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15.53 KB
- 文档页数:2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曹锦梅;王兵【摘要】目的:分析偶尔发生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出现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现象和纠正措施。
方法分别使用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换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检测方法,对淮安市一院2例EDTA-PTCP患者的标本进行测定。
结果 EDTA抗凝常规通道检测血小板数减少,分别为14×109/L和7×109/L、枸橼酸钠抗凝法分别为122×109/L,99×109/L、末梢血稀释法分别为116×109/L,95×109/L、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分别为127×109/L,105×109/L,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直接外周血涂片染色血小板分布正常。
结论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可通过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代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方法加以纠正。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1【总页数】2页(P1881-1882)【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盐;枸橼酸钠;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症【作者】曹锦梅;王兵【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形态之一,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在疾病诊断中显得相当重要。
目前血小板计数临床各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结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普及。
EDTA在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中被定为首选的抗凝剂,其对血细胞的形态和血小板的计数影响都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
但近年来,由此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时有报道,淮安市一院从2015年7月至12月就发现2例,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纠正方法。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怀疑情况及处理措施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乙二胺四乙酸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时首选的抗凝剂。
EDTA具有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非常小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在少数情况下,EDTA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时,造成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疾病发生率约为0.09%—0.21%。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EDTA诱导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中隐藏抗原的暴露或对其进行修饰,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可以确定发生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之一是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前提下,出现的免疫介导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怀疑情况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 /L。
2、室温下EDTA抗凝的标本发生血小板减少,由其他抗凝剂抗凝的标本或是将标本保存在37摄氏度,能大大削减血小板减少程度。
3、随标本采集到检测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越来越低。
4、血涂片显示或血球仪提示有血小板聚集。
5、缺乏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如出血。
处理措施1、仪器法。
重新采样,用肝素抗凝管或枸橼酸盐抗凝管等非EDTA-K2分别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在10min内完成测定。
2.手工计数法。
采新鲜指血20ul,稀释后由专业检验人员计数两次并取均值。
3、无任何抗凝剂抽血立即上机,血小板结果也是可以供参考。
4、瑞氏染色涂片镜检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再估算其数量。
5、预稀释仪器法:采新鲜指血20ul,加入稀释液120ul,进行1:7稀释后,在1h内用预稀释法进行测定。
6、对这类患者采血之前抗凝剂中添加阿米卡星纠正。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引起的?要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不管是临床内科治疗过程中,还是临床外科治疗过程中均可能会遇见血小板减少情况。
出现血小板减少情况,会导致患者发生皮肤组织出血以及黏膜出血等,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其发生内脏组织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威胁。
在人体血液中,血小板是其中体积最小的构成部分,使用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其主要表现为圆盘状以及橄榄型等一系列形态。
1.血小板血小板主要是机体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所脱落产生的一种小块胞质组织,具有黏附以及聚集等基本功能。
在正常状态下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小板始终保持着静息状态,新产生的血小板首先会通过人体脾脏组织,在脾脏组织中大约会暂时保留三分之一的血小板,此部位的血小板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则处于动态平衡稳定状态中。
如果在机体受到一定创伤影响时,血小板会和血液中所含有的其他凝血物质(钙离子以及凝血酶等)在处于破损状态的血管壁组织上逐渐汇集成团,演变为血栓,及时对破损位置的创口以及血管进行堵住处理,实现及时止血的目的。
血小板在人体内部的寿命平均值大约是十天左右,随及血小板则会被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完全清除,所以其在人体骨髓中不会出现储备情况。
2.血小板减少原因以及对应的治疗措施2.1血小板生成量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作为一种因为化学以及物理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的机体骨髓干细胞障碍以及造血微环境出现一定程度损伤情况,进而造成造血红髓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进一步引发血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白细胞等呈明显下降趋势的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对应的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利用免疫抑制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环孢素以及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均能对粒一单集落刺激因子以及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等起到明显的推动造血的治疗作用。
2.2血小板受到严重的损伤而造成其减少2.2.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又可以将其称之为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疾病,此疾病主要是因为其他疾病而导致的血小板下降,所包含的疾病种类相对比较复杂。
警惕“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即乙二胺四乙酸,是常用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已被ICSH 认定,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们平时在病房进行全血细胞分析(血常规)检验时,使用的是紫帽真空管。
这种真空管中就装有EDTA盐抗凝剂。
在因不同理由需要检测血常规的人群中,有极少数人,当其抽出的血液放入紫帽真空管中与EDTA接触,大约十几秒后他的血小板就会发生聚集。
当把这管标本放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就可能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随着这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所检测出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会更低。
另外,由于聚集的血小板在体积上与白细胞相近,还可能会被血液分析仪,误当成白细胞计数,造成白细胞计数的假性增高。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 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
如果这种现象没有被及早识别,可能会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如延误手术,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检验科已经“破获”多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那么,如何识别呢?在临床工作中,凡遇到没有出血表现、但血小板计数却明显减少的患者,均可列入可疑对象进行鉴别。
可使用如下方法:1、同时用紫帽真空管与蓝帽真空管(内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平时用于检测凝血功能)采血复查,可以发现两根采血管的血小板计数的差别,蓝帽真空管中的血标本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而紫帽真空管中的血标本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2、用手工法重新进行血小板计数或把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及其是否有血小板凝集现象进行鉴别。
EDTA-K2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EDTA-K2可使血液发生免疫介导,产生冷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发生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还能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后的自身抗Fc端又可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膜上Fc 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预防及其解决办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预防及其解决办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预防及其解决办法
【全文】通过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增加症(edta-ptcp)个例分析。
综述利用血小板直方图;送检,血小板进行性增加;edta-k2抗凝血涂片瑞士染色镜检血
小板与否涌入;手工计数血小板时观测有没有HGPRT以及某些仪器通过测量血小板聚集体
去推论、辨别edta-ptcp的存有。
