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西方美是和谐说的历史演变
- 格式:rtf
- 大小:181.92 KB
- 文档页数:6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
“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
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
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教育有两种类型,斯巴达教育以严格、野蛮而著称于西方教育史,它崇尚武功,重视军事教育,但也重视音乐教育,并以音乐来鼓舞士气,培养士兵的组织纪律性。
与斯巴达相反,雅典崇尚文治,这与它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有关,它不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和文化修养,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因此,雅典教育强调体、智、美、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多彩的、个性自由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古希腊许多思想家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
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
他分析了人们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
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
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包括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并把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审美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方面。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首先提出了美的概念,并研究了美的本质和价值。
然而,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由于各个哲学学派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美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为后世的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考问题。
在古希腊,最早开始关注美学问题的是毕达哥拉斯派,该学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秩序,而美就是这种完美的表现。
毕达哥拉斯派重视对数的研究,认为美的本质可以通过比例和对称来体现。
而之后的柏拉图提出艺术的目的在于对于“理念”的追求,认为艺术家是“理念”的缔造者和传播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可疑的,因为它只是对现实的影子,并无法达到真实世界的高度。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在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美。
他强调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并把美归纳为形式和目的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罗马,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通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美。
他主张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来实现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美学思想在宗教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审美观念逐渐取代了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在基督教的美学思想中,美被视作是上帝的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的灵魂并与神灵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艺术和美学的中心。
该时期的哲学家笛卡尔强调了理性和科学方法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笛卡尔也质疑了人类感官的可靠性。
启蒙运动时期,美学的讨论转向了对于审美标准和价值的探索。
康德关注审美经验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提出了“纯粹美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体验,并且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
康德的美学观点对于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对于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认为艺术是精神觉醒的一种手段。
西方美学史纲哲学史一般以泰勒斯开始,而美学的历史却要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说起。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的学生创立了他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有着近乎于宗教义的秘密团体,他们相信灵魂不死,相信轮回,相信数字是宇宙间一切是事物的本质。
由于他们认为数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由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所以他们认为美就是:数字以数字之间的和谐。
那么在他们眼里什么是不美呢?不美就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不和谐。
他们发现了黄金分割率,并且认为这是美的最高形式,所以他们都在他们衣服的胸口的位置绣了一个五角星,因为五角星里包含了黄金分割率。
其实他们的最大发现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黄金分割率,而是他们发现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一边的平方。
毕达哥拉斯本人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他是萨摩岛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公元前528——前507年)。
有人说他生于一户小康人家,也有人说他是神的儿子。
他的学派由科学家组成,然而却有着一套近乎与宗教的教义的教规,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并且不吃豆子。
可是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罗素就说他是有生人以来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美的规律也就这样第一次被这个伟大人物说了出来。
紧跟是毕达哥拉斯的是另外一个美学大师--苏格拉底。
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只是他哲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的敷业(从他的哲学中敷衍出来的学说)。
其实不止是他,几乎所有的美学家都是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生卒年同样不详(大约BC470——399BC)。
生的很难看,出了名的怕老婆,据说他老婆很凶,所以直至现在西方人仍在用他老婆的名字(桑提普)来形容悍妇。
他在雅典是个名人,到处演讲,并且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可是到最后来却因为他演讲被判处死刑。
