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注意的研究范式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43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在心理测量里,常用的等距量表的测量方法有()。
A.比率量表法B.对偶比较法C.差别阈限法D.分段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等距量表的建立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2.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运气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可控C.外部稳定不可控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运气属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3.用刺激或指导语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与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进行比较,该注意研究范式是()。
A.整体局部范式B.过程分离范式C.提示范式D.过滤范式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心理学实验论文中,实验结果呈现图表用什么表示()。
A.三线表B.四线表C.三格表D.四格表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往往用三线表来表现实验结果。
5.在次数分布中,左尾较长的单峰分布是()分布。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二项分布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Stroop 实验的因变量测量指标是()。
A.反应时B.比率C.持续时间D.喜好程度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Stroop 启动实验主要是先呈现一个启动词,再呈现一个色块,要求被试迅速报告色块的颜色。
因变量主要测被试的反应时间。
7.下列仪器中,能够改变双眼视差的是()。
A.动景盘B.闪光融合仪C.实体镜D.“视崖”装置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立体镜,也叫实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
在一定范围内,立体镜中插入的两幅图片的差异越大,立体或三维效果就会越明显。
8.根据詹姆斯-兰格理论,下列选项中,支持此观点的是()A.脊髓受损的患者情绪感受性会降低B.药物引起的生理变化,不会导致情绪变化C.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对情绪影响的差异不大D.植物性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缓慢,情绪体验瞬息变化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詹姆斯和兰格均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B 错误;植物性神经系统已经引起生理变化缓慢,那么情绪体验也会有所变化,D 错误;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C 错误。
二、选择题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A) 匹配(B) 随机化(C) 拉丁方设计(D) ABBA设计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A)数量估计法(B)数量生产(C)绝对数量估计(D)整合法20. 我们可以从____方面来给注意下定义.(A) 注意的任务(B)注意的持续性(C)加工定向(D)个体差异21. 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 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 以上都不是22. 耶基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 较强(B) 中等(C) 较弱(D) 无规律可循23. 注意的研究方法有:(A) 提示范式(B) 搜索范式(C) 过滤范式(D) 双任务范式24.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 单眼线索(B) 视轴辐合(C) 双眼视差(D) 晶体调节25. 注意的应用研究有:(A) 前瞻记忆(B) 警戒(C) 飞行员的心理负荷(D) 元认知26. 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A) 行为主义(B) 格式塔(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27.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28. 斯柏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A) 一次约4或5个项目(B) 约7.2个项目(C) 黑白信息(D)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29. 间接知觉可通过___来研究的.(A) 不可能图形(B)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C) 知觉恒常性(D) 两可图形30. 服装设计中经常应用____错觉(A) 月亮错觉(B) 缪勒莱尔(C) 运动错觉(D) 似动31.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C) 偏差数之于常模(D) 常模之于偏差数32. 环境刺激为我们提供的物理线索有:(A) 遮挡(B) 几何透视(C) 阴影(D) 运动视差33. 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什么因素的影响:(A) 生理因素(B) 环境因素(C) 认知因素(D) 以上都不对34. 时间知觉包括:(A)时间顺序知觉(B)时间间隔知觉(C)事件的顺序(D) 对时间的估计35. 记忆研究的先驱是:(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巴特利特(D)斯金纳36.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A) 纯生理现象(B)无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37. 记忆的传统研究方法有:(A) 自由回忆法(B) 再认法(C) 对偶联合回忆法(D) 系列回忆法38. 记忆的类型有:(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B) 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C)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D)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39. 耶基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 较强(B) 较弱(C) 中等(D) 无规律可循40. 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A) 自动性(B) 抽象性(C) 理解性(D) 抗干扰性41.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42. 实验(Sternbe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A)平行扫描(B)系列自中断扫描(C)系列全扫描(D)线索扫描43. 尝试错误的实验是由____在1911年做的.(A)苛勒(B)斯金纳(C) 华生(D)桑代克44. 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 一定时期的放弃(C) 不同的环境(D) 功能固着45.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 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 坎农(Cannon)(C) 埃克曼(Ekman) (D) 冯特(Wundt)46. 情绪的测量方法有(A) 形容词核对表(B) 维量等级量表(C) 面部表情(D) 生理指标47. 一般能力包括:(A) 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能力(D)算术能力48. 大五人格理论包括:(A)求新性(B) 外向性(C) 尽责性(D) 随和性49.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A) 左右两侧(B) 头部正中矢状面(C) 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D) 头部水平面50. 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A) 刻板印象(B) 内隐态度(C) 内隐自尊(D) 内隐人格51.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A) 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B)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受干扰(C) 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D)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52. 社会心理学中反应人际影响的经典实验有:(A)从众实验(B) 责任扩散(C)服从(D)归因53.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中,最享受盛誉的要属霍夫兰德的_____和费斯汀格的____(A)说服模型(B)认知失调理论(C)从众(D)责任扩散5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相关法(B)实验法(C)现场研究(D)观察法55. 推动了工程心理学的发展。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30分):1. 确立信念的科学方法,是在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
