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2.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812.14 KB
- 文档页数:8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说课稿白银市景泰一中物理组寇永鹏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号,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了解到陆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是航空母舰上飞机跑道长度的10倍,那么,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要能安全起飞,安全起飞的初速度与位移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研究、学情分析、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法和学法探讨、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和位移与时间关系,是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的两个重要内容,教材编排将本节课放在它们之后,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同时也为即将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速度—时间—位移”三角关系中“速度—位移”关系,再强调公式的实际应用,难度不大。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但利用已有知识导出新的推论的能力还较弱。
因此我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飞机在航母上起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三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识技能(1)会推导速度—位移公式:v t2-v02=2ax(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3)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合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4、教学重、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的推导及应用.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遵循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循序渐进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双向活动并辅以多媒体、导学案等多种教学形式,追求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在高中物理的世界里,速度和位移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说实话,很多同学一听到这两个词,就觉得头疼,简直像是吃了酸梅一样。
速度和位移并不是那么复杂,咱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聊聊,轻松一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跑步,感觉自己像风一样潇洒,跑啊跑,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超过小明。
速度呢,就是你跑得有多快,可能是每秒几米,感觉自己飞起来了。
而位移嘛,简单来说,就是你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像是你从学校大门跑到操场边,结果只用了五分钟,真是效率满分啊!可是,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哦。
你跑的每一步,都在记录你的速度,但同时,别忘了你距离终点的变化。
就拿你和小明比赛的那一刻来说,假设你从学校出发,跑到操场,结果发现自己跑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却还没到终点,这时候你的位移就不高,可能才十几米。
但你的速度呢,可能非常快,感觉像是飞奔的骏马。
你说,这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就说明,速度并不等于位移,二者各自有各自的独立性。
我们在路上开车,遇到红绿灯,这时候速度又成了一个小烦恼。
你可能开得飞快,结果红灯一来,车子停下了,位移就只是在那儿原地踏步。
可别小看这一刻,这就是物理中的速度与位移的真实写照。
就像咱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总有一些突发状况,让你不得不调整步伐。
再比如说,你去超市购物,拎着满满的袋子回家,这一路上你可能走得很慢,速度不快,但你每一步都在接近家的方向,位移却在增加,这样的感觉特别温暖,对吧?说到这里,咱们再来聊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这俩家伙就像是你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平均速度就像是你整天的学习效率,算来算去,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高,但这段时间里,也许你有不少时间是在发呆的。
而瞬时速度就像是在考试那一瞬间的心跳加速,随时可能因为紧张而掉链子。
二者虽有不同,却都是你通向知识的桥梁,像是数学里的分数和整数,各有千秋。
运动员在比赛时,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学习目标】1、会推导公式2202t v v ax -=2、掌握公式2202t v v ax -=,并能灵活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 0t v v at =+, 2012x v t at =+, 消去时间t ,得2202t v v ax -=.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要点诠释:①式是由匀变速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推导出来的,因为不含时间,所以若所研究的问题中不涉及时间这个物理量时利用该公式可以很方便, 应优先采用. ②公式中四个矢量t v 、0v 、a 、x 也要规定统一的正方向. 要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1)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0t v v at =+. (2)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2012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02t v v ax -=.(4)平均速度公式:02t x v v +=,02tv v x t +=. 要点诠释:运用基本公式求解时注意四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公式(1)中不涉及x ,公式(2)中不涉及t v ,公式(3)中不涉及t ,公式(4)中不涉及a ,抓住各公式特点,灵活选取公式求解.共涉及五个量,若知道三个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出另两个量. 要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要点诠释:(1)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aT 2(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推证:设物体以初速v 0、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时间T 内的位移 21012x v T aT =+. ① 在第2个时间T 内的位移220112(2)2x v T a T x =+-2032v T aT =+. ② 即△x=aT 2. 进一步推证可得①122222n n n n x x x x x a T T T ++--∆===323n nx x T+-==… ②x 2-x 1=x 3-x 2=…=x n -x n-1,据此可补上纸带上缺少的长度数据.(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022tt v v v v +==. 推证:由v t =v 0+at , ① 知经2t时间的瞬时速度 022t tv v a =+. ② 由①得0t at v v =-,代入②中,得00/20001()2222t t t t v v v v v v v v v +=+-=+-=,即022tt v v v +=. (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v 0与v t的关系为2x v =推证:由速度-位移公式2202t v v ax -=, ①知220222x xv v a-=. ② 将①代入②可得22220022t x v v v v --=,即2x v =要点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要点诠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自己有着特殊的规律,熟知这些规律对我们解决很多运动学问题很有帮助.设以t =0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1:2:3:…. 可由v t =at ,直接导出 (2)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 推证:由位移公式212x at =得2112x aT =,2222113(2)222x a T aT aT =-=, 22311(3)(2)22x a T a T =-252aT =. 可见,x 1 : x 2 : x 3 : … : x n =1 : 3 : 5 : … : (2n -1).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3)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222123123x x x =:::…:::…, 可由公式212x at =直接导出.