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连续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23
二方连续纹样教案教案标题:二方连续纹样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和规律。
2. 创作和设计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纸张、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二方连续纹样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纹样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二方连续纹样的定义和特点,例如: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图形无间断地重复排列而成,且每个图形都有相同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二方连续纹样,并解释其规律和构成要素。
三、练习与创作(25分钟)1. 学生在纸上练习画出一些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如方格、菱形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设计并绘制一个独特的二方连续纹样。
3.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粗细来增加纹样的变化和美感。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二方连续纹样展示给同学们,并分享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对方的设计,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创作,如布料、陶瓷等。
2.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其他文化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扩展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练习与创作、展示与分享以及总结与评价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服装四方连续纹样教学设计引言:服装设计是一门充满创意和艺术性的学科,纹样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纹样设计中,四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且经典的设计元素。
本文将介绍服装四方连续纹样的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设计技巧。
一、什么是四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是一种纹样设计方法,通过在服装上使用四个相同的图形,使它们在重复出现的同时形成一种连续且平衡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图案设计、印花设计等。
二、设计准备在进行服装四方连续纹样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 纸和铅笔:用于绘制原始纹样图案;2. 绘图软件:用于将手绘的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编辑;3. 打印机:用于将设计好的纹样打印出来;4. 布料和缝纫工具:用于将纹样应用到服装上。
三、教学步骤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服装四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技巧。
第一步:设计纹样1. 在纸上绘制一个基本的图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2. 复制这个图形,将其放置在相邻的位置,并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3. 继续复制和放置图形,直到填满整个设计区域;4. 确保每个图形在放置时都与周围的图形保持一致,并且整体设计呈现出平衡和连续性。
第二步:数字化处理和编辑纹样1. 使用绘图软件将手绘的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2. 对纹样进行编辑,包括调整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3. 可以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和布局,以获得更多的设计可能性;4. 保存并打印设计好的纹样。
第三步:应用纹样到服装上1. 将设计好的纹样打印出来,并按需求调整打印尺寸;2. 准备好需要应用纹样的布料和缝纫工具;3. 将纹样放置在布料上,并通过缝纫等方法固定在布料上。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服装四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技巧。
案例:连衣裙设计1. 设计基本纹样:在纸上绘制一个矩形,并进行复制和放置,使其填满整个设计区域;2. 数字化处理和编辑纹样:使用绘图软件将手绘的矩形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调整颜色和大小;3. 打印纹样:将设计好的纹样打印在需要应用纹样的布料上;4. 缝制连衣裙:按照设计好的纹样和裁剪图样,将布料缝制成连衣裙。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纹样设计原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教学重点:1. 纹样的设计方法。
2. 纹样的应用和创作。
教学难点:1. 纹样设计的创新和个性表现。
2. 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设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纹样?纹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包括纹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信息。
三、设计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设计方法,包括重复、对称、对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示范,动手实践纹样设计。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设计方法,自主创作纹样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应用价值。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纹样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思考如何将纹样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纹样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纹样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的问题。
教案名称:大学纹样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提高对纹样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样之美,增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与分类2. 纹样的应用领域3. 纹样的设计方法与技巧4. 生活中的纹样之美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纹样设计》、《纹样应用》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纹样,激发学生对纹样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纹样有什么认识?纹样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纹样的概念与分类(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纹样的概念:纹样是指具有一定规律和寓意的图形、图案或花纹。
2. 讲解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3. 展示不同分类的纹样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纹样的特点。
三、纹样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介绍纹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服装、家居、建筑、工艺品等。
2. 展示相关领域的纹样图片,让学生了解纹样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魅力。
四、纹样的设计方法与技巧(3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设计方法:变化、组合、重复、对比等。
2. 演示纹样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分组进行纹样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活中的纹样之美(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纹样,鼓励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纹样之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纹样,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纹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设计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纹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连续纹样》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连续纹样》是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连续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学习如何设计创作连续纹样。
教材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美好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技巧,对图案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创作连续纹样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纹样的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连续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感受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美好。
2.学习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
2.颜色搭配和创意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连续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示例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设计方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连续纹样。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设计心得,教师给予评价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手工制作材料。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连续纹样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连续纹样,如衣物、家具、包装等。
2. 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连续纹样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连续纹样的特点和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如重复、对称、旋转等,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设计简单的连续纹样。
4. 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交流设计心得,教师给予评价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
5. 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颜色搭配,设计出独特的连续纹样作品。
第10课连续纹样-辽海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连续纹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了解其起源和流行;2.掌握利用图形组合和对比,创作出有层次感、节奏感的连续纹样;3.提高创造力和美感,培养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连续纹样的特点连续纹样,是指一种能够不断延伸、重复的图形。
其特点是:1.由一个或多个基本单元组成,有时还伴随着相同或不同的元素;2.模式单元通过规律、不规律等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独特的图案;3.可以把不同的单品衔接成整体,产生循环节奏感。
2. 连续纹样的起源和流行连续纹样的起源相当早,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出现,以后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流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态,在各个时期流行于不同的地域和领域。
例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连续纹样是艺术家们喜爱的创作素材,在维多利亚时代则成为家装和时尚界的热门元素,现代设计师也常常将图形组合成各式各样的纹样来丰富作品的可读性和美感。
3. 连续纹样的创作在创作连续纹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定模式单元;2.设定纹样的规律或不规律程度;3.利用对比、形式、色彩等方式创造层次感和节奏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续纹样的特点和流行;2.利用对比和形体感创造层次感。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连续纹样的特点和流行,演示创作方法;2.实践法:让学生亲近和实践,感受连续纹样的美;3.演示法: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连续纹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流程步骤内容导入 1. 介绍连续纹样的特点和流行;2. 展示包含连续纹样的艺术作品。
学生互动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属于自己的纹样。
分组展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比。
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1. 规划模式单元;2. 设定规律或不规律的程度;3. 利用对比和形体感创造层次感。
现场实践学生实践创作,动手尝试展示成果展示学生创作的成果总结 1. 总结连续纹样的创作要点和技巧;2.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连续纹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二课设计纹样(第二课时)——连续纹样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
2.技能目标掌握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骨式。
3.情感目标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连续纹样的构成特点。
2.教学难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骨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图案样画、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任务要求,采用欣赏、交流讨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动手时实践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作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这样,在不失学生自由想象的同时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发展阶段1.复习第一课《了解纹样》的相关知识:纹样与生活、纹样的题材、纹样的组织规律、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学生回顾单独纹样的相关知识。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连续纹样的特征。
温习知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链。
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感受图案在学生的运用,以及体会特的设计展示连续纹样图片,问:这两个纹样图片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有什么不同。
征。
导入课题深入阶段 1.板书课题:《连续纹样设计》2.展示一个花的单独纹样图片,提问“如何由一个单位纹样构成连续纹样?”3.总结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概念4.图片展示:(1)我国古代文物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
(2)少数民族服饰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
(3)生活中各种布料运用的四方连续纹样。
5.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骨式展示不同骨式图片,提问:想一想,有什么排列规律。
排列规律:(1)直立式(5)倾斜式(2)相对式(6)波线式(3)散点式(7)折线式(4)倒立式学生欣赏,讨论,回答学生赏析赏析图片,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规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