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1.62 MB
- 文档页数:88
静脉输液的名词解释牵起手臂的血管,将细长的注射器慢慢插入静脉中,逐渐推送药物或液体至患者的循环系统,这就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通过静脉通路将治疗药物、血液制品、营养液等无菌液体输送至人体,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相关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医疗过程。
一、静脉静脉是血液从周围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相较于动脉,静脉壁较薄,没有动脉的弹性和搏动。
由于静脉内存在较低的压力,所以血液往往需要借助肌肉收缩和瓣膜运动来推动向心脏靠拢。
静脉输液就是将液体通过注射器等工具插入静脉,直接将药物或液体输入血管。
二、静脉通路静脉通路是指将输液器材插入静脉血管的路径。
为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医生会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外周静脉通路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器材插入肘部、手腕等外周部位的静脉,它适用于一般的输液需求及营养补充。
而中心静脉通路则是将输液器材插入体内的主要静脉,如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等,它适用于一些需求大量液体或刺激性药物输注的情况。
三、穿刺与置管穿刺和置管是指将静脉针或导管插入静脉的过程。
穿刺是将静脉针通过皮肤和静脉,直接插入到静脉内。
而置管则是在穿刺之后,将导管留在血管内,以方便长时间输液。
一般来说,穿刺是短暂的且需要定期更换,而置管则是一种长时间留置的方式,可保持较长的输液通路。
四、滴速滴速是指输液器中液体滴下的速度。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需要,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滴速建议。
临床上常用的滴速单位为“滴/分钟”。
通常情况下,滴速较慢的输液更为安全,可以减少药物对患者的刺激和不良反应。
五、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
输液反应的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发红、肿胀,全身过敏反应,甚至休克等。
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药物成分不适合患者、输液速度过快、静脉通路感染等因素导致。
静脉输液的名词解释有哪些静脉输液,作为一项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维持身体功能的目的。
静脉输液涉及到众多专业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
一、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是指用于输注液体或引流体液的一种管道装置,其通过血管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静脉导管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要,常见的静脉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1. 外周静脉导管:通过静脉穿刺置入皮下组织,在进入静脉系统前以静脉作为通道输注药物或液体。
外周静脉导管适用于输注低浓度液体,例如生理盐水或药物。
2. 中心静脉导管:通过静脉置管技术将导管直接插入体内大直径中央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输注高浓度药物或高渗液体,并可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力。
二、静脉输液溶液静脉输液溶液是指用于静脉注射的溶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生理盐水:含有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体细胞间液的浓度相似,适用于补充体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2. 葡萄糖盐水:是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的溶液,可提供细胞能量和水分输注。
3. 乳酸林格液:通过含乳酸盐的溶液来平衡酸碱度,最常见的是乳酸林格(Ringer's lactate)液,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4. 人工胶体溶液:这类溶液含有高分子物质,如血浆代用品或胶体溶液,用于增加血容量或改善微循环。
5. 药物溶液: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抗凝血剂等药物的溶液,根据具体药物的需要来配制。
三、输液剂量单位在静脉输液中,常用到以下几种剂量单位:1. 滴速:表示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输液管滴入体内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钟滴数来计量。
2. 每小时输液量:表示单位时间内输液液体的总量,通常以毫升/小时为单位。
3. 单次剂量:指每次注射或输液给药的剂量,通常用于描述一次给药的药物量。
4. 累积剂量: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静脉输液给药所累积的总药物剂量。
四、输液速率与滴速计算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计算输液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置管,输液港的区别中心静脉导管CV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由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上、下腔静脉并保留,以提供便利的静脉通路。
时间:2~4周左右,时间长容易感染。
部位:右侧颈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方法: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或手术室麻醉师完成。
导管直接由颈内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并原位固定。
输液时针头直接插在肝素帽。
日输液后0-10U/mL肝素盐水10mL封管。
优点:操作难度小。
缺点:留置时间短,脱出危险性大,护理不方便,舒适性差。
并发症:气胸、血胸、气栓、血肿,臂丛神经、胸导管损伤,导管异位、折管,心肌穿孔、心律失常、动脉穿孔。
血栓相关风险:高感染相关风险:最高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7天~1年)的静脉输液治疗。
时间:数月,可长达1年。
部位: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方法: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
多使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由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引入上腔静脉。
输液时针头直接插在肝素帽。
输液后用生理盐水10mL脉冲0~10U/mL肝素盐水20mL封管。
不常用,建议每周冲洗换药一次(20mLNS冲管,肝素盐水3~5mL封管)。
