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叠加式组合体

叠加式组合体

叠加式组合体
叠加式组合体

形体共面时,中间的线消失

的长方体,在它的左前上方加上一

作业:练习册 P

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

组合体

组合体表面的交线 课题立体表面的交线课型理论 教学 目的 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 重点 难点 截交线的画法和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实物图画投影/幻灯/电视/电影其它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立体表面交线分截交线和相贯线两种。截交线是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求法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实际上,无论立体表面的性质如何,无论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形状如何,求交线的作图问题总是通过求交线上点的投影来解决的,而这些点又都位于立体表面上,因此,立体表面取点是解决立体表面交线问题的基础. 1.立体表面取点 1)如何在表面上取点 已知棱锥表面上点Ⅰ和点Ⅱ的V投影,求另外两投影。 这是在平面立体上取点的问题。要想在平面立体上取点,首先我们应判断出要取的点位于平面立体的哪个面上,然后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取点。 Ⅰ点的正面投影位于棱面SAB和棱面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所以Ⅰ点肯定在这两个面中的一个上,到底在SAB面还是在SAC面上呢?要根据1的可见性,因为Ⅰ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一定位于可见棱面SAB上,确定出Ⅰ点所在棱面后,就可用面上取点的方法可作出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为了在SAB面上取点Ⅰ,可先在SAB上作一条过点Ⅰ的辅助直线SD,求出辅助线SD 的水平投影sd和侧面投影,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一定在SD的同面投影上,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就可求出点的另外两个投影来。 注意:求出点的投影后,还要判别点的可见性。如何判断立体表面上的点是否可见呢?要根据点所在表面的对应投影是否可见。在本题中,因为1点所在棱面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可见,所以1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可见。 下面再求Ⅱ点,Ⅱ点正面投影位于平面SBC和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因为2点的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它一定在正面投影不可见的棱面上。SBC棱面的正面投影是可见的,而SAC面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可断定Ⅱ点在SAC棱面上,因为SAC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所以Ⅱ点的侧面投影可直接求出。根据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求出水平投影即可。水平投影是可见的。 2)如何在圆柱面上取点 已知圆柱面上点A的正面投影,并知其可见,求另外两投影。 因为整个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在圆周上,所以圆柱面上所有点的水平投影都一定在圆周上。A点的水平投影当然也在圆周上。因此A点的水平投影可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直接求出。由于A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A点一定在前半个圆柱面上,它的水平投影一定在前半个圆周上。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即可得水平投影。这种利用表面有积聚性的投影来取点的方法,称为积聚性法。 有了点的两面投影后,第三个投影就好求了。侧面投影与正面投影高平齐,侧面投影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教案Word版

§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课题:1、尺寸基准 2、标注尺寸要完整 3、标注尺寸要清晰 4、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教学目的:1、讲解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讲解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3、介绍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教学重点:1、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学难点: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具:模型:支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2、复习组合体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一组视图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物体的大小,组合体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由标注的尺寸确定。本次课就来学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教学内容 (一)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称为尺寸基准。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在选择基准时,每个方向除一个主要基准外,根据情况还可以有几个辅助基准。基准选定后,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尤其是定位尺寸)就应从相应的尺寸基准进行标注。

举例:如图5-8所示支架,是用竖板的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前、后对称平面作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图5-8 支架的尺寸基准分析 (二)标注尺寸要完整 1、尺寸种类 要使尺寸标注完整,既无遗漏,又不重复,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根据各基本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分别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a)(b)(c) 图5-9 尺寸种类 (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叠加方式的组合体图形的绘制

一、叠加方式的组合体图形的绘制 以下图支架为例说明以叠加为主要形成方式的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1.形体分析 ⑴分析所画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⑵分析各基本几何体的相对位置和相邻表面的关系,如是否平齐?相 交?相切? 2.视图选择 (1)首先将组合体摆平放正,尽量使组合体的对称面、主要轴线或 大的端面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 (2)选择主视图,将最能反映所画组合体形体特征的投影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3)兼顾其它视图,尽量使俯、左视图中的虚线最少。 3.布置图面 (1)根据所画组合体的实际尺寸,选取适当的比例和图幅大小。 (2)画作图基线,以确定组合体三视图的位置。一般用作图基线表示组合体的主要端面、对称面或中心线、主要轴线等的投影位置。 (3)三视图之间应距离恰当,留有足够的标注尺寸的空间。整张图面力求匀称、协调。4.画底稿(用H或2H型铅笔画底稿) (1)根据形体分析,先画主要形体(大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小形体)。 (2)各形体均应先画其基本轮廓,后完成局部细节。 (3)每一局部均应先画反映其形体特征的那个投影,后完成其它两投影。 (4)三个视图一起画。 5.检查、清理和加深图面(用B或2B型铅笔加深粗实线,用HB 或H型铅笔加深细实线、细点画线、标注尺寸、写字等) (1)检查底稿,认真校核。查看各视图是否符合投影规律?表面相交、相切关系是否表达正确等? (2)清理图面,擦去不需要的作图线,拾遗补缺。 (3)加深图线。其加深步骤为: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最后加深斜线。同类线型应一起加 6.最后完成的支架三视图见下图 (1)支架分析: (2)布置图面: (3)画底稿 (4)画空心圆柱 (5)画转成板 (6)画肋板 (7)完成细节 (8)检查及加深 形体分析法读图 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是指根据组合体视图的特点,把视图 分成若干部分,先逐一确定它们的几何形状。再按照它们的相 对位置和组合特点,想象出立体的整体形状。 现以如图所示的三视图为例,说明运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 体视图的具体步骤。如下图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图物结合、做中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橡皮泥辅助的方式,使学生能借助实物生动直观地感受知识。 (3)在合作、交流、评价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五组,学生围成圆弧,前面摆放讲台、展示板及投影仪,作学生画图完成后可到展示板上张贴作品并完成讲解。

