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86—2010

代替GB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 Spectrophotonetric method using N, N-diethyl-1, 4-phenylenediamin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9-20发布 2010-1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3)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4)

10 结果计算及表示 (5)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3 注意事项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现场测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11898-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和安徽省芜湖环保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订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样品的保存方法,修改了缓冲溶液添加量;

——调整了测定波长;

——增加了低浓度校准曲线,降低了测定地表水游离氯和总氯的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增加了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2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警告:汞盐属剧毒化学品,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检测后的废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较混浊或色度较高的水样。

对于高浓度样品,采用10 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3 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12 mg/L~1.50 mg/L。对于低浓度样品,采用50 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04 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016 mg/L~0.20 mg/L。

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现场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按照附录A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亚氯酸盐

GB/T 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二氧化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游离氯 free chlorine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3.2 化合氯 combined chlorine

指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3.3 总氯 total chlorine

指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3.4 氯胺 chloramines

指按本方法测定的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如: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游离氯和总氯的组成见表1。

表1 名词及其组成

名词 组成

活性游离氯单质氯、次氯酸

游离氯(游离余氯)

潜在游离氯次氯酸盐

总氯(总余氯) 单质氯、次氯酸、次氯酸盐、氯胺

4 方法原理

4.1 游离氯测定

在pH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15 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由于游离氯标准溶液不稳定且不易获得,本标准以碘分子或[I3]-代替游离氯做校准曲线。以碘酸钾为基准,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I2+I-=[I3]-,生成的碘分子或[I3]-与DPD发生显色反应,碘分子与氯分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1:1。

4.2 总氯测定

在pH为6.2~6.5条件下,存在过量碘化钾时,单质氯、次氯酸、次氯酸盐和氯胺与DPD 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15 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测定总氯。

5 干扰和消除

5.1 其他氯化合物的干扰

二氧化氯对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亚氯酸盐对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可通过测定其浓度加以校正,其测定方法参见GB/T 5750.11和GB/T 5750.10。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氯的测定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加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消除一氯胺的干扰,一氯胺的测定按照附录B执行。

5.2 氧化锰和六价铬的干扰

氧化锰和六价铬会对测定产生干扰。通过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的浓度可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9.2。

5.3其他氧化物的干扰

本方法在以下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有干扰:溴、碘、溴胺、碘胺、臭氧、过氧化氢、铬酸盐、氧化锰、六价铬、亚硝酸根、铜离子(Cu2+)和铁离子(Fe3+)。其中Cu2+(< 8 mg/L)和Fe3+(< 20 mg/L)的干扰可通过缓冲溶液和DPD溶液中的Na2-EDTA掩蔽,其他氧化物干扰

加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消除。铬酸盐的干扰可通过加入氯化钡消除。

6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6.1 实验用水为不含氯和还原性物质的去离子水或二次蒸馏水,实验用水需通过检验方能使用。

检验方法:向第一个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待测水和1.0 g 碘化钾(6.3),混匀。

1 min后,加入5.0 ml 缓冲溶液(6.11)和5.0 ml DPD试液(6.12);再向第二个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待测水和

2 滴次氯酸钠溶液(6.4)。2 min后,加入5.0 ml 缓冲溶液(6.11)和5.0 ml DPD试液(6.12)。

第一个瓶中不显色,第二个瓶中应显粉红色。否则需将实验用水经活性炭柱处理使之脱氯,并按上述步骤检验其质量,直至合格后方能使用。

6.2浓硫酸:ρ = 1.84 g/ml。

6.3碘化钾(KI):晶体。

6.4次氯酸钠溶液:ρ(Cl2)≈0.1 g/L

由次氯酸钠浓溶液(商品名,安替福民)稀释而成。

6.5 硫酸溶液:c(H2SO4)= 1.0 mol/L

于800 ml 水(6.1)中,在不断搅拌下小心加入54.0 ml 浓硫酸(6.2),冷却后将溶液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6 氢氧化钠溶液:c(NaOH)= 2.0 mol/L

称取80.0 g 氢氧化钠,溶解于800 ml 水(6.1)中,待溶液冷却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7 氢氧化钠溶液:c(NaOH)= 1.0 mol/L

称取40.0 g氢氧化钠,溶解于500 ml 水(6.1)中,待溶液冷却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8碘酸钾标准贮备液:ρ(KIO3) = 1.006 g/L

称取优级纯碘酸钾(预先在120℃~140 ℃下烘干2 h)1.006 g,溶于水(6.1)中,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

6.9 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ρ(KIO3)= 10.06 mg/L

吸取10.0 ml 碘酸钾标准贮备液(6.8)于1000 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约1 g 碘化钾(6.3),加水(6.1)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1.00 ml 标准使用液中含10.06 μg KIO3,相当于0.141 μmol(10.0 μg)Cl2。

6.10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I:ρ(KIO3) = 1.006 mg/L

吸取10.0 ml 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6.9)于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1.00 ml 标准使用液中含1.006 μg KIO3,相当于0.014 μmol(1.0 μg)Cl2。

6.11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 6.5

称取24.0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或60.5 g 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 · 12 H2O),以及46.0 g 磷酸二氢钾(KH2PO4),依次溶于水中,加入100 ml 浓度为8.0 g/L的二水合EDTA二钠(C10H14N2O8Na2 ·2 H2O)溶液或0.8 g EDTA二钠固体,转移至1000 ml 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必要时,可加入0.020 g 氯化汞以防止霉菌繁殖及试剂内痕量碘化物对游离氯检验的干扰。

