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捶谱秘诀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少林PK八大捶法一、顺步捶【技法】1.敌我对峙。
(图1-11)2.敌方正面攻出右拳击打我方面部。
我方略右闪身进右步,左手护胸前,右拳顺势击打敌方面部。
(图1-12)【要点】不招不架,避开正面攻势,顺势反击,左右皆可。
二、拗步捶【技法】1.当敌方向我方腹部进攻时,我方不必退步,只需向后吞身,并用右手挡开敌方右腕外侧。
(图1-13)2.我方迅速重心前移,左拳击打敌方胸部或腹部。
(图1-14)【要点】不退步,利用身法配合手法,一手掩护,一手反击。
三、力拧捶【技法】1.敌方进身用肘进攻时,我方身体向后倾,避其锋芒。
(图1-15)2.我方略左转体,左手上提拦开敌方右肘,左腿退步,右腿进步,并用右拳击打敌方左肋侧。
(图1-16)【要点】避开敌势而借势进攻。
四、提拦捶【技法】敌方以右摆拳击打我方头部。
我方不退反进,迅速逼上去,左拳格挡敌拳,右拳勾击敌方腹部。
(图1-17)【要点】迅速近攻,以虚就实。
五、撩阴捶【技法】1.敌方向我方正面猛扑而来。
我方迅速后移重心,仰上身避过敌方的攻击。
(图1-18)2.我方随即变换步法,左腿后撤的同时屈左肘遮挡,右拳顺势击打敌方裆部。
(图1-19)【要点】避实就虚,用横劲破直劲。
六、流星捶【技法】敌方右弹腿踢击我方裆部。
我方迅疾左闪身,右手护胸,左拳横击敌方右耳门。
(图1-20)【要点】迅速闪身,以横劲破直劲。
七、翻身捶【技法】1.敌我双方右腕相交格住相互的攻击。
(图1-21)2.我方右脚迅速跨步踏入敌方右脚后侧,同时,右前臂上提前推格阻于敌方右上臂外侧。
(图1-22)3.我方迅疾右转体,右臂反格敌方右上臂,同时,左拳击打敌方腰部。
(图1-23)【要点】步法变化迅速,将劣势进攻转化为优势进攻。
八、分心捶【技法】1.敌方跨进右步用双掌攻击我方胸部。
我方吞身避过其锋芒。
(图1-24)2.随即,我方用两手从中间分开敌方双臂,顺势重心前移,用双掌攻击敌方胸部。
(图1-25)【要点】利用身法的吞吐,重心的前后移动,以正面进攻破解正面进攻。
传统武术经典- -少林鹰爪派翻子门之《少林拳》(少林捶)广西南宁徐静波源流武学,周天治老师武技传承系列预备:并步立正,垂掌;1、起式:左弓步双挑掌,右弓步双分掌,并左步立正双按拳;2、右盖步震脚穿拳;3、上左步马步左打虎式;4、左弓步双掌舞花;5、扣膝步右撩阴掌;6、退步左虚步亮掌;7、左弓步挑右掌;8、左高扑步挑左掌;9、闪展上右弓步右推掌;10、转左弓步靠右肘;11、倒插左步成右歇步右反撩阴掌;12、翻身上左弓步劈左掌;13、右盖步跳旋落成右扑步双拍掌;14、翻身跳旋落成左扑步双拍掌;15、左弓步挑打右追拳接续上左弓步右仰掌杀颈;16、右鹰爪捋手右勾脚打右十字腿;17、脱腕反捋手左勾脚右兜拳;18、左闪步成左弓步左兜拳;19、右闪步成右弓步右兜拳;20、右鹰爪叼手转体成右歇步插左掌;21、左侧踹左鹰爪捋手;22、落步上右步成右弓步打右拍拳;23、左垫步左鹰爪叼手,右勾脚打右反撩阴掌;24、左鹰爪叼手打右反扒;25、左弓步穿左掌亮掌;26、打七腿连环:左后撩腿,上步穿掌跳踢二起腿,跳踢左里合腿;跳踢右反撩阴腿,跳踢左里合腿,跳踢右外摆莲腿双响,跳踢左六合腿接双贯侧踹左腿(七腿共顺时针720);27、落左步左鹰爪捋手打右抹眉;28、跳步右提膝右鹰爪捋手拉打左上追拳;29、上步右小弓步插右掌;30、退右步打左双贯腿;31、垫左步左掌架右勾脚打右反撩阴掌;32、右盖步按打右翻拳;33、跳左步成右丁步双掌舞花;34、退右步带步成左弓步甩左勾手;35、垫左步打右抹眉;36、上左步成左虚步左掌架右撩阴掌;37、退步成左小弓步按打右上追拳;38、退步成右小弓步按打左上追拳;39、摆左步弹挑拍右掌打右侧撩阴腿;40、落右步打旋风三连环:跳踢右旋风腿,接右前扫堂腿,接跳踢右旋风腿;41、落步成左弓步舞花打右撩阴掌;42、退步双分掌成左虚步亮掌式;43、收式:斜退左步成右弓步双挑掌,退右步成左弓步双分掌,退并左步成并步双按拳。
