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间隙与面差DTS设计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51
间隙面差测量要求
2014.05.20
间隙面差测量要求
z质量部门在评价整车间隙面差状态的时候测量要求
¾对于任何一个缺陷,如果用户不能接受,一律判为A级缺陷
¾测量要素≥10cm,需要评价间隙过大、间隙过小、间隙不均、面差高出、面差低进、高低不平,对于间隙过大和间隙过小要求在5cm以上清晰可见(即只有
一个点出现超差的不评价)
¾测量要素<10cm,则只测量一个点,通常取中点。
因此没有间隙不均和高低不平的要求(如果严重影响整车外观,则可以加严要求)
¾通常从距离测量要素边缘1cm处开始评价
¾对于能同时可见的间隙面差(左右,前后),需增加间隙不对称,面差不对称的要求
¾对于贴合(如窗台密封条等)要求,基本与间隙面差一致
举例:机罩与翼子板的间隙面差(测量要素≥10cm)
1 在评价机罩与翼子板的间隙时,在距离机罩两端1cm的两个点之间任意一个点不
在公差范围内且符合5cm以上清晰可见标准,则判为机罩与翼子板间隙有缺陷。
2 在评价机罩与翼子板面差时,在距离机罩两端1cm的两个点之间任意一点不在公
差范围内则判为机罩与翼子板面差有缺陷。
机罩与前保险杠杠的间隙面差(测量要素<10cm)
1 间隙面差通常只取一个点测量,如果不在公差范围内则判为有缺陷
2 左右间隙面差同时可见,而且对整车外观有较大影响,需增加左右不对称的要求。
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允许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来使车辆转向更加流畅。
在差速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间隙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合理设计的差速器间隙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转、稳定性和耐用性。
本文将围绕差速器间隙的设计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对差速器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
一、差速器间隙的定义差速器间隙指的是差速器各齿轮、齿条、齿轮轴等零件之间的间隙。
合适的间隙设计能够有效减小齿轮、齿条等零件之间的磨损,提高传动效率,确保差速器的正常工作。
二、差速器间隙的设计标准1. 齿轮的间隙差速器中齿轮的间隙设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一般来说,齿轮的间隙设计会考虑传动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以及耐用性和可维护性。
目前,国内对差速器齿轮间隙的标准是在0.15mm~0.25mm之间。
2. 齿条的间隙差速器齿条的间隙是指齿条与齿轮啮合时两者之间的间隙。
合理的齿条间隙设计可以减小齿轮和齿条之间的磨损,提高传动效率。
一般来说,齿条的间隙设计标准应该在0.08mm~0.15mm之间。
3. 齿轮轴的间隙齿轮轴的间隙设计直接关系着差速器的稳定性和传动效率。
设计标准一般应在0.05mm~0.15mm之间。
三、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的影响1. 间隙过大会导致传动系统的松动和震动,降低传动效率,甚至会造成齿轮磨损过快。
2. 如果间隙设计不当,可能会导致传动过程中产生噪音,影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
3. 差速器间隙设计不当还可能导致差速器传动系统的不稳定,影响整个汽车的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四、差速器间隙设计的原则1. 可靠性原则:通过合理的间隙设计保证差速器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2. 高效原则:合理的间隙设计可以减小齿轮、齿条之间的磨损,提高传动效率。
3. 耐用性原则:差速器间隙设计应该考虑到差速器整体的耐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4. 维护性原则:合理的间隙设计不仅有助于减小传动系统的故障率,也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SEC24SEC25SEC26SEC27SEC28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间隙5-1~0间隙8±1间隙 4.5±0.7间隙30~1间隙4±1.0面差//面差0±1面差2±1面差1-1~0面差1±1.0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 1.0间隙间隙间隙间隙间隙面差面差面差面差面差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SEC29SEC30SEC31SEC32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间隙2±1.0间隙2±1.0间隙2±0.5间隙2±1.0面差//面差//面差//面差-1±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 1.0间隙间隙间隙间隙面差面差面差面差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SEC33SEC34SEC35SEC36SEC37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间隙 4.5±0.7间隙 4.5±0.7间隙 4.5±0.7间隙 4.5±0.7间隙 4.5±0.7面差//面差3±1面差00~1面差2±1面差//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间隙间隙间隙间隙面差面差面差面差面差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SEC38SEC39SEC40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基本尺寸公差间隙2±0.5间隙6±1.0间隙1±0.5面差0±1面差//面差//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 1.0间隙均匀度//间隙间隙间隙面差面差面差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间隙均匀度。
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
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两个车轮能以不同的速
度旋转,以便适应转弯时内外轮的不同行驶距离。
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汽车
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就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展开详细的讨论。
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到传动效率和耐用性。
合适的间隙设计可以减少传动
