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39
幻灯片1第九讲测验分数的解释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9.1 参照常模的分数9.2 参照标准的分数9.3 测验分数的解释幻灯片3●从测验中直接获得的分数,称为原始分数,它是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
原始分数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必须与一定的参照体系作比较,才能显示其意义。
●例:语文85分,游泳第3名。
●确定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体系有两类:●⑴其他被试的分数,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质上的一般水平。
●⑵社会在所测特质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发展应该达到的标准。
幻灯片4●第一种称为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方法是将被试的分数和常模团体测验分数进行比较来解释的,并且主要以个人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来说明。
●第二种是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
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方法是用被试测验分数与应有的标准作比较来确定被试测验分数的意义。
凡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合格”或“达标”;未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不合格”或“未达标”,它全然不管其他被试在同一测验上的分数如何。
幻灯片59.1 参照常模的分数●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是把被试的测验分数与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所组成的有关团体的一般水平作比较,以确定被试在该团体内的相对位置。
●用来比较的参照团体称常模团体(n o r m g r o u p),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叫常模,它是我们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
●9.1.1常模团体的性质●9.1.2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9.1.3常模幻灯片69.1.1 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从测验的编制者来说,确定常模团体的问题就是确定所编制的测验将来用于什么总体。
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例如,测验是用来评价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成就,则常模团体应包括全体高中毕业生,或是能足够代表该总体的一个样本,由于大部分的测验要用于各种不同团体,所以大部分测验都有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
首先,我们来看看标准参照。
标准参照是通过将个体的得分与
一般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来确定个体在某一特质上的相对位置。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表现,比如智力测试、学业成绩等。
在标准参照中,我们通常会使用百分位数或标准分数来表示个体的
得分相对于整个人群的位置。
通过标准参照,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
在某一特质上相对于其他人的表现如何,从而进行个体差异的评估
和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常模参照。
常模参照是将个体的得分与一
个已知的标准常模进行比较,以确定个体在某一特质上的绝对位置。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诊断和评估个体的特定问题,比如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等。
在常模参照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标准分数或T分数来
表示个体的得分相对于标准常模的位置。
通过常模参照,我们可以
确定一个人在某一特质上的绝对水平,从而进行问题诊断和干预计
划的制定。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标准参照适用于评估个体相对于整个人群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了
解个体在某一特质上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是评价个体差异的重要手
段。
而常模参照则适用于确定个体在某一特质上的绝对水平,能够帮助我们进行问题诊断和干预计划的制定,是解决个体问题的重要工具。
总的来说,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参照标准,以确保评估和干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用的两种比较方法,它们在研究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标准参照。
标准参照是一种比较方法,它将被测者的得分与标准分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标准参照通常用于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征上的表现,比如智力、学业成绩、行为问题等。
通过与标准分数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被测者相对于同龄人群的表现水平,从而进行个体差异的评估和分类。
另一种比较方法是常模参照。
常模参照是将被测者的得分与大量样本的平均分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人群中的位置。
常模参照通常用于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征上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比如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
通过与样本平均分数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被测者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从而进行群体差异的评估和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标准参照能够提供个体在特定能力或特征上相对于同龄人群的表现水平,有利于个体差异的评估和分类;而常模参照能够提供个体在某一特征上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有利于群体差异的评估和分类。
然而,标准参照容易受到样本选择和标准制定的影响,而常模参照则容易受到样本代表性和样本大小的影响。
