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MSDS)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4
对苯二胺项目简介1对苯二胺1.1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对苯二胺,化学结构式:英文名称:p-Phenylene diamine,英文简称PPD;分子式:C6H8N2;结构式:C6H4(NH2)2;CAS号:106-50-3;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08.14;密度:1.205(20℃);熔点(℃):140;沸点(℃):267;蒸气压(Pa):320(100℃);毒性:LD50(mg/kg):大鼠经口100;性状: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溶解度: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1.2理化性质1.2.1物理性质对苯二胺的主要物理性质:对苯二胺为白色至淡紫红色片状结晶,可燃。
熔点138-147℃,沸点267℃,闪点155.6℃。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
能升华。
本品有毒,与邻苯二胺基本相同。
1.2.2化学性质对苯二胺化学性质:对苯二胺分子中有苯环、氨基,所以有这两种官能团具有的性质。
(1)可燃性:(2)弱碱性:因为有氨基,因此有弱碱性。
(3)还原性:氨基具有还原性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4)取代反应:苯环受氨基的影响使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的氢的活泼性增强,易被取代。
(5)加成反应1.2.2.1涉及氨基发生的反应对苯二胺的反应主要在氨基上进行,并可得到一系列的衍生物,有关反应有N-烷基化和N-芳基化、缩合、重氮化、氧化等。
(1)与酸反应:作为弱碱,对苯二胺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溶于水的盐。
在正常重氮化条件下,用亚硝酸处理生成重氮化合物和双重氮化合物的混合物;在磷酸/硫酸混合物中用硝酰硫酸处理生成双重氮化合物。
(2)氧化反应:对苯二胺易被氧化,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深裼色。
对苯二胺在硫酸存在下,用二氧化锰或重铬酸钠氧化成对苯醌。
在苯胺或邻甲苯胺存在下氧化时,形成蓝色吲达胺,煮沸转变成碱性藏红。
在氨水中用铁氰化钾缓慢氧化,则生成对苯醌二亚胺,此化合物不稳定,能进一步反应生成复杂的化合物- 班德罗夫斯基碱,是在染毛发和毛皮时生成的一种中间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1,4-苯二胺 ; 1,4-二氨基苯;对苯二胺;乌尔丝D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 1,4-diaminobenz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对苯二胺106-50-3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1,4-苯二胺;对苯二胺;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中文名称2: 1,4-二氨基苯;乌尔丝D英文名称2:PPDA技术说明书编码: SJ-005CAS No.:106-50-3分子式:CHN;NHCHNH 2642682分子量:108.14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对苯二胺 99.9, 106-50-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
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和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作业后要洗手;衣物污染后必须清洗。
保持作业区域通风。
保持盛装容器密封。
不要接触眼睛、皮肤、摄入、或吸入。
储存注意事项:保存在密闭的容器内。
储存场所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区域。
对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苯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 中文名称2:1,4-二氨基苯 英文名称2:1,4-diamin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737CAS No.:106-50-3 分子式:C 6H 8N 2分子量:108.1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强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对苯二胺 106-50-3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SDS编号:产品名称:版本:对苯二胺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对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供应商名称:########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供应商应急咨询电话:4571-5858####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4571-585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作为染料中间体,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用于橡胶防老剂DNP、DOP、DBP等的生产。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31:吸入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对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CAS号:106-50-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会中毒。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1吸入会中毒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对苯二胺有机化合物
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4(NH2)2。
它是苯胺
的异构体之一,也被称为1,4-二氨基苯。
对苯二胺是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微溶,但易溶于醇、醚和苯等有机溶剂中。
它是一种重要的
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橡胶、塑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
从化学结构角度来看,对苯二胺是由苯环上的两个氨基基团取
代而成,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衍生物合成价值。
它可以通
过苯胺的硝化反应得到,然后还原得到对苯二胺。
对苯二胺还可以
用于合成其他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比如染料中间体。
从应用角度来看,对苯二胺作为染料中间体,可以合成许多重
要的染料,如偶氮染料、铜酞菁染料等。
此外,对苯二胺还可以用
于制备聚醚酮树脂、聚醚醚酮树脂等高性能工程塑料,以及用于制
备医药中间体和农药原药等。
总的来说,对苯二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
用途和重要的工业价值,对其结构、合成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
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对苯二胺中化1.引言1.1 概述对苯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4(NH2)2。
它是由苯环上两个氨基基团取代而成的一种胺类化合物。
对苯二胺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对苯二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强还原剂,参与多种有机反应,例如催化加氢反应和脱氧反应。
同时,在一些电化学反应中,对苯二胺也可用作电子传递体和催化剂,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对苯二胺还可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如取代苯胺和取代苯胺类。
这些新化合物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对苯二胺是药物、染料、合成树脂等行业中的重要中间体。
此外,对苯二胺在某些特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在染料工业中常用于合成多种有机染料,如偶氮染料和噻吩染料等,用于染色纺织品、皮革、塑料等材料。
此外,对苯二胺还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聚合物添加剂、金属腐蚀抑制剂等。
综上所述,对苯二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就对苯二胺的化学性质和各个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推动对苯二胺的发展和应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首先对苯二胺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特性和重要性。
接着,说明文章的结构,明确阐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和次序。
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即要通过对苯二胺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的探讨,展示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苯二胺的化学性质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其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此部分将通过实验数据和科学理论进行论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介绍苯二胺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药领域、化妆品领域等。