机械制图第6篇组合体

第6章 组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如图6-1a 所示的支座,可看成由圆筒、底板、肋板、耳板和凸台组合而成,如图6-1b 所示。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a ) b ) 图6-1 支座的形体分析 a )直观图 b )分解图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如图6-2a 所示。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如图6-2b 所示。图6-2c 所示的组合体则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a ) b ) c ) 图6-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a )叠加式组合体 b )切割式组合体 c )综合式组合体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如图6-3所示。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图6-4、图6-5、图6-6所示。 图6-3 两表面平齐的画法 图 图6-5平面与曲面相交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如图6-7所示。 不画分界线 相交处画线 圆筒 底板 肋板 耳板 凸台

机械制图 第6章 组合体

第6章组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如图6-1a所示的支座,可看成由圆筒、底板、肋板、耳板和凸台组合而成,如图6-1b所示。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a) b) 图6-1 支座的形体分析 a)直观图 b)分解图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如图6-2a 所示。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如图6-2b所示。图6-2c所示的组合体则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a) b) c) 图6-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a)叠加式组合体 b)切割式组合体 c)综合式组合体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 圆筒 底板 肋板 耳板 凸台

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如图6-3所示。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图6-4、图6-5、图 6-6所示。 图6-3 两表面平齐的画法 图6-4 平面与平面相交 图6-5平面与曲面相交 图6-6 曲面与曲面相交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视图中的相切处不应画线,如图6-7所示。 图6-7 两表面相切的画法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首先要运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按照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形体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逐步地进行作图。下面结合实例,介绍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2.1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相切处不画线 画出交线 不画分界线 相交处画线

机械制图之组合体三视图

模块三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形体分析及投影图的画法。 熟悉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形体的投影图。 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掌握基本立体被特殊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掌握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任务十二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任务目标: 熟悉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形体的投影图。 相关知识: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法、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体所组成的类似机器零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它是一个整体,并非积木式拼凑起来的。 画、看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这此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并分析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像出其形状。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做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 图3—1a所示的连杆,可分为图3—1b所示的几个基本几何体,画出的视图如图3—1c所示。 a bc 图3—1 形体分析和视图

任务实施: 一、理论问答 1.组合体的定义。 2.组合体分析方法是什么? 二、实际绘图(无) 三、任务评价

任务十三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任务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各种表面连接方式的画图方法。 相关知识: 组合体的形状有简有繁,千差万别;但就其组合方式来说,不外乎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基本组合方式 一、叠加 叠加式组合体是由基本几何体叠加而成。按照形体表面接触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相接、相切、相贯三种。 1、相接 两形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接。相接的两种形式: 1)不平齐——当组合体上两基本形体的表面不平齐时,在有关的视图中应该有线隔开。如图3—2所示的支座(一)。 2)平齐——当组合体上两基本形体的某两个表面平齐时,中间不应该有线隔开。如图3—2所示的支座(二)。 (a) (b) (c) 图3—2 支座(一) (1)形体分析支座可以看成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底板”和一个一端呈半圆形的“座体”所组成。如图3—2b所示,座体底面放在底板顶面上,两形体的结合处为平面,如 图3—2a所示。 (2)视图分析两个形体按它们的相对位置,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投影对应关系画在一起,就组成了图3—2c所示的三视图。 2、相切——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应该画线。 图3—4为套筒的轴测图和三视图。

组合体尺寸标注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组合体的视图只能表达组合体的形状结构,而组合体各部分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必须通过尺寸标注来确定。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 正确:指标注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尺寸注法的规定。 完整:必须把组成物体各形体的大小及相对位置完全确定下来,不允许遗漏尺寸,也不能有重复尺寸。 清晰:尺寸的安排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查找。 一、组合体的尺寸分析 1.组合体的尺寸基准 在组合体中,各基本体位置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为了完整的标注组合体的尺寸必须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分别选出基准,以便确定各基本体的相对位置。基准是确定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点、线、面),是标注尺寸的出发点;通常选择组合体的底面、重要端面、对称平面以及回转体轴线等作为组合体的尺寸基准。如图所示,长度方向基准是组合体右端面,宽度方向基准是组合体前后对称面,高度方向基准是组合体的底面。 2.定形尺寸 确定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定形尺寸一般包括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3.定位尺寸 确定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两基本体间应该有三个方向的定位尺寸,若两形体间在某一方向处于共面、对称、同轴时就可省略一个定位尺寸。 4.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外形的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称为总体尺寸。 当组合体的一端为回转面时,该方向的总体尺寸一般不注,只标注轴线的定位尺寸,如图中未注总高尺寸,只标注出轴线的定位尺寸22。

组合体的尺寸分析 在标注总体尺寸后,要对尺寸进行调整,在哪个方向上标注了总体尺寸就应从该方向上去掉一个尺寸,防止尺寸重复。如图应标注总高24。但是这时在高度方向就产生了多余尺寸,则需在相应方向少注一个大小尺寸,在图中尺寸19就不应注出。 总体尺寸的标注 二、常见截切体、相贯体及板状类形体的尺寸标注 复习:基本体尺寸标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