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20例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护理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开展的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20例。
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住院时间5d。
结论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全麻;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治疗行胆囊切除并非是最佳选择,保胆取石术对有良好胆囊功能的病例有望成为一种较好替代疗法。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术前b超检测胆囊功能和术中腹腔镜直视下对是否适合保胆进行评估,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共对2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本组男6例,女14例,术前彩超检查并行高脂餐试验,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结石为单个或结石数较少(非泥沙样结石),16例为体检发现,4例为首次发病。
行高脂餐试验提示结果良好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腔镜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对症、抗炎治疗护理。
术后随访无胆结石复发。
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常规消毒皮肤制造气腹,经脐周穿刺放入管鞘插入腹腔镜观察,在上腹正中、右上腹、右中腹安放3-4个管鞘,在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切口视结石大小),吸净胆汁后放入纤维胆道镜仔细观察。
确认结石后,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净,对于嵌顿结石可行内镜下碎石后取出,如果胆囊炎症、水肿明显,有粘连明显,一般不予保胆囊,宜继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对于拟行保胆的患者,根据胆囊大小和松驰性,选择进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
术毕常规处理胆囊切口、腹壁创口,手术结束。
3 术前护理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术期间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先向患者耐心介绍此项技术在本院的开展情况、典型手术病例、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方法、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积极配合会使患者尽快恢复,增进患者信心,尽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与不安。
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65例胆囊结石病人经完善相关检查实施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并发症等护理及饮食、活动、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术前充分准备、术后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本组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精心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标签:腹腔镜,保胆取石,围手术期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高脂油腻饮食比例增加,胆囊结石发病率呈进步上升的趋势。
我院于2006年10月引进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一新技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较,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且可保留胆囊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优点。
我院已成功开展此手术65例,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12年11月的65例保胆取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65例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26—74岁,平均58岁;病程1天—15年,均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炎症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5例,合并糖尿病4例。
均采取全身复合麻醉,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65min—120 min,平均90 min。
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肩部疼痛5例。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5天。
术后随访2—24月,无一例复发。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保胆取石术是新的手术技术,很多患者都比较关注这项手术的安全、效果和术后恢复以及所需费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使用容易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的语言就少这项手术的特点和优势,包括其较低的复发率,较高的安全性,较少的损伤和轻微的疼痛感,以及其术后快速回复,这样就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他们的疑惑和不安全感,能够让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否正常,尤其是出凝血时间及活动度。
4.2胃肠道准备拟上午手术者术前一日晚餐进流质饮食,术前常夫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
4.3胃管的准备术晨常规置胃管,排空胃内容物,即可减少穿刺过程中操作胃的危险,又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同时减少麻醉诱导期间的反胃和误吸的可能。
4.4尿管的准备术晨常规置尿管。
排空膀胱后留置尿管。
5 术中处理和护理配合5.1手术体位仰卧位,头高5°~10°。
5.2麻醉方法选择一般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对不能耐受全麻的病人也可采用局麻。
5.3病情观察要点5.3.1胆石症病人施胆道手术时,术中发生心跳骤停者是非胆道手术者的3倍多,且复苏成功率低,术中应高度重视和警惕,密切观察循环功能,加强ECC监测,注意发现胆-心反射和迷心反射的征象。
5.3.2术中应严密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遇到异常出血,渗血者应及时检查出凝血功能。
5.3.3胆石症疼痛状易于混淆,心绞痛时进行手术,术中死亡率难免增高,术中应加强心电监测[2]。
5.4手术中护理的注意事项除常规胆囊切除术中的各项护理措施中,尚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5.4.1各项设备应于手术前摆于适当的位置,并事先调整,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5.4.2腔镜手术的特殊体位要求摆放体位时,肩托,骨突部位以软垫保护。
开展腹空镜胆囊切除术(LC):通过4个腹壁小戳孔,将带有光导纤维的腹腔及与之配套的特殊手术器械插入腹腔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一种微创性手术,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的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遗留瘢痕较小的特点[1]。
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开展10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6例,本组病例均经病史、体征、B超等辅助检查,证实有明确胆囊疾患。
男性42例,女性64例,年龄24—65岁,胆囊炎96例(其中合并胆囊息肉35例,合并胆囊结石20例)。
2 治疗结果10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人症状逐渐消失,痊愈出院。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
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为96.7%、76.7%,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为3.3%、20.0%,差异显著(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具有微创、出血量少等特点[1],但部分患者术后依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应在围手术期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现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
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24~62岁,平均为(43.3±3.2)岁。
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23~62岁,平均为(43.0±3.1)岁。
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数据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等情况,并指导患者取恰当体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手术室环境等,消除患者陌生感、紧张感,提高配合积极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
