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 (3)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 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4)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 20 世纪末, 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5%以下
成 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 就 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一、扫盲教育(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的梳理) 背景 措施 成就
提示:
背 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1950 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 教育 (2)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 措 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 年
34
万所
2
400
万
2001 49.13 年 万所
1.25 亿
5 219 所 127 万
10.09 9 115.31 万所 万
205 所 11.7 万
1 911 所
1 175.05 万
探究点
互动探究(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 展。 (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教育 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 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3)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4)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
得到长足发展
探究点
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材料导入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会发起“希望工程”
成 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就 教育的战略目标
拓展延伸“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 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从 1961 年开始,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至 1963 年基本结 束,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文化大
革命”时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期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文化大 革命”结 束后至 今
时空构建
1.学习扫盲教育,首先,明确扫盲教育的地位;其次,归 纳党和政府开展扫盲教育的措施;最后,总结开展扫 盲教育取得的成就 2.学习义务教育,首先,明确义务教育的地位;其次,归 纳国家开展义务教育的主要措施,重点掌握“科教兴 国”战略的意义;最后,总结实施义务教育取得的成 就 3.学习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状况,认识我国照搬苏联高等教 育模式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其次,明确 20 世 纪 50 年代教育领域的“左”倾错误对中国高等教育 的破坏;最后,归纳在高等教育方面纠正“左”倾错误 的举措——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调整和“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明确经济发展和国 家政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标阐释
1.扫盲教育:开展扫盲教 育的背景、措施及成就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 地位、措施及成就 3.高等教育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参照 苏联模式改造、调整高 等教育 (2)“教育大革命”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对高等教 育的调整 (3)“文化大革命”时期高 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至今,高等教育的恢复及 迅速发展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 成立初 期
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 造、调整
(1)1958 年,伴随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 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片面强调 “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 序
“教育大 (2)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 革命” 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
二、义务教育
地 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
位 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1)1986 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措 施
务教育法》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
探究点
历史解释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成 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 收其中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 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 民教育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 有用人才
“文化大革 “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 命”时期 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 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放 以来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三个面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
向”;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 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
兴国”战略和“211 工程”计划;实 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施九年义务教育
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探究点
典例剖析 【例题】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 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 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扫盲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