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4.07 KB
- 文档页数:1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尽量对所有学生都有较强的鉴别力和区分度。
常模参照测验以鉴别学生个别差异为指导思想,目的是为了测得学生在所处团体中的相对水平。
常模实际上即是该团体在测验中的平均成绩,学生成绩便是以常模为参照标准来确定的。
这一测验衡量的是学生的相对水平,故其评分属相对评价范畴。
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测验。
测验将个人分数与特定的标准相比较,评价学生是否合格,而不考虑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故常用绝对评分方式记分。
标准参照测验是指以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到标准的程度。
它主要不是用于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我国高中会考及教师自编测验。
利用它可具体了解学生对某单元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标准参照测验,它是指依据某种特定操作标准可以直接解释测量结果的测验。
操作标准一般可以通过界定个体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确定。
对标准参照测验来说,他的分数解释是以界定良好的任务或行为领域为基础的,是与预先设计的特定标准相对照所确定的,有了这个条件,我们便可以从较少的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的反应情况,推断出被试的真实水平。
用目标表示领域,并且题目是该领域中行为的有代表性样本,这时目标参照测验就是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鉴定的目的。
能力评估与传统评估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原有学习技术系统侧重的是常模参照的评价,而能力导向的评估与认证强调的乃是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而很多能力标准的都用一些模糊的词汇加以描述,比如“理解”“掌握”“能够”,所以在能力评估的过程中也很难把握,很难给其一个质性的评价,所以能力标准的细化描述成为能力评估有效实施的关键。
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名词解释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常见的一种测验方法。
它是根据某个特定的标准或参考来评价个体或团体的表现。
常模参照测验通常将个体的分数与某个特定的常模进行比较,以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中的相对位置。
常模通常是由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组成,这些样本在某个特定的测验或任务中获得一系列分数。
通过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出常模中各种百分位数、均值、标准差等指标,从而为后续的个体或团体评估提供参考。
常模参照测验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例如智商测试、学术能力评估、职业能力测试等。
通过常模参照测验,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家长等了解个体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表现,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学习目标。
除了常模参照测验,还有标准参照测验和相对参照测验等不同的评估方法。
标准参照测验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例如体育比赛中的评分标准。
相对参照测验则是将个体的分数与自己的过去表现或其他个体进行比较,例如个人的年度绩效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常模参照测验的适用性取决于常模的代表性、测验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评估目的等因素。
在选择和使用常模参照测验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遵循相应的伦理和法律规定,以保障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
总之,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法,它通过将个体的分数与某个特定的常模进行比较,以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中的相对位置。
常模参照测验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助于了解个体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表现,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学习目标。
在使用常模参照测验时,应考虑到其适用性和限制因素,并遵循相关伦理和法律规定。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测验方法。
它们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测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差异和优劣势。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通过将被试者的得分与一般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来评估其表现的方法。
在进行常模参照测验时,被试者的得分将被转化为百分位数或标准分数,从而可以与一般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
常模参照测验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被试者的具体能力水平,只能提供相对位置信息。
接下来,我们介绍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是一种通过将被试者的得分与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其表现的方法。
在进行标准参照测验时,被试者的得分将被转化为等级或分数,从而可以与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标准参照测验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具体水平,而不仅仅是相对位置。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被试者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只能提供具体能力水平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评估被试者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表现水平,例如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而标准参照测验适用于评估被试者在某一特定能力或特质上的具体水平,例如在学术成绩、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在选择测验方法时,研究者或临床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或评估需求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
有时候,也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例如,可以先使用常模参照测验来了解被试者相对位置,再使用标准参照测验来了解其具体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测验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或学业成就进行量化测定的过程。
2. 信度:信度是评价测量工具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反映的是同一份测验或者不同时间重复同一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高信度意味着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其所要测量内容的程度,即测量结果与实际要考察的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
它是评价测量工具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4. 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一种基于预先设定的标准或目标来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关注个体是否达到了特定的学习标准或发展目标,而不是将个体之间的表现进行比较。
5. 形式效度:形式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形式上是否与预定的测量目的和理论构想相一致,包括题目的编制、题目难度分布、题目类型的选择等是否恰当合理。
二、填空题1. 教育评价的核心任务是对教育活动的______进行价值判断。
答案:质量和效果。
2. 常见的教育测量方法有纸笔测验、观察法、访谈法和______等。
答案:项目反应理论(IRT)。
3. 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一种常用的______。
答案:内容效度依据。
4. 教育评价中,______是指评价系统对所有被评价对象公平对待的程度。
答案:评价的公正性。
5. 在进行教育测量时,为了确保分数的稳定性,我们通常会通过计算______来评估测量工具的质量。
答案:信度系数。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配置性评价D. 标准参照评价答案:A2. 在教育测量中,若一个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85,这意味着该测验的可靠性()。