少林捶谱秘诀此乃少林寺秘传古本拳谱,凡习少林拳者不能不懂,更万不可轻视,古今多少高手尽从此处得真传。
十要诀重讲理论,二十四字主讲打法,分别披露如下:一、捶把十要诀其一曰:明三节。
举一身而论之,则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
然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
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此梢节之三节也。
胸为中节之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此中节之三节也。
足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此根节之三节也。
总之不外于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明也。
解曰:起随追,筋法也。
三节名虽不一而筋法则一也。
盖通身之筋法如是,而各节之中,劲法亦如是。
起要起去,随要随完,追要追上,一动而三劲皆至,则无失矣。
秘诀曰: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自可齐。
其二曰:齐四梢。
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此四梢也。
必使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金,舌欲摧齿。
心一颤而四者皆至,则四梢齐,而内筋出矣。
盖气从丹田而生,如虎之恨,如龙之惊。
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手随声发,一枝动而百枝动,则四梢齐,而内筋无不出矣。
要曰:上提下坠中束练,妙术惟在呼吸间。
其三曰:闭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属五脏,外属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力生;肝属木,肝动水焰冲;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
此五行之存于内也。
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舌通于心,唇、人中通于脾,此五行之现于外也。
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真确论也。
其所以知者,如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也,余可类推。
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武艺相争,先闭五行。
又曰:四两可以拔千斤。
闭已之五行即以克人之五行,此与四梢法相参。
解曰:手打鼻痛,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也。
其四曰:身法。
身有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而已。
少林七十二艺秘谱(1)作者: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06期一、一指金刚法一指金刚法,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练习精纯,一指到处,能洞胸彻腑。
其法:每日于往来经过之墙壁及树木,或其他物体,以手之食指,向墙壁及物体,轻轻点之。
渐渐增力,以一指触任何物体,必有显然之痕迹。
