究热水变凉的方法。
9、研究山脉的形成实验,说出模拟的过程和方法。
10、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