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的科技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71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和文化变革19世纪是英国极其重要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见证了英国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变革。
这些变革从古典自由主义、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卫生改革以及科技、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革新,无所不在,深刻影响着英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
政治变革19世纪初期,英国政治仍旧停留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的旧体制时代。
世袭贵族拥有巨大的政治权力,庶民则毫无发言和决策的权利。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重商主义的力量也崛起,要求更多的政治地位和代表权。
1815年,英国发生了著名的彼得博勒惨案,这是英国人民对贵族统治和旧政治体制的强烈抗议。
在彼得博勒惨案后,英国政府逐渐开始了改革的步伐。
1828年,英国议会通过《天主教解禁法》,实行宗教自由政策,赋予罗马天主教信仰者和非国教徒参加议会选举的权利。
1832年,英国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激烈推动议会选民的扩大和选择权的改善,使更多的中产阶级人物能够参与政治和决策,打破了贵族主导政治的格局。
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1867年改革法案》,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不仅解禁了多数城市中产阶级的选举权,而且将选举权扩大到了少数劳动阶层的群体中。
1884年,英国实施了《1884年改革法案》,使选民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所有的男性成年公民中,奠定了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文化变革19世纪的英国政治变革只是众多文化革新中的一部分。
英国的文化变革在这个时期是极为迅猛和大胆的,从文学、音乐、戏剧、画家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让整个欧洲都感到震撼和惊喜。
文学领域,19世纪英国的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要成果。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擅于描写人们的感情、生活和命运,极大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像查尔斯·狄更斯、格雷厄姆·格林、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等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如《小李子布满荆棘的路》、《萤火虫小熊》、《呼啸山庄》和《呢喃的心魂》等都曾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课堂笔记
本节课以近代科学与文化为主题,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文艺复兴运动。
下面是我在课堂上的笔记。
一、近代科学的发展
1. 科学技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有了长足的进步。
2. 电气、机械、石油、化学、生物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 并且,电报、电话、汽车等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和转移变得更加容易。
4.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重大理论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全世界的科学和技术发展。
二、文艺复兴运动
1.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开始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2. 这次运动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体现,还涉及到音乐、视觉艺术等各个方面。
3. 著名的作家如卡夫卡、盖玛、保罗·塞尚等人也因此而著名。
4. 在此期间,新的思想和文化也随之浮现出来。
三、影响全球的原因
1. 欧洲国家在这段时期展现出强大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实力。
2. 他们将这些技术和文化发展展示给了全世界。
3. 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也让全球人民对欧洲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文艺复兴运动。
当时,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都涉及到了全球,这些新的思想和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节课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进程有很大的启示。
人类文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这“四大发明”之花更是相继遍布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马克思在其《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文中曾发表过这样精彩的论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翻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最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了,它们在历史上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试想,要是没有这些发明,今天的人类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只好仍将字写在竹片、龟壳乃至石头上,我们将没有现在的书和练习本;而作战的兵器可能仍是长矛,大刀和弓弩……。
一句话,没有成千上万诸如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那样的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以发明马的使用为例,起初马生来并不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的祖先由于当时生存的需要,人们经常从事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的远程迁移,迫切需要代步工具和交通工具,以减轻劳动强度。
马的体能比人强,而且容易驯服,所以人类发明了使用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
据说最早把受力点放在马颈上,发现行不通,后改放在马肩上,才发挥马的潜力。
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战争,马又被人类发明为作战的工具,为了增强战斗力,人类又发明马蹬、马鞍、马鞭和马刺,当时发明使用了马蹬和马鞍的民族很快征服了没有这个发明的民族。
因为有了马蹬和马鞭,能更有效地发挥人类在地面直立行走积累的所有的作战技能,显示了这个发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给马脚钉铁马掌,一直沿袭至今。
19世纪末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接纳19世纪末期,大清帝国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外患环伺之际,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感到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并开始接纳它。
一、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19世纪末期,中国面临着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改革却遭遇了许多的障碍和阻力。
此时的中国正在面对着内患和外患的威胁。
传统的封建思想让人民的心灵受到束缚,科技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看待和接纳西方文化。
二、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礼仪、道德、文学和哲学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注重个人的修身和行为准则,但这种形式主义的礼俗已经开始遭受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这种文化的有效性。
不久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接受西方文化和科技,并开始探索它们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西方文化的接受在封建主义的传统文化中,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本架构。
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科学和文化领域,这种情况促使了中国人重新审视和接受西方的文化。