三年后则技成,触木木可洞,触石石可碎,触人身则立见伤亡。
盖三年苦功习之一指,聚精会神,其功纯,其志坚,故有此惊人效力。
唯以防误伤起见,可练左手食指,非至万不得已切勿轻事伤人也。
此种功夫与阴手一指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唯须恒字为功。
二、双锁功双锁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精习之,可空手破白刃,两臂相接如铡刀者然,且习之最易。
其法:以两臂之小臂互相撞击,其初也痛难忍,迨习之既久则筋肉坚实,不但不觉痛苦,而相撞之下竟砉然有声,则第一步功夫成。
再以两腕、两拳、两掌、二指(一指独伸)互相撞击,俟声隆止,则第二步功夫成。
再以两臂与腿之上部颠倒互相撞击(左右膝上提),至大功成为止。
三、足射功足射功,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其练法至简且易,晨昏散步之际以足尖踢砖石等物。
初则足尖(即足趾)痛甚,习之既久则筋肉坚实,且富于弹力。
并须渐踢渐重,至斗大砖石,能一足踢出至丈外者,则初步功夫成矣。
再踢砖石向欲击之物体,瞄准击之,能应声而中者则全功成矣。
于是交手之际,远则出其不意踢砖石以击之,近则以足踢其下部,无不应声而跌者,且下盘因之稳固。
四、拔钉功拔钉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为手上功夫之一,注重拇指、食指、中指之抓劲,其练法至简且易。
用枣木厚板一块,三寸长大铁钉百零八个,用铁锤捶入木板,用拇、中、食三指徐徐拔之,能应手脱落,则第一步功夫告成。
然后,将铁钉捶入木板,喷水使生锈,再照法拔之,能应手脱落,则全功成矣。
唯此种功夫,初则苦之,甚至皮破血出,练后须以青盐、地骨皮煎水洗之,以消毒去肿。
最后向空中抓取,如牵千斤之意,则兼阴柔之气,交手之际出三指抓之无不受重创,如着穴道(拿穴)亦有性命之虞,诚可畏也。
少林七十二艺秘谱(6)作者: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11期(接上期)三十九、门裆功门裆功又名金蝉功,为软功外壮,属阴柔之劲,具内功之主功,其法至难,即将肾部练得坚实功夫。
练习之法:冥心静气趺坐,摒除一切杂念,即万虑皆空、一尘不染之意。
然后运用周身之气力而下注于丹田,即运气极力上提,使气力上下往还。
周而复始,日行数度,不可急进。
若行之过度,则气伤神疲,反而无益。
初时不甚觉其异,及习之既久,每于注气力入丹田时,下部则现坚实状,则第一步功成。
再趺坐,以两手掌交互轻轻拍打之,其初也苦痛异常,同时运用气力,日久则渐不觉痛,则第二步功成。
再拍打时,渐渐用力,以至于两拳互击并不觉痛,则第三步功成。
再渐渐起立,以拳击之,疾如风暴而毫无痛楚,则全功成矣。
四十、铁袋功铁袋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腋劲之法,唯须二人对习。
先用粗布数层相合,密加缝纳,使之坚牢,制成正方形之布袋,中实铁砂,小者约十斤左右,大者约四五十斤不等,此盖视练习者之功夫与实力,随时更易也。
练习时二人侧身相对立,相距约三丈。
上手先用右手抓住布袋之腹,即袋之正中央处,提至右肩胛前,然后向右侧面猛力掖出,掷向另一人之前。
下手人见铁袋飞到面前时,则预备举手接之,但宜侧身让过铁袋,使彼飞至其左肩胛处,始举右手从后抢接。
接时亦须抓袋腹,脚步须站稳。
若抓袋之角与边缘等处,则手指既不易使力,而发来时之垂劲太大,决难得心应手。
既接住之后,切不可停顿,宜即掖回,向上手人还掷。
上手人亦照样接之。
如是来回往复,互相掷接,数十次之后更易方向,以左手依法行之。
对习之二人宜长短相当、实力相等,否则即多流弊。
长短不合,则掷接时高低不齐;实力相差,在力强者发劲必猛,弱者必难接住,即勉强接住而身体亦必随袋旋转,甚至因此受伤。
初习之时,不宜贪功用重袋,如我一手能提二十斤之物,所用砂袋不宜过十斤。
