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3
2015陕西⾼三联考语⽂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须将⾃⼰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认真填涂在相应的题号下,不得涂改。
4. ⾮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效。
5.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绝⼤多数天⽂学家均接受这样⼀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
宇宙中的暗物质⽐构成我们普通世界的原⼦物质多得多。
在阅读这段⽂字时,每秒将有100万暗物质粒⼦穿过你的⼩指。
⼈们却看不到它们,因为它们不发射任何光,它们不带电荷,与原⼦物质的相互作⽤很少。
暗物质没有电磁场,这也就意味着⼏乎⽆法借助任何常规科学测量设备探测到它们的存在。
但⼈们知道它们是存在的,因为如果它们不存在,就⽆法解释宇宙的结构。
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
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
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厘⽶5×10-30克。
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这个值⼩100倍。
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谁最先发现了暗物质呢?20世纪30年代,瑞⼠天⽂学家茨威基发表了⼀个惊⼈的⾔论: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以下,⽽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
茨威基⾸先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但当时许多⼈并不相信茨威基的结果。
万物之间存在万有引⼒,太阳系的⼋⼤⾏星围绕太阳旋转,越往外其转动的速度越低。
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观测宇宙其他⼀些星系中的恒星运⾏速度时就发现,越往外,围绕中⼼的速度并不都是衰减下去,⽽是和内圈恒星的速度差不多。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文)试卷综述:本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高考命题的意图和宗旨。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重能力考查,要注重综合性,又兼顾到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试题减少了运算量、加大了思维量,降低了试题的入口难度,突出对归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则实数a的值为()A.0 B.1 C.2 D.4【知识点】并集及其运算.【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集合A={0,2,a},B={1,a2},且A∪B={0,1,2,4,16},则有a=4,故选:D.【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由A与B及A∪B,易得a2=16,分情况求得A、B,验证A∪B,可得到答案.2.已知复数在夏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知识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答案】D【解析】z1z2=(2+i)(1﹣i)=3﹣i,该复数对应点为(3,﹣1),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思路点拨】先对z1z2进行化简,从而可得其对应的点,进而得到答案.3.已知数列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知识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答案】A【解析】若a n,a n+1,a n+2(n∈N+)成等比数列,则a n+12=a n a n+2成立,当a n=a n+1=a n+2=0时,满足a n+12=a n a n+2成立,但a n,a n+1,a n+2(n∈N+)成等比数列不成立,故a n,a n+1,a n+2(n∈N+)成等比数列是“a n+12=a n a n+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思路点拨】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4.对于任意向量a、b、c,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答案】D【解析】∵|•|=||||•|cosθ|≤||||,∴A不正确,∵根据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当向量不共线时,等号不成立,B不一定正确;∵(•)是向量,其方向与向量共线,(•)是向量,其方向与向量共线,∵,方向不一定相同,∴C错误;∵=||cos0°=||=||2|,∴D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公式及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有关向量的式子代表的含义,理解仔细,认真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会输出一列数,则这个数列的第3项是()A.870 B.30C.6 D.3【知识点】程序框图.【解析】当N=1时,A=3,故数列的第1项为3,N=2,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A=3×2=6;当N=2时,A=6,故数列的第2项为6,N=3,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A=6×5=30;当N=3时,A=30,故数列的第3项为30,故选:B.【思路点拨】根据已知的框图,可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计算数列a n的各项值,并输出,模拟程序的运行结果,可得答案.6.把一根长度为7的铁丝截成3段,如果三段的长度均为正整数,则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几何概型.【答案】A【解析】所有的“三段铁丝的长度”的情况共有:“1,1,5”、“1,2,4”、“1,3,3”、“2,2,3”,共计4种.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2种情况:“1,3,3”;“2,2,3”则所求的概率是p(A)==.故选:A.【思路点拨】设构成三角形的事件为A,先求出基本事件数有4种,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2种情况,从而可求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7.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解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这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一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一条侧棱AE与底面垂直,可将此四棱锥放到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可知,此正方体与所研究的四棱锥有共同的外接球,∴四棱锥的外接球即是边长为1的正方体的外接球,外接球的直径是A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知AC==,∴外接球的面积是4×π×()2=3π,故选:B.