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题目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2、概述鸟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目标:1、确立仔细观察事物的理念;2、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鸟适于飞行特点教学难点鸟类特点在飞行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鸟类骨骼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板书设计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1、身体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2、前肢特化为翼——主要飞行器官,翅膀扇面形有利于扇动空气;3、被覆羽毛:正羽(飞羽——飞行,尾羽——平衡),绒羽——保温,纤羽——感觉;4、胸肌、龙骨突发达——提供动力;5、骨骼轻且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6、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快;7、循环系统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大;8、有气囊——呼吸辅助器,双重呼吸,氧气供应充足。
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及目标导入新课(3min)最近同学们最期待的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日?——恩,国庆节。
今年我国迎来了60周年庆典,全国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国庆上最大的看点是什么?——老师认为国庆上的最大看点就是阅兵仪式,这可以展示一个国家的实力。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军队大提起兴趣致分为3种即海、陆、空三军,海军的工具为船和潜艇,同学们想想看这是仿什么而制成的——对,它是仿鱼而制成的;陆军的交通工具就多了比如车、坦克等,它们有些是仿昆虫而制成的;那么空军的工具是什么?——对,飞机。
那么飞机是仿什么制成的呢?——对,仿鸟制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之鸟。
关于鸟,同学们想到什么,比如描写鸟的诗句、文章或是描写鸟的词语(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在这些中最多的就是描写鸟类的飞翔。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羡慕鸟能自由在天空中飞翔,鸟儿一向都是自由的代言人,特别是在我们受到束缚的时候最爱做的一个梦就是拥有一对翅膀,可以挣脱当前的束缚。
初中生物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掌握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 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鸟类标本或模型。
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鸟类的主要特征。
2. 提问:为什么鸟类适于在空中飞行?二、讲授新课1. 讲解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如翅膀形状、羽毛、骨骼结构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讲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
4. 通过实例,介绍鸟类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其他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演示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教师点评并讲解。
四、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鸟类标本的结构和特点。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1. 绘制鸟类的主要特征示意图。
2. 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掌握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观察鸟类标本,加深了对鸟类结构特点的理解。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对各种鸟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和热爱自己父母的感情。
重点难点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教法学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有关的资料。
中考考题板书设计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空中飞行的动物在空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会飞行的动物,除了小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会飞的动物?同学的知识还真丰富。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为什么鸟儿能飞,而给人加上翅膀却不能飞,我们这节课将探究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探究.是的,小鸟还有蝙蝠,昆虫,翼龙2’自主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下面请同学们给自己小组的鸽子测量体温,注意测量的位置是翼下,相当于人的腋窝。
下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同时观察小组的鸽子,考虑为什么鸽子就可以飞行,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测量鸽子的体温阅读教材,观察鸽子并讨论。
10’合作交流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鸽子的体形是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在空中飞行时的阻力,人们根据它制造出了飞机。
同学还想知道其他的内容吗,我们将继续学其他的内容.小组讨论,展示6’自主探究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提问总结:1、鸽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人类根据它的外形制造了什么交通工具?2、鸽子的体表覆盖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鸽子的羽毛有两种,一种是正羽适于飞行,一种是绒羽适于保温。
幼儿园动物世界教案:天空中的飞禽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动物世界教育算得上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而在动物世界教育中,天空中的飞禽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主题。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幼儿园天空中的飞禽教学活动,做一些具体介绍和讨论。
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空中的飞禽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别的鸟类,并能够基本分辨其特点和区别。
2.通过天空中的飞禽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3.通过天空中的飞禽教学活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让幼儿学习鸟类的气味,颜色,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等特征,引导幼儿了解鸟类的分类信息,例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明确鸟类是生物界的哪一个类别。