一则因发袋之劲较提物为巨,二则练功宜取渐进程序也。
将十斤之袋练习三月之后,将原袋拆开,加重一二斤再练,更三月后再加若干,如此逐渐增加,至五六十斤为度,自始至终大约四五载纯功始克大成。
四路穿心捶四路看家拳共有四十八势,是突破第四关卡的战招,其技法特点是重用通臂穿捶,攻前打头面,展臂打左右,转身揣肋胁,俯身虎掏心,下砸取阴泉,卧地打脚面,反打小腿骨。
次为弹撩踢,卧扫趟撂足,阳拳摘耳旋。
上述之法,要点在捶,通臂揣拳,狠穿心窝,崩打左右。
随步身环示,招随目转,眨眼不见手足影,霎时成擒可破关,妙在一根通臂骨,前后左右如放箭,手足身眼步法连,一气呵成是好汉,此乃秘把破四关,智技劲融练万遍,若饮万担黄连苦,打出山门成神仙。
1、歌诀双手举鼎似托天,两手托平急如钻;上步玉柱堂前站,摆开四路少林拳。
虎步钩搂妙法添,并步合掌进双肩;调步站成骑马式,蹬山打捶力无边。
采罗恨脚冲捶打,蹬山打捶力更添;采罗弯脚马步踹,君子送书贯两肩。
斜身吊捶闪化势,跳起劈山下势闪;扫腿招法千军用,骑马姿势要站圆。
蹬山打捶力要猛,采罗弯脚翻罗圈;展翅踢脚顺捶打,跳打叠膝取下盘。
翻身推捶击敌退,跳起揣捶敌进难;跳起揣捶击敌猛,虚步吊捶敌势观。
进步打捶击敌倒,跳起翻身劈下山;扫腰招法千军用,骑马姿势要站圆。
上步卡仓中部进,吕夫肘腿紧相连;后扫站成骑马式,吕夫肘腿取下盘。
劈山扫腿骑马势,背后推敌车更添;跳起左右推敌倒,撤步抽梁换柱拳。
天鹅下蛋调步砸,脚下风声扫尘烟;转身接站骑马式,上步巧走奔下盘。
恨步双掌三进势,双捶推出把门关;上步抱住怀中月,拉开跃势一条鞭。
抹掌接走单鞭式,上步化手使锁篮;上前捶敌三势步,朝天踢腿不容宽。
翻身打出进步捶,绷手踢出双摆莲;鸿门射雁沙滩坠,梅花搅手势法完。
谢步请势收招住,四路少林寺内传。
2、动作顺序霸王举鼎、双手托塔、上步玉柱、豹子出洞、马步侧推掌、上步冲拳、连环抓踢、弓步架掌、童子送书、回头观阵、二郎担山、震脚虎抱头、卷地黄风、马步侧推掌、水打车轮转、震脚金固头、凤凰展翅、弹腿冲拳、顺手牵羊、追蛇入洞、双手推窗、虚步阳掌、震脚冲拳、大虎抱头、后扫腿、马步侧冲拳、震脚卡仓、泼脚甩劈、马步侧推掌、弹腿劈掌、转身虎抱头、扫腿冲拳、前后冲拳、罗汉铁臂、大虎抱头、扫腿骑马式、撑肘冲捶、并步扣捶、二郎担山、燕子斜飞、一化锁篮、猴子拉犁、朝天踢、马步侧推掌、转身摆莲、关公勒马、织女耍剪。
少林开门八极拳歌诀:搂势冲捶站金刚,擦步撩捶敌人慌。
上步甩出反臂肘,进步扳击敌背伤。
登山打捶肋骨断,翻身切揣敌腹肠。
双封敌脚伤足面,反臂捶打肋下伤。
马步单鞭敞门势,进步拤挤敌人仓。
翻身推月力量猛,左右大缠敌着忙。
金丝缠碗敌手伤,进步撑捶奔下方。
进步推击敌人倒,挂塔撑捶跌当场。
恨步撑击用力猛,跳打叠膝击膝旁。
底上双封敌退后,翻身揣进敌腹肠。
双封敌腿伤脚背,剪手架敌使棚梁。
双推老君封门势,回身敞门站马桩。
调步推出迎门掌,翻身推月力量强。
脱步推掌敌退后,挂塔按敌倒下方。
恨步撑开敌来势,跃步诱故回头望。
金丝缠腕敌手断,翻身撑故跌当场。
撤步砸击太阳穴,挑打肘捶敌肋伤。
翻身揣裆滚肠掌,双掌下封敌腿伤。
反臂捶打击胸肋,登山肘捶敌着忙。
马步单鞭双敞门,左右采拿敌腕伤。
登山打虎击敌胸,上步反打撩阴掌。
翻身崩阴击敌倒,调步迎门敌发慌。
上步剪手敞门势,乌龙摆尾后切掌。
搂势收招归原路,开门八极站禅堂。
祖师传下八极功,历代弟予研炼忙。
起势:单蹲起手两足微开立,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贴于两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
目视正前方(图2-1)。
上动不停,两足尖微开外分,成八字步,同时两掌由两侧向外、上、前方划弧,落于两腿外侧,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目视前方(图2-2).实战应用:此势为开门八极拳起势动作。
独立抱拳左腿原地不动,右腿屈膝提起,成独立势;同时两掌变拳由两侧向体前屈肘搂抱,右拳护胸右侧,左拳护腰左侧,两拳心向内,拳眼向上。