6.12 N,N-二乙基-1,4-苯二胺硫酸盐溶液(DPD):ρ[NH2-C6H4-N(C2H5)2 · H2SO4]= 1.1 g/L

将2.0 ml 硫酸(6.2)和25 ml 浓度为8.0 g/L的二水合EDTA二钠溶液或0.2 g EDTA二钠固体,加入250 ml 水(6.1)中配制成混合溶液。将1.1 g 无水DPD硫酸盐或1.5 g 五水合物,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转移至1000 ml 棕色容量瓶中,加水(6.1)至标线,混匀。溶液装在棕色试剂瓶内,4 ℃保存。若溶液长时间放置后变色,应重新配制。

注1:也可用1.1g DPD草酸盐或1.0 g DPD盐酸盐代替DPD硫酸盐。

6.13亚砷酸钠溶液或硫代乙酰胺溶液:ρ(NaAsO2) = 2.0 g/L,ρ(CH3CSNH2) = 2.5 g/L。

7仪器和设备

7.1可见分光光度计:并配有10 mm和50 mm比色皿。

7.2天平:精度分别为0.1 g 和0.1 mg。

7.3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注2:实验中的玻璃器皿需在次氯酸钠溶液(6.4)中浸泡1 h,然后用水(6.1)充分漂洗。

8 样品

8.1样品采集

游离氯和总氯不稳定,样品应尽量现场测定,现场测定方法见附录A。如样品不能现场测定,则需对样品加入固定剂保存。可预先加入采样体积1%的NaOH溶液(6.6)到棕色玻璃瓶中,采集水样使其充满采样瓶,立即加盖塞紧并密封,避免水样接触空气。若样品呈酸性,应加大NaOH溶液的加入量,确保水样pH 大于12。

8.2样品保存

水样用冷藏箱运送,在实验室内4 ℃、避光条件下保存,5d 内测定。

9分析步骤

9.1校准曲线的绘制

9.1.1 高浓度样品的校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0.00、1.00、2.00、3.00、5.00、10.0和15.0 ml 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6.9)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适量(约50 ml)水(6.1)。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0 ml 硫酸溶液(6.5)。1 min 后,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 ml NaOH溶液(6.7),用水(6.1)稀释至标线。各容量瓶中氯质量浓度ρ(Cl2)分别为0.00、0.10、0.20、0.30、0.50、1.00和1.50 mg/L。

在250 ml 锥形瓶中各加入15.0 ml 缓冲溶液(6.11)和5.0 ml DPD(6.12),于1 min 内将上

述标准系列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混匀后,在波长515 nm处,用10 mm 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于60 min 内完成比色分析。

以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氯质量浓度ρ(Cl2)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9.1.2低浓度样品的校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0.00、2.00、4.00、8.00、12.0、16.0 和20.0ml 碘酸钾标准使用液II(6.10)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适量(约50 ml)水(6.1)。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0 ml 硫酸溶液(6.5)。1 min 后,向各容量瓶中加入1 ml NaOH溶液(6.7),用水(6.1)稀释至标线。各容量瓶中氯质量浓度ρ(Cl2)分别为0.00、0.02、0.04、0.08、0.12、0.16和0.20 mg/L。

在250 ml 锥形瓶中各加入15.0 ml 缓冲溶液(6.11)和1.0 ml DPD(6.12),于1 min 内将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混匀后,在波长515 nm 处,用50 mm 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于60 min 内完成比色分析。

以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氯质量浓度ρ(Cl2)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9.2 游离氯测定

于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5.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6.11)、5.0 ml DPD溶液(6.12)和100 ml 水样(或稀释后的水样),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用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计算质量浓度ρ1。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两者含量消除其干扰。取100 ml 试样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1.0 ml 亚砷酸钠溶液(6.13)或硫代乙酰胺溶液(6.13),混匀。再加入15.0 ml缓冲液(6.11)和5.0 ml DPD溶液(6.12),测定吸光度,记录质量浓度ρ3,相当于氧化锰和六价铬的干扰。若水样需稀释,应测定稀释后样品的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

注3:进行低浓度样品游离氯测定时,应加入1.0 ml DPD试剂(6.12)。

9.3总氯测定

在250 ml 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5.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6.11)、5.0 ml DPD溶液(6.12)、100 ml 水样(或稀释后的水样)和1.0 g 碘化钾(6.3),混匀。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用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计算质量浓度ρ2。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其含量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9.2。

注4:进行低浓度样品总氯测定时,应加入1.0 ml DPD试剂(6.12)。

9.4 空白试验

用实验用水(6.1)代替试样,按照9.2和9.3进行测定。空白试样应与样品同批测定。

10 结果计算及表示

10.1 游离氯的计算

游离氯的质量浓度ρ(Cl2)按公式(1)进行计算。

()()f Cl ρ×?=312ρρ (1)

式中:

(2Cl ρ)——水样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1 —— 试样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3 —— 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时相当于氯的质量浓度,mg/L ,若不存在氧化锰和六价铬,ρ3=0 mg/L ;

f ——水样稀释比。

10.2 总氯的计算

总氯浓度ρ(Cl 2)按公式(2)进行计算。

()()f Cl ρ×?=322ρρ (2)

式中:

(2Cl ρ)——水样中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2 —— 试样中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3 —— 测定氧化锰和六价铬干扰时相当于氯的质量浓度,mg/L ,若不存在氧化锰和六价铬,ρ3=0 mg/L ;

f ——水样稀释比。

10.3 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于0.01 mg/L 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大于等于0.01 mg/L 且小于10 mg/L 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大于等于10 mg/L 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精密度

5家实验室对含碘酸钾质量浓度为0.15、0.76和1.36 mg/L 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9%~11.6%,2.5%~3.9%,1.3%~2.2%;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8.7%,0.4%;

重复性限分别为:0.05 mg/L ,0.07 mg/L ,0.07 mg/L ;

再现性限分别为:0.05 mg/L ,0.07 mg/L ,0.06mg/L 。

11.2 准确度

5家实验室对分别来源于自来水、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的3个实际样品用次氯酸钠加标测定: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102%,99.4%~104%,98.3%~103%;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99.2%±4.9%,103%±3.8%,102%±4.0%。

同一实验室对含碘酸钾质量浓度为0.02、0.04、0.08和0.12 mg/L 的标准溶液平行六次测

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1%,6.6%,3.8%,2.0%;相对误差分别为10.0%,10.0%,5.0%,2.5%。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

12.2 每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与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5%。

13注意事项

13.1 当样品在现场测定时,若样品过酸、过碱或盐浓度较高,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以确保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测定时,样品应避免强光、振摇和温热。

13.2若样品需运回实验室分析,对于酸性很强的水样,应增加固定剂NaOH溶液的加入量,使样品pH > 12;若样品NaOH溶液加入体积大于样品体积的1%,样品体积应进行校正;对于碱性很强的水样(pH > 12),则不需加入固定剂,测定时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对于加入固定剂的高盐样品,测定时也需调整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

13.3 测定游离氯和总氯的玻璃器皿应分开使用,以防止交叉污染。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A.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和中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mg/L,测定下限为0.16 mg/L。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仪器测定范围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A.2 术语和定义

参见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

A.3 方法原理

参见本标准4(方法原理)。

A.4 干扰和消除

参见本标准5(干扰和消除)。

A.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A.5.1 实验用水(不含氯和还原性物质的水):参见6.1。

A.5.2游离氯调零试剂:含有仪器推荐测定样品1/20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6.11)和1/20体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硫酸盐溶液(6.12)的实验用水(6.1)。如调零试剂长时间使用,其中可加入小于测定样品体积1/20的丙酮;如临用现配可不加丙酮。也可使用商品化的调零试剂。

A.5.3磷酸盐缓冲溶液:参见6.11,也可使用商品化的产品。

A.5.4N,N-二乙基-1,4-苯二胺硫酸盐溶液:参见6.12,也可使用商品化的产品。

A.5.5碘化钾溶液:ρ(KI) = 150 g/L

称取碘化钾15 g,溶于水(6.1)中,移入100 ml 容量瓶,加水(6.1)至标线,混匀。

A.6 仪器和设备

A.6.1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具515nm ± 5 nm 波长,并配有样品杯(管)。

A.6.2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A.7 分析步骤

A.7.1 仪器调零

仪器测定时,将加入调零试剂(A.5.2)的空白管插入仪器,进行调零。

A.7.2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可使用仪器内置的校准曲线进行样品测定,也可自行配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制备参

见本标准9.1.1。

A.7.3游离氯测定

在样品杯或管中加入推荐样品体积1/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6.11)和1/20的DPD溶液(6.12),然后加入仪器推荐样品量体积的试样,混匀后比色测定。也可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管。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其含量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本标准9.2。

A.7.4总氯测定

在样品杯或管中加入推荐样品体积1/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6.11)和1/20的DPD溶液

(6.12),然后加入仪器推荐样品量体积的试样,加入推荐样品量1/10体积的碘化钾溶液

(A.5.5),混匀后比色测定。也可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管。

对于含有氧化锰和六价铬的试样可通过测定其含量消除干扰,其测定方法见本标准9.2。

A.7.5 空白试验

用调零试剂(A.5.2)代替试样,进行比色测定。空白试样应与样品同批测定。

A.8 结果计算及表示

可以根据仪器的示值或通过校准曲线得出样品浓度。当样品浓度超过测定范围需要进行稀释,或需进行消除氧化锰和六价铬的干扰操作时,结果计算参见本标准10。

A.9 精密度和准确度

A.9.1 精密度

5家实验室对含碘酸钾质量浓度为0.50、2.52、4.53mg/L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8.6%,2.5%~3.5%,1.4%~2.5%;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0.9%,1.0%;

重复性限分别为:0.10 mg/L,0.21 mg/L,0.30 mg/L;

再现性限分别为:0.10 mg/L,0.21 mg/L,0.31 mg/L。

A.9.2 准确度

5家实验室对分别来源于自来水、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的3个实际样品用次氯酸钠加标测定: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2%~107%,92.5%~100%,93.1%~99.5%;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100%±13.1%,96.5%±5.5%,96.4%±5.0%。

A.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A.10.1本方法规定自行制备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

A.10.2若自行配制调零试剂和绘制校准曲线,每次试验前应先检验实验用水(6.1)的质量。

A.10.3每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与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

B.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区分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方法。本方法适用范围与游离氯和总氯相同(参见本标准1)。