2. 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研究的心理学家荣获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奖。
其核心工作就是将心理学的引入到经济领域。
3.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 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4.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实验室情境比真实生活 ;实验室情境得出的结果 ;实验室研究结果一般会在真实生活中加以。
5.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在头颅外表产生,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6.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的 ;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的。
7.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
系列中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8. 要求特征是一个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和。
可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人类)是具有。
9.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茨(1850)对青蛙运动神经的测定之后,荷兰的生理学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
他试图揭示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
为此,他设计了两类反应时任务,任务和任务。
10.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配成对,然后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 (B) 恒定刺激法 (C) 阶梯法 (D) 平均差误法2.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B) 随机化(C) 拉丁方设计(D) ABBA设计3.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 (B)序列反应时 (C)复杂系统 (D)信号检测论4. 情绪的测量方法有: ( )(A) 形容词核对表 (B) 维量等级量表 (C) 面部表情 (D) 生理指标5.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相关法 (B)实验法 (C)现场研究 (D)观察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 错误记忆2. 特征整合理论3. ABBA设计4. 启动效应5. 直接验证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2分)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2、什么是反应时新法?3、如何测量心理负荷?五、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8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心理学认知过程练习题1. 当谈到某一朋友时,他的音容笑貌会浮现在脑海中,这属于表象。
2. 人们对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3. 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这说明想象的替代功能。
4. 千手观音的形象属于想象的夸张加工方式。
5. 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再造想象。
6. 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创造想象。
7.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8. 演讲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独白言语。
9. 言语是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10. 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11. 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对话言语。
12. 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对话言语。
13. 具有展开性、计划性、准备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独白言语。
14. 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属于内部言语。
15. 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是对词汇的理解和识别。
16. 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文本理解。
17.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18. 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
19.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是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变式。
20. 灵感现象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21.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的系统化过程。
22.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思维的分类过程。
23. 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的综合过程。
24.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叫概括。
25.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抽象。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作者:张慧籽姜媛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运动员注意偏向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考察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为运动员心理选材及情绪调节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证依据。
作者在系统阐述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后,针对目前对运动员注意偏向的特点、情绪对运动员注意偏向的影响和运动员注意偏向训练的干预研究等几个方面,探讨注意偏向研究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注意偏向;研究范式;情绪;运动中图分类号:G804.8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3-0264-06文献标志码:A注意偏向指的是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高敏感性并伴随着选择性注意。
以往研究者主要围绕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展开研究,发展形成了重要的研究理论、研究范式,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个体对情绪信息产生适度偏向。
近年来,随着注意偏向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注意偏向不仅会影响个体的任务表现,还会影响个体情绪的产生、维持与提升。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往往会面临许多信息,而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选择;因此选择最相关的信息进行反应加工显然是提高运动操作的重要途径。