目视前方(图2-3).八极拳独立抱拳实战应用:敌人如靠近我,急用右拳击敌胸肋,左拳击敌腰腹,提膝顶击敌人档部,可将敌击倒,是三点攻击之法。
拳谱曰:独立抱拳似金刚,单足踏地似铁桩。
双拳运动如铁石,直击强故胸肋肠。
抬腿提膝力量大,膝盖上顶敌人裆。
强敌受惊难躲避,躬身跪地喊投降。
震脚楼捶右脚在右侧半步震脚落地,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双拳用力向上旋腕,右臂屈肘右拳在上护胸口,左臂屈肘左拳在下护腰腹,两拳心斜向上,拳眼斜向外.目视前方(图2-4).八极拳震脚楼捶实战应用:敌在前方向我进攻,我用脚踩踏敌足面或脚尖,用两拳钻击敌胸腹,使敌人受伤倒地,是上下夹攻之招法.拳谱曰:震脚搂捶力量强,势如猛虎下山岗。
少林短打秘诀作者:史明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4期少林短打二十四字秘诀属少林秘谱,它是少林武僧在长期实践和擂台交手实战中总结的精华。
它由于内容简洁,实用性强,故历来备受门内珍爱。
现将师传技法一一整理成文,并稍加诠释,以使读者一窥秘谱绝学。
【总诀】扳唤搅撂,移身闪站。
有无虚实,筋擎懈绽。
呼吸动静,迎风转换。
一、扳唤搅撂未用扳唤先秀身,眼位身法要定真。
迎风使去方为妙,接来送去始知神。
扳者反手打去,唤者叫也。
叫之动而观其可以来也,叫之动而即动,则将迎风转换,妙其术以取之可也。
叫之动彼不动,即使先人一招、紧人一步,遂使日月无光,而盲乎莫睹也。
搅者阴也,见其来而阻之,使不得前进也;撂者搂也,乘其势而撂之,使不得后退也。
扳唤使于未动之先,搅撂使于已动之后。
必须观其头先来,手先来,脚先来,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随势打势,得门飞入。
能叫一思进,莫叫一思存,最忌思悟。
手起撩阴,足起望膝,膝起望怀,肘起护心。
二、移身闪站同背名移闪,心意号腾挪。
近移接取便,远挪找不着。
一气通天地,两气隔山河。
密云蔽日月,总为妙术多。
捶把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
来来去去须随便,玄妙尽在接取间。
移身者,将身移于一旁也;闪者,闪其猛来之势也;站者,我必存劲,我步以站立住,而不至于倾跌也。
盖交手之际,彼来若缓,接法易见;彼来若猛,来势将直冲,必恍惚难以提防。
故见其扑身而来,即将我身移于一旁,闪其势懈其力,而乘机以取之也。
昔人云:移闪之法最为奇,战斗中之妙技,计谋中之仙着也。
然亦贵乎善用焉,彼未来而先移,则失于早,早则见我移而不来,或变势而来。
彼已动而移,移而失于晚,晚则我欲移而不得,必要身受其毒。
用此术者,须将眼位讲明,身法办明,步法分明,手法说明,提赘术熟,呼吸气练,迎其风而闪之,乘其间而取之,一存一尽,一动一静,而动捷矣,所谓捶打人不防也。
三、有无虚实拳把莫轻言交人,滞气不化最可怕。
若能会透变化理,妙术不落他人下。
有力至也,无力抽也。
少林捶谱秘诀此乃少林寺秘传古本拳谱,凡习少林拳者不能不懂,更万不可轻视,古今多少高手尽从此处得真传。
十要诀重讲理论,二十四字主讲打法,分别披露如下:一、捶把十要诀其一曰:明三节。
举一身而论之,则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
然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
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此梢节之三节也。
胸为中节之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此中节之三节也。
足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此根节之三节也。