他有两个徒弟很出名,一个叫色若芬(是个军人,《回忆苏格拉底》得作者),另一个就是大哲学家柏拉图。
他们两个都写许多关于苏格拉底的文章,文笔也都可以,可是两人关于苏格拉底的叙述却大相径庭,这就给后人理解苏格拉底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因为很难确定哪一个描述的才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本人。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西方美育的产生比中国早,发展也相对于中国成熟许多。
与中国商周时期“以乐德教国子”相似,西方也注重音乐方面的教育。
除此之外,美术教育也是教育的重心。
西方美育从最早的笼统而又模糊的思想,走到后来有明确的“美育”的概念出现,到现在被赋予新的思想与社会意义,最终成为教育的重点。
西方美育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由于希腊城邦国家经济繁荣,人们便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哲学的思考,从对哲学的思考又上升到文艺和教育等领域。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
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
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
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因此,在西方,美育的倡导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在和谐”说,苏格拉底的“美在效用”说,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美在整一”说中,均蕴藏着美育的思考。
在智者派创办的学校中,就是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
他们认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儿童学会唱歌、识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儿童们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不良习惯。
他们教学生弹琴奏乐、诵诗谱曲,都是为了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爱美的心灵,从而使他们的性格温顺柔和,养成好的习惯,能做到言行一致。
古代社会的教育总是把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教化和艺术陶冶情感的作用。
最早的美育主张,可以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
毕达哥拉斯派从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等,他们对文艺发展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创立的。
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
他们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描述出来并体现着某种数学关系,整个天体也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提出了美的本质就是和谐、美在对称和比例,以及音乐理论和艺术的心理净化作用等问题,建立了最早的美学理论。
他们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求艺术的形式美,从数的哲学出发对一切美学问题作出宇宙论的解释。
首先,他们提出了“和谐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把数看作事物生成和组织的原则,事物由数而显得美。
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认为,美来自和谐。
“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秩序和匀称都是美的和有用的,无秩序和不匀称是丑的、无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是存在于数之中。
”他们特别重视音乐的和谐。
在他们看来,凭借医学能够实现肉体,凭借音乐能够实现净化灵魂。
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而“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整个宇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音乐,一个由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整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天体运动也做出了美学的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谐音”的学说。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等,他们对文艺发展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创立的。
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
他们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描述出来并体现着某种数学关系,整个天体也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提出了美的本质就是和谐、美在对称和比例,以及音乐理论和艺术的心理净化作用等问题,建立了最早的美学理论。
他们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求艺术的形式美,从数的哲学出发对一切美学问题作出宇宙论的解释。
首先,他们提出了“和谐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把数看作事物生成和组织的原则,事物由数而显得美。
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认为,美来自和谐。
“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秩序和匀称都是美的和有用的,无秩序和不匀称是丑的、无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是存在于数之中。
”他们特别重视音乐的和谐。
在他们看来,凭借医学能够实现肉体,凭借音乐能够实现净化灵魂。
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而“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整个宇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音乐,一个由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整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天体运动也做出了美学的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谐音”的学说。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一)内容提要]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使人的情感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
它的内容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前者给人的是亲和感、爱悦感;后者给人的是震撼感、敬畏感,它突出体现在人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
目前我国的美育理论一般着眼于前者而无视后者,因而也就不能对美育作出完整的理解。