优点:相对便,操作护理相对简单,给药方便,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缺点:每周换药,容易感染及形成血栓。
并发症:心律失常、动脉穿孔、空气栓塞(见)、折管、心肌穿孔。
血栓相关风险:高感染相关风险:高输液港(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ORT)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时间:可长期使用,适合6个月以上的治疗需要。
部位:前胸皮下,锁骨下静脉。
静脉输液技术与指南解读静疗小组(外周组)张东敬•2022/2/23•1课程分享010203静脉输液发展史分类静脉输液指南解读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静脉注入血液循环吴小荣.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06AB静脉输液外周静脉治疗A 中心静脉治疗B❖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评估治疗方案穿刺工具皮肤准备技巧实施护理管理维护❑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液性质-pH 值-渗透压治疗方案的评估❑皮肤状况❑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能见度❑静脉弹性❑静脉瓣❑静脉直径、长短❑穿刺难易毒穿刺部位的评估❑病程❑年龄、性别❑病人活动状况❑病人配合程度❑皮肤状况❑穿刺部位❑教育病人情况的评估❑合理选择工具类型❑穿刺导管材料的选择❑穿刺导管型号的选择❑风险管理穿刺工具的选择❑普通医护人员❑专业静脉输液护士❑IV Team 执行穿刺者❑止血带的应用❑持针方法❑穿刺角度❑绷皮❑穿刺❑送套管的方法❑无菌术输液工具的应用❑无菌意识❑正确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特性❑局部麻醉的应用穿刺部位的准备❑敷料的应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冲管、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记录与数据收集❑感染控制❑监测评估护理、维持及管理1、程序化操作2、减少穿刺次数3、减少并发症4、减少病人费用5、提高病人满意度6、减少劳动强度7、减少针刺伤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12345678、程序化操作、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减少病人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劳动强度、减少针刺伤❑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液性质-pH 值-渗透压治疗方案的评估❑皮肤状况❑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能见度❑静脉弹性❑静脉瓣❑静脉直径、长短❑穿刺难易毒穿刺部位的评估❑病程❑年龄、性别❑病人活动状况❑病人配合程度❑皮肤状况❑穿刺部位❑教育病人情况的评估❑合理选择工具类型❑穿刺导管材料的选择❑穿刺导管型号的选择❑风险管理穿刺工具的选择❑普通医护人员❑专业静脉输液护士❑IV Team 执行穿刺者❑止血带的应用❑持针方法❑穿刺角度❑绷皮❑穿刺❑送套管的方法❑无菌术输液工具的应用❑无菌意识❑正确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特性❑局部麻醉的应用穿刺部位的准备❑敷料的应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冲管、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记录与数据收集❑感染控制❑监测评估护理、维持及管理1、程序化操作2、减少穿刺次数3、减少并发症4、减少病人费用5、提高病人满意度6、减少劳动强度7、减少针刺伤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12345678评估:鱼骨12345实施:鱼骨67计划:鱼骨45评价:鱼骨8静脉输液工具的分类一、外周浅静脉输液头皮钢针套管针(开放型、封闭型、安全型)中等长度导管二、深静脉输液颈内/锁骨下静脉导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传统的导管开放式整体的导管密闭式整体的导管密闭式整体的导管密闭式安全留置针的发展历程2013-11-14发布2014-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制定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提出工具、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维护、并发症的处理、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解读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为腐蚀性药液和非腐蚀性药液(强酸强碱属于腐蚀性药液)常见腐蚀性药液有:发疱剂:对组织有危害,如果进入周围组织,可引起组织损伤的溶液,包括化疗药,放射造影对比媒介,血管加压素等其他腐蚀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等刺激性药物:甘露醇、氯化钾、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碳酸氢钠酸碱度正常血清:7.35-7.45低于7.35为酸性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加,对静脉的刺激也增加高于7.45为碱性当两种酸碱度不相容的化合物混合时,药物产生沉淀物会堵塞导管。
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
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人体血液中。
以下是一些静脉输液的知识点总结:
1. 输液途径:静脉输液可以通过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股静脉等途径进行。
不同途径的选择取决于输液需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2. 输液速度:静脉输液的速度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
一般来说,应该根据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调节输液速度,以避免对患者产生过快或过慢的影响。
3. 输液设备:静脉输液使用的设备包括输液器、导管和注射器等。
这些设备应该在每次输液前进行消毒和检查,以确保无菌和良好的输液效果。
4. 输液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以防止感染。
其次,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输液。
最后,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以避免因输液而导致的脱水和营养不良问题。
5. 输液药物:静脉输液可用于输送各种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化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总的来说,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迅
速获得药物和营养的补充。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输液途径、输液速度、输液设备和注意事项等,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输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