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正负数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2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正负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正负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正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还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正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正负数教学课件,包括情境图片、实例和动画效果等。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正负数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向学生提问:“电梯上升1层应该用什么数表示?电梯下降1层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能够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使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能够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能够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能够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能够采用抵消的方法实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仅仅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持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正负数》说课稿2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正负数》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引入正负数的概念。
正负数的引入,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中的对立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数学中的相对性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相对性,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正负数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更好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通过实例的引导,他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相对性,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正负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进行直观的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购物等,引导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讲解正负数的定义,以及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练习: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正负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正负数》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对数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正负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运算从此步入了两个数轴的对称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认知挑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这一新的概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但是,正负数的概念相对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应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负数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3.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2《正负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正负数的概念2. 正负数的读写方法3. 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正负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温度计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正负表示,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2. 讲解正负数的概念(1)正数:表示比零大的数,如 1、 2、 3等。
(2)负数:表示比零小的数,如-1、-2、-3等。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讲解正负数的读写方法(1)正数的读写:先读“正”,再读数值,如 3读作“正三”。
(2)负数的读写:先读“负”,再读数值,如-3读作“负三”。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1)温度的表示:如0℃表示零上温度,-10℃表示零下温度。
(2)海拔的表示:如 500米表示高于海平面,-50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
5.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如表示盈亏、水位变化等。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第25页的题目。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1. 正负数的概念2. 正负数的读写方法3. 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正负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正负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1. 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正负数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正负数的概念理解。
2. 正负数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算器、正负数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的概念,如自然数、整数等。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何用数来表示它们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正负数的概念:正数表示具有某种意义的量,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举例说明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温度、海拔等。
3. 引导学生观察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发现正数前面有“ ”号,负数前面有“-”号。
4. 讲解正负数的计算规则,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等。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使用正负数的例子。
2. 引导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正负数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出示一些正负数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3. 鼓励学生提出与正负数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正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计算规则等。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解决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正负数应用,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进行正负数计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2. 在计算练习中,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过程,纠正错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区分正数和负数,并能够进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
最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对数的大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区分正数和负数,并能够进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和运算。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通过具体的练习来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通过示例法,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的读数,让学生初步接触正数和负数。
2.讲解: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3.示例: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正数和负数的运算方法,以及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正负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教学难点: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2.新课讲解教师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用正负数表示?教师讲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强调正负号的使用。
3.练习与讨论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正负数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4.拓展与应用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海拔高度、银行账户余额等,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正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正负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物品的增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正负数。
例如,拿出一些红色和绿色的棋子,红色代表增加,绿色代表减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对话示例:师:同学们,如果红色棋子代表我们得到的分数,绿色棋子代表我们失去的分数,那么我们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生1:得到的分数用正数表示,失去的分数用负数表示。
师:很好,那么如果我得到5分,失去3分,应该怎么表示呢?生2:得到5分可以写作+5,失去3分可以写作-3。
2.教学难点补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小游戏或情景模拟,比如模拟商店买卖商品,让学生在买卖过程中使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能够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使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能够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能够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能够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能够采用抵消的方法实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仅仅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持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正负数》教学设计22一. 教材分析《正负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正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负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正负数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学生对于正负数的实际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和运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正负数的性质。
3.实践活动法:通过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正负数的含义和运用。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负数的概念。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硬币、卡片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景,如温度计、收支记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负数的含义。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负数的定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负数》这一章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之前数的认知的扩展,又是为之后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节主要介绍正负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对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正负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物品、图片等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正负数。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负数卡片、计分器、实物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导入,比如“猜正负数”,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温度计、利润等,向学生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使用正负数卡片或者计分器进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