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二氧化氯_陈宛华

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二氧化氯_陈宛华

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二氧化氯_陈宛华
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二氧化氯_陈宛华

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氧化氯(CLO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lO 2 分子量:65.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0049-04-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酸性紫R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59 沸点(℃):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3.09(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合成题1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2、.由甲苯合成: 3、由苯和乙醛合成: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5、由甲苯合成: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13、由环己醇合成: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 、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 备 25、由制备 26.用丙二 酸二 乙酯 制备 27、由 合成 28、由 合成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 料合成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31.由合成 32、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2-甲基丁酸。 33、以苯为原料合成间溴苯胺。 34、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35、由苯和丙烯为原料合成苯基丙烯基醚 36、以乙炔为原料合成Z-2-己烯(无机试剂任选) 3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2-甲基-3-苯基丙酸,其他试剂任选。 38、由环己醇与乙醇合成1-乙基环己醇 39、以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3-苯基-1-丙醇 40、用丙二酸二乙酯和不超过一个C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 41、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42、选择适当的方法完成下列转变:

有机化学II复习题

有机化学II 复习题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相应结构式 1、 2、 3、8-羟基喹啉 4、对甲基氯化重氮苯 5、溴化三甲基苄基铵 6、烟酸 7、4-甲基咪唑 8、α-萘乙酸 9、 10、2-甲基顺丁烯二酸酐 11、 12、溴化三甲基苄基铵 13、β-萘乙酸 14、异烟酸 15、5-甲基咪唑 16、 17、氯化三甲基苄基铵 18、异烟酸 19、5-甲基咪唑 20、α-萘胺 21、 22、 23、 24、 25、 26、草酰氯 27、3-溴喹啉 28、4-甲基-4’-羟基偶氮苯 29、 30、N-甲基苯磺酰胺 31、 32、 33、 34、2-丁酮苯腙 35、 NBS 36、 37、 38、顺-2-丁烯酸 39、阿司匹林 40、 41、 42、β-吡啶甲酸 43、对硝基苯基重氮盐酸盐 44、 45、 46、 47、氨基脲 48、 49、氢氧化三甲基苄基铵 50、γ-吡啶甲酰胺 51、光气 52、 CH 3CH 2C N O C 2H 5C 2H 5

53、54、55、2,4-二硝基苯肼56、β-苯乙醇 57、2,4-二硝基苯肼58、对硝基苯基重氮盐酸盐59、60、 61、62、63、正丁醚64、 65、α,β-吡啶二甲酸66、67、N-甲基-2-乙基吡咯 68、69、70、ClCOOC2H5 71、 72、己内酰胺73、(R)-2-溴丙酸74、(E)-2-氯-3-甲基-2-戊烯酸75、溴化二丙基铵76、苯丙氨酸77、78、79、80、苄胺 81、82、83、三乙胺 二、完成下列反应式或填写反应条件 1、 2、 3、 4、 5、 6、 7、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 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 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 正比,且氯气、CI02- CI03- Cl0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1.3 试剂 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 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 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

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 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 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 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 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1.3.2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 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 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4 仪器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2xx 比色皿(1cm)。 1.4.3 100mL 容量瓶。 1.5分析步骤 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苯胺类染料检测方法研究(修改)

分类号:O657.7+2学校代码:10392 学号:3100709140 福建医科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染发剂中苯胺类染料的HPLC检测方法Determination of Aminobenzenes in Hair Dyes by HPLC 所在院系:药学院 学生:伊满飞 指导老师:欧阳立群 起止日期:2014年01月至2014年05月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2) 1.12 试剂 (3)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溶液配制 (3) 1.2.2 流动相的配制 (4) 1.2.3样品预处理 (4) 1.2.4色谱参考条件 (4)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优化 (5) 2.1.1色谱柱的选择 (5) 2.1.2 流动相选择 (5) 2.1.3 流动相梯度选择 (5) 2.1.4 检测波长选择 (6) 2.2 样品提取实验 (7) 2.2.1提取溶剂选择 (7) 3 方法学实验 3.1 线性及线性范围 (8) 3.1.1标准曲线绘制 (8) 2.2.2提取方法选择 (9) 3.1.2线性范围 (9) 3.2 方法检出限 (9) 3.3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10) 4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属性信息 (14)