鉴于注意偏向在信息选择中的重要性及其与情绪的交互作用,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思考:运动员是否也存在注意偏向,注意偏向是否会影响其运动表现;运动员是否存在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如果存在,是注意偏向的哪一种成分(如注意促进和注意解除困难);注意偏向训练是否可以有效调节运动员的情绪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则需要研究者对运动员的注意偏向进行深入研究。
1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研究者通常采用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线索-靶子范式、返回抑制范式、视觉搜索范式、负启动范式、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等来研究注意偏向。
在此,依据国内学者罗艳琳等的研究,按照注意的功能将这7种常用研究范式分为3类:考察注意定向、考察注意保持与转移及考察注意抑制功能的范式,并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注意的研究范式1、提示范式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这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它输入源的加工作比较。
其实,提示就是对注意指向的引导,这种范式主要用于:(1)研究注意指向被试提示信息的过程(2)比较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工过程上的差别空间提示范式是提示范式的典型代表。
空间提示范式中,每次实验开始时都提示被试:在俩个位置中的某一个位置上会出现目标刺激,然后延时几百毫秒,呈现目标,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做反应。
常用到的自变量为提示的有效性(目标和刺激的吻合程度)和提示类型(符号提示、外围提示),存在有效试验,无效试验,中立试验。
有效试验下反应时最短。
2、搜索范式基本原理是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目标刺激,实验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
常见的是视觉搜索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若干物体呈现于一个刺激矩阵中,要求被试指出其中是否出现了某一特定目标。
在大多数任务中,实验者研究反应时和刺激规模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搜索函数的关系。
实验中搜索函数的主要特点反应在斜率上。
斜率是搜索过程的效率量度。
随着反应刺激规模的增加,反应时急剧增加,而且目标缺乏实验的斜率常常大于目标呈现实验。
搜索范式实验为研究者区分出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两种模式,以及他们分别对应的实验条件,这为注意的自动引发提供了研究线索。
另外,通过两种实验的搜索函数斜率比较,进一步对人的顺序搜索的终止模式作出了说明。
3、过滤范式使被试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有双耳分听技术,整体—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4、双任务范式同时做AB 俩个任务,要求分配不同的注意。
A 90B 10A 50B 50A 10B 90结果发现(1)(2)(3)弊端,无法保证注意分配恰好,鉴于此,研究者发展出比较简单的双任务实验,包括心理不应期范式和瞬间注意缺失范式,来研究被试同时或即时从事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范式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开题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范式是构建研究框架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范式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编写。
一、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未经实证但具备一定理论和逻辑依据的推测性陈述,是研究过程的基石。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假设的编写需要明确指出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推测。
研究假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清晰明了的问题陈述:开题报告中应精确描述研究问题,并明确要研究的对象、现象或关系。
2. 可验证性:假设的陈述应可验证,即能够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或否定。
3. 研究目标的指导性:研究假设需要与研究目标相一致,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编写研究假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使用价值判断性的词语:研究假设需要基于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而非主观偏见。
2. 避免使用过于笼统的表述:研究假设应具体明确,而非模糊不清的陈述。
二、研究范式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选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进行研究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可能对应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
在选择研究范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如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等。
2. 数据采集方法:根据研究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3. 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技术,如统计分析、文本分析、质性分析等。
编写研究范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选择:选取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相匹配的研究范式。
2. 描述详细:具体描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说明其适用性和优势。
三、结论研究假设与研究范式是开题报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研究假设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逻辑依据,指明研究方向;研究范式则提供了实现研究目标的方法和技术。
介绍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研究范式比较其优点和缺点论文摘要: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一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人工作记忆。
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
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1引言对于视觉注意所选择的信息表征的类型,目前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即基于空间(space一based)和基于物体((object一based)的视觉注意理论。
基于空间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选择是基于对视野的纯粹的空间表征进行操作的,视觉注意选择的是特定的空间位置,然后才对落在所选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加工。
基于物体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注意选择的是根据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视野的注意前组织而得到的知觉物体(perceptualobjects),而不管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
Ely等(1994)首次在单任务范式下同时确立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说明这两种注意成分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作用于视觉加工过程。
后来的一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Egly等人的发现,并在单任务范式下初步探索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视觉选择的交互作用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保存有限信息的认知系统,其中的信息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随时进人其它认知过程。
