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77
生国塞题匿刊垫!Q生!旦苤!!鲞筮2翅g避』壁型丛塑型鱼型丛鲤盟塑丛型:垫!壁:!尘:!!:№:2胆总管囊肿内膜切除及胆肠内引流术24例分析李传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及右上腹包块。
本病儿童发病率较多,成人发病率低…。
其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肝管狭窄、肝管结石、胰腺炎、囊肿合并癌变等∞J。
手术方式由原来的单纯囊肿引流到近来的囊肿切除,胰胆分流重建。
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患者24例,均将囊肿内膜彻底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重建胆道引流,使手术风险显著降低,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8个月一42岁,平均6.8岁。
囊肿型17例,直径3.5—18cm,平均(6.1±2.4)c m;梭型肿块7例,直径2.5—5.0cm,平均(2.8±0.5)cm。
术中总失血量30—120m l,平均50.2I I I l,无需术中输血,无损伤f J静脉和肝动脉者。
术前常规做B超检查,12例同时做C T检查,4例行磁共振呈像检查,均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肿块来源于胆总管,3例同时伴有肝管结石。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肋下斜切口或腹直肌切口进腹,穿刺证实为胆汁,并送细菌培养。
常规切除胆囊,仔细探查肿块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粘连程度。
因完整剥离囊肿渗血较多,且儿童对失血的耐受性差,因此我们首先切开囊肿前壁吸净囊肿内胆汁,辨清楚近端胆管开口及囊肿下端胆管开口,并仔细寻找有无胰胆合并开口,如能发现(多为针孔大小),则经此开口放入导管,作术中胰管造影,然后剪除多余的且无粘连的囊肿前壁及右侧壁,将囊肿后内侧壁内膜小心的剥离并全都切除内膜,如肝管囊肿连接处狭窄,则将狭窄段切开,或将扩张的左右肝管成型,囊肿下端切至距胰管开口0.5cm处,缝闭胆管下端。
然后距屈氏韧带20cm处,切断空肠,远端自结肠后提起,行肝管空肠R o ux—en—Y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下方40~45cm处,将近远端空肠端侧吻合。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9月第19卷第18期Chinese Remedies &Clinics ,September 2019,Vol.19,No.18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胆道畸形,好发于亚洲人,发病率为1/13000,男女发病比约为1∶4[1]。
手术是根治该病的唯一方法,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是手术的金标准。
随着微创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被越来越多的小儿外科医生认可[2]。
Farello 等[3]1995年首次报道对1例6岁胆总管囊肿女孩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李龙等[4]2002年首次报道我国首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病例。
之后,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在我国迅速发展。
至此,我国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病例数目已经达到世界最多。
本文就该病的分类、微创手术的时机、手术方式进行讨论。
1胆总管囊肿的传统分类以及形态学分类Vater 首先对胆总管囊肿进行描述,Douglas 详细描述了胆总管囊肿[5]。
1959年Alonzolej 等[6]将该病分型。
Todani 等[7]1977年提出新的分型:Ⅰ型,胆总管扩张的形状可以是囊性、局灶性或者纺锤形(分为A 、B 、C 三个亚型);Ⅱ型为胆总管囊状憩室;Ⅲ型为胆总管末端的囊性扩张;Ⅳ型分为A (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和B (罕见多发的肝总管囊肿)。
Ⅴ型为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
经典的Todani 分型基于扩张的不同解剖位置以及形态学分类,其简单性、可重复性使它成为临床分类的重要工具。
然而该病各型发病率的不同,有报道统计:Ⅰ型(50⁃90%),Ⅱ型(2%),Ⅲ型(1.4%~11.5%),Ⅳ型(15%~42.9%),Ⅴ型(2%~20%)[8]。
由于经典分型中Ⅱ,Ⅲ,Ⅴ型少见,且不能准确指导手术,因此有学者提出不同分类。
刁美等[9]2012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化分型,她根据远端胆总管直径是否大于2mm ,分为狭窄性和非狭窄性胆总管囊肿。
肝胆外科杂志2007年6月第15卷第3期Journal ofttepatobiliary Surgery,Vol,15,No.3,Jun.2007 199 形切除,效果良好并避免了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和增 加手术并发症。 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于胆囊癌的分期和分级,也与手术方 式和手术的根治度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同的手术 原则是:按Nevin分期,I、Ⅱ期作单纯胆囊切除术, 部分Ⅱ期可行根治性切除,Ⅲ期应争取做根治术,Ⅳ 期和V期部分有条件者行扩大根治术,否则主张行 姑息性切除术 J。非手术治疗主要有PTBD+胆道 内支架治疗,它可以暂时解除黄疸,可以延长患者带 瘤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本组I、Ⅱ期者8例,行 胆囊切除术。Ⅲ期6例行胆囊癌根治术,Ⅳ、V期8 例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5例,姑息切除3例。PTBD +胆道内支架治疗7例。 本组胆囊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胸腹腔积液 (5例)、肺炎(6例)、切口感染(3例)、心衰(1例)、 ARDS(5例)、MOF(1例)。其中2例出现ARDS并
发症的患者,均为胆囊癌晚期,行扩大根治术,由于 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分别于术后8天和36天自动 出院;出现MOF并发症的患者,高龄、行胆囊癌姑息 切除术,术后23天死亡,考虑ARDS和MOF与患者 高龄、合并心肺疾病及手术创伤大有关。 参考文献: 1 Sheth S,Bedford A,Chopa S.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recongni- 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cholecystectomy[J]. Am J Gastroenterol,2000,95:1402—1410. 2黄志强.胆道癌外科治疗:世纪回眸[M].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16(2):69—72. 3 Kim KA,Park CM,Park SW,et a1.Contrast enhanced power Doppler US:it is usefull in the diferentiation of gallbladder disease [J].Clin Imaging,2002,26:319—324. 4 Leone N,De Paolis P,Garino M,et a1.Surgery for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our experience[J].Panminnerva Med,2002,44:227— 231. (本文编辑朱化刚)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的护理(一)【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黄疸;手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一经确诊需尽早手术,以减少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并发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1〕。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8个月至12岁,平均7.2岁。
术前有间歇性黄疸者17例,腹痛及腹部触及包块者12例,患者均经B 型超声或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本组病人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16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在此基础上行胆囊切除术。
18例均留置腹腔引流管,4例患儿留置胆道引流管,术后均痊愈出院。
随访六个月至1年所有患儿无腹痛、黄疸及返流等症状出现。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年龄小,应首先做好家长的心理支持工作,讲解该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手术成功率和术中麻醉监测,消除其后顾之忧,同时配合医护做好患儿的心理准备。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状况,给以体贴、关心和安抚,使患儿感受到温暖,取得信任,消除其精神上的不安,主动配合治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本组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或贫血,为提高手术耐受力,以利于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术前予护肝治疗,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C及维生素K等,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类饮食。
可少量输新鲜血、氨基酸和白蛋白。
(3)控制感染:本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及肝功能受损,术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发生黄疸的患儿,加强皮肤护理,注意入院时剪指甲、指导家属给患儿每日用温清水擦皮肤,以减轻皮肤瘙痒,同时防止受凉,预防感冒。
(4)术前准备:采血检测出凝血时间,检测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完善心电图、B超等各项必需的术前检查,做交叉配血试验。
术前一日备皮,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盐水灌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