A. 较低B. 一般C. 较高D. 不确定答案:C3. 关于效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效度反映的是测量工具能否准确测出所要测量内容的程度B.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整个待测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C. 结构效度只能通过实证方法验证D. 同一测验的效度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被试者群体变化的影响答案:D4. 下列关于项目难度和区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浅谈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近年来,中国教育界普遍认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High School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HALE)作为检测高中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考试,教育部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布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指导意见》(Comprehensive Guidance on High School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s),指导设计HALE考试的方法。
在这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设计HALE考试的方法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参照设计原理、参照设计步骤以及分析设计HALE考试案例,对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设计HALE考试的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期为设计HALE 考试提供思路与参考。
一、参照设计原理参照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测试任务时,根据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参照数据,从而保证测试任务的内容及格式的合理性、有效性等。
根据参照数据的来源可以分为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
标准参照又可分为一般性参照与具体性参照,一般性参照指的是从某些通用标准及抽象原则出发,利用规范文本以及抽象原则等,为HALE设计测试任务;具体性参照指的是从某些具体的字段知识中发现一定的标准,以此标准作为考试内容的参照,并根据学科特有的学习技能,设计测试任务。
常模参照是从一定规模的学生的学习数据中发现的常模,借助高大的可信度及频繁的反馈功能,设计测试任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二、参照设计步骤参照设计HALE考试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1、阶段性确定HALE考试框架。
首先应明确HALE考试的检测对象、考试范围、考试目标领域、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
2、根据确定的检测对象及考试目标领域,进行标准参照及常模参照。
标准参照旨在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确定学生的各级能力要求;常模参照则从学生学习达成水平的角度,确定各级别的学生测评标准。
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在心理测量学中,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是两种常用的参照标准,它们在测量和评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它们的应用进行分析。
标准参照是指将被测者的得分与一个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这个标准可以是某种基准,也可以是某种规定。
在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标准参照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
通过与这些标准进行比较,可以评估被测者在某个特定领域的表现水平。
例如,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以与同龄学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他的数学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常模参照则是将被测者的得分与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这个群体可以是同龄人群、同学历水平的人群等。
通过与这些群体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被测者在某个特定领域的表现与一般群体相比是否有优势或劣势。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可以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他的身高是否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在心理测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评估被测者在各种能力和特质上的表现,从而为个体的发展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在临床诊断中,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此外,在组织和企业中,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也可以用于选拔人才、评估员工表现等方面。
总之,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在心理测量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各种能力和特质上的表现水平,从而为个体的发展和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名词解释
常模参照测验(norm-referenced test)是一种衡量个体在某个特定领域中表现的评估工具。
该测验根据一组参照群体(即常模)的表现结果来评估个体的得分。
常模通常是由大量代表性群体的分数构成的,例如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似的人群。
个体的得分可以通过与这些参照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相对位置,例如使用标准分数或百分位等标准化得分。
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referenced test)是一种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知识、技能或能力水平的测验。
这种测验的主要目的是判断个体是否达到了事先设定的标准或标准。
标准可以是预先确定的特定得分线或水平,也可以是根据领域内专家的共识设定的。
评估结果通常通过判断个体的得分是否达到指定的标准来衡量,根据是否达到标准,个体可以被称为通过或未通过测验。
而不同个体的得分水平在标准参照测验中没有直接比较的意义。
常模參照與標準參照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涂柏原關於這個題材,在這個專欄應該曾經出現過,考慮到讀者群幾乎每一年就更動了三分之一,再回到這個主題上面,應該還是合適的。
對於從各式各樣的測驗所得到的分數,要進行解釋時,隨著測驗的功能與特性,一般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式: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以及標準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
如果我們解釋個別學生的測驗分數,是拿他的分數來和全體學生的分數作比較,則這種解釋測驗分數的方式便稱為「常模參照」。
這是一種以「相對性比較」的觀點,來看待個別學生的測驗結果。
段考成績排名、心理測驗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或是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 PR)等,都是利用常模參照的方式來解釋分數。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解釋個別學生的測驗分數是以描述他在某一個界定清楚的領域上重要工作表現有多好,或是他的表現以達到什麼樣的優良程度等術語來表示時,這種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便稱為「標準參照」。
這種分數解釋的方式基本上是採用「絕對比較」的觀點來看待個別學生的測驗結果。
一般來說,醫師執照、會計師、建築師、律師等證照考試,或是汽車駕駛執照考試等等,都不需要注意排名或是與別人的分數進行比較,需要的只是與某一個標準來進行比較,若考生的分數已經高過那個標準,那麼即可發給證書或是給駕照。
以基本學力測驗來說,最早在提出以基本學力測驗取代傳統的高中聯考時,大家一聽到「基本學力」四個字時,都會以為基本學力測驗的功能應該是測學生的學力是否已達到「基本」的水準,似乎這個測驗是用來作為「門檻」的。
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學力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將會是屬於標準參照的,因為關心的將是某個考生的分數是否高過門檻,而不是該生的分數是排在團體當中的哪一個位置。
因為要減輕學生考試的負擔,因此教育部不准各個招生區或是學校加考其他的學科紙筆測驗﹔甚至在多元入學方案中,對於選擇以「登記分發」來入學者,只根據其基本學力測驗的分數來分發。
5.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1. 常模参照性测试(横向)常模参照测试是为了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每个考生的成绩只需要跟其他考生比较,确定其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因此常模参照性测试适用于选拔性测试,在中国比较重要的考试大都是常模参照性测试,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常模参照性测试的选拔性目的决定了其独有的特点,从命题角度而言,命题内容覆盖面宽,命题难易度离散程度较高,有助于拉开分数段;分数主要采用百分或标准分数的形式,能够报道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
