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神奇的小岛说课稿【神奇的小岛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学习并掌握描述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2. 了解并理解神奇小岛的地理特征和环境;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2. 了解神奇小岛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神奇小岛;2.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神奇小岛的图片和地图。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如“在……的东/西/南/北方”、“在……的附近”等。
Step 2 呈现神奇小岛1. 使用PPT展示神奇小岛的图片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让他们猜测神奇小岛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Step 3 地理位置的描述1. 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解释描述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如“在……的东/西/南/北方”、“在……的附近”等。
2. 让学生摹仿教师的示范,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描述神奇小岛的地理位置。
Step 4 听力训练1. 播放一段描述神奇小岛的录音,要求学生子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所听到的信息,尝试完整地描述神奇小岛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Step 5 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张神奇小岛的图片。
2. 学生需要合作讨论,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描述他们所分配的神奇小岛。
3.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描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Step 6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量,如果他们有机会去神奇小岛旅行,他们会做些什么,见到什么。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英语写一篇关于他们在神奇小岛旅行的想象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描述地理位置的词汇和句型,还了解了神奇小岛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通过听力训练和合作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神秘的小岛》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神秘的小岛》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介绍了神秘的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
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两部分的语言风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部分为叙述性与描写性的语言,第二部分为说明性的语言。
如果把全文看作一个谜语,那么,第一部分是谜面,第二部分就是谜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能自主识字,并基本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通过预习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能读好比较长的句子。
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课文的能力,在预习时能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布置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思考:小岛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神秘的小岛?找出说明小岛神秘的词语。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一:能正确认读课文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已不再是重点,学生可以在预习中独立认识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
故而在课堂教学中生字词语不再作为一个环节来予以教学,而是在学生的课文朗读中指导字音,在课文学习中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自主学习,能读懂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读出相关的语气。
通过让学生自读2-4节,找出“表现小岛出现与消失的句子”,并指导学生的朗读,读出小岛神秘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朗读与观看媒体感受小岛的神秘之处,并理解小岛形成的奥秘。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几个媒体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朗读。
目标四:能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大海中蕴含了许多神秘的科学知识,产生探究大海奥秘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指出大海中除了火山爆发外,还有许多神秘古怪的现象,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事物原因的欲望。
四、关于教学环节(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从欣赏图片入手,教师结合图片描述大海的.不同景象,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海是变化莫测的,是富有神秘感的,由此引出第一节内容,并顺势揭示课题。
神秘的小岛说课稿【神秘的小岛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神秘的小岛》。
这是一本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将了解到小岛上的神秘事件,以及主人公们的探险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对探险和冒险的兴趣,培养勇敢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热身导入: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学主体:(1)首先,教师通过朗读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听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意思。
(3)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想象自己是主人公,描述自己在小岛上的探险经历。
(4)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险经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创作,写一篇自己的小岛探险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图片、问题、小组讨论的题目、学生口头表达的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教材,听故事,参与小组讨论,准备口头表达。
1.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词汇运用能力。
2. 通过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阅读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神秘的小岛》说课稿一、说教材《神秘的小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以“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第3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能用找近义词、抓重点字、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2—4节的学习,了解神秘的小岛很神秘,让人们感到非常惊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品读课文中描述小岛忽现忽隐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有关语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奥秘。
三、说教法(一)抓词品句,体会神奇文中描写小岛忽现忽隐,很神秘的关键语句用词都非常形象、丰富,值得好好朗读,细细品味,认真积累。
在抓词品句的教学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要求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景象的壮观;有的侧重于抓数字和时间的词语,感受小岛出现的速度之快;有的要求根据文本,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习第四节的重点句子“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通过理解重点字理解“不翼而飞”后,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从而理解“无影无踪”和“不翼而飞”的意思相差不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从而感受小岛的神秘,让人们感到很惊奇。
(二)朗读训练,感受神奇。
在对重点句子的品读中,我让学生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课文第三节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岛出现的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方式来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加深学生对于小岛非常神秘的感受。
(三)媒体辅助,升华情感。
《神秘的小岛》的第二节描写的是小岛形成以前海面沸腾的景象,我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未见过海面水汽弥漫、波浪翻滚的情景,尽管课文对这一段描述得具体生动,但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场面,我借助了一段海底火山爆发的录像,来帮助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希望有了真切、形象的感受后,学生在读这段话时,能表现出惊心动魄的场面与气势。
