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心的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5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英文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写为PIVAS,以下简称静配中心)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
静配中心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
第四条静配中心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静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培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成品输液质量,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静配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七条医疗机构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和供应的,应当按照本指南设置静配中心。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
第八条静配中心选址应当远离污染源,不宜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宜设于人员流动较少的安静区域,且便于成品输液的运送。
第九条静配中心整体布局、各功能区设置和面积应当符合有关文件和本指南附件1有关规定,与其工作量相适应。
功能区主要包括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
应当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合理的缓冲区域。
第十条静配中心各功能区应当有适宜空间,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洁净区主要空间应当包括调配操作间,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及洗衣洁具间;非洁净控制区主要空间应当包括普通更衣室,清洁间,用药医嘱审核、打印输液标签、贴签摆药、成品输液核查与包装和配送等区域;辅助工作区主要空间应当包括药品库,物料贮存库,药品脱外包区,转运箱和转运车存放区以及综合性会议示教休息室等,配套的空调机房、淋浴室和卫生间也是静配中心的辅助工作区,但属于污染源区域。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流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医师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其信息应当完整、清晰。
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的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临时静脉用药医嘱调配模式由各医疗机构按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六)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七)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八)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四、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一)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静脉输液的合理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或支持治疗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合理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禁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合理用药原则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等信息,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2. 用药途径选择: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用药途径,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静脉给药。
按照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刺激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口服、注射或静脉输液等途径。
3. 药物剂量计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计算药物的剂量。
同时,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患者的过敏或不良反应,并定期监测药物浓度,避免超剂量使用。
4. 药物给予速度: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速度要求,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合理安排给药速度。
快速给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慢速给药可能影响药效。
5. 给药时间: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有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或饭后给药,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段给药。
6. 药物稀释:一些药物需要在给药前稀释。
稀释后的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7. 药物复配:一些药物可以复配使用,以减少输液次数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但需要考虑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8. 过敏史:患者过敏史是用药前必须了解的重要信息之一。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同或相似药物,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二、药物配伍禁忌1. 钙离子:静脉输液中含有的钙离子和某些药物会产生沉淀反应,建议避免与磷酸盐、碳酸盐和某些抗生素等药物同时给予。
2. 阿米卡星:阿米卡星与多种药物(如巴贝妥类、维生素B群、万古霉素等)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3. 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过饱和时,会在输液过程中析出结晶,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
静脉输液药物配置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静脉给药是临床常见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11我院住院患者静脉注射给药比例达80%以上。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输液中配伍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为疾病治疗带来的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现对2010年1月-12月住院患者静脉调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静脉输液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
1.溶媒选择不合理。
溶媒中介质与药物混合可能发生理化反应,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或者破坏药物的结构,是药物不能发挥其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实例:氟罗沙星注射液0.4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阿洛西林3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m1,依达拉奉30mg加入250m1葡萄糖注射液,奥美拉嗖用10%葡萄糖溶解。
分析:氟罗沙星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生成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经结构分析,鉴定为氟罗沙星。
这是因为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形成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是溶解度减少,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
所以,氟罗沙星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切忌与含有氯化钠的注射液配,(如与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的注射液合用),本品也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2]o阿洛西林,可能是由于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较低的原因,说明书中要求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T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依达拉奉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应当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3】。
奥美拉嘎用10%葡萄糖溶解后变成黑色,可能由于酸碱度改变,说明书要求奥美拉嗖临用前溶于100毫升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禁止用其他溶剂或其他药物溶解和稀释。
在溶媒选择中尤其要注意中药注射液的溶媒要求,这是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分如鞍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若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易发生氧化、聚合、析出,导致不溶性微粒大大增加,所以应严格按着说明书要求选择中药注射液的溶媒。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静脉用药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处方),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药学专业和(或)经过药学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其性质属药品调剂。
第三条医疗机构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静脉用药的,应当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
肠道外营养液和(或)危害药物静脉用药必须实行集中调配和供应。
第四条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肠道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其他静脉用药调配的全过程。
医疗机构开展其他集中或者分散的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照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建设基本要求第五条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建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验收、批准。