在术前准备阶段,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护理要求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确保手术过程平稳。
术后护理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和定期复查,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饮食护理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不可忽视的一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快速康复、护理指导。
1. 引言1.1 胆囊疾病患者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疾病患者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腹腔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减少了创伤和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快速,是一种比传统开腹手术更优越的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比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胆囊疾病患者选择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胆囊疾病患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方式的趋势日益增长,这种微创手术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体验。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康复。
1.2 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是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熟,且逐渐普及,同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段、费用低等优点,已逐渐代替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疾病,是目前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疾病的首先治疗方法。
本院85例患者行LC,通过精心护理,疗效满意。
现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85例LC患者,男性55例,女性30例,年龄为9-75岁,对全部患者在围术期内进行有效的术前心里护理,皮肤清理工作,术前饮食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85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有1例轻度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2.1.1术前心里护理大多患者可能在术前出现情绪紧张,且对腹腔镜手术过程和费用陌生,会对手术效果及费用担忧,因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尤为重要,应首先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介绍腹腔镜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多讲解成功的案例,并且安排术前的患者与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消除顾虑,减轻心里负担,消除紧张情绪,能够安心接受手术。
2.1.2术前皮肤清洗除了一般手术的清理消毒外,在实施LC手术时,尤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因为腹腔镜的入路在脐孔周围,这个部位在皮肤表面凹陷进去,污垢较多,极易污染,且这部分皮肤比较娇嫩,一般采取先用润肤油,然后用肥皂水清洗,然后用H2O2溶液和碘酒消毒的程序进行,保证清洁彻底,并且不会引起术后切口感染。
2,1.3术前饮食护理患者术前要严格禁食,防止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影响手术进行。
在术前2-3d 内,禁食牛奶、豆奶等易产气的食物,手术前1d进食半流食物,手术当天的清晨,要进行通便,以消除肠内的积气和淤液,术前8h禁止饮水,手前12h禁止进食,以便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腹胀现象。
2.2术中护理认真做好手术患者休息查对,建立好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防摔伤,摆和体位防皮肤受压。
保证电源腹腔镜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电刀负极板处于正常位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效果。
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充分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结果:10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在术后体温、切口疼痛、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的发生均优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
结论:系统完整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在人工气腹创建的腹腔空间内,通过穿刺孔建立的可视通道和操作通道,借助电视荧屏图象的观察而完成的手术操作。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的首选方式。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的首选方式。
此术式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粘连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是对女性术后疤痕小,适合美容要求,更赢得患者青睐,在临床得以迅速推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
其中胆囊息肉22例,胆囊结石50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13例,非胆结石性胆囊炎15例,住院天数3~7天,平均4天。
2、术前护理2.1术前检查检查重要器官,以排除心肺功能不全。
2.2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要和蔼,向患者介绍该手术的目的、方法步骤、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请同种疾病的术后患者讲解,尽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恐惧心理。
保证充分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针对部份患者,可介绍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获成功经验,以及与传统手术比较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微创手术创伤和对体内组织的破坏相对小,出血少。
所以微创手术应该比传统的手术风险小,减轻患者思想顾虑。
老年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正常人群的10%[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也随之增多。
由于老年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较低,术后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都达到轻松、舒适的状态,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我院2012年起对20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2起收治的B超检查证实为单纯胆囊结石并符合保胆取石条件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7~67岁,病史5个月~1年,患者均签署保胆意向书。
2 围手术期护理程序2.1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手术前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仔细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及对手术的要求等。
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式的优点及方法,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1.2器械物品準备手术前1d将常规用腔镜敷料包、腔镜常规器械进行高压消毒,将腔镜专用器械、胆道镜及各种连线低温等离子消毒。
手术日准备手术所用电视腹腔镜、胆道镜、吸引器、钛夹及腹腔引流管。
2.2术中护理2.2.1营造手术舒适环境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患者安全、平稳。
2.2.2麻醉时舒适护理老年患者入室后都会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和蔼、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麻醉、手术,老年患者多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视力差,可能会出现睡眠状态,护士要注意防止患者坠床。