B.2 方法原理

在测定游离氯和总氯后,测定另外两个试样:

a)将其中一个试样,加入到盛有缓冲溶液和DPD溶液的锥形瓶,再加入少量碘化钾,反应局限于游离氯和化合氯中的一氯胺;

b)在另一个试样中,先加入少量碘化钾,再加入缓冲液和DPD溶液。此时,游离氯、化合氯中的一氯胺及50%三氯化氮发生反应。

化合氯中的二氯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反应。分别计算化合氯中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的浓度。

B.3试剂和材料

参见本标准6中(试剂和材料)和以下试剂:

B.3.1碘化钾溶液,ρ(KI) = 5 g/L。临用现配,装在棕色瓶中。

B.4仪器和设备

参见本标准7。

B.5测定步骤

B.5.1 游离氯和化合氯中一氯胺的测定

向250 ml 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5.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6.11)、5.0 ml DPD溶液(6.12)和100 ml 试样,并加入2滴(约0.1 ml)碘化钾溶液(B.3.1)或很小一粒碘化钾晶体(约0.5 mg),混匀,立即用与测定校准曲线相同的条件(9.1)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记录浓度ρ4。高浓度样品应稀释后测定。

B.5.2游离氯、化合氯中一氯胺和50%三氯化氮的测定

向250 ml 烧杯中,依次加入100 ml 试样,2滴(约0.1 ml)碘化钾溶液(B.3.1)或很小一粒碘化钾晶体(约0.5 mg),混匀。在加入15.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6.11)和5.0 ml DPD(6.12)的

250 ml 锥形瓶中,于1 min 内加入上述混匀后的溶液,倒入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记录浓度ρ5。高浓度样品应稀释后测定。

B.6 结果计算及表示

B.6.1 一氯胺的计算

化合氯中一氯胺质量浓度ρ(Cl 2)按照公式(B.1)进行计算。

24 1(Cl ) = (- )f ρρρ× (B.1)

式中:

ρ4 —— 在测定(B.5.1)中所得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1 —— 试样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f ——水样稀释比。

B.6.2 二氯胺的计算

化合氯中二氯胺质量浓度ρ(Cl 2)按照公式(B.2)进行计算。

2245(Cl )(2)f ρρρρ=+?×

(B.2) 式中:

ρ2 —— 试样中总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4 —— 在测定(B.5.1)中所得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5 —— 在测定(B.5.2)中所得氯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f ——水样稀释比。

B.6.3 三氯化氮的计算

化合氯中三氯化氮浓度ρ(Cl 2),按照公式(B.3)进行计算。

254(Cl )2()f ρρρ?=×

(B.3) 式中:

ρ4 —— 在测定(B.5.1)中所得氯的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ρ5 —— 在测定(B.5.2)中所得氯质量浓度(以Cl 2计),mg/L ;

f ——水样稀释比。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警告;汞盐属剧毒化学品,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检测后的废液应妥善的安全处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较浑浊或色度较高的水样。 对于高浓度样品,采用1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3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12mg/l~1.50mg/l。对于低浓度样品,采用50mm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04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016mg/l~0.20mg/l。 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现场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按照附录A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亚氯酸盐 GB/T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二氧化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游离氯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3.2 化合氯 指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3.3 总氯 指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3.4 氯胺 指按本方法测定的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如: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游离氯和总氯的组成见表1 4、方法原理 4.1 游离氯测定 在PH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15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由于游离氯标准溶液不稳定且不易获得,本标准以碘分子或(I3)-代替游离氯做校准曲线。以碘酸钾为基准,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

