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下册《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单元一教学内容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欣赏不同时代、文化和门类的美术作品,从“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花鸟画“形神兼备的雕塑艺术”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四个方面,初步了解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及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重要意义;2、培养对作品的审美能力,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课中提出的四类优秀传统美术作品,了解其传统艺术特色。
2、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对本科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探究作品所体现的传承特点。
4、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传统艺术的特色,体会继承和发扬我国美术优秀传统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美术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传统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以及自觉承担继承和发扬我国美术优秀传统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点点教重难教学重点:了解本课总结的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在四个方面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难点: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具体分析一件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些传统艺术特色的。
具具料备教学资留课件、图片、实物及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问题导入提问:请回顾一下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说说我们都学习过哪些有关中国美术的知识。
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国传统美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形式、风格、内蕴等艺术传统,需要我们责无旁贷地继承下去。
同学们刚才回顾的内容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中国传统美术的知识,彳艮丰富,但是相对分散。
九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教案设计第1课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doc单元一教学内容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欣赏不同时代、文化和门类的美术作品,从“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花鸟画“形神兼备的雕塑艺术”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四个方面,初步了解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及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重要意义;2、培养对作品的审美能力,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课中提出的四类优秀传统美术作品,了解其传统艺术特色。
2、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对本科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探究作品所体现的传承特点。
4、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传统艺术的特色,体会继承和发扬我国美术优秀传统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美术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传统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以及自觉承担继承和发扬我国美术优秀传统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点点教重难教学重点:了解本课总结的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在四个方面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难点: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具体分析一件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些传统艺术特色的。
具具料备教学资留课件、图片、实物及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问题导入提问:请回顾一下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说说我们都学习过哪些有关中国美术的知识。
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国传统美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形式、风格、内蕴等艺术传统,需要我们责无旁贷地继承下去。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传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传统特点和魅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提高美术素养。
3.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的传统特点: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以及笔法、墨法、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2. 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作品:如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宋代的张择端、苏轼等。
3. 中国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中国美术传统,创新美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美术的传统特点、重要画家和作品。
2. 示范法:展示中国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美术史、绘画技巧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2. 教具:毛笔、墨、纸、画册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美术作品,引起学生对中国美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美术的传统特点、重要画家和作品,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示范:展示中国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讨论:组织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美术传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
2. 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作品的质量、创意和技巧等方面评估。
3.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加深对中国美术的了解和感受。
2. 邀请美术家、设计师等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3. 开展校内外美术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
八、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更多中国美术作品和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1、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初中九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学情分析】学生为九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教学目标】1、与技能: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风格及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课件2.学具:相关资料教材【教学方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优秀艺术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二、讲授新课:(一)、一、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万多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且根据当时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创造了既方便使用,造型和装饰又很美观的各种类型的陶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实用器物。
如后来的青铜器、漆器、瓷器等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优秀传统。
1、舞蹈人物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在一万多年前就发明了陶器。
你了解它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吗?盆内注水后,舞者身资姿倒映水中,构成了池畔欢舞的场面。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热爱和认识;2.深入探究传统美术中的线条、色彩、造型等基本元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3.通过学习传统美术中的意象、描绘技巧等,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想象创造能力;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美术中的线条、色彩、造型等基本元素;2.传统美术中的意象、描绘技巧等;3.中国美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变过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习、评价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在线上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图片、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的样本,然后重点介绍线条、色彩、造型等基本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接着,老师可以进行基础绘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笔画的用法,通过反复练习和矫正演练该基本技能。
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更多中国绘画的例子,引导学生对于绘画进行反思和创造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对于人文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4.最后,通过评价和互动等方式,梳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考问题,总结课程的收获和感受,加深学生对于中国美术的认识和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为学生成长进一步做出积极的贡献;(2)学生通过研读传统美术作品进行反思,创造出更具有印象性和意义的作品。
