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标准参照测验
- 格式:ppt
- 大小:58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章学生评价教学要求:1、了解学生评价的含义、功能、类型、方法及当代走向。
2、理解学生学业评价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3、明确学生品德评价的含义及常用方法4、举例分析说明学生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重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一、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纵观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大致经历了古代的传统、传统近现代的科学测试和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不同时期。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它是教育评价中历史悠久而又永恒的话题,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对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
因为,学生的质量既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根本所在和关键要素。
所以,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价格体系,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
二、学生评价的标准为了使学生评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施时首先要制定恰当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并因评价对象和要求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学校教育工作以教育目标作为其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因此教育目标制约着学生评价标准必须与其相一致,它是教育目标在各个评价项目上的具体化。
我国尚未有一个独立的学生评价标准,而主要依据教育目标并依托于课程目标,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分成不同的阶段水平,以此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
我国的教育目标由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目标所构成。
三、学生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影响较大并被广泛使用的分类法。
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的综述作者:刘潇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国内近年来对于标准参照测验的一系列探索出发,对国内学者对于标准参照测验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做的研究和陈述主要包括标准参照测验的评价指标如信效度,测验长度以及分数体系做了一个综合述评。
关键词标准参照测验评价指标分数体系中图分类号:O212 文献标识码:A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1.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匹斯堡大学的Glaser首次提出标准参照测验,将测验分成标准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
后来许多学者将内容参照、领域参照等解释为标准参照。
标准参照测验又称准则参照测验。
是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标准水平对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是一种与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与常模参照测验相对的测验类型。
1.2标准参照测验的作用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其出发点是个体本身的绝对水平,而不是个体间的差异。
2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不同常模参照测验的分数反应了一个人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常模代表了某一群体的真正水平,而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标志一个人能力或知识的绝对水平,不与其他人的分数比较,标准是希望达到的目标,对个体作出是否达标或达到什么程度的判断,有很大的人为性。
3标准参照测验的评价指标3.1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估计方法很多,如克龙巴赫系数或CTT中的其它信度指标。
标准参照测验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常模参照测验,许多的学者对其信度估计做了很多的阐述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杨志明教授用概化理论中的可靠性指数和()公式,分别针对交叉设计和嵌套设计,就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用数据演示的方法比较了交叉设计与嵌套设计在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整体信度方面的差异,展示了等级决策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方法。
安徽师大的赵必华教授在《标准参照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及其验证》中列举了四种标准参照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分别是斯旺明内森方法;惠恩方法;萨伯考维克方法;玛希尔方法。
第九章教学评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目录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一、测验、测量与评价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教学评价的类型四、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五、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试题的编制一、试题编制的原则二、试题编制的程序三、客观性试题和非客观性试题第三节考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二、对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三、对试题的评析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定义: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评价也相应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一.测验、测量与评价测验: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
它通常由许多经过适当安排的项目(问题、任务等)构成,可以就被试对这些项目的反应计分,分数被用于评估个体的情况。
测量:运用某种准则确定人、物体或事件的数量的过程。
评价:一种根据资料对被试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学评价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量的测量(事实判断)和质的描述(价值判断)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判断的活动。
其中,价值判断是教学评价的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教学测量的根本标志。
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可划分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在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中,测验依然居主流地位。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一)教育功能定向(明确的目标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诊断(发现学习中的疏漏和问题,判断原因)反馈(积极评价提高自信,适度否定激励前进)改进(及时反馈有利于探求教学的问题,以求改进)强化(促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知识深刻化、条理化)(二)管理功能选拔淘汰(为选拔新生和招录人员提供依据,选优劣汰)区别安置(对学生合理安置,科学分班编组)评定教师业绩(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三、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功能):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2.根据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3.按照评价的主体:部评价(专业人员)、内部评价(自我评价)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功能):(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