透析用水微生物检测方法新标准

透析用水微生物检测方法新标准,你知多少? “《血液透析及其相关治疗用水》新标准?新看点” 新标准YY0572-2015规定透析用水中的细菌总量应不超过100CFU/mL,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除此以外,新标准内规定的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旧标准相比发生了变化,而这个不为人注意的变化将会对未来透析治疗的开展产生巨大并且深远的影响。 【微生物检测方法比较】旧标准YY0572-2005检测微生物 方法如下: ●方法一:试样应在收集后30min内进行化验或立即放在1℃-5℃下储存,并按常规程序在收集后24h内化验。采用常规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倾注平板法)获得细菌总数计数(标准培养皿计数)。培养基应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基或等价物。计算菌落数目应在35-37℃培养48h后进行。48h后呈阴性,可于72h后再检查。 ●方法二:即采用膜过滤技术滤除500ml-1000ml水,并在像R2A这样的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在28℃-32℃下培养5天或更长时间。 新标准YY0572-2015检测微生物方法如下: ●试样应在收集后4h内进行检测或立即冷藏,并在收集后24h内检测,应采用常规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薄膜过滤法)获得细菌总数(标准培养皿计数),薄膜过滤法是首选的检测方法,但不接受接种环法。 ●可以参考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中规定的方法;或培养基宜选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TGEA)、R2A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其他确认能提供相同结果的培养基,不能使用血琼脂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推荐使用17-23℃的培养温度和168h(7d)的培养时间,确认能提供相同培养结果的其他培养时间和温度也适用。新旧标准比较下最重要的变化就在于培养基的选择上。旧标准下使用的血琼脂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是动物血液加上普通琼脂平板制成的,营养太丰富会杀死水生细菌,所以临床人员在以往的检测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是未检出细菌或者细菌数为零。水生菌最理想的生长条件是相对营养成分少的乏营养培养基以及20℃左右的环境温度,在这种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通常需要5-7天来形成菌落,故应该选择TGEA培养基、R2A低营养琼脂培养基在低温下培养7天,细菌检出率能达到70%。如果国家从2017年1月1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标准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标准 1、透析用水的标准:目前参照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 2、定期评估透析用水: ?采用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每月至少测定一次细菌数量和/或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上述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记录。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时应停止使用。 3、水处理系统的保养和维护: (1)消毒:活性炭吸附之前的前级处理消毒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溶度以0.3mg/L为宜。反渗膜及管道的消毒应严格根据生产厂商的要求进行,常用甲醛和过氧乙酸消毒,一般每月1次,夏季15-20天1次。内置于透析机内的滤器在每次透析结束后与透析机同时消毒。(2)滤罐和树脂的维护:为防治止细菌繁殖和杂质阻塞,滤器(砂滤,碳滤)和树脂应定期反冲。砂滤可每日或隔日反冲,每次15-30分钟,依水质优劣和用水量大小而定;活性碳无法通过冲洗再生(冲洗只能清除其中生长的细菌),一般每月冲洗1次即可,但如每毫升菌落计数超过200个则应增加冲洗次数。检测活性碳吸附效果的主要方法是测定水中的含氯量,如净化水中含氯量超标(氯>0.5mg/l),必须立即更换活性炭;软化罐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应每日再生,再生盐罐定期加盐,使盐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血液透析停止一周后,应充分冲洗,冲洗水应丢弃,停止使用6个月后更换其他的树脂。 (3)生物膜的预防和去除:生物膜的形成常见于储水箱水处理设备和透析机管路的缝隙及拐角处。由于生物膜一旦形成后极难去除,故重在预防。应尽量避免在水处理内出现下列情况:水流停滞,管路死腔或盲端,器材表面不平,形成锐角弯曲等。去垢剂可能对去除生物膜有效,也可试用次氯酸,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 4、透析液: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浓缩液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或由具备浓缩液制备资格的医院制剂室配制 (必须有制剂许可证和透析液批准文号,只限于医院内部使用)。从厂家直接购买的透析粉剂由透析室或中心自行配置,但必须有专人负责,并进行核查签字登记。透析液的溶质浓度和细菌培养每批次至少测定一次,并登记归档。 二、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方可投入临床使用。水处理设备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使用,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总氯、余氯、有效氯

1 概念 有效氯 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 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总氯 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 *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 2 标准 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做出以下要求: 游离余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出厂水限值4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出厂水限值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3 杀菌效果 游离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并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而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水厂清水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均在2小时以上,当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时,能保证杀菌效果。 4 余氯与总氯的产生及控制 水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指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繁殖的部分。 当水中主要受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污染,无氨氮及氮化合物污染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余氯主要为游离性余氯。

2015版血液透析用水标准

2015版血液透析用水标准 最明显改处 ●透析用水细菌不超过100cfu/ml。 ●透析用水内毒素不超过0.25Eu/ml。 ●提出化学污染,并规定了最大允许最要求。 ●提出干预水平。 ●明确了微生物培养用TGEA和R2A,不能用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 定义解析 ●干预水平:污染物浓度,当达到该浓度时应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其升高至不可接受的水平。 ●总氯:游离氯和结合氯的总和。 注:氯在水中主要以溶解的氯分子(游离氯)或化学物形式(结合氯)的形式存在。结合氯的主要成分是氯胺,常用于水源的消毒。 ●透析用水:满足本标准的要求且适用于血液透析用途的水,包括透析液的制备用水、透析器的再处理用水、透析浓缩液的制备用水和在线置换液制备用水。

微生物要求 ●透析用水的细菌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 ●透析用水的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0.25Eu/ml,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 化学污染物 透析用水有毒化学物和透析溶液电解质的最大允许量。 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mg/L 血液透析中已证明毒性的污染物 铝0.01 总氯0.1 铜0.1 氟化物0.2 铅0.005 硝酸盐 2 硫酸盐100 锌0.1 透析溶液中的电解质最大允许量

钙2(0.05mmol/L) 镁4(0.15mmol/L) 钾8(0.2mmol/L) 钠70(3.0mmol/L) 透析用水中微量元素的最大允许量 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mg/L 锑0.006 砷0.005 钡0.1 铍0.0004 镉0.001

铬0.014 汞0.0002 硒0.09 银0.005 铊0.002 透析用水的微生物实验 ●应在透析装置和供水回路的连接处收集试样,取样点应在供水回路的末端或在混合室的入口处。 ●试样应在收集后4H内进行检测,或立即冷藏,并在收集后24H内检测,应采用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 ●培养基采用TGEA、R2A,推荐用17-23℃的培养温度和7天的培养时间。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 1、有效氯、活性氯: 指含氯消毒剂中有氧化性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于NaOCl和Ca(OCl)2指+1价Cl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盐酸与之反应放出的Cl2来间接测定。 2、游离氯: Cl2单质。 3、总氯: 化合物中Cl的质量分数。 4、余氯: 自来水中残留的Cl2。(自来水工业术语)用余氯试纸检测。一、有效氯测定方法: A1 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 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

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 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c*v*0.035 有效氯含量(%)=——————*100% w 式中: 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 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 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二、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 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余氯与总氯的区别 1.概念 有效氯 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 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总氯 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 我们通常说的余氯指的是游离性余氯。 2.标准 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做出以下要求:游离余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出厂水限值4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出厂水限值3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3.杀菌效果 游离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并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而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水厂清水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均在2小时以上,当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时,能保证杀菌效果。