染发剂中苯胺类染料的HPLC检测方法 中文摘要 本文目的是建立一种以苯胺类成分检测为主的研究方法,使其能对《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染发剂苯胺类成分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做一个补充,使其覆盖率高且灵敏,快捷而准确。流动相选择,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采用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时,使用XB-C18色谱柱时可以较好分离这几种目标分析物,且色谱峰形良好。提取溶剂选择,结果表明50%甲醇提取效率最佳。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8种染料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在84.6%~104.2%之间,平行6次测定结果RSD值在2.1%~4.1%之间,结果令人满意,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苯胺类化合物,染发剂,HPLC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minobenzenes in hair dyes by HPLC, and to modified th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method in Hygienic Standard for Cosmetics.Mobile phase selec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oicing acetonitrile +0.02mol/L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 as the mobile phase in this experiment, and using XB-C18 column can well separate the target analytes , keeps the peak shape perfect. Selection of extraction solv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50% methanol is the most efficient. The recovery rate and precision, the recovery rate of 8 kinds of dyes sample is between 84.6% ~ 104.2%, and the number of RSD of 6 average determinations is between 2.1% ~ 4.1%。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an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are full of good precision and accuracy. Key word: Aminobenzenes Compounds , Hair dye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前言 早在4000年前人类就开始染发,古埃及的法老墓出土的一些文献上记载着,法老拉美西斯一世派人去美洲寻找草药,结果带来许多能用于染色的植物,除了用于染发以外,还能用来染指甲。2000多年前我国也开始出

二氧化氯性能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二氧化氯性能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际编号—— CAS号10049-04-4 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英文名称Cho1rine dioxide;Chlorine oxide 别名 分子式CLO2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能沿地面扩散,一般稀释为 10%以下的溶液使用、贮存 分子量67.45 沸点9.9℃/97.2kPa(爆炸) 熔点-59℃溶解性不溶于水 密度相对密度(水=1)3.09(11℃); 稳定性不稳定 相对密度(空气=1)2.3 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 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死亡。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能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检测方法 甲基橙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3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0.4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火源。铁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火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二氧化氯的制备与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氯酸钠+盐酸法(全盐酸法或开斯汀法)。 反应方程式: NaClO3+2HCl= ClO2+1/2 Cl2+NaCl + H2O 副反应为: 2NaClO3+6HCl= 3Cl2+2NaCl+3 H2O 通过理论计算可知: NaClO3+2HCl= ClO2+1/2 Cl2+NaCl + H2O 106.5/1.56 +74/1.1= 67.5/1+ 35.5/.53+ 58.5/.87+ 18/.27 产生1吨二氧化氯需用1.56吨氯酸钠、1.1吨氯化氢同时产生0.53吨氯气、0.87吨NaCl和0.27吨水。 换算成氯酸钠溶液(1吨氯酸钠固体配2吨水),比重为1260kg/m3(20℃)体积为3.67m3。氯化氢换算成盐酸(31%),比重为1160 kg/m3 (20℃)体积为3.45m3。 二、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因为现场发生二氧化氯为化学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对反应釜温度要求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反应釜反应温度在50℃时原料转化率为50%。在71℃时,原料转换率86%。当80℃时反应速度过快以副反应为主,氯气量大于二氧化氯量。在现操作面板显示的温度为88℃—85℃为水浴温度不能真实代表反应釜温度,特别在秋、春季当未点炉时,夜间氯库温度在-4—-5℃,点炉后氯库