总之不外于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明也。
解曰:起随追,筋法也。
三节名虽不一而筋法则一也。
盖通身之筋法如是,而各节之中,劲法亦如是。
起要起去,随要随完,追要追上,一动而三劲皆至,则无失矣。
秘诀曰: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自可齐。
其二曰:齐四梢。
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此四梢也。
必使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金,舌欲摧齿。
心一颤而四者皆至,则四梢齐,而内筋出矣。
盖气从丹田而生,如虎之恨,如龙之惊。
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手随声发,一枝动而百枝动,则四梢齐,而内筋无不出矣。
要曰:上提下坠中束练,妙术惟在呼吸间。
其三曰:闭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属五脏,外属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力生;肝属木,肝动水焰冲;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
此五行之存于内也。
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舌通于心,唇、人中通于脾,此五行之现于外也。
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真确论也。
其所以知者,如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也,余可类推。
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武艺相争,先闭五行。
又曰:四两可以拔千斤。
闭已之五行即以克人之五行,此与四梢法相参。
解曰:手打鼻痛,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也。
其四曰:身法。
身有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而已。
大起落者,起为横,落为顺也。
进退者,进步低,而退步高也。
反侧者,反身顾后而侧身顾左右也。
收纵者,收如伏猫而纵如放虎也。
大抵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
与三节法相合,此又不可不知也。
解曰: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
其五曰:步法。
步法者,寸、踮、过、快、溅也。
如二三尺远,则用寸步,寸步一步可到也。
若四五尺远,则用踮步,必踮一步方能到也。
若遇身大力强者,同用过步,进前脚,急过后脚,所谓步起在人落过于人也。
如有一丈八尺远。
则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脚而带后脚平飞而去。
并非跳跃而往也,此马奔虎蹿之意,非艺成者,不可轻用,唯远不发脚而已。
如遇人多,或有器械,即连腿带脚并溅而上,进前脚带后脚,如鹞子钻林,燕子取水,所谓踩脚二起之说也。
学者随便用之,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尽其妙也。
其六曰:手足法。
手法者,出领,起,截也。
当胸直出者,为之出手。
筋梢发有起有落,曲而非曲直而非直,为起手。
筋梢发起而落者,谓之领手。
顺起顺落参争领搓者,谓之截手。
但起前手,如鹞子钻林,须束身束翅而起,推后手如燕子取水,往上一翻,长身而落,此单手之法也。
两手并起并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此双手之法。