综上所述,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是两种重要的比较方法,它们在评估和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参照方法,并充分考虑其优势和局限性,以确保评估和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分为四级(CET-4)和六级(CET-6)两个级别。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计参照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四级参照《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六级参照《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较高要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分数报道采用常模参照方式,不设及格线。
四级考试的常模群体选自全国16所高校的约三万名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六级常模群体选自全国五所重点大学的约五千名非英语专业的考生。
每次考试等值后的卷面分数都参照常模转换为报道分。
四、六级考试报道总分为710分,计算公式为:公式中TotSco表示总分,X表示每位考生常模转换前的原始总分,Mean表示常模均值,SD表示常模标准差。
每次四、六级考试等值后的卷面分数都将参照此常模公式转换为报道分数。
四、六级考试单项成绩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以及所占的分值比例为:听力占35%,阅读占35%,翻译和写作占30%。
各单项报道分的满分为:听力249分,阅读249分,翻译和写作212分。
各单项报道分之和等于报道总分。
每位考生的报道分在常模群体中都有一个相应的百分位位置。
下面的表1和表2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道分数常模百分位对照表。
举例说明表1的使用方法如下(表2的使用方法和表1相同)。
例1: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45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是25%,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25%的人,但劣于75%的人。
例2: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50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在44%~55%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44%的人,但不会优于55%的人。
例3:某考生四级报道的听力单项分是14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在12%,表示这名考生的听力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12%的人。
常模參照與標準參照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涂柏原關於這個題材,在這個專欄應該曾經出現過,考慮到讀者群幾乎每一年就更動了三分之一,再回到這個主題上面,應該還是合適的。
對於從各式各樣的測驗所得到的分數,要進行解釋時,隨著測驗的功能與特性,一般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式: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以及標準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
如果我們解釋個別學生的測驗分數,是拿他的分數來和全體學生的分數作比較,則這種解釋測驗分數的方式便稱為「常模參照」。
這是一種以「相對性比較」的觀點,來看待個別學生的測驗結果。
段考成績排名、心理測驗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或是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 PR)等,都是利用常模參照的方式來解釋分數。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解釋個別學生的測驗分數是以描述他在某一個界定清楚的領域上重要工作表現有多好,或是他的表現以達到什麼樣的優良程度等術語來表示時,這種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便稱為「標準參照」。
這種分數解釋的方式基本上是採用「絕對比較」的觀點來看待個別學生的測驗結果。
一般來說,醫師執照、會計師、建築師、律師等證照考試,或是汽車駕駛執照考試等等,都不需要注意排名或是與別人的分數進行比較,需要的只是與某一個標準來進行比較,若考生的分數已經高過那個標準,那麼即可發給證書或是給駕照。
以基本學力測驗來說,最早在提出以基本學力測驗取代傳統的高中聯考時,大家一聽到「基本學力」四個字時,都會以為基本學力測驗的功能應該是測學生的學力是否已達到「基本」的水準,似乎這個測驗是用來作為「門檻」的。
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學力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將會是屬於標準參照的,因為關心的將是某個考生的分數是否高過門檻,而不是該生的分數是排在團體當中的哪一個位置。
因為要減輕學生考試的負擔,因此教育部不准各個招生區或是學校加考其他的學科紙筆測驗﹔甚至在多元入學方案中,對於選擇以「登記分發」來入學者,只根據其基本學力測驗的分數來分發。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分为四级(CET-4)和六级(CET-6)两个级别。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计参照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四级参照《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六级参照《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较高要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分数报道采用常模参照方式,不设及格线。
四级考试的常模群体选自全国16所高校的约三万名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六级常模群体选自全国五所重点大学的约五千名非英语专业的考生。
每次考试等值后的卷面分数都参照常模转换为报道分。
四、六级考试报道总分为710分,计算公式为:公式中TotSco表示总分,X表示每位考生常模转换前的原始总分,Mean表示常模均值,SD表示常模标准差。
每次四、六级考试等值后的卷面分数都将参照此常模公式转换为报道分数。
四、六级考试单项成绩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以及所占的分值比例为:听力占35%,阅读占35%,翻译和写作占30%。
各单项报道分的满分为:听力249分,阅读249分,翻译和写作212分。
各单项报道分之和等于报道总分。
每位考生的报道分在常模群体中都有一个相应的百分位位置。
下面的表1和表2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道分数常模百分位对照表。
举例说明表1的使用方法如下(表2的使用方法和表1相同)。
例1: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45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是25%,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25%的人,但劣于75%的人。
