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12 KB
- 文档页数:2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限免费交流使用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12* 清 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吓”。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动作、神态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2.学习文中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当初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努力与牺牲。他们在黑暗与混乱中摸索出了一条道路,靠着崇高的信念与一腔热血成就了祖国的新生。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坚定的探求者。那么,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在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看看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品质。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矜”,翘舌音“筹、镯”。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吓 hè:恐吓 恫吓xià:吓唬 惊吓
为 wèi:为了 因为wéi:认为 大有作为
(2)重点词语释义。
朴素:(生活)节约,不奢侈。
筹集:筹措聚集。
矜持:庄重;严肃。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企望:希望。
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讲述了方志敏被捕时,国方士兵搜方志敏的身,企图发一笔大财,结果什么也没搜到的趣事。
1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2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1 / 6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筹.集(shòu) 矜.持(jīn) 俘.虏(fǔ)
B.革.命(ɡé) 手镯.(zhuó) 拿捏.(niè)
C.裤裆.(dānɡ) 企.图(qǐ) 大褂.(ɡuà)
D.党.员(dǎnɡ) 囚.室(qiǔ) 山坞.(wū)
二、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一点一( ) 舍己为( ) 意外之( ) 矜持不( )
1.读句子,用与第一个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填空。
(1)农历八月十五是( )的中秋佳节。
(2)做出决定后,便要( )地朝着目标走。
2.与第二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句子。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1.这个句子中,“我”的话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是________描写,此时,“我”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 2 / 6
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他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1 / 7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筹.集(chóu shòu) 矜.持(jīnɡ jīn)
被俘.(fǔ fú) 裤裆.(dǎnɡ dānɡ)
金镯.(zhuó shǔ) 威吓.(hè xià)
深山坞.(wū wù) 企.望(qí qǐ)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浮( ) 怜( ) 筹( ) 呜( )
俘( ) 矜( ) 涛( ) 坞( )
三、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奢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
3.“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2 / 7
( )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五、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贫》,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方志敏,感受他清贫的一生。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体现方志敏清贫的句子,并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二、精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并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生:第9段 旧汗褂裤和线袜;“唯一”是什么意思?除了这两件东西之外他还有别的东西吗?“传世宝”什么是“传世宝”?什么样的东西通常被称为传世宝?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加双引号?方志敏将这两件东西奉为“传世宝”别人怎么看?“齿冷三天”什么意思?富翁们可能怎么笑话他?这样笑话他,方志敏还将这两件东西做为传世宝,我们体会到方志敏怎样?在乎这些笑话吗?(清贫,而且甘于清贫,清贫并没有使他感到羞耻,反而让他感觉是个宝。)读出这种感觉来!(感受到乐观,甘于清贫)
师:读到这里让我们感觉到了方志敏生活的 “贫”,方志敏的“贫”是因为什么?
生: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1 / 13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被俘.(fǔ fú) 裤裆.(dǎnɡ dānɡ)
筹.集(chóu shòu) 矜.持(jīnɡ jīn)
深山坞.(wū wù) 企.望(qí qǐ)
金镯.(zhuó shǔ) 威吓.(hè xià)
二、比一比,再组词。
俘( ) 矜( ) 涛( ) 坞( )
浮( ) 怜( ) 筹( ) 呜( )
三、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奢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
2.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
3.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2 / 13
( )
4.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
《揠苗助长》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段落和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
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
默读课文,从课文 词语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
几个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
(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
1 / 9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裤裆.(dānɡ) 企.图(qǐ) 大褂.(ɡuà)
B. 党.员(dǎnɡ) 囚.室(qiǔ) 山坞.(wū)
C. 筹.集(shòu) 矜.持(jīn) 俘.虏(fǔ)
D. 革.命(ɡé) 手镯.(zhuó) 拿捏.(niè)
二、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舍己为( )一点一( ) 意外之( ) 矜持不( )
1. 与第一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句子,用与第二个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填空。
(1)农历八月十五是( )的中秋佳节。
(2)做出决定后,便要( )地朝着目标走。
三、品读句子。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1.这个句子中,“我”的话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是________描写,此时,“我”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 2 / 9
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 / 3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筹.集(shòu) 矜.持(jīn) 俘.虏(fǔ)
B.革.命(ɡé) 手镯.(zhuó) 拿捏.(niè)
C.裤裆.(dānɡ) 企.图(qǐ) 大褂.(ɡuà)
D.党.员(dǎnɡ) 囚.室(qiǔ) 山坞.(wū)
二、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一点一( ) 舍己为( ) 意外之( ) 矜持不( )
1.读句子,用与第一个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填空。
(1)农历八月十五是( )的中秋佳节。
(2)做出决定后,便要( )地朝着目标走。
2.与第二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句子。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1.这个句子中,“我”的话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是________描写,此时,“我”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 2 / 3
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他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12.清贫
课题清贫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
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
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
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5)分钟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
咏竹
(1935年1月)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3】
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江西弋阳人。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
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
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由方志敏的一首
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
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
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
趣,导入新课。
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
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
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
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
傲然挺立。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
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
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生活清寒贫苦。)
1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2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篇一
11.《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10个:诊 剂 怔 涔 攥 崭 衷
勉 赫 承;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眼科手术的故事,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感受刘伯承作为军人那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重点
1.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这句话的意思,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老师:词语若干,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4课——《“军神”》,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3.出示句子,介绍背景
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
了解课题中引号的作用:
a 引用沃克医生的话,所以“军神”上加双引号。
b 因为借用这个词语赞扬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具有特殊的含义。
了解句中的“他”指刘伯承元帅,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生字“承”。
4.指导读好课题
(1)指名读题,师评(强调读出夸奖的语气)。
(2)齐读
说明:
课文导入从质疑入手,学生一定会对课题中的双引号感兴趣,这时通过句子学习使学生明白因为一方面引用了沃克医生的话,另一方面借用这个词语赞扬了刘伯承元帅,具有特殊含义,所以课题军神加上了双引号。另外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刘伯承是隐瞒自己的身份秘密到重庆接受手术的。这也为课文中刘伯承的话语简短打下了伏笔。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
2.分析字型,重点“攥”的右边部分。 说明:
教案序号: 课题:12.为人民服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 、 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
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
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
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
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 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演示“鼎”字的由来,教师范写“鼎”字。
(2)课件出示生词。
1 / 9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清贫》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被俘.(fǔ fú) 裤裆.(dǎnɡ dānɡ)
筹.集(chóu shòu) 矜.持(jīnɡ jīn)
深山坞.(wū wù) 企.望(qí qǐ)
金镯.(zhuó shǔ) 威吓.(hè xià)
二、比一比,再组词。
俘( ) 矜( ) 涛( ) 坞( )
浮( ) 怜( ) 筹( ) 呜( )
三、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奢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持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
2.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
3.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2 / 9
( )
4.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清贫》这篇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贫困的不易以及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含义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能够用文字表达清楚。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请学生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清贫》这篇课文。
2. 学习课文
1.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一遍。
2. 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含义。
3. 请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再让他们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分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每个小组讨论完后,让代表小组的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语文练习
1.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2.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
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贫困情况,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这些问题。
四、课后作业
1. 写一份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清贫》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相关补充资料,拓展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发言、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清贫》这篇课文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