白天温度9℃,夜晚5℃。而反应釜与水浴加热间隔着厚厚的PVC塑料板和聚四氟涂层(传热性不好),这一时期的加热如不及时,出液管温度会明显下降(反应效率特别低)。建议对原料和进气加热,以弥补发生器加热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副产物的产生量。 2、进气量的控制: 进气的作用主要四个方面: (一)使原料充分混合,提高原料转换效率。 (二)进气可降低二氧化氯的浓度,防止二氧化氯在发生器上部聚集发生爆炸。 (三)进气量的大小决定反应釜的液位,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反应时间不应低于30min,但反应30min后,原料转换没有明显提高。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生产条件,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转换效率。 (四)二氧化氯具有遇曝气即从溶液中逸出的特性,可降低反应液中的二氧化氯含量,防止因反应液二氧化氯含量超30%发生的爆炸。 3、原料的进料量: 通过理论计算可知: 3.67 :3.45 (溶液体积比)。 但厂家规定1:1。酸过量,主要提高氯酸钠转换率,防止未反应的氯酸钠进入出厂水污染水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掌握原料进料比例,防止因进料比例不当,而导致的原料转换率低,并产生大量副产物污染水质和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 三、关于二氧化氯在水厂使用的建议

对苯二胺(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苯二胺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MSDS中文名称:1,4-苯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 别名: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乌尔丝D 简称:PPDA 使用单位:池州方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66--8167618 传真:0566--8167619 二成份/组成信息 纯度:99.9% 化学品名称:对苯二胺 分子式:C6H8N2;NH2C6H4NH2 相对分子量:108.14 国标编号:61789 CAS编号:106-50-3 危险度:C 风险程度:34 三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五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六个人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七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臵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臵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臵除去。

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

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化学 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 化学品英文名称:N,N-diethyl-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2298CAS No.:6283-63-2 分子式:C 10H 16N 2·H 2SO 4 分子量:262.3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 ≥98.0% 6283-63-2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咨询回答:(一)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关二氧化氯(以下均简称为“ClO 2”)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种类较多,如碘量法、电流滴定法、紫线一分光光度、色谱法……等,但国内应用较多的仍然以碘量法及改进碘量法为主,如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丙二酸碘量法,五步碘量法,三步碘量法等。 现将碘量法简介如下: 1、一般碘量法:是国际早期根据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规定作为二氧化氯有效含量测定方法,其操作方法与有效氯测定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在是在计算时,将有效氯计算系数换成ClO 2系数而已,因此该法所测量的是Cl 2、ClO 2、ClO 2-、ClO 3-……等各种成分氧化能力的总和,不能证明其产品真正ClO 2含量。 2、丙二酸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1年版规定,目的是将ClO 2样品中的Cl 2用丙二酸掩蔽,消除Cl 2对ClO 2有效含量测定时的干扰,然后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其结果ClO 2含量中仍为ClO 2、ClO 2-、ClO 3-三种成分的总和,也不能完 全证明ClO 2真正含量。 3、五步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法,也是目前国际公认及通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ClO 2产出的ClO 2、 Cl 2、 ClO 2-、 ClO 3- 等成分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形成不同状态而设计的一种方法,例如字PH=7时,有1/5 ClO 2及ClO 2—存在,而在PH=2-3时,ClO 2及Cl 2则可完全转为C l -状态存在。ClO 2溶液中的ClO 2可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可以完全吹脱等原理进行的,因此通过此法可将产品中的ClO 2、 Cl 2、ClO 2-、ClO 3-完全分开,所测结果才能真正反映ClO 2实际含量。(其操作方法请参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但经近几年各地实际应用经验有以下几点操作注意事项: A .工业ClO 2产品的ClO 2溶液中,除ClO 2外,常伴有一定数量的Cl 2,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活化时,多采用过量酸而引起的,否则不能迅速完全活化。 B .多数产品经酸活化后,ClO 2溶液的酸度很高(PH 值<3)。因此在操作A 、 C 值时,仅凭加入PH 值=7的磷酸缓冲液是不能把测定液调到中性的,(PH 多在5左右),因此在测试前必须用NaOH 溶液调节到中性后,再加入缓冲液以维持测定液稳定在中性条件下,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C .采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吹脱ClO 2时,当吹至黄绿色消失后,应再继续吹10min ,一般时间要求不得少于20min 。