【思路点拨】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为四棱锥,利用四棱锥补全正方体,即四棱锥的外接球即是边长为1的正方体的外接球,由此可得外接球的直径为,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8.已知点的最小值是()A.-2 B.0 C.-1 D.1【知识点】简单线性规划.【答案】C【解析】由题意作出其平面区域,当y取最小值,x取最大值,即点A(1,0)时,u=y﹣x取得最小值u=﹣1;故选C.【思路点拨】由题意作出其平面区域,由u=y﹣x知当y取最小值,x取最大值,即点A(1,0)时u=y﹣x取得最小值,从而解得.9.定义行列式运算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偶函数,则n的最小值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答案】B【解析】将函数f(x)==cosx﹣sinx=2cos(x+)的图象向左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为y=2cos(x+m+).再根据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得m+=kπ,即m=kπ﹣,k∈z,则m的最小值是,故选:B.【思路点拨】由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可得y=2cos(x+m+)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得m+=kπ,k∈z,由此求得m的最小值.10.已知两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的图像上,则使得的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A.4 B.3 C.2 D.1【知识点】抛物线的应用.【答案】A【解析】设C(a,a2),由已知得直线AB的方程为,即:x+y﹣2=0,点C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有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可得:=|a+a2﹣2|=2得:a2+a=0或a2+a﹣4=0,显然方程共有四个根,可知函数y=x2的图象上存在四个点(如上面图中四个点C1,C2,C3,C4)使得△ABC的面积为2(即图中的三角形△ABC1,△ABC2,△ABC3,△ABC4).故应选:A【思路点拨】本题可以设出点C的坐标(a,a2),求出C到直线AB的距离,得出三角形面积表达式,进而得到关于参数a的方程,转化为求解方程根的个数(不必解出这个跟),从而得到点C的个数.11.函数f(x)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数值排序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函数的图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答案】B【解析】观察图象可知,该函数在(2,3)上为连续可导的增函数,且增长的越来越慢.所以各点处的导数在(2,3)上处处为正,且导数的值逐渐减小,所以故f′(2)>f′(3),而f(3)-f(2)=()()3232f f--,表示的连接点(2,f(2))与点(3,f(3))割线的斜率,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一定可以在(2,3)之间找到一点,该点处的切线与割线平行,则割线的斜率就是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即该点处的导数,则必有:0<f′(3)<()()3232f f--<f′(2).故选:B.【思路点拨】观察图象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得,即函数在(2,3)上增长得越来越慢,所以导数值为正,且绝对值越来越小,故f′(2)>f′(3),同时根据割线的性质,一定可以在(2,3)之间找到一点其切线的斜率等于割线斜率,即其导数值等于割线的斜率,由此可得结论.12.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H,若线段FH的中点M在双曲线C上,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知识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一渐近线方程为y=x,则F2H的方程为y﹣0=k(x﹣c),代入渐近线方程y=x,可得H的坐标为(,),故F2H的中点M(,),根据中点M 在双曲线C上,∴=1,∴=2,故e==,故选:C.【思路点拨】设一渐近线方程为y=x,则F2H的方程为y﹣0=k(x﹣c),代入渐近线方程求得H的坐标,有中点公式求得中点M的坐标,再把点M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求得离心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数列,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试卷综评】本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出发,遵循“题在书中”,既重基础又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围绕书本内容设计基础能力题,特别是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部分,旨在考查教师平时在该部分教学执行情况。
阅读理解选材具有时代性,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项设计灵活合理,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短文改错和填词练习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书面表达联系实际以询问生日晚会的事宜为题写一电子邮件,考查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本次期末试卷难度适中,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共95分)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第一节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完全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题文】【答案】【知识点】P1语音知识【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treasure和leather中的ea都发/e/可知选A。
feast的发音为/f i:st/ ; break的发音为/breik/; area的发音为/'eərɪə /。
【题文】【答案】【知识点】P1语音知识【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ecology和astonish中的o都发/ɒ/可知选D。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届模拟考试3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jiǎ)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陕西西安地区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了媒体的热门词,常把相关联的事物也笼统称之为工匠精神,比如把“匠心独运”之匠心视同工匠之初心,甚至造出“匠心精神”这样的词汇。
但其实,它们各有所指,语义上不容易混淆。