2.中国常见鸟类的介绍通过介绍中国常见的几种鸟类,如:麻雀、喜鹊、鸽子、黄鹂等。
向幼儿展示鸟类的外形特征、习性、生活方式等,让幼儿了解并记住鸟类的基本信息,探索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性,例如:进食方式、打架、筑巢、孵蛋等养成好奇心并对鸟类产生兴趣。
3.天空中的飞禽通过展示天空中的鸟类影像,让幼儿借助观察和模仿天空中的飞禽进行学习。
通过让幼儿了解不同鸟类的飞行方式以及在空中的特点:俊雅、飞行速度、自由翱翔、及时调整和正确下落等。
同时,引导幼儿在园内游戏中模拟天空中飞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4.设计有趣有用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而对于动物教学,游戏在提高幼儿积极性和知识吸收效率上具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设计相关游戏,如记忆游戏、扮演游戏,以重复和模仿为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真实地学习到自然环境、自然界、鸟类的不同特性与习性,得以文化和生态的共逐进步。
三、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传达知识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采用了直观、生动的方法进行传播鸟类义务知识,利用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鸟类的形态特点和行为特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悬空的鸟科学教案中班第一节,引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鸟类是我们最常见的动物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多样的外观而闻名。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科学知识。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科学知识。
第二节,教学目标。
1. 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3. 了解鸟类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4. 培养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第三节,教学内容。
1. 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介绍鸟类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分类介绍,按照生活习性、食性和栖息地等特点进行分类。
2. 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介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觅食、繁殖、迁徙等;探讨鸟类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3. 鸟类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
讲解鸟类的飞行原理,如气流、翅膀形状等;展示鸟类的飞行技巧,如滑翔、俯冲、盘旋等。
4. 鸟类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鸟类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培养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倡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第四节,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鸟类知识的理解;3. 实地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第五节,教学过程。
1. 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鸟类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分类鸟类,加深对鸟类分类的理解。
2. 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3. 鸟类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
通过模型和实验,讲解鸟类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观察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飞行行为,加深对鸟类飞行技巧的理解。
4. 鸟类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鸟类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8篇)空中飞行的动物篇1第三节一、教学目标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看与思索”。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1、.探究和观看“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同学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看与比较,使同学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试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谈话式、演示式、探究试验式、启发式六、教学用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
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很多宝贵的特产种类。
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
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力量,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其次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突胸总目,如鹌鹑鸟,能用两翼飞行在空中,现存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此目。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以鹌鹑鸟为例探究一下鸟类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课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学习目标l、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鸟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2)通过探究鸟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学习重点、难点:l、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哈利波特3》中鹰马的飞行片段,提出鹰马模拟了哪类动物的飞行? 鸟要能飞具备什么特征7(二)介绍各种鸟(三)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提出问题:纸飞机实验。
如何使纸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些?鸟类在空中飞行要克服的问题?2、根据鸟类要在飞行中克服的问题,学生独立探究,完成优化设计P12-13关于“鸟适于飞行的特征”部分,期间根据学生完成程度给予视频提示及图片提示,教师补充相关知识要点。
3、外部形态(1)体形:鸟的体形呈_____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_______。
(2)体表:被覆______,有利于_______和__________。
(3)前肢:特化成______,是鸟的飞行器官,展开呈________,上下扇动可产生强大的浮力。
2、内部结构(1)骨骼:胸骨高而突出,有利于附着________;长骨______,充满空气,有利于________ 适于飞行。