Baddeley(1986)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独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视觉空间(visuospatial)和语音(verbal)工作记忆。
后来的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系统,如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工作记忆的分离等。
这种工作记忆结构的分离反映出,在哺乳动物视觉系统中,有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以分别加工空间和物体视觉特征,即所谓的“where”系统和“what”系统。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以下采用算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是()。
A.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B.根据公式和题中所给信息解题C.尝试所有数码组合解密码锁D.根据书上编号到图书馆找书正确答案:C、D本题解析: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解决问题的策略。
A 项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属于启发式策略。
B 项属于启发式策略中的选择性搜索。
2.心理学实验论文中,实验结果呈现图表用什么表示()。
A.三线表B.四线表C.三格表D.四格表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往往用三线表来表现实验结果。
3.易罹患冠心病的人格是()。
A.A 型人格B.B 型人格C.C 型人格D.T 型人格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A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4.影响语音感知的因素有()。
A.语音相似性B.语音强度C.噪音强度D.语境正确答案:A、B、C、D本题解析:影响语言感知的因素有:语音的类似性,语音的强度,噪音的掩蔽,语境和预期其作用,以及句法、语义的作用。
5.数据分散且有极端值,描述集中趋势的最佳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全距D.众数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A.测量目的B.测量工具C.测量对象D.测量过程正确答案:B、C、D本题解析: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和施测过程三个方面。
7.根据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评价的过程包括()。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大学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范式与方法选择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选择适合的实证研究范式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证研究范式和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和选择原则。
一、实证研究范式1. 实证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采用观察、实验和量化数据等科学方法,通过测试和验证假设来解释现象。
这种范式追求客观性和精确性,适合于定量研究。
在大学毕业论文中,实证主义范式常常用于探索因果关系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关联。
然而,实证主义范式忽略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对复杂的问题解释可能不够全面。
2. 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通过质性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
在大学毕业论文中,解释主义范式通常用于深入研究和理解特定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然而,解释主义范式可能面临数据收集困难和分析结果的主观性问题。
二、实证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向受访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看法和行为。
大学毕业论文中,问卷调查可以用于收集大规模数据,了解大众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研究者应注意合理设计问卷、确定样本量和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
2. 访谈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个体经验和观点的质性研究方法。
通过直接与受访者交流,研究者可以获得详细的信息,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感受。
在大学毕业论文中,访谈可以用于深入探究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动机,建立起理论和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访谈时,研究者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访谈对象、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进行准确的记录。
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总结、整合和分析已有文献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者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构建理论框架。
在大学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可以用于阐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报告引言双任务范式是一种实验设计,旨在研究人类的注意力分配和认知资源分配。
该范式要求参与者同时完成两个任务,通常是一个主任务和一个副任务。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处理两个任务时的表现,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注意力资源如何在多个任务之间分配,并探索多任务处理的认知机制。
本报告旨在探讨注意双任务范式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参与者在同时执行主任务和副任务时的注意力分配和认知资源分配。
通过比较参与者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多任务处理的认知机制。
实验假设我们假设参与者在执行双任务时会表现出注意力竞争的现象,即在处理主任务和副任务时,会出现资源竞争的情况。
我们预计,当主任务和副任务的难度级别相近时,参与者的表现会受到较大的干扰,而当主任务和副任务的难度级别差异较大时,参与者的表现受到的干扰较小。
参与者我们招募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
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在20至30岁之间,没有注意力和认知方面的疾病。
参与者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证按照实验要求参与实验。
本次实验使用了计算机软件作为实验材料。
主任务是一个反应时间任务,参与者需要根据屏幕上出现的视觉刺激,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下相应的键盘按键。
副任务是一个记忆任务,参与者需要在完成主任务后记住屏幕上出现的一组数字,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准确的回忆。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顺序设计,每位参与者会进行两个条件下的实验,即单任务条件和双任务条件。
在单任务条件下,参与者只需要完成主任务;而在双任务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同时完成主任务和副任务。
实验顺序在不同参与者间是随机分配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每个条件下的实验次数也是随机分配的,以避免学习效应的干扰。
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记录了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包括主任务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以及副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