例2: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50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在44%~55%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44%的人,但不会优于55%的人。
例3:某考生四级报道的听力单项分是140分,从表1可以查到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应百分位在12%,表示这名考生的听力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12%的人。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解释
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将个体的得分与一组参照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以解释个体在被测特质上的表现。
常模参照测验的结果通常以百分位数或标准分(z分数、T分数等)的形式给出。
百分位数解释:百分位数表示一个得分在参照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比如,一个人的测验得分为80百分位数,意味着这个
人在测试人群中的得分超过80%的人。
较高的百分位数表示
个体在被测特质上的表现较好。
标准分数解释:标准分数是将个体的得分转化为以均值为0、
标准差为1的标准单位的分数。
通过标准分数,可以比较不同测验或不同人群之间的得分。
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在-2至
+2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超过该范围可能意味着个体在该
特质上表现异常。
此外,常模参照测验的得分解释还可以与标准化人群进行比较,以评估个体在整个人口中的得分情况。
常见的标准化人群有代表性人口样本和特定人群(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特定的群体)。
需要注意的是,常模参照测验只提供了个体得分的相对位置,而不直接提供个体的绝对水平。
因此,解释测验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背景信息、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
常模参照分数的名词解释常模参照分数是常用于教育评估和心理测量领域的一种统计指标。
它通过将个体的得分与同龄人群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来衡量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相对表现水平。
常模参照分数不仅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学业成绩或能力水平,还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于教育决策和个体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常模参照分数的计算依赖于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处理。
通常,研究者会在一大群同龄人中进行测量或评估,并将他们的得分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得一个相对精确的参照分布,以作为对比群体的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常模参照分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有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s)、百分位数(percentile ranks)和 T 分数(T-scores)等。
标准分数是常用的常模参照分数之一。
它将个体的得分转化为与平均值具有相同尺度和方差的分数,以便进行更加直观的比较。
标准分数通常以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标准分数可以判断个体的得分在相对于同龄人群中是高于平均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还是接近平均水平。
例如,一个学生的标准分数为+1.5,意味着他的成绩高于同龄人群的大部分人。
百分位数是常模参照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它采用了百分位的概念,表示一个个体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百分位数反映了个体得分在整个样本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比例。
例如,一个学生的百分位数为75%,表示他的得分高于同龄人群中的75%。
百分位数可以直观地反映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相对优劣。
T 分数是一种将个体得分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标准分数。
与标准分数不同的是,T 分数以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进行标准化处理。
T 分数同样可以表示个体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但相比于标准分数,T 分数的分数范围更广,更加便于比较和解释。
通常情况下,T 分数在50附近的个体被认为处于平均水平,大于50的个体则被判断为高于平均水平。
常模参照分数的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在教育领域,常模参照分数可以用于学生评估、选拔考试和学术研究等方面。
素质测评报告的解读方法中的常模参照解释方法有哪些
在素质测评报告的解读方法中,常模参照解释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百分位数:将被测个体的得分与同年龄、同类别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个体在该指标上的相对位置。
例如,一个个体的某项技能测试得分处于80%的百分位数,说明他在与同年龄、同类别人群相比中超过了80%的人。
2. 标准分:通过对总体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将个体的得分转换成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分。
这样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指标的得分情况。
例如,一个个体某项指标的标准分为2,说明他在该指标上的得分高于大多数人。
3. T分数:根据正态分布模型,将个体的得分转换成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
以50作为中心线,大于50表示高于平均水平,小于50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4. Z分数:根据正态分布模型,将个体的得分转换成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Z分数。
以0为中心线,正数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负数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这些常模参照解释方法可以帮助解读个体在不同指标上的得分相对于总体或同类群体的位置和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常模参照仅供参考,不能全面反映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