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释放率&断裂能(摘自simwe论坛)
- 格式:docx
- 大小:948.79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三章 裂纹尖端的能量释放率本章介绍裂纹扩展的能量平衡理论。
利用裂纹尖端的能量平衡研究裂纹的扩展规律,是由Griffith (格里菲斯)在1921年提出的。
能量平衡理论认为:当裂纹体扩展时所释放的弹性应变能等于或超过维持裂纹扩展所吸收的表面能时,无需另加载荷,裂纹就会发生失稳扩展。
§ 3-1 Griffith 能量平衡理论1921年,Griffith [3.1]由研究玻璃的实际强度出发,利用能量理论分析了物体内的细小裂纹对脆性断裂的作用。
Griffith 研究了图3-1所示的厚度为t 的平板模型:首先在板的上下两端施加均匀的拉应力σ,处于平衡状态后把上下端固定,构成能量封闭系统,如图3-1(a)所示;然后,设想在板内沿与x 方向开一长为2a 的贯穿裂纹,2a 的长度远远小于板的长、宽尺寸,因此可视为“无限大”板,如图3-1(b)所示。
裂纹切开前,AB 连线上下两表面处具有均匀的拉应力y σσ=;沿AB 连线切开后,AB图3-1 Griffith 研究能量理论模型(a)(b)上下两表面成为裂纹的自由表面,原来作用在此表面上的拉应力y σσ=消失为零,同时此两表面发生相对张开位移shang xia v v v ∆=-,如图3-1(b)所示。
在此过程中,由于张开位移与拉应力方向相反,则消失掉的拉应力对此张开位移做负功,使板内储存的应变能减少,此即为裂纹扩展所释放出的能量。
记此减少的应变能为U -(其下角标‘―’表示此应变能为减少),则有shang 014d 2ay U v t x σ-=⎰(3-1) 由式(2-13),并参照图2-2,取20ϑθ==,1θπ=、1r a x =-、2r a x =+、r x =,考虑平面应力状态,有裂纹上表面位于x 坐标处的位移shangv E= (3-2)将y σσ=和式(3-2)代入到式(3-1),积分得2222244t ta A U x EEEtσπσπσ-===⎰(3-3)式中,2A at =为裂纹的单侧自由表面的面积。
§5.8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5.8.1 应力强度因子的基本概念在上节中,我们将各类裂纹端部各个应力分量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表达式:)()(22/1)()(-+=r o f r K J ij JJ ij θπσ (5.61) 它说明对每一种类型的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即ij σ随r 及θ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其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参数K J 。
所以K J 是表征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唯一物理量,因而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或应力强度因子。
如式(5.61)所示,应力在裂纹端部具有奇异性。
而K J 也正是用以描述这种奇异性的参数。
由式(5.25)可知:rK yy πσθ2|I0== (5.62) 即[]r K yy πσθ2)0(I ⋅==。
此公式仅在r/a << 1时才适用,因而[][][]⎪⎪⎭⎪⎪⎬⎫====→=→=→r K r K r K yz r xy r yy r πσπσπσθθθ2lim 2lim 2lim )0(0III)0(0II )0(0I (5.63)上式即应力强度因子K J 的定义。
应该指出应力强度因子的量纲[应力]×[长度]1/2或[力] ×[长度]-3/2。
在SI 单位制中其单位为2/1mMPa ⋅,在公制中的单位为kg/mm 3/2。
在英制中为lb/in 3/2(磅/英寸3/2),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g=2.2046lb1in=2.54000cm1kg/mm 3/2=0.31012/1mMPa ⋅ 1lb/in 3/2=1.099×10-32/1mMPa ⋅5.8.2断裂韧性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应力强度因子K J 是表征裂纹端应力场的唯一参量。
不同样品中的裂纹,几何参数及受载情况可以完全不同。
但只要其K J 相同,则裂纹端部的应力场是完全相同的。
进一步由式(5.57)可知,其位移场,进而其应变能场也是相同的。
因此K J 完全表征了裂纹端部的物理状态(即端部各种物理场的情况)。
什么是基础代谢率?一、定义:基础代谢率(BMR),指的是一个人在最深的睡眠状态,不进行任何物理活动时所释放能量的速率,是机体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量。
它又称为基础代谢,包括机体在安静时所需释放的能量和所有器官所需的一切活动,例如呼吸、循环等自动身体机能所消耗的能量。
二、主要影响因素:(1)体质: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质量,如体重、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等,都会影响基础代谢率大小。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机能衰退,体内机能消耗减小,基础代谢率也会随之下降。
(3)性别:男性一般较女性有更高的基础代谢率,即男性消耗更多的能量,原因主要是体重百分比、肌肉重量等都高于女性。
(4)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体内新陈凋亡需要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消除体内废物、体液的调节等,所以基础代谢率不仅取决于静息的能量消耗量,而且和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关系。