化学名称缩写

[A] AA 乙酰丙酮、乙醛、丙烯酸 AB 乙炔炭黑 ABFA 偶氮二甲酰胺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VN 偶氮二异庚腈 Ac 丙酮 AC 醛胺缩合物 ACM 丙烯酸酯橡胶 ACOH 醋酸 ADA 已二酸 AEP N-氨乙基哌嗪 AGE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AH 芳烃 AIBN 偶氮二异丁腈 AM 丙烯酰胺 AN 丙烯腈 An 苯胺 ANSI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AO 抗氧剂或防老剂 APAO 非晶性α-烯烃 APHA 美国公共卫生事业协会 APR 芳烃石油树脂 APS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过硫酸铵A-PVA 无规聚乙烯醇 AR 丙烯酸酯橡胶、分析纯 AS 澳大利亚标准 ASC 胶黏剂与密封剂委员会 ASTM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TBN 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 ATH 氢氧化铝(三水合氧化铝) ATO 三氧化二锑 ATPU 端氨基聚氨酯 AU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 AV 酸值、表观黏度 BA 丙烯酸丁酯、二烯丙基双酚A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D 1,4-丁二醇、丁二烯双环氧BDDE 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 BDMA 苄基二甲胺 BEE 苯偶姻乙醚 Bé 波美度 BF3MFA 三氟化硼单乙胺

BGE 丁基缩水甘油醚(501稀释剂) 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4) BIIR 溴化丁基橡胶 Bis A 双酚A Bis F 双酚F Bis S 双酚S γ-BL γ-丁内酯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I 双马来酰来胺 BN 安息香 BOA 已二酸苄基辛基酯 BOP 苯二甲酸苄基辛基酯 BP 聚丁二烯橡胶、二苯酮 B.P.英国专利 BPA 双酚A BPF 双酚F BPFER 双酚F环氧树脂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O/DMA 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 BPPD 过氧化二碳酸双(2-苯基乙氧基)胺BPS 双酚S BQ 对苯醌 BQN 对苯醌二肟 BR 顺丁橡胶 BS 英国标准 BT 聚1-丁烯 BTA 苯并三氮唑 BTDA 苯酮四羧酸二酐 [C]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C 醋酸溶纤剂(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CAP 氯化无规聚丙烯、醋酸丙酸纤维素 CAR 碳纤维 Cat 催化剂 CB 槽法炭黑 CBA 化学发泡剂 CC 化学成分、导电炭黑 CEVA 氯化EVA CF 甲酚-甲醛树脂、导电炉黑 CHONE 环已酮 CHP 异丙苯过氧化氢 CHR 氯化(醇)橡胶 CHX 环已烷 CIP 氯化等规聚丙烯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86—2010 代替GB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 Spectrophotonetric method using N, N-diethyl-1, 4-phenylenediamin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9-20发布 2010-1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3)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4) 10 结果计算及表示 (5)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3 注意事项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现场测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11898-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和安徽省芜湖环保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订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样品的保存方法,修改了缓冲溶液添加量; ——调整了测定波长; ——增加了低浓度校准曲线,降低了测定地表水游离氯和总氯的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增加了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2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探测器