(2)肌肉:胸肌_______,有利于牵动____________完成飞行。
3、生理特点(1)消化:食量______,消化能力_______,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有利于_______生活。
鸟的_______很短,不贮存粪便,能够减轻________________,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2)循环:通过比较看出,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_____,心搏次数______,所以鸟的心脏肌肉_______,心脏的工作能力_______,血液输送氧的能力______,有利于空中飞行生活。
小班主题会飞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并了解它们的飞行原理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并了解它们的飞行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玩具模型等。
2. 实物准备,鸟类、昆虫标本或活体(如果条件允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会飞的动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飞行原理。
2. 学习(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貌特点和飞行方式。
(2)教师展示鸟类、昆虫标本或活体,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3. 操作(3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玩具模型或纸板等材料制作简单的飞行器,如飞机、风筝等。
(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让自己制作的飞行器飞起来,观察飞行器的飞行过程,并总结飞行的原理。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课后延伸。
1. 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和飞行方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操作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会飞的动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飞行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会飞的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第六节鸟教学设计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六节鸟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六节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时一课时五、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空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会飞行的动物,除了小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会飞的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为什么鸟儿能飞,而给人加上翅膀却不能飞,我们这节课将探究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探究.2.新课讲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鸟呀?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述多种多样的鸟。
通过提问:鸟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归纳总结鸟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特征。
结合同学的回答提出相关问题: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提问:鸟的主要特征?学生回答: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提问:那么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猫头鹰是老鼠的天敌,大山雀、啄木鸟捕食农林害虫鸟,鸡鸭鹅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观赏价值。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课时:鸟类)郑州八中黄爱华教学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课前准备: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很多能够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像海葵、珊瑚、乌贼、虾、蟹还有鱼类等等,等等,这些水军们形态各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来适应这水中生活。
(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一般来说,它们具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一是能够在水中游泳,便于它们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二是能够在水中呼吸。
)后来我们通过学习又认识了一些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像金丝猴、袋鼠、蛇、家兔、蚯蚓等,它们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的特征,我们曾总结为4点:(1.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比如角质鳞、甲以及外骨骼,2.出现了各种独特的运动方式,3.出现了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各种呼吸器官,4.还出现了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那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水、陆两大军团,那另外一支军队:空军——空中飞行的动物,这支庞大的军团又是如何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呢?那我们首先得要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在空中飞行?谁来告诉大家一下?学生答:————————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呀!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空中飞行。
今天就让我们以鸟类为代表来认识一下空中飞行的动物吧。
目前人类发现的鸟有9000多种,我们在草原、灌丛、水面、树林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
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几种鸟:1.鸢:分布在华东、中南及云南、西藏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鸟飞翔》教案教案:小鸟飞翔教学目标:1. 了解小鸟的飞翔特点和技巧。
2. 学习小鸟飞翔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术语。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动物保护意识。
教具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鸟飞翔的特点和技巧。
2. 小鸟模型或图示,以便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鸟飞翔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鼓励学生观察小鸟的飞翔姿势、翅膀的动作和身体的平衡状态。