2.教学难点(1)如果学生没有基础素养或者不感兴趣,那么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基础阶段,影响更深入的认知;(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于传统绘画题材有限,创作者和作品没有过多创新的怨声四起。
五、教学后记本课程注重了学生的基础绘画技能、学科自觉性、创新思维等学习要点的提高。
同时解决了不够有趣、问题单一等的教学难题,培养了学生钻研美术的独特视角,将学生成长为了一道非常不错的蓝图。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能力目标: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情感目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认真观察影片。
提问: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术遗存?看影片,思考,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答:有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
2、哪些美术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美术遗存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看幻灯片中的图片)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思考、讨论:北京故宫、巴黎凡尔赛宫。
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为主。
中国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铺为主,而西方朝纵深方向发展。
中国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对单一。
通过中西建筑的比较,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通过刚刚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中国传统雕塑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提问:谁能简单的介绍下云冈石窟或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2、观看图片,并回想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和阿芙洛蒂德。
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
3、从造型、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中西雕塑的不同。
中国雕塑注重写意,西方雕塑注重写实。
中国的雕塑多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
西方雕塑强调直白、明晰、奔放。
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通过中西雕塑的对比,了解中国雕塑的特点。
第一课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的传统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认真观察影片。
提问: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术遗存?(有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
)2、哪些美术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美术遗存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思考、讨论(1)、我国在一万年前就发明了陶器,当时人们为什么发明这种器物?(人们生活实际的需要)(2)、根据课文注释欣赏莲鹤方壶等艺术作品。
(3)、莲鹤方壶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艺术特色?(此壶为青铜盛酒器,祭祀时为酒器。
护体各种装饰造成异常瑰丽的视觉效果。
壶盖上开放的莲花和展翅欲飞的立鹤显得轻盈舒展。
)2、山水花鸟画(1)、如何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溪山行旅图》是如何表现高山雄峻的?试分析作者如何把自己的心境融入作品的?3、雕塑艺术为什么说萧景墓辟邪是形神兼备的佳作?4、古典园林如何理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课堂总结梳理本科所学知识点。
四、布置作业作业要求:题目自拟内容:以“继承发扬我国美术优秀传统”为主线写一篇小论文,会用书面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字数:300字左右板书设计第一课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的传统1、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2、山水花鸟画3、雕塑艺术4、古典园林。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教案教案名称: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中国美术的基本元素和技法。
3. 学习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4.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中国美术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中国美术的历史与发展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中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主要艺术流派和风格特点等。
3. 活动:分组讨论不同时期的中国美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在班级展示分享。
第二课:中国美术的基本元素和技法1. 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同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美术的基本元素和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演示:以线条为例,演示中国美术中的不同线条类型和表现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 活动:自由发挥创作,运用所学元素和技法,绘制一幅简单的画作,并展示分享。
第三课:山水画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欣赏中国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山水画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种技法。
3. 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纸上绘制一幅山水画,并用所学技法进行润色。
第四课:花鸟画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欣赏中国优秀的花鸟画作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和特点。
2. 讲解:讲解花鸟画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种技法。
3. 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纸上绘制一幅花鸟画,并用所学技法进行润色。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问答、模仿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法的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创作的画作,评估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国美术方面的能力。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来源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8册第一课。
2.属于第四学段综合~应用领域3.本科的课业类型是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名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三)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四)准备工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单2.学具:相关资料教材板书设置:一:建筑二:雕塑三:人物四:风景二.说教法讨论法讲述法问题发现与探究法合作学习指导法三.说学生初三学生处于叛逆期,自尊心强·要求平等·易冲动,希望得到认同,脾气暴躁。
厌恶书教师教育,发散思维能力不强。
课业压力增大,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有破罐破摔情况。
成绩优秀的,也会因为美术是副科而不认真对待。
上课会出现吃零食·传纸条·玩手机·看课外书·和写其他作业等情况。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要求从中找出影片中有哪些美术遗存?这些遗存中又有哪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为什么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出课题。
(二)新课:1建筑播放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方面进行对比。
总结出: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西方以石材为主。
中国多四合院,地面平铺为主,西方朝纵深发展。
中国宫殿用金黄色琉璃瓦,朱红的木质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西方色彩单一。
2.雕塑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与美神维纳斯。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传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传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到中国美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传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传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传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如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
3. 中国美术传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唐代的阎立本、五代的黄筌、宋代的张择端等。
4. 中国美术传统的美学观念,如阴阳五行、意境、笔墨纸砚等。
5.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传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美术传统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种类、代表人物、美学观念等。
2. 示范法:展示中国美术作品,分析其技法、风格、特点等。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中国美术创作的过程,如绘画、书法、雕塑等。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中国美术传统进行探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美术传统的了解程度,如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
2. 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如技法、风格、特点等。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如绘画、书法、雕塑等。
4. 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审美观、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作品集、中国美术理论著作等。
2. 课件:中国美术图片、视频、动画等。
3. 实物:中国美术作品、绘画工具、雕塑材料等。
4. 网络资源:中国美术网站、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中国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中国美术传统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与展示:讲解中国美术传统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种类、代表人物、美学观念等,并结合实物或课件进行展示。