4.余氯与总氯的产生及控制 水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指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繁殖的部分。 当水中主要受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污染,无氨氮及氮化合物污染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余氯主要为游离性余氯。 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当水中存在氨氮或含氮有机物时,投加氯消毒剂(不包含二氧化氯)后,细菌与还原性物质先消耗一部分氯(OA段),然后与氨氮等含氮物质反应生成一氯胺(AH段,化合性余氯),当氯投加量继续增加后,化合性余氯转化为氮气(HB段),当投加量继续增加,会开始出现游离余氯(BC段),称为折点加氯。 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完整word版)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标准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标准 一、透析用水的标准:目前参照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 二、定期评估透析用水:每月至少测定一次细菌数量和/或内毒素含量;定 期测定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上述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记录。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确定水处理设备存 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时应停止使用。 三、水处理系统的保养和维护: (一)消毒:活性炭吸附之前的前级处理消毒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溶度以0.3mg/L为宜。反渗膜及管道的消毒应严格根据生产厂商的要求进行,常用甲醛和过氧乙酸消毒,一般每月1次,夏季15-20天1次。内置于透析机内的滤器在 每次透析结束后与透析机同时消毒。 (二)滤罐和树脂的维护:为防治止细菌繁殖和杂质阻塞,滤器(砂滤,碳滤) 和树脂应定期反冲。砂滤可每日或隔日反冲,每次15-30分钟,依水质优劣和用水量大小而定;活性碳无法通过冲洗再生(冲洗只能清除其中生长的细菌),一般每 月冲洗1次即可,但如每毫升菌落计数超过200个则应增加冲洗次数。检测活性碳吸附效果的主要方法是测定水中的含氯量,如净化水中含氯量超标 (氯>0.5mg/l),必须立即更换活性炭;软化罐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应每日再生,再生盐罐定期加盐,使盐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血液透析停止一周后,应充分冲洗,冲洗水应丢弃,停止使用6个月后更换其他的树脂。 (三)生物膜的预防和去除:生物膜的形成常见于储水箱水处理设备和透析机管路的缝隙及拐角处。由于生物膜一旦形成后极难去除,故重在预防。应尽量避免 在水处理内出现下列情况:水流停滞,管路死腔或盲端,器材表面不平,形成锐角 弯曲等。去垢剂可能对去除生物膜有效,也可试用次氯酸,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 四、透析液: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

HJ 586-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86—2010 代替GB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 Spectrophotonetric method using N, N-diethyl-1, 4-phenylenediamin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9-20发布 2010-1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3)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4) 10 结果计算及表示 (5)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3 注意事项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现场测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11898-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和安徽省芜湖环保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订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样品的保存方法,修改了缓冲溶液添加量; ——调整了测定波长; ——增加了低浓度校准曲线,降低了测定地表水游离氯和总氯的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增加了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2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using N,N-diethyl-1,4-phenylenediamine GB11898—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7393/2—1985《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一第2部分:N,N -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常规控制用》。 本标准适用于0.0004—0.07mmol/L(0.03—5mg/L)游离氯或总氯(以Cl2计)的测定。样品浓度较高时,需进行稀释。 附件A中叙述区别化合氯中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的测定步骤。 2 定义 表1名词及其组成

2.1 游离氯: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2.2 化合氯: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总氯的一部分。 2.3 总氯: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形式存在的氯。 Cl,二氯2.4 氯胺:按本法测定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一氯胺NH 2 胺NHCl2,三氯化氮NCl3)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3 原理 3.1 游离氯的测定 在pH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吸光度。 3.2 总氯的测定 存在过量碘化钾时反应,然后按3.1测量其吸光度。 4 试剂 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4.1 水,不含氯相还原性物质的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经氯化至约0.14m mol/L(10mg/L)的水平,储存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约16h,再暴露于紫外线或阳光下数小时,或用活性炭处理使之脱氯。按下述步骤检验其质量。向两个250mL无需氯量的锥形瓶中加入: a.第一个,100mL 待测水和约1g碘化钾(4.4),混匀。1min后,加入 5.0mL缓冲溶液(4.2)和5.0mL DPD试液(4.3); b.第二个,100mL待测水和2滴次氯酸钠溶液(4.8)。2min后,加入5.0mL缓冲溶液和5.0mLDPD 试液(4.3)。 第一个瓶中不应显色,第二个瓶中应显粉红色。

有效氯 活性氯 游离氯 总氯 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 有效氯测定方法: A1 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 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 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c*v*0.035 有效氯含量(%)=——————*100% w 式中: 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 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 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 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余氯测定方法:

一、方法原理 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 2HI+HOCl = I2+HCl+H2O (或者2HI+Cl2 = 2HCl+I2) I2+2Na2S2O3 = 2NaI+Na2S4O6 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二、仪器 碘量瓶:250—300ml. 三、试剂 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2.(1+5)硫酸溶液。 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Gr2O7=0.0250mol/L):称取1.2259g优级纯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称取约12.5g硫代硫酸钠 (Na2S2O3·5H2O),溶于已煮沸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加入0.2g无水碳酸钠及数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内。 标定:用无分度吸管吸取20.00ml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 水和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溶液。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1ml1%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录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计算:c×20.00/V 式中,c----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20.00----吸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瓣体积(ml);V-----待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ml)。 5. 0.01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把已标定的0.05mol/L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5倍。 6. 1%淀粉溶液。 7. 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四、步骤 1.用无分度吸管吸取200ml水样于300ml碘量瓶内,加入0.5g碘化钾和5ml乙酸盐缓冲溶液。 2.自滴定管加入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至变成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量。 计算:总余氯(Cl2,mg/L)=C×V1×35.46×1000/V 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V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35.46----总余氯(Cl2)摩尔质量(g/mol)。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GB ××××-×××× 代替GB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 N-二乙 基1, 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 - Titrimetric method using N, N-diethyl-1, 4-phenylenediamine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发布 200×-××-××实施