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55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是76%,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76%的人。
再如某考生六级报道总分是60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在87%~92%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87%的人,但不会优于92%的人。
看图并指出这位考生在汉语水平测试中所处的百分位置:优点: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优点在于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较为公平,因为通过考试与否的标准是以与其他考生公平竞争的结果来确立的,尤其是中国学生比较习惯于这种测试模式,他们较习惯于从自我位置的确定中找到前进的目标。
缺点:(1)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不足在于常模的效度往往受到受试人群的影响,常模随着受试人群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在常模参照性测试中的表现不能直接说明其在语言中的实际表现。
(3)常模参照性测试的回波作用有待商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通过考试,那么责任往往推卸给试卷内容,而不是首先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是否出现了问题。
2. 标准参照性测试(纵向)Carrol, Cronbach, Glaser在1963年发表了三篇论文,提出了标准参照性测试的概念。
与常模参照性测试不同,标准参照性测试在考试之前就已经预先定好了衡量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通过和不通过。
浅谈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
方法
以《浅谈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为标题,在当前教育考试改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从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方法的实践角度,提出了将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结合起来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首先,从实践角度论述了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标准参照作为考试设计的重要准则和基础,一方面实现了统一考试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保证了考试均衡性和公平性。
常模参照通过对往届考生的表现和学业成绩进行收集和研究,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况,帮助教育部门更准确有效地开展学业水平考试,为高中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其次,本文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
在面向该方法的水平考试设计中,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互协调,在学科建设和考试设计中继承和完善,达到高中学科设置和考试评价同步发展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
最后,本文进一步指出,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必须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同时,应当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与评价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指出了将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结合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实施这种方法的方法,以便对学校、考试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5.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1. 常模参照性测试(横向)常模参照测试是为了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每个考生的成绩只需要跟其他考生比较,确定其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因此常模参照性测试适用于选拔性测试,在中国比较重要的考试大都是常模参照性测试,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常模参照性测试的选拔性目的决定了其独有的特点,从命题角度而言,命题内容覆盖面宽,命题难易度离散程度较高,有助于拉开分数段;分数主要采用百分或标准分数的形式,能够报道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
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55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是76%,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76%的人。
再如某考生六级报道总分是60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在87%~92%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87%的人,但不会优于92%的人。
看图并指出这位考生在汉语水平测试中所处的百分位置:优点: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优点在于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较为公平,因为通过考试与否的标准是以与其他考生公平竞争的结果来确立的,尤其是中国学生比较习惯于这种测试模式,他们较习惯于从自我位置的确定中找到前进的目标。
缺点:(1)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不足在于常模的效度往往受到受试人群的影响,常模随着受试人群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在常模参照性测试中的表现不能直接说明其在语言中的实际表现。
(3)常模参照性测试的回波作用有待商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通过考试,那么责任往往推卸给试卷内容,而不是首先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是否出现了问题。
2. 标准参照性测试(纵向)Carrol, Cronbach, Glaser在1963年发表了三篇论文,提出了标准参照性测试的概念。
与常模参照性测试不同,标准参照性测试在考试之前就已经预先定好了衡量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通过和不通过。
标准参照考试一、引言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是一种基于某种特定标准而非固定分数的评价方式。
它主要考察个体在特定任务或知识领域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与他人相对的排名或水平。
标准参照考试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规划教育目标。
二、标准参照考试的特点1.任务特定性:标准参照考试是基于某一具体任务或知识领域进行的评估,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
这种考试的设计旨在衡量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表现评估:与传统的常模参照考试不同,标准参照考试更注重个体在特定任务中的实际表现。
它不仅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考察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3.具体标准:标准参照考试需要设定明确、具体的标准,用于衡量学生的表现。
这些标准通常由教育专家、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反馈与改进:由于标准参照考试强调实际表现,因此其结果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三、标准参照考试的应用1.教育评估:在教育领域,标准参照考试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能力评估。
这种考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技能领域中的表现,进而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职业发展:在职业培训和选拔中,标准参照考试也具有重要价值。
它能够衡量个体在特定职业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3.资格认证:在资格认证领域,标准参照考试常被用作衡量个人是否达到某一行业或岗位的最低标准的手段。
通过标准参照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认证。
4.研究领域:在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标准参照考试也被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或社会技能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四、实施标准参照考试的挑战与对策1.确立明确的标准:确立具体、明确的标准是实施标准参照考试的首要任务。
教育者和专家需共同商讨并制定出合适的标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