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231(21)(32)(n t t t t n n =----::::::::.推证:由212x at =知1t = 通过第二段相同位移所用时间21)t ==,同理:3t ==,则12311)n t t t t ⋅⋅⋅=⋅⋅⋅::::::::.要点五、纸带问题的分析方法(1)“位移差法”判断运动情况,设时间间隔相等的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 ①若x 2-x 1=x 3-x 2=…=1n n x x --=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x 2-x 1=x 3-x 2=…=1n n x x --=△x≠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有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然后取平均值,即1233a a a a ++=6543212()()9x x x x x x T ++-++=.这样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要点诠释:①如果不用“逐差法”求,而用相邻的x 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32546521222215x xx x x x x x a T T T T ----⎛⎫=+++ ⎪⎝⎭6125x x T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纸带上x 1到x 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x 1和x 6两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只受x 1和x 6两个数据影响,算出a 的偶然误差较大.②其实从上式可以看出,逐差法求平均加速度的实质是用(x 6+x 5+x 4)这一大段位移减去(x 3+x 2+x 1)这一大段位移,那么在处理纸带时,可以测量出这两大段位移代入上式计算加速度,但要注意分母(3T)2而不是3T 2.(3)瞬间速度的求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与物体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2t时的瞬时速度相同,即2t v v =.所以,第n 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12n n n x x v T++=. (4)“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12n n n x x v T-+=,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t 图象,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典型例题】 类型一、公式2202t v v ax-=的应用例1、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 ,当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而车尾经过这个路标时的速度为v 2,求: (1)列车的加速度a ;(2)列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答案】(1)22212v v a l -= (2)v =(3)122lt v v =+【解析】火车的运动情况可以等效成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为v 1,前进位移l ,速度变为v 2,所求的v 是经过2l处的速度.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22212v v al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22212v v a l-=.(2)火车的前一半通过此路标时,有22122lv v a -=, 火车的后一半通过此路标时,有22222l v v a-=, 所以有222212v v v v -=-,故v =(3)火车的平均速度122v v v +=,故所用时间122l l t v v v ==+.【总结升华】对于不涉及运动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使用2202t v v ax -=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举一反三 【变式1】(2016 金台区期末考)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了A 、B 、C 三点,已知A 点速度为v ,B 点速度为3v ,C 点速度为4v ,则AB 段和BC 端的时间比是 A B 段和BC 段的位移比是 【答案】2:1;8:7【解析】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AB 段的时间:32AB v v vt a a -==BCB 段的时间:43BC v v vt a a -==则AB 段和BC 端的时间比: :2:1AB BC t t =AB 段的位移:220(3)2ABv v ax -= BC 段的位移:22(4)(3)2BCv v ax -=AB 段和BC 段的位移比::8:7AB BC x x =【高清课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第5页】【变式2】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 ,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 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导学案一【自学教材】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是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 。
4、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某段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
(假设初末速度均已知为V 0 、V t )5、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1T 秒、前2T 秒、前3T 秒……位移之比 _______________;第1T 秒、第2T 秒、第3T 秒……位移之比_____________;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难点】1、 v 2-v 02=2ax 的应用证明: ax v v a v v a v v a a v v v x at t v x a v v t t v v a 22)(2121202202220002000=-⇒-=-+-=+=-=⇒-=得,代入由【典型例题1】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 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解析:由题意可知:V 0=0m/s 最大加速度a=4m/s 2V=50m/s 设跑道长度为x ,则根据公式V 2-V 02=2ax 得 av v x 222-= 可知:当加速度a 最大时,跑道长度最小。
代入数值得:跑道的最小长度=⨯-=m x 4205022312.5m 【反馈练习1】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 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 ,跑道长100m 。
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
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始末速度的平均值。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 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 t ,对所研究的一段时间而言 【典型例题2】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在5s 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 的电线杆。
它经过第2根的速度为15m/s ,求它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解:方法一,基本公式 设物体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v 1,加速度为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根据V 2=V 1+at 得15 =V 1+5a ① 根据x=v 1 t +12 at 2 得50=50=5v 1+12 a ×52②二式联立,可解得V 1=5m/s ,a=2m/s 2方法二,平均速度由 可得:【反馈练习2】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经过乙的速度为60km/h ,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到丙地,到丙地时的速度为120km/h ,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V t/2=V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 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 t ,把从初位置到末位置所用时间分成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设中间时刻C 点的瞬时速度V t 2,如图所示222121002002000t tt t t v v v t v x t v v t t v v t v x at t v x t v v a at v v +==+=-+=+=-=⇒+=可得又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代入vv v v v v v v t tt t =+=+=00可得:又因为即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典型例题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0v =2.0m/s ,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 ,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解析:第3秒位移4.5m ,则根据v =x t 得: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v =4.51 m/s=4.5m/s根据公式v v t =2有s m v /5.45.2=则20/15.225.4s m t v v a t =-=-=【反馈练习3】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s 。
