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综合练习六
- 格式:doc
- 大小:559.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6、综合练习(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中的综合练习(一)。
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
综合练习(一)旨在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基本知识的运用。
2.难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3.教学评价工具:设计评价,用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章节测试题1.【答题】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它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这本书的().A. B. C.【答案】C【分析】用第一天看的减去第二天看的就是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解答】-=,所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这本书的.选C.2.【答题】一堆货物已经运走了,还剩没运走.【答案】8,5【分析】要求还剩几分之几没运走,我们把整堆货物看作“1”,列式计算即可.【解答】1-=.所以还剩没运走.故本题的答案是.3.【答题】一桶花生油倒出,还剩下.【答案】4,3【分析】一桶花生油倒出,要求剩下几分之几,就用总数减去倒出的数量,由此列式为:1-.【解答】1-=,所以剩下.故本题的答案是.4.【答题】计算:=().A. B.1 C.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根据题意,由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得:.选B.5.【答题】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比另一个数大,这两个数的和是().A. B.1 C. D.【答案】C【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两个加数分别是多少,再列式计算.根据题意: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因为和=加数+加数,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多的数就是另一个加数,即另一个加数是;比另一个大,即其中的一个加数是,知道两个加数是多少,求和用加法.【解答】+ =,所以这两个数的和是.选C.6.【答题】一整瓶果汁,喝了,瓶中还有().A. 1B.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解答】喝了,那么剩下就是总量的1-.1-=,所以瓶中还有,选B.7.【答题】一块蛋糕小红吃了,还剩下.【答案】5,3【分析】把这块蛋糕的总量看作单位“1”,用“1”减去吃掉的就是剩下的.【解答】1- = .所以还剩下这块蛋糕的.故本题的答案是.8.【答题】王老师买了一张红色胶纸,做小旗用去这张纸的,做小红花用去这张纸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还剩下这张纸的.【答案】9,5,9,4【分析】本题考查的简单分数的加减.【解答】+=;1-=.所以一共用去这张纸的,还剩下这张纸的.故本题的答案是,.9.【答题】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那么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答案】1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单分数的减法.【解答】1-=,所以女生占全班人数的.故本题的答案是.10.【答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小明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还剩下这本书的没有看.【答案】9,7,9,2【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数的应用和计算.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看的相加就是小明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用1减去两天看的页数就是还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解答】+=;1-=.所以小明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还剩下这本书的没有看.故本题的答案是,.11.【答题】淘淘把一包糖的分给聪聪,分给明明,还有()留给自己.A. B. 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解答】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由题可知,淘淘把一包糖的分给聪聪,分给明明,一共分出了+=.求还有多少留给自己,1-=.所以还剩下.选B.12.【答题】一张纸的涂红色,涂蓝色.没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A. B. 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解答】1减几分之几,要先把1写成与减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已知一张纸的涂红色,涂蓝色,那么涂色部分是+=,没涂色部分是:1-=.选B.13.【答题】小红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这本书的,下午又看了这本书的,还剩()没看.A. B. C.【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解答】小红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这本书的,下午又看了这本书的.+=,所以总共看了这本书的.求还剩多少没看,列式计算为:1-=.选C.14.【答题】小丽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科幻故事,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合起来正好是全书的一半.A.第一天和第二天B.第二天和第三天C.第一天和第三天【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加法.【解答】将全书平均分成8份,全书的一半是4份,用分数表示为:.已知小丽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选项A,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选项B,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看了全书的;选项C,第一天和第三天一共看了全书的;所以第一天和第三天看的合起来是全书的一半.选C.15.【答题】一条米长的绳子和一条米长的绳子合起来是米.【答案】10,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解答】求一条米长的绳子和一条米长的绳子合起来是多少米,用加法,列式计算为:+=(米).所以合起来是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6.【答题】一堆货物重2吨,第一次运走,第二次运走,还剩下这堆货物的.【答案】7,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解答】已知一堆货物重2吨,第一次运走,第二次运走,两次一共运走了+=,还剩1-=-=.故本题的答案是.17.【答题】有一张纸,剪去它的,还剩下这张纸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解答】1-=,所以还剩这张纸的.故本题正确.18.【答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解答】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即+==1.故本题错误.19.【答题】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的女生比男生多.()【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和大小比较.【解答】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则女生占全班人数的:1-=.>,所以这个班的女生比男生多.故本题正确.20.【答题】两张同样大小的彩纸,小明用去第一张的,小强用去第二张的,小强剩下的比小明多.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单分数的减法和大小比较.【解答】两张同样大小的彩纸,小明用去第一张的,剩下:1-=;小强用去第二张的,剩下:1-=.因为>,所以小明剩下的比小强多.故本题错误.。
二、活动进行3+24+14-3
抽问:你是怎么算的?
