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合成化学中的原子经济
- 格式:pdf
- 大小:165.39 KB
- 文档页数:4
原子经济型反应
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反应物中的原子尽可能多地被转化为产物中的原子,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
这种反应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反应物,减少废物的产生,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实现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在化学合成中,原子经济性反应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路线和反应条件来实现,例如使用绿色化学技术、选择高效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等。
原子经济性反应的优点包括:
1. 提高反应的经济性:原子经济性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反应物,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提高反应的经济性。
2.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原子经济性反应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原子经济性反应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从而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4. 提高产物的纯度:原子经济性反应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从而提高产物的质量。
总之,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化学反应,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反应物,减少废物的产生,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化学合成中,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它可以提高反应的经济性、选择性和产物的纯度,从而提高化学合成的效率和质量。
原子经济性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M.Trost教授提出,他针对传统上一般仅用经济性来衡量化学工艺是否可行的做法,明确指出应该用一种新的标准来评估化学工艺过程,即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考虑的是在化学反应中究竟有多少原料的原子进入到了产品之中,这一标准既要求尽可能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
原子经济反应是原子经济性的现实体现。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应该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需要附加,或仅仅需要无损耗的促进剂,即催化剂,达到零排放。
原子经济反应是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这是因为某些化学反应中:1,反应平衡转化率很低,反应物与产物分离困难,反应物难于循环使用;2,生产目标产物的反应是原子经济的,但反应物还能同时发生其他平行反应,生产不需要的副产物。
原子利用率的定义是目标产物的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
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生成物的分子量总和)×100%用原子利用率可以衡量在一个化学反应中,生产一定量目标产物到底会生成多少废物。
在化学反应中,一旦要利用的化学反应计量式被确定下来,则其最大原子利用率也就确定了。
一般状况下,重排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最高,为100%。
其他类型反应院子经济性则较低。
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的反应有两个最大的特点: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反应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2,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排放(“零废物排放”),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或者说从源头上消除了由化学反应副产物引起的污染。
近年来,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环氧丙烷是生产聚氨酯塑料的重要原料,传统上主要采用二步反应的氯醇法,不仅使用可能带来危险的氯气,而且还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含氯化钙废水,国内外均在开发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反应新方法。
再如,EniChem公司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将环己酮、氨、过氧化氢反应,可直接合成环己酮肟。
原子经济的概念一、引言原子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原子经济的概念。
二、原子经济的定义1. 原子经济是什么?原子经济又称“零废弃物”或“无废弃物”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它强调了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2. 原子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何不同?传统经济模式往往采用“线性”模式,即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生产商品并消费掉后再将其丢弃。
而原子经济则采用“循环”模式,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回收、再利用和再生产资源,以达到零废弃物排放的目标。
三、原子经济的基本理念1. 资源最大化利用原子经济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这包括从生产过程中回收废物并将其再利用,以及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
2. 废物最小化排放原子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尽可能地减少废物排放。
这可以通过设计更加环保的产品、优化生产流程、回收和再利用废物等方式实现。
3.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原子经济的核心概念,它强调了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最小化排放。
循环经济模式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再制造、再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各个方面。
四、实现原子经济的方法1.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可持续性因素,例如采用可回收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造产品,以及设计更加耐久且易于维修的产品等。
2. 生产流程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并降低废物排放。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或改进制造工艺等。
3. 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废物并将其再利用,例如将废弃物料重新加工制造成新产品。
4. 消费者教育通过教育消费者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例如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产品、采购环保产品等。
五、原子经济的优点和挑战1. 优点原子经济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废物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化学合成反应中的原子经济性化学合成反应是一种实现化学转化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来合成新的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优化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至关重要。
原子经济性是指合成所需的原料中有多少原子被转化为最终产品中的原子的比例。
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可以有效减少废物的产生,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并提高化学合成过程的可持续性。
1. 原子经济性的意义原子经济性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合成方法通常会生成大量废弃物和副产物,这些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提高原子经济性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减少废物产生,并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消耗。
2. 原子经济性的计算方法计算原子经济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原子经济性 = (所用原子总量 - 产物中未利用原子总量)/ 所用原子总量 × 100%其中,所用原子总量是指反应中所用的所有原子的总数,产物中未利用原子总量是指最终产物中未利用的原子的总数。