第六条人员基本要求。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由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者担任;静脉用药医嘱(处方)审核,应由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系统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五年以上临床用药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担任;摆药、成品输液核对,应由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担任;加药混合调配可由药学专业和(或)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二)接受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定期接受继续教育。
(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对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或患有精神病等其它不宜从事药品调配工作的疾病者,应调离工作岗位。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及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标签是否清晰、有无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
药物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
输液器具及药品按有效期先后使用。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配置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待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4.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5.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抢救时可例外)。
6.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7.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
对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患者,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8.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有无静脉炎发生,及时给予处理。
9.若为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要严格掌握留置针时间。
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3~5天。
10.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导管的日常维护请参考《静脉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PIVAS是指按照静脉用药调配的要求,在药学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和护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肠外营养、危害药品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调配,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成品输液和药学服务的功能部门[1]。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于2013年投入运行,如今已为25个病区提供成品输液的配置,每日配置量约900袋。
目前由审方药师负责收方、审方、复核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妥善的向病区反馈,确保在调配前及时修正,为促进病区用药合理、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贡献。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源自2019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P I VA S接收的162580组输液医嘱。
遵照《新编药物学》(18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2版),及用药说明书等依据,审核医嘱,并对不合理医嘱归类分析。
2 结果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审出181组不合理输液医嘱,占总医嘱0.11%,存在配伍不当29组,溶媒选择不当54组,溶媒用量不当45组,给药剂量不当32组,其他21组,见表1。
表 1 频次占比(例/%)类型例数(组)占比/%配伍不当2916.02溶媒选择不当5429.83溶媒用量不当4524.86给药剂量不当3217.70其他2111.63 分析与讨论3.1 药物配伍不当 药物种类众多,彼此常存在配伍禁忌。
当多种药物联用时,若配伍不当,易产生沉淀、变色、降解等现象,影响药物疗效或患者用药安全性。
合理的配伍不仅能够增加疗效,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医嘱举例见表2。
3.2 溶媒选择不当 溶媒选择是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临床治疗当中,往往比较重视药物种类的选用,而对药物与溶媒间的理化性质知之甚少,忽略了溶媒选择的关键性,这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溶媒选择不当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特别是某些肉眼观察不到的隐患,医嘱举例见表3。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最新版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将药物以注射剂形式集中配制后,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
由于静脉输液的特殊性,其质量管理要求也相对较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
下面是关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最新版本,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有效预防或避免药物误用、药物不良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静脉药物集中调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该规范适用于医院内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各个环节。
二、组织管理1.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药剂科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组织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其落实情况。
2.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全员按规定执行,杜绝违规操作。
3.建立质量风险评估和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问题。
4.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场所设施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区域应具备防尘、防霉、防虫、防蝇等基本要求,保持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
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设置适宜的操作平台和工具,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整齐,防止交叉感染。
四、人员资质1.药剂科应合理配置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药师和技术人员,确保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经过系统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
3.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卫生和无菌操作规范,做好个人的卫生保护措施。
五、质量控制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典规定配制,确保药物的浓度和稳定性。
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无菌性。
3.对每一批次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标签、过期日期等方面的检查,确保药品的合格性。
浅谈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摘要: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是医疗护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临床输液用药安全首当其冲。
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对如何保证临床输液用药安全略谈几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临床输液用药安全是护士重要的职责之一。
药疗技术是护士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为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从制剂质量、配伍和用药禁忌、配液输注操作、临床监护等各个环节予以保证,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有关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学知识。
护士除了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还要熟练掌握正确的药疗技术,同时应了解有关用药的基本知识,指导病人安全用药并在用药后评估疗效及反应。
临床输液用药安全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二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八对:核对输液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即在配药前护士就要核对清楚,溶药时护士也必须查对,输液时护士须再次查对。
只有层层把关才能保证用药安全。
另外,应了解患者的诊断与病情,明确用药目的,知晓医嘱和处方内容。
2.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注射用药物配制与配伍混合时,为确保正确给药在操作前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1)这种药物是否有必要以这种方式给药?2)这种药物在所有载体溶媒中的稳定性是否合乎要求?3)药物被高度稀释后经数小时滴注完毕,这种药物是否能发挥预期的治疗作用?4)药物配制后在载体溶媒中可能会缓慢失活,药物配制与使用之间的间隔时间如何才能最短?5)如果静脉滴注持续时间最短,这种给药方法是否会发挥预期疗效?是否会引起毒副反应?6)注射给药带来的液体摄入量增加与整体治疗方案是否一致?实施某种药物的具体给药方法前,应该熟悉相关知识,切不可因为方便操作等缘故忽略掌握的重要性。
3.掌握注射药物临床配伍方法必要资料“混注”是临床混合用药方式之一,即在大体积输液中加入其它小体积静脉注射液或粉针剂,组成混合药液进行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