目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试剂和材料 (2) 6 仪器和设备 (3) 7 干扰及消除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5) 10 结果计算 (5) 11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三种形式化合氯的分别测定.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现场测定法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现场测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 游离氯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11898-89)的修订。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和安徽省芜湖环保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游离氯和总氯的现场测定方法; ——增加了样品的保存方法; ——修改了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波长; ——修改了分光光度法的缓冲溶液添加量和试剂添加顺序; ——修改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 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自20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血液透析考试题及答案(水处理)

、 水处理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单选题(每题分,共60分) 1、配液间应设在() A 清洁区 B 半清洁区 C 污染区 D 半污染区 2、水处理间应设在() A 清洁区 B 半清洁区 C 污染区 D 半污染区 3、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多少倍() 】 A 2 倍 B 1 倍 C 倍 D 倍 4、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___表,_____应符合设备要求。() A、流量;流量 B、温度温度 C、压力;压力 D、水表;水表 5、每____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A 一年 B 半年 C 三个月 D 一年 6、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由_____________完成。 A 生产厂家 B 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 C 医护人员 D 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 7、关于水处理系统说法错误的是_____ ' A 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B 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 C 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D 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每一年更换一次。 8、水处理系统的再生装置的再生周期为每_____再生1 次。 A 一天 B 二天 C 一周 D 一月 9、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反洗的周期一般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 次/天 C 1~2 次/月 D 1 次/周 · 10、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一般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 次/天 C 1~2 次/月 D 1 次/周 11、关于水处理设备维护与保养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冲洗、还原和消毒。 B 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 C 水处理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要求进行更换。 D 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12、关于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 应每月1 次。 B 要求细菌数<200cfu/ml。 @ C 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中端。 D 透析室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13、透析用水的内毒素应小于_______。 A 2EU/ml B ml C 1EU/ml D ml 14、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_______测定1 次。 A 每年 B 半年 C 一月 D 一周 15、透析用水的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_______测定1 次。 A 每年 B 半年 C 一月 D 一周 16、透析器(滤器)是否复用由________决定。 — A 护士 B 患者 C 主管医师 D 生产厂家 17、%~%过氧乙酸需要最短消毒时间是_________。 A 24 小时 B 12 小时 C 11 小时 D 6 小时 18、%~%过氧乙酸消毒有效期________。 A 21 天 B 14 天 C 7 天 D 3 天 19、每_____应该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进行技术安全性检查。 A 一年 B 半年 C 三个月 D 一个月 20、每________应该对血液透析机消毒剂进行检测。 -

最新血液透析考试题及答案(水处理)

水处理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配液间应设在() A 清洁区 B 半清洁区 C 污染区 D 半污染区 2、水处理间应设在() A 清洁区 B 半清洁区 C 污染区 D 半污染区 3、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多少倍() A 2 倍 B 1 倍 C 1.5 倍 D 2.5 倍 4、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___表,_____应符合设备要求。() A、流量;流量 B、温度温度 C、压力;压力 D、水表;水表 5、每____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A 一年 B 半年 C 三个月 D 一年 6、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由_____________完成。 A 生产厂家 B 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 C 医护人员 D 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 7、关于水处理系统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B 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 C 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D 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每一年更换一次。 8、水处理系统的再生装置的再生周期为每_____再生1 次。 A 一天 B 二天 C 一周 D 一月 9、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反洗的周期一般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 次/天 C 1~2 次/月 D 1 次/周 10、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一般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 次/天 C 1~2 次/月 D 1 次/周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HJ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警告;汞盐属剧毒化学品,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检测后的废液应妥善的安全处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 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较浑浊或色度较高的水样。 对于高浓度样品,采用 10mm 比色皿,本方法的检出限(以 CS 计)为0.03mg/L ,测定 范围(以Cl 2计)为0.12mg/l~1.50mg/l 。对于低浓度样品,采用 50mm 比色皿,本方法 的检出限(以 Cl 2计)为0.004mg/l ,测定范围(以 Cl 2计)为0.016mg/l~0.20mg/l 。 对于游离氯或总氯浓度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现场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按照附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准。 GB/T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游离氯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形式存在的氯。 3.2化合氯 指以氯胺和有机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3.3总氯 指以“游离氯”或“化合氯”,或两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3.4氯胺 指按本方法测定的氨的一、二或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 (如:一氯胺、二氯胺, 三氯化氮)和有机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游离氯和总氯的组成见表 1 4、方法原理 4.1游离氯测定 在PH 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直接与 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 )发生反应,生成 红色化合物,在 515nm 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由于游离氯标准溶液不稳定且不易获得,本标准以碘分子或( I3)-代替游离氯做校准曲 线。以碘酸钾为基准,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 IO 3-+5l -+6H +=3l 2+3H 2O, A 执行。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 亚氯酸盐 二氧化氯