总之,肘护心发手撩阴起,其起如虎之扑人也,其落如鹰捉物也。
足法者,起翻落钻忌宜踩而已。
盖脚起望膝,膝起望怀,脚打膝分而出,而其形上翻,如手之撩阴,至于落则如以石钻物。
如手落之佛眉也。
忌踢者,脚踢浑身是空。
宜踩者,如置物于足下也,即足落如鹰捉是也。
此足之法也。
手足之相同,而足之为用,亦必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莫侧,然后可也。
解曰:手法足法,取其轻利活动,万不可习乎滞气,以自陷于败亡,所谓滞气不打人也。
其七曰;上法进法。
盖上法以手为奇,进法以足为妙,总之以身为要。
其起手如丹凤朝阳是也。
其进步如前步抢上抢下进步后脚踩打是也。
必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身法活,手足之法连,而视其远近,随其老嫩,一动而即是也。
然共方亦有六焉,工、顺、勇、疾、恨、真也。
工巧妙也,顺而然也,勇果断也,疾紧急也,恨仇怒也,动不容情心一颤而内筋出也,真发定中的见之真而彼难以变化也。
六方明则上法进法得矣。
其八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
顾法者,单顾、双顾、上顾、下顾、顾前后左右也。
单顾者,则用截手;双顾者,则用横拳;顾上用冲天炮;顾下用握地炮;顾前后用前后梢拳,或用前后斩拳;顾左右用括边炮,或用括身炮。
此以随机而用,非若他人之钩连棚架也。
开法者开左、开右、硬开、软开也。
如硬开如六艺之硬筋,软开如六艺之软手是也。
左开用里括,右开用外括。
截法者,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也。
截手者,彼手露其意,而即截之;截言者,彼言露其意,而即截之;截面者,彼面露其意,而即截之;截心者,彼眉喜面笑,言甘貌恭,而我察其有心,而迎以截之也。
解曰:面笑不动唇,提防有意人是也。
追法、上法、进法一气贯往,即所谓随身紧趋,追风赶月不放松也。
彼虽欲走而不能矣,何患其有杂计邪术乎。
其九曰:三性调养。
盖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三性者术之妙用也。
故眼中不时常循环,耳中不时常报应,心中不时常惊省,则精灵之意在我,庶不致为人所误矣。
解曰:临阵须提防,小心没大差。
其十曰:筋法。
夫筋寓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然其理亦可参焉。
盖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至之理也。
今以功于节者言之,以为撞筋者,非也。
功筋者,非也。
及谓增筋、崩筋者,皆非也。
殆颤筋是也。
撞筋太直,而令起落,功筋太死,而难变化,撞筋崩筋太促,而难为展招,唯颤筋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筋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总之运于三性之中,发于一战之顷,如虎之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出不能阻,如是九法合而为一,而克人岂有不利乎?二、二十四字秘诀二十四字者,扳唤搅撂,移身闪站,有无虚实,筋擎懈绽,呼吸动静,迎风转换。
分解如下:扳唤搅撂扳者反手打去也;唤者叫也。
叫之动观其可以来也,叫之动而即动,则将迎风转换,妙其术以取之可也。
叫之动彼不动,即使先人一招,紧人一步,遂使日月无光,而盲乎莫睹也。
搅者阻也,见其来而阻之,使不得前进也;撂者搂也,乘其势而撂之,使不得后退也。
扳唤使于未动之先,搅撂使于已动之后。
必须观其头先来,手先来,脚步先来,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随势打势,得门飞人。