对未知edta-ptcp人群,通过即为改采即测或37℃保温运输标本、转用柠檬酸盐和肝素抗炎凝来防治和防止edta-ptcp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涂片,镜检,聚集,聚集体
自从1993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edta盐就是做为血液分析的抗凝剂,虽然在确保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的完整性方面强于其他抗凝剂,但也可以导致因edta 盐诱导血小板涌入而引致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发生假性相对较低现象,即edta盐依赖
性血小板假性增加症(edtaptcp),虽然发生率仅为0.09%-0.21%[1,2,3,],但必须引发足够多注重,以防止脑膜炎、误治、医患纠纷的出现,建议具体操作人员必须存有能力辨
别edta-ptcp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防止edta-ptcp的报告单流向临床。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发生机理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增加症(edta-ptcp)出现机制尚不十分确切,通常存有二种观点:1、可能将与某些患者体内存有抗炎血小板膜糖蛋白(例如糖蛋白b和糖蛋白a)的edta
依赖性抗体或温度依赖性抗炎。
2020.082020年第16期 · 中国农村卫生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王影(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对其的解决方法。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29例患者中高度疑似EDTA-PTCP 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再次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分别采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
结果:EDTA-PTCP 发生率为 0.18%(7/3829),7例患者采用EDTA-2K 检测Plt 明显低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Plt 与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应得到重视,疑似EDTA-PTCP 标本建议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或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重新检测Plt。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法;PLT 假性减少;原因分析;措施目前,临床实验室已广泛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而大多数实验室在日常检测中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细胞计数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抗凝。
近年来发现此种抗凝剂偶可诱导血小板的体外聚集,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就是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EDTA-PTCP 的发生率为0.15%-0.25%[1]。
EDTA-PTCP 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与真性血小板减少相鉴别,通过检验科人为手段进行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特殊流程处理及纠正结果,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因此研究EDTA-PTCP 正确的诊断方法来提高检验人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能力,避免误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和纠正方法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和纠正方法。
方法15例EDTA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标本采用不同抗凝剂后进行血小板计数。
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为(53.2±20.0)×109/L,分别与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50.5±49.6)×109/L、手工计数血小板的结果(153.0±48.6)×109/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值与手工计数血小板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剂无导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钠;血小板计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液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临床诊断、治疗及合理用药方面,血小板数量的正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抗凝剂通常是EDTA-K2,它为国内外自动血液分析仪所常用。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它可能导致假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
如果在临床工作中此种现象未及时发现,往往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增加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EDTA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在日常检测标本中的比例很低,国内报告其发生率约为0.09%~0.20%[2,3]。
检验人员如何能排除干扰,及时发现并纠正,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能有效解决因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这一问题,翻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若干相关文献,找到了一种简便可行、血小板结果可靠的纠正方法,即枸橼酸钠抗凝血。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住院的EDTA所致血小板減少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皮肤均没有瘀点和瘀斑,也没有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的出血病症等。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实验分析及应对措施黄朝任;邹光美【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复查方法 .方法根据该实验室复检标准,采用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50例门诊或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其复查方法 .结果 50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样本中,42例为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3例为大血小板,2例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3例冷凝集现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后可得到正常范围的血小板结果 .结论 EDTA-PTCP 患者经镜检涂片发现聚集现象,可用枸橼酸钠抗凝、无抗凝剂即刻上机、手工计数复查血小板数值以避免误诊.【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6(013)035【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作者】黄朝任;邹光美【作者单位】玉林市中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 537000;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 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是一种体外多病因的现象,包括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凝集、大血小板、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微小的凝块等。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一种最理想抗凝剂,同时也是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假性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导致血细胞计数仪无法准确计数而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明显减少现象,据文献报道[1]其发生率为0.09%~0.21%。
检验出现假性减少结果会造成临床患者的误诊、误治,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骨髓穿刺和不恰当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激素,甚至脾切除等[2]。
此种假性PLT减少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与真性血小板减少相鉴别,通过检验科人为手段进行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特殊流程处理及纠正PLT结果,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因此研究EDTA-PTCP正确的诊断方法来提高检验人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能力,避免误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案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及鉴别要点和防范措施,减少或防止误诊误治。
方法:对2019年6月28日个旧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一例EDTA-PCP患者分别用枸盐酸纳抗凝管、EDTAK2抗凝管、无抗凝剂肝功管,EDTA-K2抗凝血制作血涂片,并用瑞士染色镜检。
结果:EDTA2K抗凝血机测血小板连续三次,血小板结果连续下降,结果分别是82×109/L、32×109/L、20×109/L,枸盐酸纳、无抗凝剂肝功管结果正常,血涂片观察后,血片边缘的位置血小板成团聚集。
关键词:血小板;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假性血小板减少目前,全血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抗凝剂。
它的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但其偶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体外聚集,血细胞分析仪又不能识别出来,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实际值,而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CTP)【1-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2017年5月因“腹胀”于个旧市人医诊断“乙肝肝硬化并腹水”,后到我院住院治疗(保肝、替诺福韦抗病毒)好转后出院,院外用替诺福韦治疗1年余,自行停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及输血史。
无中西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流行病史:当地有“乙肝”散发。
其奶奶、哥哥有“乙肝”病史。
仪器和试剂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EDTA-K2真空采血管,枸盐酸纳抗凝真空采血管及无抗凝剂肝功管,显微镜,瑞士染液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由本实验室配制。
1.2临床排查皮肤黏膜: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