3.组长发给每人一张
“车票”,进行纸上10
道题的口算练习,然后
自己统计哪个得数出现
次数最多,就上几号车
厢。
(说明:每一大组12
人一个火车挂图,学生
到位后,做开小火车的
动作)
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做第27页第4、5题。
师:火车把我们带到了
一片大花园,好美啊!
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
想一想
说一说
涨,感到有
趣开心,然
后进行前奏
“数的组
成”和“计
算练习”,为
后面的练习
作铺垫。
第3
个小内容让
学生决定上
几号车厢的
过程既进行
了“多少”
的比较,又
渗透了“统
计”的思想。
通过看。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复习》主要包括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巩固已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角的初步认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掌握角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运用,货币、长度单位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运用“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一共有7个,请问他买了几个苹果?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对于每个知识点,简要介绍其概念和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第五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含义。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 填一填。
3. 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4. 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5.试一试。
【第六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1.说一说,填一填。
3.请在正确答案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4.想一想,填一填。
5.找一找,连一连。
【第五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答案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含义。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答案:4+1 1+4 3+2 2+3 1+3 3+1 ……2. 填一填。
答案:5;4;4;5。
3. 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答案:3+2=51+4=53+1=4○○○○○○○○○○○○○○4. 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5.试一试。
答案:3;4;3。
【第六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1.说一说,填一填。
答案:3.请在正确答案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4.想一想,填一填。
答案:5.找一找,连一连。
1 2 3 4 3 1 5 4 1答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用12篇)6~10的熟悉和加减法篇1(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娴熟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和位置。
2.使同学把握6~10数的挨次,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娴熟地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同学进一步熟悉“>”、“<”、“=”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同学比较娴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同学比较娴熟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同学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同学在学习中感受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爱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同学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进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教学内容支配如下表。
本单元是在同学系统学习“1~5的熟悉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熟悉和相应的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 7的熟悉和加减法”、“8、9的熟悉和加减法”、“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同学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学校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支配6~10的熟悉。
教材转变了传统教学逐一熟悉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纳相对集中的方法,将6和 7、8和9分别放在一起熟悉,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
由于数“10” 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同学熟悉10特殊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支配了10的熟悉,这有利于同学更好地把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熟悉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支配,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1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8~109页,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万以内数知识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国举行的,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生:我喜欢奥运会中的跳水项目生:……2、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也在为参加奥运会做准备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学生自由畅谈)3、上面的数学信息多不多,怎么看好呢?生:从左往右依次看生:按照上中下来找生:按地方看台、跑道、足球场……4、小组内交流数学信息,看一下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生:有万以内数加减法生:有余数的除法生:长度单位生:……5、总结:是的,这个情境图蕴含了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你们学的怎么样呢,一起来验证一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奥运”作为导入语,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学习的需要。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找信息,避免东一下,西一下,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和哪些知识点有关,学生正在成为了主人。
(二)探究新知: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1、读信息:生:A区有380座;B区有350座;C区有286座;D区282座。
生:全校共有学生1806人生:一年级有376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少62人2、提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生:二年级有多少人?生:二年级和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生: 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生: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生: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吧:(1)1806的组成是多少?(2)A区、B区、C区和D区,哪个区的座位最多?哪个区的最少?(3)C区和D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1)口答:组成、数位、比较、估算(2)小组汇报交流的解决问题的算式,教师及时板书,并分好类。
第一篇:《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综合练习一、填空(24分)1.70里面有()个十,260里面有()个十。
2.600里面有()个百,1200里面有()个百。
3.14个十是(),14个百是()。
4.5个百加3个百是()个百;5个千加3个千是()个千。
5.16个百加2个百是()个百,写作()。
6.13个百减5个百是()个百,写作()。
7、1000里面有()个百。
8、123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9、5,0,2可以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读作(),组成的最小的三位数是(),读作()10、4个百加6个百是()个百,也就是()。
11、彩电1000元钱一台,冰箱比彩电贵200元,彩电和冰箱一共要()元。
12、爸爸带了一些钱去商场买东西,用去了600元,还剩900元,他一共带了()元。
二、口算下面各题(27分)400+500=200+400=3000+4000=800-500=700-400=7000-3000=1200+3000=400+2000=4600+300=1700-400=7800-800=3400-3000=1 / 21200+6000=2600+300=4000+600=9000-7000=780-80=2400-400=60+90=180-80=2600+4000=700+800=240-60=4700-3000=500+900=520-400=1800-1000=三、计算下面各题(30分)400+600+700 1000-500+300 560-200-60 ======700+3000-600 720-(140+60)6000+(800-400)======四、应用题(19分)1.养兔场养兔8000只,昨天上午卖出3000只,下午卖出4000只.还剩下多少只?2.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第一个星期加工了1600件,第二个星期加工了2000件,还要加工3000件玩具才能完成任务。