能叫一思进,莫叫一思存,最忌思悟,手起撩阴,足起望膝,膝起望怀,肘起护心。
诗曰:未用扳唤先秀身,眼位身法要定真,迎风使去方为妙,接来送去始知神。
移身闪站移身者将身移于一旁也;闪者,闪其猛来之势也;站者,我必存尽,我步以站立信,而不至于倾跌也。
盖交手之际,彼来若缓,接法易见;彼来若猛,来势将直冲像,必恍惚难以提防。
故见其扑身而来,即将我身移于一旁,闪其势懈共力,而乘机以取之也。
昔人云:移闪之法最为奇,战斗中之妙技,计谋中之仙着也。
然亦贵乎善用焉,彼未来而先移,则失于早,早则见我移,而不来,或变势而来。
彼以动而移,移则失于晚,晚则我欲移而不得,必要身受其毒。
用此术者,须将眼位讲明,身法办明,步法分明,手法说明,提赘术熟,呼吸气练,迎其风而闪之,乘共间而取之,一存一尽,一动一静,而功捷矣,所谓锤打人不防也。
诗曰:捶把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来来去去需随便,玄妙尽在接取间。
同背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近移接取便,远挪找不着,一气通天地,两气隔山河,密云蔽日月,总为妙术多。
有无虚实有力至也,无力抽也。
虚势中有玄而若虚也,实势中无玄而若实也。
盖人已交手之际,将势踏定,看着无力而势虚,却又有力而势实,以为势实而有力,却又无力而势虚,时有时无,忽虚忽实,运用之妙施于一身,而抖擞之威灵于一心,即所谓不滞于有不论于无,运实变虚以虚为实。
如与人相交不可妄动轻进,要将我身诱住,上提下赘,手不离口,前领后追足紧随身,退存进尽;眼为见性时常循环,耳为灵性时常报应,心为勇性时常惊省,蓄吾势以养精灵之神。
则见可进而进,接取必符。
不然恃其强壮,而无门可进,有不为人所悟者寡矣。
诗曰:拳把莫轻言交人,滞气不化最可怕,若能会透变化理,妙术不落他人下。
筋擎懈绽筋者,接其来而筋之也;擎者执肱而轻扶之,以忖其来力去力也;懈者,散也,散其来力而使不得来前也;绽者,过硬挡,即反手转进也,然筋懈之也,绽之以闪懈之也。
推之或则点退,或斩截,或则移身转身,以及搅撂搂劈,挑押钩挂,拨拍驼架,冲握括挎等,凡接取之妙无非懈也;共法要贵善用焉。
诗曰:上提下要赘、身进脚手随,接取合呼吸,定送暴客回,莫忘撩阴手,勤走十字路,拳把玄妙理,尽在此中伏,人言捶打十分力,一遇懈手不敢出,验过四两拔千斤,方知他力助我力。
呼吸动静呼吸者气也;动静者心也。
心一动而气一吸,则无力而势虚矣。
心一动而气一呼,则有力而势实矣。
然静要专一,动要精神,吸必紧急,呼必怒发,心为元帅,气为先行,目为旌旗。
目若恍惚,指示不明,则动静失宜,呼吸倒置,阵必失矣。
习此艺者,先要讲明眼位,视之不至恍惚,则目之所注,志必至之,志之所至,气必随之,心一动,而百体从令,振其精神扬其武威,动静呼吸之间,而接法取法尽纳于一气中矣。
所谓捶把尚一气,两气不打人者,此之说也。
身之起落,步之进退,手之出入等,法活而气练,来速而去疾,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矣。
诗曰:拳把若不知练气,总有仙着不足恃,头束肩提步存尽,一动一静一呼吸。
迎风转换迎者向前接也;风者彼来带之风气也,转换者即是改换也。
眼见彼之来,接其风而改其术,则再取之。
如初用扳进,见其来接,即换绽进,或改搂劈,或带搅撂,接取之术变化无穷,不可执一而论也。
所谓目前用拨拍,扶搅带回撂,搂劈与钩挂,挑,押、走、差、摩,上顾使冲天炮,下顾捲用握,前后用稍锤,左右使边恬,上括下须撩阴挎,前扫后用括,前来宜进跺,后退宜回跺,棒架向高起,按捺往下落,下打用劈山,上起必挑攉,单鞭与邪形,有开自有合,拳内要用蹉,后人具不知,若能得其意,妙哉斯知神,顺横两相制,贵则身法活。
诗曰: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到斯为真,接来送去得妙法,艺到变化斯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