【导语】《神秘的⼩岛》这篇课⽂主要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类探寻到的原因,全⽂因此分成了两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懂得⼤⾃然的奥秘要靠⼈类去探寻。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神秘的⼩岛》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神秘的⼩岛》原⽂ ⼤海像位幽默智慧的⽼⼈,总爱抛出⼀个个谜语,引逗⼈们去揣摩、探究。
1831年7⽉10⽇,⼀艘船在地中海航⾏。
忽然,船上的⼈们看见附近的海⾯⽔汽弥漫,波涛汹涌,海⽔像是沸腾了⼀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
不⼀会⼉,⼀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分壮观。
⼊夜,那⽚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
这⾥到底发⽣了什么事,着实令⼈费解。
⼀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经过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沸腾的地⽅出现了⼀座⼩岛。
⼜过了⼀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岛已经⾼出海⾯20⽶了。
不到⼀个⽉,⼩岛竟然长到海拔60⽶,周长近两公⾥。
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新岛的诞⽣,⽴即引起周围国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宣布把该岛划归⾃⼰的版图,从⽽引发了⼀场新岛归属的激烈争论。
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然却开了⼀个天⼤的玩笑——新岛不翼⽽飞了。
同⼀年底,⼈们再来这⾥,只见波涛万顷,别⽆他物。
据说,1950年⼩岛⼜在海上露了⼀次⾯,随之,⼜消失得⽆影⽆踪了。
这个忽现忽隐的⼩岛真是太神秘了!后来,⼈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海底⽕⼭在作怪。
海底⽕⼭众多,⼀旦⽕⼭爆发,喷出的熔岩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下⼭。
⽔下⼭⾼出海⾯,便形成了岛,就是⽕⼭岛。
堆积物要是坍塌,低于海平⾯,⽕⼭岛就消失。
如果⽕⼭继续爆发,随着熔岩的堆积,⽕⼭岛就可能再次出现。
【篇⼆】⼩学三年级语⽂《神秘的⼩岛》教案 教学⽬标: 知识: 1、在阅读中学习⽣字,积累词语。
2、了解课⽂分成“⼩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部分。
神秘的小岛说课稿【神秘的小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教材《英语(外研版)五年级上册》编写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一个神秘的小岛,通过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通过情境导入、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与小岛相关的词汇,如:island, beach, sea, palm tree, coconut 等。
(2)学习并掌握描述小岛的句型,如:There is/are... on the island. It's a beautiful island等。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用英语描述一个小岛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与小岛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一个小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小岛图片,引发学生对小岛的好奇心和兴趣。
(2)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如:What can you see on the island? Are there any palm trees on the island?等。
2. 新课呈现(1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岛的各种特点,如:海滩、海洋、棕榈树等,引导学生学习与小岛相关的词汇。
(2)教师板书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神秘的小岛》教案教案:《神秘的小岛》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所学拼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阅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相关的拼音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神秘的小岛》。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出话题,让学生猜测图片所在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学习新课(1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标题《神秘的小岛》,并解释“小岛”的概念。
然后,分段教授课文内容,示范正确的朗读。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语言表达。
4. 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构思一个自己的神秘岛屿,并用所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5. 小结(5分钟):复习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及所取得的进展。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用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神秘的小岛”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描述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在于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难点在于让学生使用拼音词进行表达,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下次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神奇的小岛说课稿【神奇的小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一篇关于神奇的小岛的文章,主要通过描述小岛的自然景观、动植物以及传说故事等内容,引起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岛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动植物。
(2)了解小岛的传说故事和神奇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神奇小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和细节的把握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神奇小岛。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心目中的神奇小岛。
(2)引导学生思量和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漂亮的小岛图片,引起学生对小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将文章分段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3.小组合作探索(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索小岛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动植物。
(2)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发现的信息。
4.创作想象(1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神奇小岛。
(2)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小岛的景色和氛围。
5.展示交流(15分钟)(1)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神奇小岛。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6.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小岛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动植物以及传说故事等。
23、神秘的小岛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慧、揣、弥、扩、蘑、菇、霍、爆、熔、坍”10个生字,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能用联系上下文及其它方法理解词语,学习给文中有关词语找意思相近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两大部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欣赏描绘大海的图片。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大海,大海有时风平
浪静,有时又波浪滔天,真是变化莫测,或许我们每个人心
中的大海都不一样吧,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
2、师: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人们猜不透的迷呢。
来,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学习生字:慧、揣
(2)指名读,正音“揣”。
理解:揣摩
(3)再指名读,齐读。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抛出了其中的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一座神秘的小岛,揭开它的谜底。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秘”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格雷海姆岛。
(指导读好岛的名称)它就在——地中海。
板书:格雷海拇岛、地中海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3、交流;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指名读,板书:忽现忽隐
(2)齐读。
4、理清层次,理解内容。
(1)课文的哪几节写了小岛忽现忽隐?(2-4节)
(2)那么课文的第五节又写了什么?
