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随堂测试3套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3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三十而立.(立:站立)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3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未若/柳絮/因风起D.尊君/在不?13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写了两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顽固无耻。
B.第⑤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说明身边的普通人也可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甲文告诉人们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则自食苦果。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1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三、对比阅读(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乙)偷本非礼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③会:钟会。
钟毓、钟会是兄弟。
75.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7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7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78.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
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答案】75.钟毓兄弟小时 /值父昼寝/ 因共偷服药酒。
76.D77.(1)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窃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78.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
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解析】7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随堂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伤仲永》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2、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a、十二三岁b、或以钱币乞之c、父利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⑴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⑵忽啼求之(啼:)⑶父异焉(异:)⑷父利其然也(利:)⑸稍稍客宾其父(宾客:)⑹从先人还家(先人:)⑺或以钱币乞之(或:)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⑵书: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⑶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⑷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⑸之: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欲之南海()其邻人之父亦云()忽啼求之()5、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泯然众人矣d、余闻之也久6、翻译下列句子: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232.班内开展“真正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是“损友”呢?请简单说一说。
(2)在交往过程中,有些朋友对你的错误直言不讳。
你是否喜欢这种朋友呢?(3)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发展真挚的友谊?【答案】(1)能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是益友;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是损友。
(2)喜欢。
这种朋友,我们称为诤友。
他能坦率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提出批评,这是非常难得的。
陈毅元帅曾说过“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我们应乐于和这种朋友交往。
(3)以真诚换取友谊,以热情培养友谊,以宽容维护友谊,以原则纯化友谊。
【解析】【分析】【详解】(1)考查对“益友”“损友”两个词语的理解。
此题比较容易,“益”即对自己有益,益友就是对你实现人生价值观有帮助的朋友;而“损”就是损害自己,损友就是对你的前途不利的朋友。
我们都希望交到益友而不希望交到损友。
(2)首先要对题干你所交的敢于对你的错误直言不讳的朋友持肯定态度。
这种朋友称之为“诤友”,“诤友”的“诤”,辞典释义为直言规劝。
所谓“诤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现实中,无论个人或团体,无论是待人处世还是治国安邦,有无“诤友”都十分重要。
对于我们而言,“诤友”有助于我们健康地成长。
(3)考查交友的方法。
这是个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如对于友情,我们需要明智而谨慎地把握。
我们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交友必须谨慎。
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真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否则,既害己又害友。
我们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世说新语》两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 “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 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 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__________,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当孩子们各自说出飞雪的比喻后,“公大笑乐”,却并未做评价。
你认为这“笑”中有何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怎样的性格?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品读文章,不难看出谢太傅和作者都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那么你认为哪个回答更好?为什么?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答案】C【解析】【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
故选C。
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
ACD三项正确。
B.“令堂”是对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4.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君与家君/期日中D.元方入/门不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_ )(3)陈太丘与友期行( _ ) (4)太丘舍去( _ )(5)去后乃至( _ ) (6)君与家君期日中( _ )(7)相委而去( _ ) (8)元方入门不顾( 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撒盐∕空中差∕可拟B. 白雪∕纷纷何∕所似C. 未若∕柳絮∕因风起D.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3、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讲论文义。
(3)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顾而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讫:完毕。
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相委.而去(______)②顾.而对曰(______)③先期.一日(______)④其为人若.此(______)10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学而时习之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102.用“/”正确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一处)儿曹何自远来(标主谓之间)10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4.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两点)【答案】100.①舍弃②看,回头看③约定④如,像101.A102.(1)儿曹/何自远来(标主谓之间)103.(1)郭伋认为(提前一天)会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3)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公欣然..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5)陈太丘与友期.行(6)太丘舍去.(7)去后乃.至(8)尊君在不.(9)下车引.之(10)友人惭.。
2.(3分)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B.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C.与人期.行(约定)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3.(3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
4.(3分)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5.(3分)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二则》作者,(朝代)文学家。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6.(3分)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下联:。
7.(3分)阅读《咏雪》,回答后面问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雪骤.(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8.(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②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2)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乙)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丙)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3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风起/因.材施教B.去后乃至./纷至.沓来C.与友期.行/遥遥无期.D.入门不顾./无所顾.忌33.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理解:谢安出于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的目的把家人们聚集起来,又因为忽然下雪而临时起意,就眼前的雪景发问,引出了后文小辈们的精彩回答。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他和人相约同行,却先离开了。
”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所以哪怕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也无法改变他是个不知礼数的人的事实。
C.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正午出行。
等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谩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数。
”理解:友人迟到并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了陈太丘,这触犯了元方所认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
《世说新语》二则【重点品析】1.《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甲生:元方小小年纪,却知“明礼诚信”的道理,面对无礼无信的大人,他果敢地表现出自己的义愤。
他是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勇敢率真的小孩子。
乙生:元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3.《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通过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
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
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
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文言知识】(1)通假字不:通“否”,译为“不在”。
(2)词类活用歆辄难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为难”。
)(3)特殊句式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课外知识补充】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小说。
《世说新语》就是这一时期志怪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全书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一百二十多位人物的轶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
因此它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世说新语》中有一些记载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表现了比较进步的道德观。
如荀巨伯笃于友谊、重义轻生的故事,管宁鄙视金钱富贵、严于择友的故事,陶侃注意节俭、物尽其用的故事,郗超不以个人好恶论人、肯定谢玄必能抗敌的故事,陶母教训儿子要公私分明的故事,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的故事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肯定了人物的某些长处或美好品质,至今仍能给人以启发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书中有许多成语,如“难兄难弟”“咄咄怪事”“拾人牙慧”“一往情深”等,至今还为人们所运用。
【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训练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值:适逢。
②郡:城。
③相视:看望。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军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2)贼既至()(3)遂班军而还()(4)一郡并获全()10.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1)fǒu;同“否”(2)zhé;当即(3)xié;携带(4)zhěng;救助(5)yé;相当于“吗”2.(1)搭船(2)幸而,恰巧(3)约定(4)不再等候而离开(5)请托,请求(6)难道3.(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5.(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
“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9.(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10.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11.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12.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随堂练习《世说新语》二则1《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伤仲永》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2、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a、十二三岁b、或以钱币乞之c、父利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⑴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⑵忽啼求之(啼:)⑶父异焉(异:)⑷父利其然也(利:)⑸稍稍客宾其父(宾客:)⑹从先人还家(先人:)⑺或以钱币乞之(或:)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⑵书: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⑶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⑷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⑸之: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欲之南海()其邻人之父亦云()忽啼求之()5、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泯然众人矣d、余闻之也久6、翻译下列句子: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