已知小车前3s 内的位移是7.2m ,后3s 内的位移为16.8m ,试求小车的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 s /2=已知: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 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 t ,初末位置间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求:即V S 2=2220tv v +【典型例题4】如图所示,物体以4m/s 的速度自斜面底端A 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 ,到达斜面最高点B 。
已知V A :V C =4:3,从C 到B 点历时(3- 2 )s ,试求: (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 (2)斜面的长度解析:由已知可知,v A :v C =4:3v C =3m/s∵C 点为AB 中点,∴vc = v A 2+v B 2=2v C242+v B 2=2×32vB = m/s 由S BC =斜面长度S=S BC =7m【反馈练习4】有一物体做初初速为零,加速度为10m /s 2运动,当运动到2m 处和4m 处的瞬时速度分别是V 1 和 V 2,则v 1:v 2等于A .1:1B .1:2C .1:2D .1:3如图所示,物体由A 运动到C ,B 为AC 的中点,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经t2 时间物体运动到B 点左侧,v t /2<v x /2;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经t2时间物体运动到B 点右侧,v t /2<v x /2,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 t /2<v x /2(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S=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S I =S 1 S II =S 2-S 1 S III =S 3-S 2… S I =S 1=v 0t+12at 2S II =S 2-S 1=v 0(2t)+ 12 a(2t)2-(v 0t+12 at 2)=v 0t+32 at 2S III =S 3-S 2=v 0(3t)+ 12 a(3t)2-v 0(2t)-12 a(2t 2)=v 0t+52at 2…△S=S II -S I =S III -S II =…=at 2推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S M -S N =(M-N)at 2【典型例题5】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1s 内和第3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 和4m ,求: (1)第2秒末的速度v 2 (2)3s 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SM -S N =(M-N)at 2 S 3-S 1=(3-1)at 2=4-2a=1m/s 2因为 S 1=2m 所以V 0.5=s m smt S /21211==又因为a=1m/s 2,所以v 0=1.5m/s ,则v 2=3.5m/s (2)同理知v 3=4.5m/s ,所以 =2m/s 。
【反馈练习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相邻的两个1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2m 和3.2m ,求物体的加速度a 和相邻的两个1s 内的初、末速度v 1、v 2、v 3。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时间t 等分①1s 内、2s 内、3s 内、……ns 内物体的位移之比S 1:S 2:S 3:…:S n =1:4:9:…:n 2②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 ③第2s 末、第2s 末、第3s 末、……、第ns 末的即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④第1m 、第2m 、第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看图可以帮助理解。
也可以利用公式证明。
【典型例题6】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的地面上,列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用了5秒,列车全部通过他用了20秒,则列车一共有几节车厢?(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解析:方法一: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 2 -1):( 3 - 2 )……:(n -n-1 )一节车厢的时间为t 0=5秒,则n 节总时间为t=1×t 0+( 2 -1) t 0+( 3 - 2 )t 0……+(n -n-1 )t 0=n t 0=20 得n=16方法二、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2n-1),20内共有4个5秒,则连续四个5秒的位移之比为1:3:5:7,则有7+5+3+1=16个单位车厢长度。
方法三:一节车厢长度252121201⨯=+=a at t v s ,20秒内总长度4002121202⨯=+=a at t v s ,有1612=s s 【反馈练习6】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子弹穿透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是 (子弹在三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同步测评【基础巩固】1.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行驶540米,则它在最初l0秒行驶的距离是( )A .90米B .45米C .30米D .15米2.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是v /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L /2B . 2L/2C .L /4D .3L /4 3. 用20tv v v +=的式子求平均速度,适用的范围是( ) A .适用任何直线运动; B .适用任何变速运动C .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D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通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车尾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v 2,则火车的中点通过该路标的速度为( )A 、B 、C 、D 、5. 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从静止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头2s 内的位移为3m ,则它在第四个2s 内的位移是( )A 、14mB 、21mC 、24mD 、48m6.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均分成四段,一物体由A 点静止释放,则( ) ⑴物体到达各点速度之比v B :v C :v D :v E =1:2:3:2 ⑵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 E =2t B =2t C =2t D /3 ⑶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等于v B ⑷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A.只有(2)B.⑴⑵⑶C.⑵⑷D.⑶⑷7. 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2s处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则和的关系是 (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8. 关于公式ax v v 22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B .此公式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C .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x 为正值的情况 D .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 、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 9. 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第1 s 末的速度为0.1 m /s ,则第3 s 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前三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第三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