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西方文化的时尚和新潮的音乐开始流行,西方文学和哲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四、翻译和学习向西方转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西方文化翻译成中文,同时也开始学习这种语言。
翻译文化可能是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阅读、了解和翻译一些古典的西方文化巨作,例如莎士比亚、歌德等。
翻译,不仅传承了西方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五、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如:尊重、孝敬父母、规矩等等,这些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有文化学者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精彩和多元。
六、总体来看面对威胁中的祖国,19世纪末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近代科学与文化近代科学与文化近代科学与文化是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迅猛发展的时期,它是发生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一时期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使得人类走向了一个更加发达的方向。
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的进步主要是基于工业时代的需求而发展的。
与之前纯粹的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工业时代的科学研究更注重实用性,即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和产品。
领先的国家不断地投注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研究电子、化学、生物学等各领域的知识,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者们发现许多新型材料和高精度工具,改变了工业制造的方式和速度。
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电子技术的发展。
通过电子技术,人们可以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引领了现代通信业的进步。
电子技术也使得人们在医疗领域更加高效地检测病情,研发出许多国家的新型药物和生物工程技术。
生命科学研究在近代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基因疗法、固体医学等也成为了当代前沿的医疗技术。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还揭示出了世界的复杂性。
随着电子显微镜和其他高精度工具的发展,科学家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分子结构、微生物以及其他小型生物和物体。
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文化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文化范式逐渐受到挑战,新兴的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在文化方面,音乐、电影等娱乐业成为了热门饶舌的场所,人们在这里更容易释放自己内心的感受。
电视媒体逐渐成为传播文化和新闻的主要途径,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
规模更大的体育活动也成为了当代文化的资金和人才集中的象征。
在许多国家,足球比赛或其他体育比赛现在被视为国家荣誉的象征。
近代科学与文化变革深入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我们为世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机会,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和有品质。
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不断变化,其变革可能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元概览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在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线索1近代以来,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人类对世界变化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线索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线索3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
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南优2号杂交水稻、“银河”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4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1.经典力学(1)背景①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②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①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囊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
②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使人类思想不断解放。
2.相对论和量子论项目相对论量子论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标志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假说成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1)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将经典力学概括在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1633年,伽利略在罗马接受教廷审讯,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为什么伽利略会引起教会的仇恨( )A.他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他宣传人文主义思想C.他提出生物进化论D.他支持“太阳中心说”解析A项是宗教改革的意义;B项是文艺复兴的内容;C项是达尔文的贡献,排除A、B、C三项。
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这引起了教会的仇恨,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2.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B.推翻了天主教会旧的宇宙观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解析近代科学的特点是注重实验。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答案 D3.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 )A.微积分B.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C.发现海王星D.提出进化论解析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答案 B4.“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题干材料反映了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原因。
答案 A5.简单的图片往往能够阐释深奥的道理。
下图所反映的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A.牛顿B.哥白尼C.达尔文D.爱迪生解析图片内容反映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6.被人们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上帝”“降低”“人类”。
“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说明该理论与上帝造人说有关。
分析四个备选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十九世纪欧洲的文化革命与历史演变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革命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各国之间的历史演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文化革命和历史演变两个方面来探讨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发展。
文化革命19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革新、社会变革和文化革命相互交织,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文化革命,它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革命使得欧洲社会的文化和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19世纪前期,启蒙运动为欧洲社会重新定下了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取代了启蒙运动,成为欧洲文化的主流。