3. 提高原子经济性的方法实现高原子经济性的关键在于设计合成路线和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提高原子经济性的方法:(1) 原子经济性高的反应路线设计:在化学合成中,经常存在多种反应途径可以得到同一种目标产物。
选择原子经济性更高的反应途径,能够减少废物产生,提高反应的效率。
例如,在合成有机化合物中,选择直接烷基化反应而不是还原和烷基化两步反应路线。
(2) 原子经济性高的催化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更加高效。
选择催化剂时要考虑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确保高转化率和高产率。
(3) 废物再利用:通过合适的工艺设计和技术创新,可以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或再次参与反应,从而提高原子经济性。
例如,利用废物热能进行其他反应,或者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4. 原子经济性的案例在实际化学合成中,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原子经济性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化学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化学合成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原始材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们对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的关注增加,化学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合成反应中,尽可能地利用和转化反应原料中的原子,减少废弃物的生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原子经济性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高效、高选择性的反应,以最大限度地将原始材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一种实现原子经济性的方法是使用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度,减少能量消耗,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促使原料中的特定原子参与反应。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催化剂,可以实现高效的化学转化,减少废弃物的生成。
另一个实现原子经济性的方法是优化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比例都可以对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反应条件,可以增加目标产物的生成,减少废物的产生。
此外,改进反应步骤的顺序和条件,也有助于提高原子经济性。
例如,选择合适的反应序列和条件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目标产物的生成效率。
此外,设计和合成新的催化剂也是提高原子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最近,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高效的催化剂,例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金属纳米颗粒。
这些新型催化剂具有高度可调控性和选择性,可以在化学合成反应中实现高效的原子转化。
除了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废物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也是提高原子经济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废物的再利用可以通过对废物进行合理的分离和提取来实现。
分离出的有用物质可以作为新的原料参与下一轮的化学合成,从而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开发绿色合成路线也是提高原子经济性的关键要素。
绿色合成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环境友好的反应溶剂和低污染催化剂等方法来实现化学合成的方法。
通过采用绿色合成路线,可以减少对有限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中的原子资源。
在实际的化学合成过程中,实现高度的原子经济性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化学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研究化学合成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材料合成、能源开发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过程通常存在较高的废物生成率,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化学合成的原子经济性成为了当今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原子经济性,即反应中所用的原子与最终产品中所包含的原子的比例。
在理想情况下,每个反应所用的原子都完全被转化为有效产物,形成零废物排放。
然而,由于反应条件、反应途径和催化剂等种种限制,实际中的化学反应往往无法达到完全的原子经济性。
提高化学合成的原子经济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
首先,选择合适的合成路径和方法非常重要。
优化反应途径,减少或消除中间产物的生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子经济性。
例如,直接合成方法可以避免一些复杂的中间步骤,从而减少了浪费和废物的生成。
同时,选择高效催化剂也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降低副产物的生成。
其次,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机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等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反应的加速和选择性控制。
在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中,应考虑到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可回收性等因素,以降低原料消耗和废物产生。
此外,反应条件的优化也是提高原子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适当调整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溶剂等条件,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从而实现更高的原子利用率。
同时,绿色溶剂的使用和替代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也是提高原子经济性的关键环节。
废物处理通常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资源消耗,因此,研究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废物回收,可以将废物中的有用组分提取出来,进一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化学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研究是当今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路径和方法,优化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以及实现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化学合成的原子经济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原子经济性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原子经济性逐渐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热门话题。
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原子,提高反应的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本文将探讨原子经济性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 原子经济性在合成反应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有机合成中,常常需要大量的试剂和溶剂,从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带来了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原子经济性的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合成路线和催化剂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生成,提高反应的效率。
2.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催化剂是实现原子经济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从而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减少废弃物的生成。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等。