血液透析考试题及答案(水处理)

水处理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配液间应设在( ) A 清洁区 B 半清洁区 C 污染区 D 半污染区 2、水处理间应设在( ) A 清洁区B半清洁区C 污染区D 半污染区 3、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得多少倍() A2倍B 1倍C 1.5 倍D 2。5 倍 4、水处理机得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___表,_____应符合设备要求。() A、流量;流量B、温度温度C、压力;压力D、水表;水表 5、每____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A 一年 B 半年C三个月D 一年 6、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由_____________完成、 A 生产厂家B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C医护人员D 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 7、关于水处理系统说法错误得就是_____ A 透析水处理系统得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B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得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得运行状态, C 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得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D 水处理设备得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每一年更换一次、 8、水处理系统得再生装置得再生周期为每_____再生1 次、 A 一天 B 二天 C 一周 D 一月 9、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反洗得周期一般就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次/天 C 1~2次/月D 1 次/周 10、活性炭过滤器反洗得周期一般就是________。 A 1~2 次/周 B 1 次/天C1~2次/月D 1 次/周

分光光度法-(七)游离氯和总氯(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

(七)游离氯和总氯 分类号:W6-6 一、填空题 1.总氯是以或或两者形式存在的氯。 答案:游离氯化合氯 2.电镀废水中加氯是为了。 答案:分解有毒的氰化物 二、判断题 1.氯在水中很不稳定,因此,如果不能及时测定,应加入稳定剂固定。(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在采样现场测定。 2.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时,如果水样浑浊或有色,不可过滤或脱色,以免游离氯损失。( ) 答案:正确 3.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时,如加入的DPD试剂与游离氯反应产物所显深红色很快褪尽,是因为水样中游离氯浓度较高,被氧化而显色的试剂随即又被游离氯漂白,此时应将样品稀释后再测定。( ) 答案:正确 4.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时,如果水样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则需较长的时间才能显色完全,所以操作时应进行多次测量,以便选取显色相对稳定后的测量值。(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时,如果水样浑浊或有色,将影响测定,可采用法,以降低其干扰影响。( ) A.过滤或脱色B.补偿C.以水样作参比 答案:B 2.N,N-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水中游离氯,为取得准确的结果,水样pH 需控制在。( ) A.3.5~4.2 B.6.2~6.5 C.7.0—8.2 D.8.0~10.1 答案:B 3.水样中游离氯极不稳定,应在现场采样测定,并自始至终注意避免、振摇和温热。( )

A.保温B.保持酸度C.强光 答案:C 四、问答题 1.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时,如何校正氧化锰产生的干扰? 答案:校正氧化锰干扰的方法:量取100m1试样于250m1锥形瓶中,加入1.0ml亚砷酸钠或硫代乙酰胺溶液,混匀。再加入5.0ml缓冲液和5.0mlDPD试剂,混匀。将此溶液倒入比色皿中,并立即按与校准曲线相同条件进行测量。记录从校准曲线读取的氧化锰相当于氯的浓度,并在结果计算中予以校正。 2.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的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案:(1)氧化锰和化合氯对游离氯测定都有干扰,两者共存时可单独测定,并在结果计算中予以校正; (2)其他氧化剂也有干扰,常见的二价铜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可被缓冲液和DPD试液 Na2EDTA掩蔽;铬酸盐的干扰可加入氯化钡消除。 3.测定水中游离氯和总氯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适用于测定什么浓度范围的水样? 答案:测定方法主要有3种:碘量法、N,N-乙基-1,4-苯二胺(DPD)滴定法和DPD分光光度法。碘量法适用于测定总氯含量大于1mg/L的水样。DPD滴定法适用于测定游离氯浓度范围在0.03~5mg/L的水样。DPD光度法适用于测定游离氯浓度范围在0.05~1.5mg/L 的水样。 参考文献 [1]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I,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1898—198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命题:沈丽丽 审核:徐晓力邢建池靖

血液透析纯水的检测标准和水处理设备的维护

血液透析纯水的检测标准和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血液透析专用超纯水及透析液标准: 1、血液透析纯水的标准:目前参照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 2、定期评估透析用水:采用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每月至少测定一次细菌数量和/或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上述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记录。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时应停止使用。 一、血液透析纯水 (一)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见表-1: 表-1:透析用水的监测要求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标准 供水管路靠近末端

细菌每月细菌 < 50 CFU/ml 内毒素每季度内毒素 < 1 EU/ml 反渗机电导率,产水率每天根据反渗机厂家数据 活性炭罐软水中的游离氯每天氯 < 0.1 mg/l 软水器软水中的硬度每天 < 17 PPM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情况每年至少测定1次,标准见表 -2(参照AAMI标准)。每日检查反渗水电导度、硬度,每日检查氯含量;每月进行水处理系统各部位的细菌培养,每三月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以上检查结果和化验单应登记并保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血液透析纯水设备 表-2:透析用水的水质要求 污染物 允许的最大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 钙2(0.1mEq/L) 镁 4(0.3mEq/L) 钠70(3.0mEq/L)

钾 8(0.2mEq/L) 氟0.2 氯(自由态) 0.5 氯胺 0.1 硫100 铜、钡、锌每种0.1 铝 0.01 砷、铅、银每种0.005 镉0.001 铬 0.014 硒0.09 汞0.0002 (三)检测方法(推荐): 1.细菌检测法:细菌培养计数法 2.内毒素检测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