执着、专注、忍耐、毅力、坚守、信仰、负责任、追求完美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或者说职业伦理、职业境界,有不同层次性。
“匠心独运”指文学、艺术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专指创造性活动。
以手工艺术为例,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从心意识到眼睛,再到指挥双手进行有独创性劳动的过程,它的反义词便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匠心”是何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不仅感情和一般思虑出自于心,思想也出自于心,自然也包括当下的设计、创意、意匠、谋划、创造等。
清人方苞说:“工之巧在心,而注于目,非规矩绳墨所能尽也。
”所谓“匠心独运”正是强调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手艺人施展工巧的指挥棒。
历史文献记载了不少值得称道的“匠心独运”的事例。
宋代《清异录》中记载:“李文饶家藏会昌所赐大同簞,其体白竹也,所磨平密,了无罅隙,但如一度腻玉耳。
”这一件用竹篾制成的凉席平密光滑,有类似白玉的质感,形色皆美,既体现了高明的缥白、劈丝、编织、磨光等工巧,又体现了不凡的匠意。
没有“匠心独运”在先,怎么能做到把普通材料提升到至美境界?理论上,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再讨论,但实际在手工艺行业里总有人错误地把“工巧”视为第一要务,因此虚耗人力物力,制造出许多构思平庸,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人造器物或环境。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丽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201 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 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
2015届模拟考试 3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题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jiǎ)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259)西安八校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联考(整理精校版)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259)___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写:本文是2015年___高考模拟试卷的语文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题,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包含三道题目。
删除:无二、古诗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改写:本部分为古诗文阅读,共三道题目,每题四分。
请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4-6题。
删除:无三、短文改错(10分,每小题2分)改写:第三部分为短文改错,共五道题目,每题两分。
删除:无四、阅读填空(10分,每小题1分)改写:本部分为阅读填空,共十道题目,每题一分。
删除:无五、阅读理解(20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1-15题。
改写:本部分为阅读理解,共五道题目,每题四分。
请阅读以下短文,完成11-15题。
删除:无六、综合阅读(20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20题。
改写:本部分为综合阅读,共五道题目,每题四分。
请阅读以下短文,完成16-20题。
删除:无七、作文(30分)改写:第七部分为作文,共30分。
删除:无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
最早见于______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五月五日吃棕子是为了祭祀___。
而龙舟竞渡则是为了表达抢救___的愿望,这一传说最早见于___的《荆楚岁时记》。
另外,端午节还有纪念___或___的传说,最早见于汉末___写的《曹娥碑》。
这些传说的产生表明,先秦两汉时期与端午节有关的已经淡化了,人们开始对早期端午节的一系列避邪俗感到莫名其妙,就编出一些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
这些历史人物传说成为了端午节的新的传承动力。
在封建社会占据主流文化位置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维护皇权、族权、神权,整个社会文化系统就按着这条主线整合、传承,不合于这条主线的文化就会受到抑制,趋于衰退。
绝密★启用前陕西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丽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201 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 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丽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201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 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 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丽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试卷综评】试卷由小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写作五部分组成,基本模式与高考相同。
亮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感句读能力。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四个选项都是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断法,难度不大。
二是背诵部分出现了理解性的情景背诵,既要熟背,而且要理解才能得分。
这就避免了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理解性记忆。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大,区分度强。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涉及道德记忆方面的知识。
若学生背景知识欠缺,则不易理解。
二是文言文的实词题,告诉考生:既要掌握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有总结归纳一定答题技巧,备考难度和范围有所加大。
三是作文是材料作文,材料结合社会,有思、有变、有选择,考生只有具备了对生活的思辨能力和慧眼识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份成熟,方能解读材料的真谛和灵魂。
这则材料的亮点在于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性。
总体来说,这套题没有在难度不大,考生如果备考充分,解答这套试题应该不存在较大难度。
【题文】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