全面、正确地理解美育的内容,对于正确实施审美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育审美美健全人格崇高一美育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并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一、一般是从实践的、教育学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而很少从理论的、人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所以比较多的还是着眼于经验层面的作用,而很少关注它的超验层面上的意义,因而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度上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二、一般把美育等同于“美”(优美)的教育,并认为这种“美”(优美)的形态只有在艺术中得到充分而集中的体现,因而不仅对于其他审美形态,特别是崇高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而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导致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忽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把美育的内容狭隘化和浅俗化了。
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前者也往往表现在后者之中。
把美育等同于“美”(优美)的教育是与古希腊把美(Beauty)等同于“优美”(grace)的传统,以及后来学界按照这一思维定势对康德美学思想作片面的阐释分不开的。
表现为在研究康德审美判断的理论时,往往只注意和看重他的“美的分析”,而忽视甚至无视“崇高的分析”在构成对美的性质的完整认识,以及康德研究美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席勒根据康德美学思想所倡导的美育理论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众所周知,美育的思想尽管自古就有,但是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由席勒最先提出的。
智慧树知到《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石器造型的演变过程说明美的产生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A:错B:对答案:【对】2、汉语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
A:错B:对答案:【对】3、“艺”的本义应该是“种植”。
A:对B:错答案:【对】4、戏说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了。
A:错B:对答案:【对】5、毕达哥拉斯从数学和天文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
A:对B:错答案:【对】6、《理想国》的作者是下列哪位?A:马克思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柏拉图】7、提出“美在关系”观点的是下列哪位?A:康德B:马克思C:黑格尔D:狄德罗答案:【狄德罗】8、列不属于美术鉴赏的目的是哪一个?A:提高审美能力B:为了考试C: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D: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答案:【为了考试】9、下列哪种学说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A:劳动说B:巫术说C:模仿说D:游戏说答案:【游戏说】10、下列不属于美术的社会功能的是哪一项?A:审美功能B:认知功能C:教育功能D:宣泄功能答案:【宣泄功能】第一章单元测试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被后世人们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是A:13世纪、14世纪、15世纪B:14世纪、15世纪、16世纪C:12世纪、13世纪、14世纪D:15世纪、16世纪、17世纪答案:【14世纪、15世纪、16世纪】2、被称为油画之父的尼德兰文艺复兴代表画家是以下哪位?他的代表作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等。
A:乔尔乔内B:布鲁盖尔C:丢勒D:凡艾克答案:【凡艾克】3、伦勃朗在1642年创作的作品(),成为他艺术和人生的转折点。
A:《夜巡》B:《吉普赛女郎》C:《抢夺留希普斯的女儿》D:《查理一世像》答案:【《夜巡》】4、以下哪些画家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北部地区的画家。
简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的关于美学思想及音乐审美思想的梳理,来掌握这一时期音乐审美思想的发展概貌。
标签: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音乐审美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西方最早的音乐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他与他的门徒共同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此学派企图要在繁杂缤纷的现象中,找到其本源来解释万事万物,他们最先通过研究音乐中的比率关系,发现音乐中的“和谐音”是由一定的比率、尺度和数造成的,继而将“数”的和谐论推测到各个领域,直到宇宙之中,认为宇宙也是受到数量体系的制约,才形成了“和谐”,从而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是一切物质与非物质事物的本质及表现方式。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数和谐伦”开创了以科学的自然规律来研究音乐美学的历史新阶段。
在音乐审美观念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追求比例、对称、变化、统一。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内在秩序的表现,是作为美的形式而存在的。
和谐的才是美的,凡是符合内在秩序及规律的事物都是有价值的。
经过毕达哥拉斯学派对音乐与数的研究,发现了音乐中音的高低、长短及力度的变化都是由于数的变化而产生的,这些对立因素经过和谐统一,使得音乐的美得以表现。
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音乐上追求和谐,追求形式美的法则,从这一点看,他们是最早从音乐自身形式角度来研究音乐的,为后来的音乐“自律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音乐“净化”论。
他们认为“数和谐论”不仅适于音乐,同样适于人的心灵、情感。
当心灵的和谐与音乐的和谐相互契合时,人的内在的和谐就可以感受到外在的和谐,即人的内心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使人的情感受到影响,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音乐具有净化灵魂的作用。
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第一篇: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美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500)认为,数是一些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数的和谐”实际上是“信息的和谐”。
美是一种信息现象.美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和谐的信息,是信息的有序组合。
不和谐的音响我们称之为噪音,和谐的音响称之为音乐。
秩序产生美,美是秩序的显示。
音乐毕达哥拉斯由铁匠铺内传出的锤击声得到启发,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音乐的基本原则是数量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的比例所构成的。
他确定了音程的数学原理学说:八度和声是1:2,五度和声是2:3,四度和声是3:4。
天体的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宇宙是数的和谐,和谐是客观的,是整体宇宙的属性。
所有有规则的运动都产生和谐的声音,宇宙就是“天体的音乐”,音乐是宇宙的灵魂。
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人类似于“大宇宙”的“小宇宙”,同样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治者,内外相应。