系统的损耗,提高传动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应该保证在传递扭矩的尽可能减少能量损失和磨损。
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性能。
过大或者过小的差速器间隙都
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性能。
过大的间隙会导致传动系统的松动,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
作稳定性;而过小的间隙则容易导致传动系统过热,增加零部件的磨损,影响车辆的燃油
经济性和舒适性。
合理的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应该能够保证车辆的顺畅行驶和稳定性。
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生产和制造的可行性。
在设计差速器的间隙时,
需要考虑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装配工艺、材料成本等因素,以保证差速器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
设计合理的差速器间隙标准需要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尽可能简化零部件的结构和加工
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差速器
间隙设计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传动效率、耐用性、行驶性能和制造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以确保汽车
传动系统的优良性能和可靠性。
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它承担着转向差速和驱动差速的功能,能够保证车辆在转弯或者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就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一、差速器功能的概述差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转向差速和驱动差速的功能。
在车辆转弯时,内外轮速度和转动方向的差异会导致车轮间的轮胎损耗增加,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车辆失控的情况。
而差速器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两侧轮胎的转速差异,使车轮能够以不同的速度转动,并使车辆更加稳定地行驶。
差速器还具有承担传递功率、承受扭矩等功能。
二、差速器间隙设计的意义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对车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差速器的间隙指的是差速器内部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包括齿轮、轴承和其它零部件之间的间隔。
合理的间隙设计能够保证差速器的正常运转,减少零部件的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并且对车辆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的内容1. 齿轮啮合间隙:齿轮啮合间隙是差速器间隙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齿轮的啮合间隙大小对于差速器的传动效率和噪音都有影响。
合理设计的齿轮啮合间隙能够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减少磨损和噪音,提高传动效率。
2. 轴承间隙:差速器中的各种轴承间隙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轴承的顺畅运转和正常传动。
轴承的间隙过大会导致轴承运转不稳定,间隙过小则容易造成轴承过热和磨损。
3. 其它零部件间隙:除了齿轮和轴承间隙外,差速器中的其它零部件的间隙设计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差速器的正常运转和传动效率。
四、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的制定依据1. 国家标准:差速器间隙设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定,以确保车辆安全和性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2. 技术标准:差速器的间隙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到技术发展的要求,结合最新的技术标准制定合理的设计参数,以满足新型车辆对于差速器性能的要求。
MPV车型外DTS标准公差基准标准标准A发动机盖与前格栅间隙60,1 1.0B发动机盖与前格栅面差-2.0±1.0前保险杠为基准R1发动机盖圆角1包边圆角由料厚定R2前格栅圆角2R3.0不定义,型面控制A前保险杠与前格栅间隙0.5±0.5B前保险杠与前格栅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格栅圆角1R1.0只做参考,型面控制R2前保险杠圆角2R5.0只做参考,型面控制A前组合灯与前格栅间隙 3.0±0.5 1.0B前组合灯与前格栅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组合灯圆角1R3.0R2前格栅圆角2R1.0A前组合灯与发动机盖间隙 6.0(最小)±1.0 1.0B前组合灯与发动机盖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组合灯圆角1R3.0R2发动机盖圆角2---包边圆角由料厚定A翼子板与前组合灯间隙1±0.5B翼子板与前组合灯面差-1-1,0R1翼子板圆角1R2.0R2前组合灯圆角2R1.0A翼子板与前保险杠间隙0.5-0.5,0B翼子板与前保险杠面差0-0.5,0R1翼子板圆角1R2.0R2前保险杠圆角2R1.51435625 6 4 1 2 3标准公差基准标准标准A前组合灯与前保险杠间隙3±0.5B前组合灯与前保险杠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组合灯圆角1R3.0R2前保险杠圆角2R3.0A前保险杠与前雾灯罩间隙 1.0-0.5,1B前保险杠与前雾灯罩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保险杠圆角1R3.0R2前雾灯罩圆角2R1.5A前雾灯与前雾灯罩间隙 3.0±0.5B前雾灯与前雾灯罩面差---不定义,型面控制R1前雾灯罩圆角1R1.5R2前雾灯圆角2---A下格栅与前保险杠间隙0.5±0.5B下格栅与前保险杠面差------造型控制R1下格栅圆角1R2.0R2前保险杠圆角2R2.0A发动机盖与翼子板间隙 4.0±0.5 1.0 1.0B发动机盖与翼子板面差0-0.5,0R1发动机盖圆角1---包边圆角由料厚定R2翼子板圆角2R2.0A翼子板与A柱三角饰板间隙 1.0±0.5B翼子板与A柱三角饰板面差---±1.0R1翼子板圆角1渐变与前门及侧围趋势相同R2A柱三角饰板圆角2R2.011129108711 12 8 9 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