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探测器 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探测器产品适用于各种环境和特殊环境中的一氧化二氧化氯体浓度和泄露,在线检测及现场声光报警,对危险现场的作业安全起到了预警作用,此仪器采用进口的电化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技术,具有信号稳定,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防爆接线方式适用于各种危险场所,并兼容各种控制器,PLC,DCS 等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实现现场报警和远程监控,报警功能,4-20mA标准信号输出,继电器开关量输出。一氧化二氧化氯体变送器产品特性: ①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寿命8年。 ②采用先进微处理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③检测现场具有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保障。 4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5独立气室,更换传感器无须现场标定,传感器关键参数自动识别。 6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一氧化二氧化氯体变送器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一氧化二氧化氯体 检测范围:0~100ppm,0~200ppm,0~1000ppm,0~1000ppm,0~5000ppm,100%LEL可选。 分别率:0.01ppm(0~100ppm);0.1ppm(0~1000ppm);1ppm(0~10000ppm以上);0.1LEL. 工作方式:固定式连续工作,扩散式,管道式,流通时,泵吸式可选。 检测误差:≦1%(F.S) 响应时间:≦10S 输出信号:电流信号输出4-20MA 报警方式:2路无源节点信号输出,报警点可设置。 工作环境:-20℃~50℃(特殊要求:(-40℃~+70℃) 相对湿度:≦90%RH 工作电压:DC12~30V

硫化物测试方法

6硫化物 6.1 N,N-=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6.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N,N-=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硫化物。 24GB/T 5750.5-2006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质量浓度低于1mg/l。的硫化物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1.0tig,若取50 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o.02 mg/L。 亚硫酸盐超过40 rng/l.,硫代硫酸盐超过20 mg/L,对本标准有干扰;水样有颜色或者浑浊时亦有 干扰,应分别采用沉淀分离或曝气分离法消除干扰。 6.1.2原理 硫化物与N,N-=乙基对苯二胺及氯化铁作用,生成稳定的蓝色,可比色定量。 6.1.3试剂 6.1.3.1 盐酸(P20一1.19 g/ mL)。 6.1.3.2盐酸溶液(1+1)。 6.1.3.3 乙酸(Pzo =1- 06 g/ mL)。 6.1.3.4 乙酸锌溶液(220 g/L):称取22 g乙酸锌[ZTl(CH3COO)Z.2Hz0],溶于纯水并稀释至 100 mL。 6.1.3.5 氢氧化钠溶液(40 g/L)。 6.1.3.6硫酸溶液(1+1)。 6.1.3.7 N,N-=乙基对苯二胺溶液:称取0.75 gN,N-=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CZHS)ZNC6H4NHZ ·H2 S04,简称DPD,也可用盐酸盐或草酸盐],溶于50 mL纯水中,加硫酸溶液(1+1)至100 ml。混匀, 保稃于棕色瓶中。如发现颜色变红,应予重配。 6.1.3.8氯化铁溶液(1000 g] L):称取100 g氯化铁(FeCI3.6Hz O),溶于纯水,并稀释至100 mL。 6.1.3.9抗坏血酸溶液(10 g/l。):此试剂用时新配。 6.1.3. 10 Na2 EDTA溶液:称取3,7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H1z Na2·2Hz O)和4.0 g 氢氧化钠,溶于 纯水,并稀释至1 000 mL。 6.1.3. 11 碘标准溶液,[c(l/212) =0. 012 50 mol/L]:称取40 g碘化钾,置于玻璃乳钵内,加少许纯水 溶解。加入13 g碘片,研磨使碘完全溶解,移人棕色瓶内,用纯水稀释至1000 mL,用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6.1.3.12)标定后保存在暗处,临用时将此碘液稀释为c(l/2 Iz) =0. 012 50 mol/L 碘标准溶液。 6.1.3. 1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f(NazS:03)=o.1 rnol/L]:称取26 g硫代硫酸钠(Na2 S2 03. SH:O),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 mL。加入0.4 g氢氧化钠或0.2 g无水碳酸钠 (Na2 C03),储于棕色瓶内,摇匀,放置1个月,过滤。按下述方法标定其准确浓度:

对苯二胺市场调查剖析

对苯二胺生产与市场报告 一、产品介绍 对苯二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间体,可用于生产染料、颜料、染发剂、橡胶防老剂、PPTA纤维。也可作为毛皮黑D、毛皮兰黑DB、毛皮棕N2,以及橡胶防老剂DNP、DOP、MB的生产。还用作化妆品染发剂乌尔丝D系列、汽油阻聚剂及显影剂的原料,在国际上还用于飞机涂料,防弹衣裤内膜,墙壁涂料等。目前,国外在尖端技术上应用十分广泛。 二、生产工艺 对苯二胺合成原料路线比较多,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对硝基氯苯氨解还原路线生产,其中还原工艺有三种:催化加氢法、硫化碱还原法、铁粉还原法。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用环境污染严重的硫化碱还原法,亟需进行催化加氢工艺的改造,否则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1、对硝基苯胺的还原 用对硝基苯胺还原制备对苯二胺是最常见的合成对苯二胺的方法, 反应如下:

铁粉是还原对硝基苯胺的最常用的还原剂, 在75~80℃的范围用铁粉还原对硝基苯胺, 然后在70~75℃下过滤, 滤液冷却结晶, 产品在25~30℃的范围内干燥。其工艺比较成熟, 这是生产对苯二胺的经典方法,也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方法。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厂家用该法生产对苯二胺, 但该工艺路线长、成本高、污染严重。 2、用涤纶废料生成对苯二胺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涤纶废丝为原料氨解得对苯二甲酰胺,而后加入次氯酸钠水溶液进行霍夫曼重排得到对苯二胺,反应式如下: 三、生产厂家 截止2010年底国内苯二胺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年左右,2010年的实际产量约为10万吨左右,有20余家生产企业,其中主要企业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蚌埠八一化工有限公司两家,两家企业产能之和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5%左右,

有机化学答案

第1章 饱和烃 (一)思考题部分 思考题1-1写出分子式为C 6H 14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CHCH 2CH 2CH 3CH 3 CH 3CH 2CHCH 2CH 3 3 CH 3CHCHCH 3 CH 3 CH 3 CH 3CCH 2CH 3 3 CH 3 思考题1-2下列化合物哪些是同一化合物?哪些是构造异构体? 同一化合物:(2)和(6);(3)、(4)和(5) 构造异构体:(1)、(2)和(3) 思考题1-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2,4-三甲基戊烷 (2) 3,6-二甲基-4-乙基-5-丙基辛烷 (3)2,3,4-三甲基-5-乙基辛烷 思考题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CH 3CH 22CH 3CH 3 CH 3 (2) CH 3C CH 3 CH 3CH 3CH 3 (3) CH 3CHCH 2CH 2CH 3 3 思考题1-5写出下列每一个构象式所对应的烷烃的构造式。 (1) CH 3CHCH 3 3 (2) CH 3CHCH 2CH 3 CH 3 (3) CH 3CH 22CH 3CH 3 CH 3 思考题1-6写出下列化合物最稳定的构象式,分别用伞形式和Newman 投影式表示。 (1) (2) 思考题1-7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1)正丁烷>异丁烷 (2) 正辛烷>2,2,3,3-四甲基丁烷 (3) 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 理由: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沸点比支链烷烃沸点高。 思考题1-8已知烷烃分子式为C 5H 12,根据氯代反应产物的不同,试推测各烷烃的结构并写出结构式。 (1)和(4): C 3 H 3C CH 3 CH 3 (2) CH 3CH 2CH 2CH 2CH 3 (3) CH 3CH CH 23 CH 3 思考题1-9试写出分子式为C 6H 12的环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并命名。