音乐不是人创造的,而是自然的生成,节奏属于自然,人只能适应它。
所以音乐的目的就不只是提供愉悦,而是对人发生影响。
绘画雕刻的和谐之美毕达哥拉斯认为,能让人感觉的美的雕塑和绘画是合乎完美的数的比例的。
艺术是以“数的比例”为基础的,因此艺术拥有很高的价值。
赫拉克利特美学概论永恒的火与“万物皆流”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30-470)认为宇宙并非神或者人所创造,而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变化是火最明显的特征,因此赫拉克利特又说“万物皆流”,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变化又是有规律的,每一次变化都为某种统一性与自然规律决定。
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中所产生。
相反的力量造成造成和谐,对立造成和谐的观念被彻底明确。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将礼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并以此实践着自己克己复礼的追求,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诸多的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神话的主题,最能集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和谐”的观念上,中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虽然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这一观念却决定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基础。
但是中西方音乐美学毕竟存在差异,以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对立而不冲突。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极其繁荣,不同学派围绕音乐与政治和审美观点等方面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主要代表学派,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正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
”[1]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1)儒家——“倡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其音乐思想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提倡“礼治”,在强调“乐”的政治作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乐德和乐舞,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心。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
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美是和谐与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摘要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最早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他在古希腊数学史、哲学史、天文学史和音乐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毕达哥拉斯把数当作万物的始基,认为数或数目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复杂的宇宙万物之所以呈现出和谐的欣欣向荣景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数的比率关系,蒙娜丽莎的脸、巴台农神庙、金字塔、圣母院、埃菲尔铁塔都给人一种和谐优美的感觉,这中间,数的黄金分割在起作用,万物和谐于数、和谐于数的特定比率。
关键词:毕达哥拉斯;和谐;音乐;数一、音乐和谐毕达哥拉斯本人非常喜欢音乐,认为音乐能够医治人的心灵创伤,能够净化人的灵魂,传说,毕达哥拉斯通过吹奏音乐的办法制止了一位醉汗的鲁莽行动。
不仅如此,毕达哥拉斯还对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据说,毕达哥拉斯为了研究出和谐的音乐与数字之间有何联系,用去了不少心血:他在经过一家铁匠铺时,从听到两个铁锤撞击铁块时发出的谐音中得到了启发,这两个铁锤发出的两个声音为什么如此和谐?有可能与对铁锤用力的大小有关,也有可能与铁锤被举的高度有关,还有可能与铁锤的重量有关,经过反复实验,毕达哥拉斯最终确定:谐音的产生与铁锤的重量有关。
他为了弄清楚是何种关系,找来了 6、8、9、12磅四种不同重量的铁锤,当 6 磅和 12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它们所发出的谐音是八度音程,此时,两个铁锤所形成的重量之比为 1:2;当 6 磅和 9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所形成的重量之比为 2:3,它们所发出的谐音为五度音程;当 9 磅和 12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重量之比为 3:4,它们所发出的谐音为四度音程。
毕达哥拉斯还用琴弦来进一步验证这个实验,他在一根琴弦下面悬挂一个上下可以移动的琴徽,当琴徽固定在琴弦全长的二分之一时,此时琴弦发出的声音正是全长的高八度音,当琴徽分别固定在琴弦全长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时,琴弦发出的声音分别为五度和谐音、四度和谐音,用数学上的比例来表示:2:1 是 8 度和谐音,3:2 是 5 度和谐音,4:3 是 4 度和谐音。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古希腊的和谐美思想“美在和谐”是一个古老、亘久而又日新的命题。
它的起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哲学家、美学家,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认为天上发生的事情,在地上也可以找到;支配着自然的法则,也支配着人的活动。
“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因此,“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摹仿;存在于天体中的和谐,即是音乐摹仿的范本。
而人体美“不在各因素之间的平衡,而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例如各指之间,指与手的筋骨之间,手与肘之间,总之,一切部分之间都要见出适当的比例。
”他还认为灵魂同宇宙一样,其本质在于和谐。
而音乐的快感正是基于宇宙的和谐和灵魂和谐的“同声相应”,互相契合。
音乐家的使命就在于使和谐从天上降临人世。
音乐的使命就是使灵魂归于永恒的和谐。
不难看出,他的“和谐论”蒙上了层浓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数”是毕达哥拉斯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
据温克尔曼记述,毕达哥拉斯曾在一次测量奥林匹克竞技场时,按照脚掌的尺寸确定了赫拉克勒斯的身材。
他的学派还以“数”为基础,拟定了和谐是十个对立统一的“始基”。
这十个对立统一是: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但他们片面地把“数”规定为万物的本源,颠倒了物与“数”的关系,因而未能揭示和谐的真正原因。
“美在和谐”的观点,在早期希腊相当流行。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也主张“美在和谐”,在对立物的统一。
但他扬弃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神秘主义色彩,代之以“物”为基础。
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就是说,艺术中的和谐来源于自然界的和谐。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很复杂,但他也主张“美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