三、基础代谢率的计算:(1)Harris-Benedict公式这个公式是认为每种类型人体有不同基础代谢率的经典公式,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基础代谢率:男性: BMR=66 + (13.7 ×体重kg) + (5 ×身高cm) - (6.8 ×年龄yr)女性: BMR=655 + (9.6 ×体重kg) + (1.8 ×身高cm) - (4.7 ×年龄yr)(2)Katch-McArdle公式 Katch-McArdle公式将体重和脂肪率都考虑到了计算中,去除了体脂率,得到更准确的基础代谢率:BMR (kcal/day) = 370 + (21.6 × Lean Body Mass(kg))四、基础代谢率的意义:(1)来调整和维持身体最佳体重:基础代谢率可以帮助估算每天摄取的热量,根据计算的结果,调整摄取的热量,可以帮助维持最佳体重控制身体。
(2)更好控制体重:既然知道基础代谢需要多少能量,维持正常活动耗费多少能量,就可以更准确的控制摄入的热量,避免摄入过多或者过少,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最佳结果。
应变能释放率与paris公式的关系
应变能释放率与Paris公式是断裂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应变能释放率是指裂纹扩展时应变能的改变量,即裂纹扩展力。
它是一个描述裂纹扩展所需能量的量,是断裂力学中用于评估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参数之一。
Paris公式则是一个描述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
系式。
它指出,在一定的应力强度因子下,裂纹将以一定的速率扩展。
Paris公式是断裂力学中用于预测裂纹扩展速率的重要公式之一。
应变能释放率与Paris公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Paris公式,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有关,而应变能释放率与裂纹扩展力有关。
因此,应变能释放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材料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从而影响裂纹的扩展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变能释放率来评估其抗裂纹扩展能力,并使用Paris公式来预测材料的裂纹扩展速率。
这对于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应变能释放率与Paris公式是断裂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评估材料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和预测裂纹扩展速率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关实验和测量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和分析。
能量释放率测量方法能量释放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
测量能量释放率是为了了解物体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释放能量的速率。
测量能量释放率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温度变化来测量能量释放率。
物体释放能量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使物体的温度上升。
根据物体的质量、热容和温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热能释放比较明显的物体或系统,比如火焰、燃烧反应等。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光强的变化来测量能量释放率。
某些物体或系统在释放能量时会发出光,光的强度与能量释放率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光的强度的变化,可以推算出能量释放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光能释放比较明显的物体或系统,比如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
除了温度和光强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其他信号的变化来测量能量释放率。
比如,一些物体或系统在释放能量时会产生声音、电磁波、震动等。
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变化,可以推算出能量释放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声能、电能、机械能等释放比较明显的物体或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测量能量释放率的方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改进。
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或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来实时监测和记录能量释放率的变化。
测量能量释放率是了解物体或系统能量释放速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得能量释放率的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测量能量释放率的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确化。
阈值(Threshold):对前置放大器的输出,设置高于背景噪声水平的门槛电压,即称为阈值。
到峰计数(Pcnts of Park):波击(Hit)和波击计数(撞击累计数和撞击计数率):超过阈值并使某一通道获取数据的任何信号称之为一个波击,所测得的波击个数可分为总计数和计数率。
反映声发射活动的总量和频度,常用于声发射活动性评价。