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中国美术创作的过程,如绘画、书法、雕塑等。
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人美版美术九下第二课《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课件1旗袍 1.旗袍的演变历程 2.旗袍的审美特点 3.欣赏.评述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旗袍的演变历程清代旗装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
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封建制度衰落。
从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代服装制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制度,由于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异族服装。
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这是清王朝统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强制人们改冠易服的结果,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异。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生动,纤弱柔美的的汉族传统遭到破坏和变革。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取得了统治地位。
旗装以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为其特点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清代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拼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但它内在的东西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它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又保留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等级制内容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的传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的学具准备:教材,相关资料。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看视频)大家认真观察影片。
提问: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术遗存?看影片,思考,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哪些美术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美术遗存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答:有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
紧跟老师思路导入课题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看幻灯片中的图片)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思考、讨论1、北京故宫巴黎凡尔赛宫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为主。
中国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铺为主,而西方朝纵深方向发展。
中国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对单一。
通过中西建筑的比较,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刚刚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中国传统雕塑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提问:谁能简单的介绍下云冈石窟或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2、观看图片,并回想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和阿芙洛蒂德。
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
(观看图片)从造型、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中西雕塑的不同中国雕塑注重写意,西方雕塑注重写实,中国的雕塑多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和发展历程;2.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构成要素;3.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中国水墨画技法;4.通过比较不同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及其特点;2.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构成要素;3.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及实践操作;4.国内外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比较。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几幅中国传统水墨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1.介绍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解释中国水墨画的意义和基本构成要素;3.演示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第三步:实践操作1.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演示的水墨画技法进行实践操作;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创作。
第四步:比较分析1.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比较;2.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国内外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并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进行实践操作时的手法和技巧。
5. 教学评估学生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1.学生作品的评比;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
6.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在于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构成要素,更在于学生对中国美术优秀传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不同风格水墨画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九年级美术下册《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C
能力目标: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木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
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引领分析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
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
实用性。
(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
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
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
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
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
一样的地方。
(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
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希腊雕塑的
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
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一一“传
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o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
从技法上去分析
作品
引导学生从表现
手法上去比较中
西方人物画的异
同。
(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
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
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
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
第三段就是结局了。
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
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
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
将中西风景画一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
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1)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
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
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法。
(2)《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
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
(3)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通过引导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
练习分析仿照比较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希腊雕塑
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时的步骤,
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分析,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中国艺
术与外国艺术的
异同点。
锻炼学生
的分析能力。
课堂总结西方绘画偏重于“形似”为根本,讲究科学的分析和表现,重视光的运用,重视色彩的配合,重视透视的处理,可以说是科学的绘画。
中国绘画
教后反思走的却是从表现外物神韵到表现内心神韵的路子,讲究是诗书、画、印的结合,讲究位置的经营和表达意境,重骨力、骨法、风骨的笔墨之美,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
这和民族精神诗相关的,即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
“形似”是科学的表现对象,是绘画中的理性精神;“神似”是感性的表现对象,是绘画中的人文精神。
___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既然艺术课不是中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
“亲其师, 信其道” 0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 才能得到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