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51
一、胆总管囊肿概述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
该疾病以胆总管囊状或梭状扩张,伴有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
该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病因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部肿块、黄疸等,症状多在婴幼儿期出现,呈间歇发作。
二、胆总管囊肿术后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2)体位护理: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囊肿破裂。
(3)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少吃脂肪过多的食物,尤其要避免吃肥肉、鸡皮和食油多的食物,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2.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有利于胆汁引流和减轻腹部张力。
(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定期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4)饮食护理:术后患者应给予低脂、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逐渐增加饮食量,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5)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物等,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并发症护理①胆汁渗漏: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如有胆汁渗漏,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局部引流或手术处理。
②胆管狭窄:术后定期复查胆管,如有狭窄,给予扩张治疗。
③胆道感染: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
3. 术后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2)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术后康复。
(3)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用药、复查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三、总结胆总管囊肿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操作指南(完整版)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s,CC)又称(先天性)胆道扩张症,是一种胆道系统的发育畸形,其特征是先天性的胆总管扩张(少数患儿胆总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可合并肝内胆管的扩张,绝大多数合并胰胆合流异常[1,2,3,4]。
传统上Todani分为五型[2],临床上常见的是囊肿型和梭型(远端狭窄型和非狭窄型)[3],前者多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肝内胆管扩张,胰管和共同管不扩张,发病早,产前可以诊断;后者胆总管远端不狭窄,而合并共同管扩张及蛋白栓梗阻[1,3],合并胰腺炎多,发病稍晚。
相当多的患儿合并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向远端异位,提示病因与胚胎早期肝憩室发生远端异位有关[4,5,6,7]。
胆总管囊肿患儿常表现为腹痛,黄疸和包块[1,2,3],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肝功能损害[8]、胆道穿孔[9,10]、自发性出血[11,12,13,14],营养不良甚至癌变[15],根治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1,2,3]。
近年来随着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日趋成熟,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治疗胆总管囊肿的水平,规范手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和卫计委行业专项"小儿腔镜诊断治疗先天畸形技术规范、标准及新技术评价研究"课题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操作指南》。
一、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已经被临床应用认可的适应证:①胆道扩张(直径≥10 mm);②有临床症状,胆道轻度扩张或不扩张(直径<10 mm)或者临床症状缓解期胆道不扩张,合并胰胆合流异常者;③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后2~8周无腹膜炎者;④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后肝管空肠吻合口周围狭窄胆道梗阻[16];⑤产前诊断胆总管囊肿者,如果肝功能损害应该尽早手术,如果无损害表现建议在3个月内根治手术[17,18,19,20,21]。
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麻醉:全麻。
2体位:仰卧位。
3切口:儿童常采用高位的横切口,成人通常采用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均可提供充分的暴露。
4探查:常规探查腹腔,尤其庆仔细评估有否门脉高压、肝脏的病变、脾脏大小及胰腺状况,并观察囊肿的位置和大小等。
5游离囊肿5.1首先游离胆囊和胆囊管,将胆囊从胆囊床上游离下来,这样囊肿的前壁在肝门部就可以显露出来。
5.2剪开囊肿前面的腹膜,显露囊肿壁,沿囊肿与周围组织分开。
可行Kocher切口,显露囊肿远段的外侧壁,分离囊肿前壁与十二指发肠第一部及胃窦部的粘连,沿囊肿壁逐渐延伸到胆总管胰腺后段,到达囊肿下方胆总管变窄的部位。
应紧靠囊肿下方切断胆总管,远离囊肿容易损伤高位汇合的胰管。
远端胆管缝闭。
5.3提起囊肿,分离囊肿后壁,通常后壁与门静脉之间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沿这一层次向上较容易到达肝门部。
但有时会遇到囊肿周围粘连严重者,这时囊肿游离会发生困难,尤其是强行游离囊肿后壁有损伤门静脉的危险,这种情况可采用Lilly方法保留囊肿后壁。
具体操作是横形切开囊肿,切除囊肿的内、外侧壁,而后壁则分离出较厚的囊壁内层,将与门静脉粘连的外层留下,以免损伤门静脉。
事实上,需要这种处理的情况并不多。
整个囊肿游离后,在接近正常的肝总管处切断。
5.4胆肠吻合:多数情况下,肝总管均有继发性扩张,若肝总管直径在1.5cm以上,则可直接与空肠作吻合。
若肝总管不扩张,较细,则可沿肝总管向左肝管剪开,以扩大吻合口。
胆道系统的重建是由一段长50~70cm的结肠后无功能空肠袢来完成的,吻合口采用4-0可吸收缝线一层间断缝合。
吻合口是否置支撑引流管尚无一致意见,多数情况下无此必要。
II型胆管囊肿手术:单行囊肿切除即可,不必置T管。
III型胆管囊肿手术: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在肠腔内行囊肿半球状部分切除,囊肿壁本身除有胆管壁外,还有一层十二指肠壁,可直接将残缘囊肿壁与十二指肠壁做一层间断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