事件(Event)和事件计数(事件累计数和事件计数率):产生声发射的一次材料局部变化称之为一个声发射事件,可分为总计数和计数率。
一阵列中,一个或几个波击对应一个事件。
反映声发射事件的总量和频度,用于源的活动性和定位集中度评价。
绝对能量(Absolute Energy):是声发射撞击信号能量的真实反映,单位为attoJoules(简写为aJ),1aJ 相当于10-18J。
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是对声发射撞击信号能量另一种形式的度量单位为picovolt-sec,1picovolt-sec相当于10-12volt-sec。
能量(Energy)):也称为“PAC-Energy”,是美国PAC 公司在2978年,为了模拟声发射系统的增益匹配而定义的声发射信号参数。
其内涵与信号强度相同,只是灵敏度、大小和动态范围与信号强度不同。
能量计数(累计能量和能量率):信号检波包络线下的面积,可分为总计数和计数率。
反映事件的相对能量或强度。
对门槛、工作频率和传播特性不甚敏感,可取代振铃计数,也用于波源的类型鉴别。
振铃计数(Counts)(振铃累计数和振铃计数率):越过门槛信号的振荡次数,可分为总计数和计数率。
信号处理简便,适于两类信号,又能粗略反映信号强度和频度,因而广泛用于声发射活动性评价,但受门槛值大小的影响。
峰值幅度(Amplitude)和幅度计数:信号波形的最大振幅值,通常用dB 表示(传感器输出1μV 为0dB)。
与事件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不受门槛的影响,直接决定事件的可测性,常用于波源的类型鉴别、强度及衰减的测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植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级消费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
植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理解为光合作用的效率,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比例。
一般来说,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在30%左右,即每吸收100单位的光能,约有30单位的化学能被储存下来。
这个能量转化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用于维持生长和代谢,另一部分能量则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二、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草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第二级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植物体内的能量。
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对较低,一般在10%左右。
这是因为草食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同时它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能量会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运动。
因此,只有约10%的能量会被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传递给下一级消费者。
三、食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食肉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第三级消费者,它们以草食动物或其他食肉动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前一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
与草食动物相比,食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进一步降低。
一般来说,食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约5%左右。
这是因为食肉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捕猎和追逐猎物,同时它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能量会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运动。
因此,只有约5%的能量会被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传递给更高一级的消费者。
四、分解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后一级消费者,它们以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物为食,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分解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对较低,一般在5%以下。
这是因为分解者在分解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同时它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能量会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运动。
因此,只有很少的能量会被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传递给其他生物。
总结起来,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逐级递减。
