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2)—除杂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 2 SO 4 === Mg SO 4 + H 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①湿法炼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放出气体、产生沉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新物质。
2.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点1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2 酸碱指示剂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2.紫色的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红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使指示剂变色,不能说成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因为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
4.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3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
2.化学上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3.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物质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物质碱性越强。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FeSO4+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负二价:氧和硫。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酸 +碱=盐+水。
(2)酸水。
某些金属氧化物 =盐+水。
(3)酸)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 =盐+氢气。
氢气。
)酸 +活泼金属(4)酸新盐 +新酸。
新酸。
(5)酸)酸 +盐=新盐1、锌跟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4=Na2SO4 +Cu(OH)2↓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4242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第二节:酸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HCl +NaOH = NaCl + H2O3 HCl + Al(OH)3= AlCl3 + 3H2O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Ca(OH)2+ CO2=CaCO3↓+H2O6HCl + Fe2O3= 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2HCl + CuO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Fe + 2HCl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四、稀硫酸酸性实验: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CuO + H2SO4 = CuSO4 + H2O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九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复习第1章一、物质的酸碱性1.物质的酸碱性可用测量。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变色,遇碱性变色,遇中性呈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色,遇碱性变色;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变色,遇酸性色;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变色,遇碱性色。
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范围0~14)表示:a.当0<PH<7时,呈性,性越强,PH越;b.当PH=7时,呈性;c.当7<PH<14时,呈性,性越强,PH越;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纯水呈性,食盐水呈性;洗洁精、洗衣液呈性,盐酸、硫酸呈性;水果汁大多呈性。
4.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操作方法是:用洁净的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上,然后用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对照。
二、常见的酸1.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离子全部(或只有)是(填符号)离子的化合物。
酸的阴离子称为。
2.用符号表示下列物质或离子:盐酸,硫酸,硝酸,碳酸,氢硫酸,磷酸;3.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故盐酸为物(填“纯净”或“混合”)。
纯净的盐酸为色有气味的液体。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出现。
若将一瓶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盐酸质量会,质量分数会,以上现象说明盐酸具有性。
b.工业盐酸因含有等杂质而略带色。
4.浓硫酸是色状的液体,密度比水。
a.木条、纸张等有机物沾上浓硫酸后颜色会变炭化,这说明浓硫酸具性。
b.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硫酸溶液的质量会,质量分数会,此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性,故可作某些气体的剂。
c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遇水会大量的热,故应将缓慢倒入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d.若不小心沾到浓硫酸,应立即用,再。
5.检验溶液中的Cl-时,选用的试剂是和。
试写出盐酸与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检验溶液中的SO42-时,选用的试剂是和。
如果产生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在检验时,滴加稀硝酸的目的是防止干扰,因为也是一种白色沉淀,而它溶于稀硝酸。
物质的除杂、分离和检验、鉴别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除杂和分离的一般方法;2、掌握离子检验和鉴别的方法,并能解决具体问题。
二、认识与思考1、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以下什么是除杂?除杂: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
2、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下除杂的原理?原理:1)、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和加入的试剂反应2)、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3)、易分: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3、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下除杂的步骤?步骤:1)、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2)、选择合适试剂3)、确定除杂方法(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4、思考:酸或酸性(H+)的检验方法5、思考:碱或碱性(OH-)的检验方法6、思考: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7、思考: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方法8、思考: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方法9、思考:铵根离子(NH4+)的检验方法10、思考:物质的鉴别有哪些方法?首先可以先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来鉴别;以上方式鉴别不出来的,则可以借助试剂,根据离子的特殊性来鉴别,如会产生气体、沉淀、颜色的变化等反应前后不同现象来鉴别。
三、总结1、物质的除杂1)、除杂定义与原理: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除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不得改变。
2)、⭐除杂的两大必要条件(原则):A、加入的试剂只能和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B、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指与原物质状态一致)。
2、区分物质是否变质和除杂1)、变质:例: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检验是否变质?方法一: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
Na2CO3+2HCl=2NaCl+H2O+CO2↑(若没有发生变质,则不会有碳酸钠存在)方法二:滴加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
Na2CO3+BaCl2=BaCO3↓+2NaCl(若没有发生变质,则不会有碳酸钠存在)除杂:例: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通过检验,已变质,怎样除杂?方法: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概念:1、 酸的组成 一一氢离子+酸根离子2、 碱的组成 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 一一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 --------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一一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Q ),氯酸根(CIQ ,高锰酸根( MnQ) 负二价: 硫酸根( SQ ,碳酸根(CO ),亚硫酸根( SQ ),锰酸根(MnQ)负三价: 磷酸根( PQ ;O铵根(NH )正一价: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2)酸 + 碱=盐 + (3) 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 (4) 酸+ 活泼金属 = (5) 酸+ 盐=新盐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 水。
氢气。
1、 2、 锌跟稀盐酸反应: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2HCl = ZnCI+ H 2 T Zn + HSO = ZnSO+ H 2 f 3、 4、 铁跟稀盐酸反应: 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2HCI = FeOl + H 2 T H 2SO =FeSO+ H 2 fFe + 5、 6、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O 3 +6HCI= 2FeCI+ 3HO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溶液变成浅绿色。
+ 3HSQ = Fe(SO 3 + 3H0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二) 7、 CuO+ 2HCI =CuCI+HOCuO+ H 2SQ = CuSO+ H 2O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概念: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九年级科学“除去杂质”专题
一、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四原则
四原则:
①除去旧杂质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能跟主要成分反应;
③“变废为宝”,把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
④除杂后杂质易分离(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或水)
二、解题方法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利用物质的水溶性不同,来除去可溶物或不溶物
例:KCl(AgCl);Na2SO4 (BaSO4) ;MnO2 (KCl);Na2CO3(CaCO3)
2. 磁铁吸引:利用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例:铜粉含少量铁粉
3. 洗气法: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例:H2(H2O);CO2(H2O);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练一练
1、快速判断下列除杂方法是否正确?请判断:(1)、NaCl ( Na2CO3) 用稀硫酸
(2)、CO2(CO)用石灰水
(3)、Na2SO4(CuSO4)用Ba(OH)2溶液
(4)、NaOH (Na2CO3) 用稀盐酸(HCl )
(5)、Cu (Fe) 用稀盐酸HCl
(6)、CaO (CaCO3) 用稀盐酸HCl
2、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Cl2(Cu 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KCl固体(KClO3):
3、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CO3,选用的试剂是( )
A.H2SO4溶液
B.稀盐酸
C.K2SO4溶液
D. AgNO3溶液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水除去MnO2中混有的KCl
D.用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8、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NaCl(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l2 ( CaCO3 )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Fe (Cu)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MnO2 (KCl):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9、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11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13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