以氧化亚铜为例,它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于不对称氧化反应中,可实现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3. 原子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子经济性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物处理的问题,还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原子经济性的提高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其次,原子经济性促使有机合成过程更加高效、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此外,原子经济性还可以降低合成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 原子经济性与环境保护原子经济性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有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而原子经济性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降低环境的负荷,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原子经济性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原子经济性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设计更高效的催化剂,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活性。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以实现最佳的原子经济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原子经济性在有机合成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浅议合成化学中的原子经济
周 云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原子经济概念,列举了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以及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原子利用率合成化学
目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空前的重视。
因而20世纪90年代后化学学术界提出了 绿色化学 的全新观念。
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和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
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即:投入合成反应的原料、试剂的组成原子最终尽可能多地转入到产品中去,实现除产品外的零排放,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原子经济的定量表述就是原子利用率[1]
:
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式量(期望产物+废弃副产物)式量
!100% 可见,原子利用率为100%是最理想的原子经济。
下面本文将原子经济为100%的化学反应做简单介绍。
1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
CH 2CH=CH 2+H 2Ni CH 3CH 2CH 3
原子利用率为100%。
2烯烃的催化氧化反应
[2]3烯烃与溴的加成[3]
烯烃上连接吸电子取代基时,烯烃可作为麦克尔受体在阳光引发下与溴进行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从而提供由缺电子烯烃合成含二溴中间体、苯丙炔酸及其衍生物的简便方法。
该反应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正是化学家所追求的能源绿色化,且原子利用率为100%。
PhCH =CHCOOH +Br 2日光CCl 4PhCH Br CH Br COOH KOH CH 3OH PhC CCOH 苯丙炔酸
4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3]
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反应中用到剧毒的H CN 和过量的浓H 2SO 4,且原子利用率仅为46%。
CH 3COCH 3HCN CH 3C OH
CN 3CH 3OH H 2SO 4CH 2=C(CH 3)COOCH 3壳牌公司发展的丙炔-钯催化剂甲氧羰基化则一步到位,区位选择性和反应收率平均大于99%,原子
利用率高达100%。
CH 3C CH +CO +CH 3OH Pd 催化剂
(6!105Pa,60#)CH 2=C(CH 3)CO OCH 3聚合 CH 2C
CH 3
COOCH 3
5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
甲基叔丁基醚能提高汽油的辛烷值[3],用它可代替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四乙基铅。
工业上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是通过酸催化下甲醇与异丁烯的反应实现的。
CH 3C CH 2CH 3+CH 3OH H +CH 3O C CH 3
CH 3CH 3
甲基叔丁基醚
原子利用率为100%。
6安息香缩合反应
安息香(二苯羟乙酮)是由苯甲醛在KCN 的催化下双分子缩合生成的[2],原子利用率为100%。
维生素B 1可代替剧毒的催化剂KCN 合成安息香,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7
重排反应7.1Beckmann 重排
7.2claisen 重排
[4]
该重排发生碳链的增长和官能团的转变。
7.3C ope 重排[4]
从以上重排反应可见,反应过程中,只是改变了分子内部部分原子的连接方式,所有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并入最终产物中,这是100%的原子经济反应。
8
环加成反应8.1[4+2]环加成
Diels ∃Alder 反应属于[4+2]环加成,是合成六元环类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而水相下的Diels ∃Alder 反应更是绿色化学中反应溶剂的绿色化,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 溶剂 ,价
廉、无毒,不污染环境,可净化循环使用。
即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
[3]
8.2[2+2]环加成[4]
用[2+2]环加成合成张力较大的四元环,原子利用率为100%。
9有机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
9.1Deils-Alder反应
该反应在合成上有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合成一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合成的环系。
如甾族化合物中的 角甲基的引入。
9.2烯烃重排反应
单烯烃在200#以上和Al2O3或磷酸等催化剂作用下,容易重排,双键位置从外向中间移动形成更大的共轭体系。
烯丙基芳香醚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类似重排。
该反应在香料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反应可以从天然产的黄樟油重排为异黄樟油,进一步氧化可得具有强烈洋茉莉香的氧化胡椒醛。
9.3Fries重排
当用路易斯酸处理酚酯时,后者便进行重排。
酰基从芳环上的氧移至碳原子上,经常得到邻位和对位异构体的混合物。
低温主要得到对位化合物。
Fries重排的一个有趣的应用是合成肾上腺素,它是一种强心剂。
[5]
9.4催化反应
催化过程,往往是 无盐技术,是实现高原子经济反应的重要途径。
应用催化方法还可以实现常法不能进行的反应,从而缩短合成步骤。
Hoffmann-La Roche公司发展抗帕金森药物拉扎贝胺(Lazabem ide),(下转第46页)
ChemWindow6.0除上述功能外,还提供了New man投影式工具、质谱碎片标记工具、分子量计算工具、显示周期表。
提供的三维绘图程序SymApps6.0可以将ChemWindow 6.0中的分子结构显示为三维图形,如图6所示乙烯的骨架型、棍型、球棍型及斯陶特模型,并可以计算出键长、键角、两面角点群等信息。
可制作分子结构三维旋转动画,虽然较单一但简单易学,比起复杂难掌握的3D MAX而言Sy mApps6.0对于一个化学工作者是极为适用的。
参 考 文 献
[1]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84-510
[2] 武汉大学化学系化工教研室.化工制图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8-152
[3] 马瑞兰,金玲.化工制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20
(上接第37页)
参 考 文 献
[1] 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化学教育,2001,22(1):2
[2] 曾昭琼.有机化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3
[3] 江朝阳,李景宁.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大学化学,2001,16(2):20,21,23
[4] 王积涛.高等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40,254
[5] [美]G.B.巴特勒,K.D.伯林.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64-466
[6] S chmid R,Chimia,1996,50(2),110-113
[7] Jessop P G,Ikariya T,Noyori R,Nature,1994,368,231
[8] Burk M J,Feng S G,Gross M F,Tumas W,J.Am Chem.S oc,1995,117(31),827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