植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对较高,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稍低,食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更低,而分解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最低。
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是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来的,而势能=应变能-外载荷做功-摩擦力做功(可能转化为热能)-其他能(如声能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转化为其他能量的话,那么此时的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参量就是应变能释放率;如果不是,则称为能量释放率。
断裂能是材料固有的特性,和断裂韧性是一致的。
能量释放率是实际的裂纹扩展参数,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变量,它表明了裂纹推进一定长度需要的能量。
[断裂与失效] abaqus断裂韧性扫盲贴[复制链接]最近论坛上很多人都开始搞xfem,里面有几个参数比较令人痛苦,比如断裂韧性KIC(fracture thoughness)和裂纹表面能G(fracture energy)。
首先要知道的是,这两个参数都不是通过abaqus仿真能得到的,而是材料本身的特性,跟密度一样,是先天决定的。
所以你要想得到这两个数值,只有两个途径:查文献,或者做实验。
第二,解释一下这两个属性的定义。
早在1920年,格里菲斯就从能量平衡的观点研究了玻璃的脆断。
他证明了,对于弹性体中预先存在的一条裂纹,当总位能的减小等于或超过两个新的裂纹表面的表面能时,裂纹就会发生扩展。
之后他又研究了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发现当裂纹前端的应力场强度达到材料的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就将发生扩展。
前者的临界能量就是裂纹表面能,后者的临界应力场就是断裂韧度。
众所周知,裂纹大体分为三类,I,II,III,文献3中有详述。
这里只对第一类裂纹举例。
如上图所示的裂纹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为由此可知,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内点的坐标无关,它与应力场有关,与裂纹的形状和裂纹的尺寸及方向有关,与载荷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有关,与材料的某些常数有关,所以应力强度因子可以有效地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
用abaqus可以算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如下图所示,但是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既断裂韧性却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是材料本身的属性,需要做试验确定。
裂纹表面能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为第三,断裂韧性的测量方法。
对于断裂韧性,有很多很多种测量方法,电测、光测、声测、电磁测量,等等,文献2中有具体描述。
但现在最容易实现也最常见的是三点弯曲测量方法。
现就这种方法对于石膏的断裂韧性测量方法简述:三点弯曲实验加载力P,最大断裂载荷就是临界载荷,代入式(5)、(6)中就可以得到断裂韧性1)实验设备:组合实验台的拉伸装置,三点弯曲夹具,游标卡尺,引伸计,电阻片2)拉伸机试样制备将石膏粉按水膏比2:1的比例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后放入磨具中,脱模后放入烘干机中烘干待用。
石膏为10mm*10mm*90mm的板条试样,制造规整试件10件,试样两底面在磨片机上磨平,平行度小于0.1mm/cm。
3)三点弯曲试样制备取出之前制备好的10件试样。
预制疲劳裂纹。
用夹劈型刃具,控制加压载荷,获得不同大小尺寸的近似半椭圆缺口,如下图所示,a/W=0.5。
之后用三点弯曲方法预制疲劳裂纹。
三点弯曲疲劳时,将人工缺口朝上正对下压头。
疲劳裂纹长度最好大于1.3mm,或应大于裂纹总长度的5%。
4)将试样置于三点弯曲系统中,如下图所示。
在拉伸试验机上加载,最好在1~3min中内拉断,记录下最大载荷Pmax计算KIC。
参考文献[1] 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英) J.M.霍奇金森主编白树林, 戴兰宏, 张庆明译出版发行项: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刘宝琛实验断裂、损伤力学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9[3] 脆性断裂力学/(苏)切列帕诺夫(Черепанов,Г.П.)著黄克智等译出版发行项: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可能上面的文献各位找不到,我这边扫描了文献二附录中的常见材料断裂参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楼主辛苦,但是有一点不明白,裂纹表面能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的表达式中G在断裂力学书中是表面能和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塑性变形功,不知道是一个意思,还是确实是需要加上塑性变形功,谢谢楼主。
我认为裂纹表面能就是裂纹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你所说的变形功。
很多书翻译过来的名字都不一样,每个学者的叫法有时候也不同,但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你裂纹尖端那里,裂纹拼命想要开裂,但是内部还有分子内力不让它开裂,一旦受到的外力所做的功达到了裂纹尖端开裂所需要的能量,立刻断裂。