准备课准备课2课时数一数比多少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上、下、前、后左、右第二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1~5的认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1~5的认识练习加法的初步认识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练习0的认识0的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3课时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四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6、7的认识6、7的分与合6、7的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3课时)8、9的认识8、9的分与合8、9的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解决问题10的认识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6 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第2课时)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解决问题数学乐园第六单元认识钟表2 课时认识钟表认识钟表练习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9加几(第1课时)9加几(第2课时)8、7、6加几(第1课时)8、7、6加几(第2课时)5、4、3、2加几(第1课时)5、4、3、2加几(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3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拼一拼(第一课时)拼一拼(第二课时)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十几减9(第一课时)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8十几减7、6十几减8、7、6(综合练习)十几减5、4、3、2(第一课时)十几减5、4、3、2(第二课时)解决问题(多余信息)解决问题(相差)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三课时)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课时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巩固练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100以内数的认识(比一比说一说)100以内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摆一摆想一想100以内数的认识(综合练习)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5课时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认识人民币(综合练习)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6 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1)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巩固练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2)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巩固练习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巩固练习2)小括号小括号(巩固练习)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三课时)第七单元找规律4课时找规律(第一课时)找规律(第二课时)找规律(第三课时)找规律(解决问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解决问题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100以内的加法练习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减法练习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两位数的连加、连减运算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解决问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2~5的乘法口诀练习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2 课时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第2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1课时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7、8的乘法口诀练习解决问题9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9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9的乘法口诀练习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量一量,比一比1 课时量一量,比一比第七单元认识时间3课时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第2课时)认识时间(第3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课时搭配(一)第1课时搭配(二)第2课时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与整理练习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0课时平均分(第一课时)平均分(第二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用2—6的口诀求商用口诀求商练习用除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练习课除法认识的整理与复习表内除法(一)综合练习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平移与旋转解决问题图形的运动综合练习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5课时用7—9的口诀求商用口诀求商练习课用除法解决问题除法练习课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7课时混合运算(例1)混合运算(例2)混合运算(例3)混合运算练习课解决问题(例4)解决问题练习课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例1)有余数的除法(例2)有余数的除法(例4)有余数的除法练习(1)有余数的除法(例5)有余数的除法(例6)有余数的除法练习(2)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3课时小小设计师千以内数的认识(1)千以内数的认识(2)千以内数的认识(3)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写数万以内数的认识——比大小万以内数的认识——近似数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1)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2)第八单元克和千克2课时克和千克(例1、例2)克和千克(例3)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数学广角—推理(例1)数学广角—推理(例2)数学广角练习第一单元时、分、秒3课时认识秒时间单位的换算计算经过时间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一)5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一)(第1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一)(第2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一)(第3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一)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测量7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第2课时)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千米的认识(第2课时)吨的认识(第1课时)吨的认识(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8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二)(第1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二)(第2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二)(第3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二)(第4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倍的认识4课时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4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第4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数字编码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四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9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第2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第2课时)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4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例1)学习看平面图(例2)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例3)解决问题(例4)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口算除法(例1、例2)口算除法(例3)笔算除法(例1、例2)笔算除法(例3)笔算除法(例4)除法练习(1)笔算除法(例5、例6)笔算除法(例7)除法练习(2)解决问题(例8)解决问题(例9)除法练习(3)除法单元复习整理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2课时复式统计表(例1)复式统计表练习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口算乘法(例1)口算乘法(例2)笔算乘法(例1)笔算乘法(例2)乘法练习(1)解决问题—连乘解决问题—连除乘法练习(2)乘法单元复习整理第五单元面积10课时认识面积认识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练习(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面积解决问题—铺地砖面积练习(2)面积单元复习整理第六单元年、月、日7课时认识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练习年、月、日单元复习整理制作活动日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认识小数小数比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整理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4课时数学广角——搭配(二)例1数学广角——搭配(二)例2数学广角——搭配(二)例3我们的校园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3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亿以内数的改写(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第2课时)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读写法亿以上数的改写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工具计算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1亿有多大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第2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度量5 