探究:1. 向学生介绍小鸟飞翔的基本原理,如翅膀的运动原理和空气动力学。
2. 分析小鸟不同种类的飞行方式和技巧,如盘旋、滑翔等,并解释其原理。
3. 通过图示或小鸟模型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小鸟的飞翔动作。
拓展:1. 将小鸟飞翔与人类的飞行器进行类比,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模仿和发展自然界飞行方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 鼓励学生思考小鸟飞翔对人类的启示,如节约能量、保持平衡等方面。
巩固:1.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公园周围的小鸟飞翔场景,鼓励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描述和解释。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鸟飞翔模仿活动,展示他们对小鸟飞翔技巧的理解。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小鸟飞翔的文章,包括小鸟飞翔的原理、技巧以及对人类的启示等内容。
2. 鼓励学生用图片或插图来辅助文章表达。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他们对小鸟飞翔原理和技巧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小鸟的飞翔特点。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扩大对小鸟飞翔的了解。
通过本次小鸟飞翔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鸟飞翔的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动物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模仿小鸟的飞翔动作,引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第一章第六节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区别。
4、鸟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形成爱护鸟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1、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如果人类有了装上缚上人工翅膀能够飞行吗?为什么?来使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
通过视频或者图片使学生理解鸟类适于飞行的生理功能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解决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概括几种鸟类的共同特点,这些就可能是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鸟的标本,收集鸟类的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将鸟类这节分为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讲鸟的外部形态结构,和鸟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通过对比几中鸟类的异同得到鸟的外部形态共同特点而为下个课时的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做铺设;由于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特征内容较多单独提出来放在下个课时教学。
导入新课:先在PPT上放上飞机和人类装上假翅的图片,引出飞翔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师:飞翔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除了昆虫还有一种动物天生就能够飞行,那就是——鸟。
翻开书本30页,观察与思考:观察下面的几种鸟(图片),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尝试写在自己的课本31页的表格上鸟的名称喙的特征足的特征食性生活环境大山雀短、直纤细,善于抓握以食虫为主林间金雕强大,末端有弯钩强壮,趾端有利爪以鸟、兽等大中型动物为食多山或丘陵地区丹顶鹤长、直腿细长,可在浅水中行走以鱼、虾为食湿地啄木鸟强直、尖锐趾端有爪,善于攀附在树干上以昆虫为食树林野鸭扁、阔趾间有蹼,善于游泳食性广而杂湿地师: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统一的,以上几中鸟类的形态结构都不尽相同,这个表格你们推测鸟喙的特征和它的食性有什么关系呢?足和生活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先让学生观察得出各种鸟的外部形态结构填于表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的观察推测以上各种鸟的食性以及生活环境。
二年级语文教案之小鸟学飞行教案主题:小鸟学飞行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小鸟学飞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准备2. 小鸟模型或图片3. 课堂环境布置:展示有关飞行的图片或海报教学活动一:小鸟的特点(20分钟)步骤:1. 利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鸟,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翅膀和尾巴等特点。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鸟的特点,鼓励他们运用形容词和比喻来描绘小鸟的外貌。
教学活动二:小鸟学飞行的过程(30分钟)步骤:1. 向学生解释小鸟学习飞行的过程,包括:站稳、展翅、扑动翅膀、腾空、飞行等。
2. 模拟小鸟学飞行过程,可以使用小鸟模型或画面,引导学生模仿小鸟的动作。
老师可以带头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观察和帮助,共同模拟小鸟学飞行的过程。
教学活动三:小鸟学飞行的技巧(40分钟)步骤:1. 向学生介绍小鸟学飞行的技巧,如:瞄准、运用力量等。
2. 展示小鸟使用技巧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
3.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在课堂上进行小鸟学飞行的模拟比赛。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同时扔掷纸飞机,比赛谁的纸飞机飞得更远。
4. 结合比赛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小鸟学飞行的技巧和实践经验。
教学活动四:小鸟的意义和保护(20分钟)步骤:1. 与学生探讨小鸟的意义,如: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对环境的影响等。
2. 引导学生意识到小鸟面临的危机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提出保护小鸟的建议,如:禁止乱扔垃圾、建立鸟类保护区等。
4. 让学生在课后自愿参与小鸟保护行动,如:观鸟活动、参与环保组织等。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小鸟观察和记录,通过实地体验来加深对小鸟学习飞行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小鸟学飞行的过程,还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东莞市虎门三中黄清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能力目标1.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自己父母的美好的情感态度。
2.过观看有关鸟类迁徙行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确立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重点和难点】: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教师:(1)活鸟,每组一只。
(2)鸟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3)体温计,每组一只。