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追求个性、自由和情感的表达,呼唤人们无拘无束的生活和创造。
这一思想在诗歌、小说、绘画等领域都有深刻的表现。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济慈和雪莱以及法国文学家雨果和巴尔扎克等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与之相反的是现实主义。
它强调对现实的反映和揭示,强调客观性和理性思考。
现实主义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文化的主流,代表作品有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米歇尔·茂凯尔》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除了文学艺术以外,19世纪欧洲的文化革命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例如,新的出版业、报纸和杂志的兴起,使得欧洲公众的信息获取途径更为广泛和便捷。
同时,音乐和舞蹈也在欧洲文化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和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
历史演变19世纪欧洲的历史演变是文化革命的重要背景和基础。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深刻变化,其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文化领域。
在政治方面,欧洲社会走向了民主和自由。
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相继废除了封建制度和专制政治,推行宪政和民主制度。
例如,英国的《1832年改革法案》和《1867年改革法案》、法国的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德国的联邦制度等都标志着欧洲民主政治的兴起。
浅析科技创新的文化背景襄樊市科学技术协会朱新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个年份具有特别重要的纪念意义,因为中国正行进在全面复兴的轨道上——这是世界迄今为止,一个文明衰弱后又走向复兴的特例。
一、问题的提出1、中国——曾在过去上千年的时间里领先世界: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28.7%,排名第一第二,印度第三,法国占世界26.6%第四,英国1895年,日本割让台湾,美国取代中国位居世界第一。
2、世界现代化史上的赶超奇迹:1500年,意大利引领世界经济;1600—1700年,荷兰全面超过意大利,成为国际化先驱;1700—1800年,英国超过荷兰,成为第一工业国;1820—1914年,美国全面超过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真正成为统揽全球的大国。
1868—1968年,日本超过欧洲,接近美国,位居第二;特别是:1949—2009年,中国将超过日本,位居第二;因为,2008年,中国GDP 4.3万亿美元,日本GDP 4.9万亿美元,两者仅差6000万亿美元。
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地位,重返世界经济之巅。
3、历史演进的规律如果我们把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心连接起来,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圆:中国——欧洲——美国——中国中国的百年经济奇迹(1949——2049年)——一个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复兴,也是世界经济或世界文明的奇观,这个奇观正在并肯定会重塑世界经济版图!4、国家兴衰原因的思考:回顾历史,我们会思考,国家兴衰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般地,把焦点聚合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变迁。
一个经济体内,在土地、资源、劳动力给定的情况下,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变量。
二是制度安排。
制度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效率。
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
三是国家战略,国家是代表民族参与世界竞争的主体。
但是,在这三个方面的背后,真正在起支配作用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素质。
对科技与人文的思考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与人文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部分。
科技发展,强调的是科技意义上的进步;人文发展,侧重的是人文意义上的升华。
人文与科学虽有不同的内涵,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当代科学与人文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融汇,二者的和谐发展,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科技;人文;和谐发展一、科技和人文的内涵1.科技科技是指人类掌握、认识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
科技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科学与技术的融合科学,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
科技的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演化,并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器大工业出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
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科技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大到航天技术、基因工程,小到美女手中的减肥小仪器,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人文人文就是先进思想的代名词,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关注人,关爱人,爱护人。
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在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也是不同的:1、中国古人自己的理解。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科技创新与发展科技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不仅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也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上的一些大规模科技创新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科技革新时期之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电力、机器制造以及工厂生产开始兴起,并且大量运用煤炭与铁矿石作为能源。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在交通运输、纺织业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革。
工业革命不仅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一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社会格局和环境状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之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涌现。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信息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三、生物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是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一场重大科技变革。
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等,成为这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精确调控基因组,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时,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缓解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
虽然生物技术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安全等问题的讨论与争议。
四、新能源革命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革命逐渐崭露头角。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节约了传统能源资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