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建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43
心理测量学:测验的常模之常模的类型:㈠发展常模(又称年龄量表):⑴发展顺序量表:①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发展顺序量表最早的一个范例。
16周能使头保持平衡,28周能用手抓握东西并把玩,40周能控制躯干、坐立、或爬行,52周能控制腿脚运动、站立和行走)②皮亚杰的守恒概念(5岁理解质量守恒,6岁掌握重量守恒,7岁有容量守恒)⑵智力年龄(又称智龄。
吴天敏的比内-西蒙量表智龄的计算方法:6岁+4×2月+3×2月+2×2月=7岁6个月)⑶年级当量(又称年级量表。
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
)㈡百分位常模:⑴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
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位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
未分组资料百分等级计算公式PR=100-(100R-50)/N。
⑵百分点: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百分点的计算根据直线内插法(例见P341)。
⑶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分,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百分分成的四段。
⑷十分位数: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
㈢标准分常模:⑴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X-)/SD,转换公式Z=A+Bz⑵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是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就是非线性的。
转换为T分数T=50+10。
标准九分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量表,最早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和某些教学情境中的分级。
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的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因此一般都用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来表示智力的高低。
⑴比内-西蒙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于1916年对其修订而成斯坦福-比内量表,其中以比率智商(IQ)表示结果IQ=MA/CA×100IQ等于100代表正常,高于100代表发展迅速,低于100代表发育迟缓。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一、测量与评价基本问题1、教育测量①测量三要素②教育测量概念: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③教育测量的特点问题: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的区别是什么?④量表的概念,按测量精确程度分为哪四种。
2、教育评价①教育评价概念: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②著名的测量与评价领域人及名言格兰朗德(N.E.Gronlund)认为,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课堂)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方面。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
斯塔费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3、相关概念①教育测量与评价关系②测验与考试二、历史发展1、著名的测量与评价领域人及名言①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于数量之中。
”②麦柯尔(W.A.Mecall)“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问题:请列举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三个重要人物及名言三、学科地位和作用1、当今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①教育系统②改革突破口3、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一、从不同的角度分为哪些类型例如:1、从运用时机分为-------?2、形成性测量与评价?3、形成性测量、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区别?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四大功能教育判断的功能、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第三章质量特性1、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哪四度?考虑方案的可用性。
(P86)一、信度1、概念、分类2、模型 X=T+E,反映的是误差信度反映的是()A、高低分B、误差C、难易程度D、有效性3、具体估算⑴异质性信度:重测、复本概念⑵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克龙巴赫(cronbach)系数①概念②区别③相关系数⑶百分比一致性(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⑷评分者信度(相关系数)4、信度运用⑴测量标准误概念⑵通过与标准误关系估算真分数范围(计算题)二、效度1、包括哪些?① APA: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为了规范效度研究,把效度分为三类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名词解释知识点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测量: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P2 2013年4月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P3 2005年4月量表(量尺):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P4 2016年4月称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
顺序量表:也是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等距量表:不但能在一个连续体上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等距量表的零点是相对的,即人为确定的相对零点。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
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
评价:广义地讲,评价泛指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P5教育评价:(广义的)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P7 2010年4月考试:(广义的)泛指人类社会一切测度和甄别人的身心各个方面之群体或个体差异的活动。
P9考试:(狭义的)指由主试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一定场所,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内容,对应试者的德、学、才、体诸多方面或某方面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测度或甄别的活动。
教育考试:在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教育考试是根据教育内容和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问题,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应试者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测量与评价的过程。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P34 2012年4月诊断性测量与评价: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它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1.测量的三要素:2.教育测量3.教育测量的特点4.史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度将量表分为:5.教育评价的概念6.桑代克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提到: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与数量之中。
7.八年研究的四条基本原则:8.八年研究中泰勒提出了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两条原理:课程编制原理和评价活动原理。
9.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统计模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典测量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和概化理论(GT)。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1)按运用时机分: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终结性测量与评价2)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4)按量表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1)实现教育目标的功能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3)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1.信度2.重测信度3.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信度)、异质测验4.效度、应注意以下几点5.结构效度验证的四个步骤6.教育测量方案的可用性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和方法1.选择题的优缺点2.选择题的编写原则:1)题干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2)题干简明;3)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地采取正面陈述;4)诱答项(干扰项)应具有似真性;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6)统一测验中每一个测验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7)选项的文字表达,力求简短精炼;8)尽量避免“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选项3.填空题的编制原则: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2)空白处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使被试不至于填写困难;3)题目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免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被试理解题意;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不能随正确答案文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以免产生暗示作用;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开展测量评价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一、基本概念1.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教育测量泛指运用测量手段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量的测定。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需要并能够测量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在研究之列,如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各要素、教育的效果等。
从狭义上讲,教育测量专指按一定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所进行的量的测定。
通常所提及的多是狭义上的教育测量。
2. 教学评价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诸如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一般智能发展、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状况等评价。
3.测验及其种类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教育测量的对象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测验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可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
按测验的功用分类(1)学绩测验;(2)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诊断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终结性测验。
诊断、形成、终结三种测验对照表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
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映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
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
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
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
(2)目标参照测验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标准参照测验。
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绝对评价方法。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