学生准备:搜集鸟类的骨骼。
【教学策略】探究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课件展示:各种鸟展翅高飞的画面师:鸟儿在天空能自由自在地翱翔,这一直是人类梦想的事情。
为什么鸟类能在天空中翱翔呢?生:因为他们有翅膀。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生:不能,还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鸟类究竟有什么适应飞行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播放关于鸟类飞翔、觅食、玩耍等行为的录像资料或光盘,并组织学生观看。
师:在世界上有9000多种鸟类,在草原、灌丛、水面、树林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鸟的踪迹。
鸟是一种能飞行的动物,但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能飞呢?生:不是。
师:例如?生:企鹅、鸵鸟、鸡、鸭等。
师:但大部分的鸟类都能飞行,这些飞翔能力能使它们能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大家想想,这有什么好处?生:可以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师: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
这些鸟类的飞翔能力非常强,为什么鸟类有这么强的飞翔能力呢?[板书]: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师:当我们存在一个问题不能解决时,我们就需要想尽各种方法来解决它。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教案
杨村中学张媛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锻炼其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案流程
(演示课件2、3、4)本节教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生活经验,对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进行合理假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探究材料,并结合实物观察,通过课本资料分析,鼓励学生从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方面来分析问题。
三、教案重点和难点
1.教案重点:
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教案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案。
四、教案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探索实验法、电教法(多媒体演示)
五、教案过程
(一)创造情景(演示课件5),导入新课。
(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形态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鸟类在形态上有哪些特征以适应它们的飞行生活?”让学生发表一下看法,可以举手回答。
( 演示课件6)你们看到了什么特征,以及这一特征是怎样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小结:从体型上看,鸟的身体呈纺锤形,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
大家可以看出,鸟类身体的线条极为流畅,没有任何棱角,减少了高速飞行时的与空气的摩擦,降低了空气的阻力。
提出问题:鸟能够飞行,什么成为它的运动器官?学生答:前肢特化成翼,作为它的运动器官,使鸟类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将鸟类的翅膀展开,让学生思考它的形状与飞行的关系。
(演示课件7)呈扇面形,能够很好的扇动空气而飞行。
引导学生观看翅膀上的羽毛,找出有利飞行的羽毛,怎么排列,有什么好处。
(演示课件8)有利飞行的羽毛是正羽,正羽对鸟的飞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彼此重叠的排列在翅膀上,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产生飞行的动力。
( 演示课件9) 让学生观察鸟的肌肉,需要同学们灵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想想与飞行的关系。
小结:鸟类的胸肌十分发达,胸肌收缩使翼下搧上举,为飞行提供了机械动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接下来请大家观察鸟类的骨骼, 提醒学生注意鸟的胸骨(演示课件
10),这块骨叫龙骨突,扩大胸肌的附着面。
再想想骨骼特点(演示课件11),总结:鸟的骨骼轻而坚固,具有充气的腔隙,可以减轻体重。
有这样一句话:"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这说明鸟不仅仅只有外部形态与飞翔生活相适应,其内部结构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于飞行。
请大家看一组关于鸟类物质代谢方面的小资料。
思考一下,这些资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生理特征先看资料一( 演示课件12),让学生思考消化方面的特点,总结:消化力强,消化吸收十分迅速,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排泄也非常迅速,直肠短,不贮存粪便;鸟粪在飞行时随时可以排出,利于鸟减轻体重,迅速飞行。
(演示课件13)资料二(演示课件14),学生观看幻灯片,鸟的呼吸系统组成,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这些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再想想鸟的呼吸方式。
(演示课件15)解释双重呼吸,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
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
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排出体外。
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
此外,气囊还可以减轻身体比重,有利于鸟类的飞行。
气囊里的气体排出时,可以带走体内的热量,帮助鸟类散热降温,维持体温的恒定。
资料三(演示课件16),学生通过图表总结循环系统的特点。
可以看出: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快,提高血液运输能力,这些特点与鸟类的飞行有什么关系呢?鸟的心肌发达,工作能力强,循环系统完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产生的热量多,满足鸟类飞行高能量的消耗,有利于飞行。
六、板书设计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外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防风保温前肢:变为可飞翔的翼
3、肌肉:胸肌发达
4、骨骼:轻,薄,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能力强,排便迅速
6、呼吸系统:双重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强
七、教案反思
通过观看幻灯片,作为创设教案情景,来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来感性地认识生物,这样充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教案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案气氛,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教案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科学观察,发现生物现象和探索生物规律。
通过教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案效果非常好这也成为我敢于大胆创新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