这个能量,就是G.rosepianist 发表于2011-10-10 19:59我认为裂纹表面能就是裂纹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你所说的变形功。
很多书翻译过来的名字都不一样,每 ...楼主按照你的理解,你用过断裂能计算么,就是通过K来得到G,然后把G输入到ABAQUS 中,计算XFEM裂纹扩展,如果计算过,请问楼主的计算结果和实际相符么,谢谢。
C.DRAGON.W 发表于2011-10-11 10:05楼主按照你的理解,你用过断裂能计算么,就是通过K来得到G,然后把G输入到ABAQUS 中,计算XFEM裂纹扩展, ...呃,我就是酱紫算的。
因为大多数材料给出的都是断裂韧性K而不是G.但是我木有验证仿真结果是否正确,因为那需要实验。
如果做出来了,那我觉得我就可以毕业了。
哎呀呀,不晓得酱紫对不对,求高手解答。
我认为裂纹表面能就是裂纹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你所说的变形功。
很多书翻译过来的名字都不一样,每 ...从能量观点来说,裂纹扩展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裂纹扩展形成新的表面需要消耗一定能量,假设单位面积需要的表面能为Gama,则形成两个表面,总共为2×Gama;二、多数材料在断裂前会发生塑性变形,因而消耗一定的塑性变形功,设裂纹扩展单位面积需要消耗的塑性变形功为Up;则裂纹扩展需要的总能量为R=2×Gama+Up既然裂纹扩展有一定的阻力,那么要使裂纹扩展,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动力。
设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能够提供的能量为G,则裂纹扩展条件为G>=RG为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提供的能量,称为应变能释放率(SERR),它与应力强度因子K (SIF)具有等效性,可以相互换算,对于线弹性材料而言,平面应力假设下,G=K×K/E平面应变假设下G=K×K×(1-v×v)/E其中v为泊松比此外线弹性条件下,G与J积分完全等价,即相等。
Griffith最初的模型是建立在理性的脆性固体假设基础上的,因而消耗能量的唯一形式即形成新的裂纹面,也即上面式子中塑性变形功Up等于零。
因而才有了,G等于表面能时裂纹扩展的说法。
需要强调的是,Gc为断裂韧性,为材料的固有塑性。
通常的断裂判据建立在应变能释放率G与断裂韧性的比较上,即当G>=Gc 或K>=Kc时裂纹扩展,其中Kc与Gc具有等效关系。
本文主要解释了xfem的基础方程的含义,阐述了虚拟节点的定义。
并在对于扩展有限元的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的三角形子域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abaqus上编写了一段子程序,对三点弯曲梁断裂过程进行了仿真。
具体代码没有给出,采用的是最大主应力法则。
看完以后会对扩展有限元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基于ABAQUS平台的扩展有限元法.pdf(415.48 KB, 下载次数: 358)+++++++++++++++++Comparative study on finite elements with embedded discontinuities.pdf(300.79 KB, 下载次数: 180)本文综述了扩展有限元思想的发展历程,此方法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很多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思路可以分为三类,SOS(静力最优对称方程),KOS(动力最有对称方程),SKON(静力与动力结合非对称最优方程)三大类,SOS缺点是不能反映裂纹扩展的运动过程,KOS的缺点是会导致单元拉伸与应力关系不正常,SKON则结合了商量中思想的优点,互补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也就是xfem的基本思想了。
大家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计算不连续单元的最基本具体迭代思想。
24页,不多。
慢慢看,总会有收获。
+++++++++++++++++++++++Fracture Toughness of Wood Fiber Gypsum Panels from Size__ Effect Law.pdf(398.22 KB, 下载次数: 166)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准脆性材料的尺寸大小对裂纹的影响。
研究的尺寸参数就是试样的厚度,初始裂纹的长度。
裂纹的参数是断裂韧性,和断裂过程区域长度。
如果是脆性的,那么断裂韧性的改变就是线性改变的,只要有了裂纹,有了外力,材料就会一断到底:但是准脆性材料不同,即使外力一直为常数,但是由于塑性区域的存在,断裂过程区域长度在增长,断裂韧性逐渐增,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发展:于是在这里就引进了一个等效裂纹扩展参数。
这里,等效裂纹参数:D越大,临界等效裂纹参数就接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裂纹过程区域长度。
文中做了相关实验,解释并验证了这个公式在某些区域内是可靠的。
++++++++++++++++扩展有限元的ABAQUS用户子程序实现.pdf(768.65 KB, 下载次数: 196)本文就前面所介绍的文献,《基于abaqus平台的扩展有限元法》进行了进一步扩展,比如方修军等人是假设裂纹尖端止于单元边界,这会降低xfem的精度,作者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使得裂纹尖端不受单元的制约。
并在abaqus中编写用户子程序,对于两个基础裂纹例子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相应结论:xfem的精度比普通的cfem算法无论是精度还是算法上都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