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总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257.34 KB
- 文档页数:1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一地理理思思维导图: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和应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
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4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方法。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5、四季更替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9、大气受热过程
10、气压带与风带
11、天气系统
12、水循环
13、洋流
14、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
/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8、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9、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0、自然灾害。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2. 城市化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明显。
3.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2. 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
3. 北方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南方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
八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海陆兼备领土四端东: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西:帕米尔高院上南:曾母暗沙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
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
2个内海,东部濒临4个海行政区划省(23个),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特别行政区(2个)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第二节:人口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
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成立后增长较快。
人口问题:巨大的人口数量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分布特点:人口东多西少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数量与密度:东(东南)多;密,西(西北)少,疏第三节:民族民族概况民族构成: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各异民族分布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散居,交错杂居,小聚居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正确看待我国的自然资源资源大国:总量丰富,物种齐全“地大物博”资源小国:人均资源不足,“地大物薄’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非可再生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土地资源利用的类型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土地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丘陵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的高原,山地难以利用的土地西部内陆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土地污染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南丰北缺时间:夏秋多,春东少,年际变化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交通方式的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铁路运输线的分布:东密西疏第二节: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自然条件:关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民的技术水平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部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林业:东北,西南和东南的丘陵,山地渔业:沿海,南方地区西部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第三节:工业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发展差异:东部地区快,中西部地区慢三大密集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我国工业的分布东部工业地区密集,集中了四大工业地区中部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工业区中心较少,分布稀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中西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东部: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地势特征: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气候,水流,水能的影响对气候: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河流:便于东西交通对水能:水资源丰富第二节: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优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