从欣赏图片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一两句话的表达激活了学生以往的积累,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海是变化莫测、富有神秘感的,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小岛神秘的句子,又通过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了解了文章段与段的联
(3)师: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神秘的小岛。
三、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1、自读课文2-4节,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是何时出现?又何时消失?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
(1)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指导读句。
师:辽阔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岛,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2)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
理解:争论不休、不翼而飞。
指导读好“争论不休、天大的玩笑、不翼而飞”这三个词。
指名读句子,谈谈感受,体会小岛消失的不可思议。
(3)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指名读,理解“无影无踪”,其实,“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不翼而飞”,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使语言更生动。
指导读句:
3、小结:小岛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随之又消失,这就是忽现忽隐。
这座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4、在自读2-4节时,还有哪些令人称奇的景象也让你觉得小岛是十分神秘的?
(1)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
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
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①教师引读,理清层次。
②结合文字,谈谈感受。
③多媒体播放;海底火山爆发时的情景。
体会情景的壮观,并理解“弥漫、波涛汹涌、扩散、魅丽夺目”等词语,指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2)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
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
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①指导朗读;结合“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竟然”、“高出海面20米、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等语句,体会小岛长得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非常神秘。
②文中在描写格雷海姆岛出现和隐没的过程中,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这些还有的也请圈出,并想想它的系,整体上梳理了课文的脉络,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初步了解了小岛的神秘。
这一段教学有两个层次,一是通过理解小岛的“忽隐忽现”来体会小岛的神秘,二是通过小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来感受小岛的神秘。
这样,重组课文的语言,从而让学生的体会步步深入。
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和文本对话,是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来达到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几次对“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这句话的朗读,学生的体会和他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作用。
(如“1831年7月10日、一周以后、1950年”,时间短、变化多,更显小岛的神秘)
5、小结:看来,不仅是小岛忽隐忽现让人觉得神秘,就是这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也让人捉摸不透啊,着实令人感受到它的“神秘”。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四、揭示奥秘,训练语言
1、师:课文的2-4节写了小岛的神秘,好比是一个谜语的谜面,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也就是这个小岛之所以神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这个谜底是谁揭晓的呢?请大家读读第5节,完成填空。
2、出示: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
海底火山众多,一旦 _____, 喷出的_____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_____。
水下山____海面,便形成了岛,称为 ____。
堆积物要是___,低于海面,火山岛就_____了。
如果火山继续____,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有可能再次____。
3、用句式说话:人们看见小岛忽隐忽现,是因为。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格雷海姆岛,体会到了它的神秘,我想它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你还知道大海有哪些谜?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做个有心人去查一查,明天我们来
交流。
齐读: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上完课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促使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设计两道练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训练语言表达的同时,理解小岛忽隐忽现的成因。
板书:
忽现忽隐 23、神秘的小岛<
格雷海拇岛其中奥秘
(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