有机化学试题库

有机化学试题库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 CH 3-CH(CH 3)-CH(Cl)-CH 3C 2H 5CH(NH 2)CH 3 3CH 2CH 2-NH 2 NO 2 CHO CO-NH 2 CH 3 Br NO 2CH 3 CH 3 NH 2 Br C H 2CH-C CH (CH 3)3CCH 2CH 2C(CH 3)3 CH 3CH(C 2H 5)CH 2CH(CH 3)2C 2H 5C H 3CH 32H 5 2H 5 H Cl Cl CH 3C 2 H 5 C 3 C H 3H CH 3CH 3 (CH 3)2CHCH 2C(CH 3)2CH 2OH CH 3CHCHCH 2CHCH 3OH CH 3 C 2H 5OC 2H 5 C 6H 5OCH 3 CH 3OCH 2CH 3 CH 3 CH 3 Cl CH 3 H H CHO CH 2OH H H Cl HO CH 3CH 2-CO-C 2H 5 C 2H 5CHCH 3 2CHO 3-CO-CH 2-CO-CH 3 O O O CH 2COOCH 3 CO-N(CH 3)2 COOH COOH H H NH 2CH 3 O CH 2OH H H OH H OH OH H OH H O CH 2OH H OH H H O H OH CH 2OH O CH 2OH H H OH H OH OH H H OH N S O COOH C 2H 5 CH 3

O N C 17H 35COOH CH 3 C 2H 5Cl H Cl H CH 3 C 2H 5H H H H CH 3 CH 3 2 CHCH 2CH 2CHO Br OH 3CH 3 (CH 3)3CCH 2CH(CH 3)2 CH 2Cl NH 2 (CH 3)36H 5OH CH 3CH 2CHCH 2CH 2CHCH 3N(CH 3)2 CH 3 NO 2CH 2COOH N COOH COOH O O H OH H HOH 2C CH 2OH OH O O H O H H OC 2H 5 OH CH 2 OH CH 2CH=CH 2 N CH 3CH 2CH 3 O O OH O OH C 6H 5 C 23

二氧化氯实验报告

二氧化氯实验报告 一预实验 实验最初采用亚氯酸钠和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根据同济大学周荣丰等发表的论文《直接光度法测定高浓度二氧化氯消毒液》,选定455nm处测定二氧化氯浓度。论文中说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线性范围为50mg/l-2500mg/l;欧研消毒剂的二氧化氯浓度为10%,将其稀释40-2000倍后测得的吸光度均在线性范围内。 由于条件限制,实验没有配制标准二氧化氯溶液,而参照欧研消毒剂进行实验。当两者吸光度一致时认为两者二氧化氯含量相同。 亚氯酸钠和柠檬酸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以下不特别说明时水均为纯净水): 按实验序号1重复实验,测不同时间二氧化氯浓度,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亚氯酸钠与柠檬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浓度可以达到与欧研消毒剂一样的效果,但亚氯酸钠与柠檬酸反应速度较慢,影响生产节奏。 因此又采用了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的实验,亚氯酸钠和盐酸比例根据反应方程式中两者物质的量的比例确定(摩尔比为5:4),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结果看,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二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 在进行此实验前,又查阅了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其中对二氧化氯含量测定规定了两种方法: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中采用的测定波长是430nm,因此以后实验也采用430nm,430 nm 处虽无最大吸收,但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氯离子在此无吸收,不对二氧化氯检测造成干扰。改变波长并不影响预实验的结论,但测定的吸光度值比455nm测定时偏高。 1 活化时间 2.5g亚氯酸钠溶于50ml水,加4ml浓盐酸,不同反应时间下稀释30倍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 0.5g欧研消毒剂加100ml水,不同活化时间下直接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见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活化时间至少需10min,在50min内依然可以用,但活化时间还是比欧研消毒剂长约5min。 2 稀释倍数 2.5g亚氯酸钠溶于50ml水,加4ml浓盐酸,活化时间20min,稀释不同倍数测吸光度,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见稀释40倍时二氧化氯浓度与0.5g欧研消毒剂加100ml水后得到的溶液中二氧化氯浓度基本一致(略高一点)。 3 用自来水实验 考虑到车间使用自来水方便,用自来水进行了实验,结果见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