2.2.3生理舒适的护理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开放静脉通道时,力求做到轻、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40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病变患者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术前指导,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与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生理状况健康,平稳无出血、无胆瘘、无肠粘连等方法,均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周密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腹胆囊切除术,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肝胆外科的主流手术方式之一[1],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为响应卫生部发起的“万名医师下农村”号召,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自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协助我院医师成功对40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患者实施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现将护理内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09年3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8岁。
病理类型:胆囊结石40例;胆囊息肉2例;约3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而仅于体检彩超时被发现胆囊内存有结石,称为静止性结石。
2 手术方法简介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后,取腹壁脐下,剑突下,在肋缘下穿3个创眼,置鞘管内探查腹腔。
观察胆囊情况,判断是否有胆囊肿大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分离后腹膜,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离断剥离胆囊,用电持续烧灼胆囊床,清洗腹腔,清点器械,手术创眼用无菌创可贴覆盖。
[3]3 结果42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时间为70min,出血量为50-150ml,平均出血量88ml,未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术后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术后胆瘘,肠粘连发生。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腹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外科手术切除胆囊的首选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患者对手术预后及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取出胆囊结石,而且还要保留胆囊。
方法患者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ENBD+EST取石后,全部给予胆囊功能测定,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
结果我院于2010年7月开始至今,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保胆取石术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
【关键词】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是我科开展的新技术、同时又是新概念,我院自2010年7月开始该技术至今,成功应用该技术,对50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0例,男15例,女35例,20~60岁。
术前常规做肝胆彩超,做胆囊功能试验,方法分别在空腹、吃油煎鸡蛋后30 min、60 min、120 min做肝胆彩超,胆壁厚4 mm者,胆总管无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和多发细小结石除外,胆囊功能良好者给予行保胆取石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该手术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对于采取保胆取石的患者,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负性心理,主要担心的是手术后胆囊再次复发结石,大部分患者仍缺少相关的疾病和手术方面的知识,对于手术仍存在恐惧心理,护士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同时可请其手术的病员现身说法。
另一方面,医生对患者给予疾病和术式进行图文并茂的详实的讲解,使患者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
2.1.2 术前准备
2.1.2.1 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做好医技检查的宣教。
2.1.2.2 术前准备术前晚指导患者进低脂流食,禁食易产气类食物,如:牛奶、豆类等,同时保证睡眠质量。
嘱患者禁食12 h、禁水4 h。
术晨皮肤准备,对脐部应彻底清洗干净。
进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术毕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去枕仰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清醒后半卧位,术后6 h根据患者状态鼓励床上或离床活动。
术晨指导患者活动肢体,做操。
2.2.2 病情观察和护理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常规给吸氧2 L/min,术后腹壁4个0.5 cm大小的创口采用一次性伤口敷贴覆盖,术后观察敷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饮食护理术后24 h肠蠕动恢复后,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可饮水,饮水后无腹胀不适可进清淡流食。
术后48 h进流食后无不适,可进清淡半流食2~3 d,逐渐过渡普食。
2.2.4 引流管的护理保胆取石患者如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注意固定和妥善保
护,避免牵拉、扭曲或牵拉导致引流不畅,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并注重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
2.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5.1 胆漏的观察及护理胆漏是腹腔镜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若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腹痛,伴有局部的腹膜刺激征症状并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毒性症状,则应考虑胆漏的可能,应注重观察术后引流量、性质等。
若引流液呈胆汁样即可确定胆漏,一但证实并发胆漏应严密观察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要求绝对卧床3~5 d,给予半卧位,保持引流通畅[2]。
2.2.5.2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损伤血管、胆囊床渗血等,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注意有无休克症状,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管引出液体的颜色、量、性质,一旦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或生命体征变化,应立即告知医生。
2.2.5.3 与CO2气腹相关的并发症皮下气肿;按压时有捻发感或握雪感,一般无需处理;高碳酸血症:术后给予吸氧,或遵医嘱应用5%碳酸氢钠静脉输注;肩部疼痛:多位自限性,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给予头低脚高位,口服镇痛药。
3 定期随访
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饮食及活动的指导,有变化随诊。
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具有较好的优势和前景。
人们对胆囊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具有生理功能作用外,还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器官。
从理论上分析,保留胆囊存在一定复发率[3],有学者指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较未行胆囊切除的病例增加45倍,原因是胆囊切除后胆汁进入肠道后,胆汁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酸次级代谢产物次级胆汁酸如石胆酸、去氧胆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如类固醇与致癌物质多环烃芳香的结构相似,粪便里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4]。
所以,保留胆囊利大于弊,既保留了胆道系统,又减少了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腹腔镜技术不仅要有精良的设备和熟练的手术技术,同时在围手术期护理方面也由为重要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通过我科开展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技术,通过健康宣教,患者逐渐重视胆囊的功能,更好的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是保胆取石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腹腔镜保胆取石围手术期护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张宝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中国内镜杂志,2002,8(7):1—4.
[2] 张春萍,于建芳,张慧英.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1010例护理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4):475—476.
[3] 沈磊,刘衍民,文辉清.胆囊壁结石微创保胆手术价值的探讨.中国内镜杂志,2009,15(6):572—575.
[4] 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中册,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