通过详细介绍和案例分析,展示苯二胺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对苯二胺的重要性和潜在的未来发展方向。
1.2.1物理性质对苯二胺的主要物理性质:对苯二胺为白色至淡紫红色片状结晶,可燃。
熔点138-147℃,沸点267℃,闪点155.6℃。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
能升华。
本品有毒,与邻苯二胺基本相同。
1.2.2化学性质对苯二胺化学性质:对苯二胺分子中有苯环、氨基,所以有这两种官能团具有的性质。
(1)可燃性:(2)弱碱性:因为有氨基,因此有弱碱性。
(3)还原性:氨基具有还原性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4)取代反应:苯环受氨基的影响使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的氢的活泼性增强,易被取代。
(5)加成反应1.2.2.1涉及氨基发生的反应对苯二胺的反应主要在氨基上进行,并可得到一系列的衍生物,有关反应有N-烷基化和N-芳基化、缩合、重氮化、氧化等。
(1)与酸反应:作为弱碱,对苯二胺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溶于水的盐。
在正常重氮化条件下,用亚硝酸处理生成重氮化合物和双重氮化合物的混合物;在磷酸/硫酸混合物中用硝酰硫酸处理生成双重氮化合物。
(2)氧化反应:对苯二胺易被氧化,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深裼色。
对苯二胺在硫酸存在下,用二氧化锰或重铬酸钠氧化成对苯醌。
在苯胺或邻甲苯胺存在下氧化时,形成蓝色吲达胺,煮沸转变成碱性藏红。
在氨水中用铁氰化钾缓慢氧化,则生成对苯醌二亚胺,此化合物不稳定,能进一步反应生成复杂的化合物- 班德罗夫斯基碱,是在染毛发和毛皮时生成的一种中间体。
对苯二胺在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存在下氧化成偶氮甲碱染料。
1.2.2.2涉及苯环发生的反应对苯二胺的苯环上可以发生C-烷基化、磺化、氯化、硝化等反应,但有关报道不多。
1.3用途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和硫化染料等,并用作毛皮染料和显影剂等。
1.4应用领域1.4.1合成染料、颜料对苯二胺是偶氮系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硫化染料的中间体。
加入3%的双氧水颜色变黑,加入5%三氯化铁可变成棕色。
它对毛发中的角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其氧化过程就是染发时颜色的固着过程。
表 - 对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征表中文名:对苯二胺; 1,4- 苯二胺; 1,4 -二氨基苯;乌尔丝危险货物编号:D标61789识英文名: p-Phenylenediamine ;1,4-Phenylene diamine UN编号: 1673 分子式: C6H8N2 分子量:CAS号: 106-50-3 理外观与性状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化熔点(℃)147 相对密度 ( 水 =1) /性沸点(℃)267 饱和蒸气压( kPa )(100 ℃)质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苯、氯仿。
毒侵入门路吸入、食入、经皮汲取性毒性50大鼠经口 ) 。
LD :80mg/kg(及健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强烈,与苯胺同。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康健康危害用,可惹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危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焚烧性可燃焚烧分解物氮。
燃闪点( ℃)烧自燃温度爆( ℃)炸危险特征危建规火险分险级性禁忌物灭火方法68爆炸上限%( v%)://爆炸下限%( v%):/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丙稳固性稳固聚合危害不聚合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
采纳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急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穿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完全冲刷皮肤。
就医。
②眼睛接触:救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刷。
就医。
③吸入:快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措保持呼吸道畅达。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施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隔绝泄露污染区,限制进出。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办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处防毒服。
小量泄露:用干净的铲子采集于干燥、干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批泄露:收置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办理场所处理。
储①储藏注意事项:储藏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运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寄存,切忌混储。
装备相应品种和数目的消防器械。
储区注应备有适合的资料收留泄露物。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苯二胺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MSDS中文名称:1,4-苯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
别名: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乌尔丝D
简称:PPDA
使用单位:池州方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66--8167618
传真:0566--8167619
二成份/组成信息
纯度:99.9%
化学品名称:对苯二胺
分子式:C6H8N2;NH2C6H4NH2
相对分子量:108.14
国标编号:61789
CAS编号:106-50-3
危险度:C
风险程度:34
三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
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五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六个人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七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臵24小时,然后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臵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臵除去。
八操作处理和储存
操作处理:作业后要洗手;衣物污染后必须清洗。
保持作业区域通风。
保持盛装容器密封。
不要接触眼睛、皮肤、摄入、或吸入。
储存:保存在密闭的容器内。
储存场所:通风、阴凉、干燥的区域。
不要和其他禁忌物相接触。
九接触控制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管道应密闭。
场所应加强通风。
其他:遵照化工安全规程
十理化性质
性状:该产品为白色至灰褐色晶体,暴露在空气中颜色会逐渐变深
气味:无味
蒸汽压:0.14kPa/100℃
闪点:〉68℃
沸点:267°C (760mmHg)熔点18℃
爆炸极限:无资料
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3.7
溶解性: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水
十一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和禁忌物质相接触,受潮,遇湿,加热
禁忌物:强还原剂,黄铜、胺、钢铁、石墨,与乙烯醚或氢氟酸发生剧烈反应。
分解产生的危险物:一氧化碳,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聚合危险:不会发生
十二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80mg/kg(大鼠经口)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umol/皿。
DNA抑制:小鼠经口200mg/kg。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不明确。
十三生态学资料
目前没有科学的资料。
十四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弃物
废弃处理:依据当地的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建议处理之前咨询环保专家。
建议:空桶回收利用前要确保清晰干净。
十五运输信息
IATA/IMO/RID/ADR
海运名称:alkylsulfonic acids, liquid( methane sulfonic acid)
危险等级:6.1
UN编号:1673
十六法规信息
参见欧盟/国际通用标准
危险符号:C
R34表示导致烧伤。
S26表示接触到眼睛上,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
S45表示在此物质的事故中若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
国际上各国的限制浓度参见其国家的相关法规。
十七其他信息
本MSDS版本的创立时间:9/2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