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角的度量(第1课时)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分类画角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6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第2课时)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第1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第2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第2课时)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3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4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5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7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第8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第1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第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1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2课时)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3课时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3课时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数学广角——田忌赛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5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练习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课时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的练习第三单元运算定律9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减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练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与简便计算简便计算练习运算定律的复习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练习)解决问题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与单位换算(练习)小数的近似数(一)小数的近似数(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二)第五单元三角形6课时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复习)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简便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简算(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轴对称平移(一)平移(二)图形的运动(复习)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5课时平均数平均数(练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鸡兔同笼鸡兔同笼(练习)第一单元小数乘法9课时小数乘整数(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第1课时)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第二单元位置2课时位置(第1课时)位置(第2课时)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第1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第3课时)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小数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可能性3课时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第2课时)可能性(第3课时)★掷一掷1 课时掷一掷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8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4课时)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第1课时)解方程(第2课时)解方程(第3课时)解方程(第4课时)解方程(第5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第3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第4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第5课时)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第1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第2课时)梯形的面积(第1课时)梯形的面积(第2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问题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4课时植树问题(第1课时)植树问题(第2课时)植树问题(第3课时)植树问题(第4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三)例1、例2观察物体(三)练习一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7课时因数倍数的认识例1、例2因数倍数的认识练习二2、5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奇偶性因数倍数单元整理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二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第一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探索图形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一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二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最大公因数(第一课时)最大公因数(第二课时)约分(第一课时)约分(第二课时)最小公倍数(第二课时)通分(第一课时)通分(第二课时)约分和通分练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一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理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图形的运动(三)旋转(第一课时)图形的运动(三)旋转(第二课时)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单元复习整理打电话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2课时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找次品(第一课时)找次品(第二课时)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第1课时)分数乘分数(第2课时)分数和小数相乘分数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第3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3课时)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3课时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1课时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法(第2课时)分数除法(第3课时)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1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第3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第5课时)分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比4课时比的意义(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第五单元圆12课时圆的认识(第1课时)圆的认识(第2课时)圆的周长(第1课时)圆的周长(第2课时)圆的面积(第1课时)圆的面积(第2课时)圆的面积(第3课时)圆的面积(第4课时)圆的面积(第5课时)扇形圆的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圆的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确定起跑线1 课时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第六单元百分数(一)9课时认识百分数(第1课时)认识百分数(第2课时)认识百分数(第3课时)认识百分数(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1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2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4课时)百分数的整理和复习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2课时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第2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第一单元负数2课时认识负数;负数练习第二单元百分数(二)7课时折扣与成数折扣与成数练习税率与利率税率与利率练习百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综合练习百分数复习整理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11课时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一)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二)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练习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练习圆柱与圆锥练习圆柱与圆锥单元复习立体图形整理第四单元比例14课时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正比例和反比例(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二)比例尺比例尺练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比例单元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3课时鸽巢问题(一、二、三)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31课时整理和复习的价值与方法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一)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二)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三)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四)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三)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四)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一)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二)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一)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二)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运动整理和复习:图形与位置整理和复习:常见的量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一)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二)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三)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一)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二)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三)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一)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三)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四)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策略★自行车里的数学2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黄金分割。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
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
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
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2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________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