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 格式:ppt
- 大小:11.62 MB
- 文档页数:88
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及相关技术操作实训流程一、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复习)(一)要求:熟悉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在线课程上的课前测试方可进入实验室练习);复习回顾操作流程;做好着装(头发、指甲、衣服等)、用物的准备(输液器、注射器、棉签、纱布、输液贴等)。
(二)知识要点1.概念及原理(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2)原理:输液系统内压(大气压和液体静压)>人体静脉压2.目的:①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常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患者;②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③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④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3.输液原则: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决定。
一般遵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宁酸勿碱”的原则。
4.静脉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较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发炎、硬化、栓塞、多次穿刺以及关节部位的静脉,长期用静脉给药者,要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的由远至近心端的选择血管。
5.调节低速原则: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年老、弱、幼、心肺疾患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宜快;一般溶液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升压药等宜慢。
或根据医嘱调节。
输液时间(小时)=每分钟滴数=6.输液反应及处理(三)测试题:(学习通,提前一天测试,时间半小时,测试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第一部分:基础题留置针一般可保留 3-5天,最多不超过9静脉输液时发生静脉栓塞时,给予高流量吸氧,可将湿化瓶内放入 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病救人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使静脉输液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静脉治疗已经跨上了一个又一个阶梯,现综述如下。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1.1 头皮静脉针1957年我国开始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穿刺部位选择周围皮下浅静脉,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
1.2 静脉留置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
近年来,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需反复穿刺的病人,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达5-7d[1],病人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弥补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足,受到临床护士的普遍欢迎。
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固定要牢固,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有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防止导管堵塞,输液前后都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输液结束时,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或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8h正压封管1次。
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方法操作者消毒双手后, 将透明敷贴周围用75%乙醇棉球消毒, 一手固定留置针, 一手沿静脉留置针后端向前轻轻揭去透明敷贴, 用75%乙醇棉球清洁局部皮肤,待干, 再用0.5%碘伏棉球沿穿刺点向周围环形消毒直径8cm, 待干, 用另一新透明敷贴固定[2]。
1.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3],主要主要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
适用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倾向的,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需长期输液及儿童患者。
输入血制品、白蛋白、脂肪乳等大分子黏稠性大的药物时,应及时冲管[4] 。
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和并发症少;可由护士在病人床旁插管,无须局麻及缝线固定。
第1篇一、前言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3年静脉输液治疗的标准进行总结和更新。
二、静脉输液治疗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合理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输液治疗方案。
3. 效果性: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经济性:合理控制输液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静脉输液治疗前的评估1. 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治疗的必要性。
2. 评估患者的静脉状况:检查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静脉输液治疗的选择与实施1. 静脉通路的选择(1)外周静脉通路:适用于短期输液治疗,如输液、营养支持等。
(2)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长期输液治疗,如血液透析、化疗等。
2. 输液器材的选择(1)输液器:应选择质量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2)输液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速度选择合适的输液管。
(3)输液针: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针。
3. 输液治疗实施(1)穿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确穿刺。
(2)固定:妥善固定输液管和输液针,防止脱落。
(3)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
五、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静脉炎(1)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合理调整输液速度,注意无菌操作。
(2)处理:局部热敷、抬高患肢,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2. 静脉血栓形成(1)预防:合理选择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注意保暖。
(2)处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凝治疗。
3. 溶血反应(1)预防: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输注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制品。
静脉输液及相关技术操作实训流程一、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复习)(一)要求:熟悉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在线课程上的课前测试方可进入实验室练习);复习回顾操作流程;做好着装(头发、指甲、衣服等)、用物的准备(输液器、注射器、棉签、纱布、输液贴等)。
(二)知识要点1.概念及原理(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2)原理:输液系统内压(大气压和液体静压)>人体静脉压2.目的:①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常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患者;②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③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④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3.输液原则: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决定。
一般遵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宁酸勿碱”的原则。
4.静脉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较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发炎、硬化、栓塞、多次穿刺以及关节部位的静脉,长期用静脉给药者,要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的由远至近心端的选择血管。
5.调节低速原则: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年老、弱、幼、心肺疾患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宜快;一般溶液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升压药等宜慢。
或根据医嘱调节。
输液时间(小时)=每分钟滴数=6.输液反应及处理(三)测试题:(学习通,提前一天测试,时间半小时,测试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第一部分:基础题填空1、静脉输液的溶液根据分子大小可分为溶液和溶液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