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 格式:docx
- 大小:27.43 KB
- 文档页数:7
《世说新语》二则期 行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
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
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
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这则短文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本文亦不例外。
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
“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乘 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请求搭他们的船一起逃难,华歆立即表示不同意。
王朗认为船上还宽松,答应了这个人的请求。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打算扔下搭船的那个人。
华歆不同意,认为既然答应别人,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不履行承诺。
世人就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王二人品行的高下。
这个故事在写作特点上与《期行》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主旨上也与《期行》有近似之处。
它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课文翻译期 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 船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021《<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可,可以,能够。
拟,相比。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1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中午时分。
1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5.至:到。
16.时年:那年。
17.戏:嬉戏。
1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9.待:等待。
2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2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2.信:信用。
23.礼:礼貌。
24.引:拉。
25.顾:回头看。
26.谢太傅.(fù)27.柳絮.(xù)28.雪骤.(zhòu)29.无奕.(yì)女重点虚词1.与:跟,和。
22.《世说新语》【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全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含上下册)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1)《咏雪》 (1)《陈太丘与友期》 (2)《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3)《论语》十二章 (3)《诫子书》 (5)《狼》 (7)《寓言四则》 (10)七年级下册 (11)《孙权劝学》 (11)《木兰诗》 (16)《卖油翁》 (21)《短文两篇》 (23)《陋室铭》 (23)《爱莲说》 (25)《河中石兽》 (27)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
解
内容预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
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
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
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懂得为人的道理,而且是“晓之以理”。
不是无礼取闹,一个聪敏机智、不卑不亢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⑵篇幅短小,情节完整、详略得当。
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先交代了对话的背景,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是对话部分的铺垫,又是必不可少,所以略写。
发展与高潮部分是对话,这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详写。
而故事的结局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语言简
洁,意思却很明了。
四、参考译文
《期行》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走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想跟元方握后,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巧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上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好坏。
【类文品读】
捉刀
刘义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①代。
帝自
捉刀立床头②。
既毕,令间谍问日:“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日:“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崔季珪:崔琰。
据说他长得美而威严。
②床头:即坐榻一侧。
汉代没有椅子,一般用坐榻。
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自以形陋(认为)B.不足雄远国(表示威严)
C.魏王雅望非常(好的名望)D.魏王雅望非常(不寻常)
2.文中的魏武是谁?从文中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3.用现代汉语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
4.匈奴的使臣怎样看出床头的捉刀人是英雄的?在故事的结尾处,魏王为什么要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5.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捉刀”一词出自这个故事,简述它在文中的词义,现在我们常用它形容什么?
(参考答案:1.C(应为“相貌威严而美”)2.文中的魏武是曹操。
从文中捉刀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有心计,猜忌多疑,忌贤妒能的性格特征。
3.略4.(例)匈奴的使臣不被假象所迷惑,他必是从曹操举止自若的神情中看出了破绽,这个使臣不简单,所以曹操要派人追上去杀掉他。
5.言之成理即可6.“捉刀”一词在文中就是“握着刀,拿着刀”的意思。
现在我们常用“捉刀”这个词来表示代替别人做事。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