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的调理和脱水性能的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13.21 KB
- 文档页数:3
(1)[1]因为污泥不易保存,而每次所取剩余污泥的固含量在2-5g/L之间波动,含水率也会有变化。
(2)[2]pH为3时,污泥的比阻最低。
表明酱油污水污泥的等电点接近于3,在调质前,其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
因此,当向污泥溶液中加入酸时,溶液中的H+可中和污泥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间的排斥力减小,扩散层厚度变薄,比阻将随pH的降低而降低,并在pH为3时,表面电荷被完全中和,污泥比阻达到最低;当继续加入酸时,过多的H+导致紧密层吸附过量的反离子,使颗粒间静电斥力重新建立,即当pH<3时,比阻随pH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当向原泥中加入OH-时,会增大污泥颗粒的带电量,颗粒间排斥力增大,体现为pH>7时,比阻随pH的增加而增大。
(3)[3]试验研究发现酸化预处理破坏了污泥絮体结构,改变了污泥中水分分布,减少了污泥结合水含量,提高了污泥可脱水程度,从而改善了脱水效果。
酸处理的作用机理就是创造一个酸性环境,让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水解、微生物细胞瓦解,污泥水分分布发生变化,一部分间隙水从絮体中或细胞内部被释放出来。
(4)[4]目前,超过90%的城市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及运行,剩余污泥量相应增加。
剩余污泥的处理不但会增加污水处理费用,还会带来二次污染,如恶臭、寄生虫卵、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了水资源和上地资源。
因此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如何减少剩余污泥量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课题[1-2]。
(5)[5]污泥处理周期较长,主要是因为水解是整个过程的限速阶段。
水解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微生物细胞壁(膜)的存在,只有将细胞壁(膜)破坏,使有机质流出,微生物才能利用它们顺利消化。
为了提高污泥利用效率,缩短处理周期,各种物理、化学手段被用于污泥的预处理[2]。
酸和碱的作用是在抑制细胞活性的同时使细胞壁溶解,释放出胞内物质,使其容易被其他活性污泥所利用。
(6)[6]热处理及碱处理污泥均可以使细胞壁产生破解[2,3],破坏污泥中胶体结构[4],改变污泥中水分的分布情况,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5]。
化学调节对化学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摘要:采用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对化学污泥进行调节,分别选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絮凝剂对污泥进行调节。
将絮凝剂配制成1‰的溶液备用。
量取200ml的污泥置于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絮凝剂,以100r/min,快速搅拌30s,然后以60r/min慢速搅拌2min。
通过改变絮凝剂的用量和污泥的ph值来观察调节的效果。
并测定污泥的粒径分布、上清液浊度、比阻等指标,分析污泥脱水的影响因素和原理。
关键词:化学污泥絮凝剂脱水性能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32-021 试验1.1 仪器与试剂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yxj-1型、光电式浊度仪、程控混凝土搅拌仪tj6。
试剂:dbh1700和dbn312型絮凝剂,dbc2725。
溶于水,配成1‰溶液,按照200ml污泥加入20、30、40、50、60、70、80、100ml 的配好的1‰絮凝剂溶液,投加量按加入的絮凝剂质量占污泥干重的比值计算。
1.2 材料选取自漯河某大豆工业污水处理站的化学调节池作为研究对象,泥样取回后静置24h,待其稳定后倒去上清液,剩余浓缩后污泥为实验材料。
1.3 方法(1)污泥比阻的测定,见参考文献[2]。
(2)污泥含水率的测定,见参考文献[2]。
(3)浊度的测定。
浊度采用絮凝剂预处理污泥后,静置30分钟,取上清液用gss-3b型浊度仪测其浊度。
(4)污泥絮体粒径的测定见参考文献[3]。
2 结论和讨论2.1 絮凝剂对滤液浊度和污泥粒径的影响试验对上清液浊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絮凝剂对上清液浊度的影响由图1我们看到随着絮凝剂的投加量的增大,离心液浊度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的过程。
dbc2725型pam对上清液浊度影响不大,在投加量为6.67‰时,上清液的浊度达到最低值420;dbh1700型絮凝剂相对dbc2725型絮凝剂对上清液的浊度影响较大,在投加量为10‰时,浊度达到最低值203;dbn312型絮凝剂在三种絮凝剂对上清液浊度的影响中食效果最明显的一个,在投加2.67‰絮凝剂后,上清液的浊度就能迅速下降至140,随后在絮凝剂的投加量在2.67-10‰之间时,浊度稳定在一个较低的范围。
调理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比较研究调理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比较研究污泥是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高含水量和难以降低的黏性使其成为处理和处置的难题。
传统的污泥脱水方法包括压滤、离心脱水和浓缩干燥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能耗高、成本昂贵和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求改进污泥脱水性能的新途径,其中调理剂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调理剂是一种能够影响污泥性状和脱水性能的物质,它可以通过改变污泥的水分结构和表面特性来提高脱水效果。
常见的调理剂包括无机盐、有机聚合物、高分子胶体等。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为寻找最佳调理剂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调理剂进行比较:石灰、聚合物和无机盐。
我们使用相同比例的污泥样品,并根据每种调理剂的推荐用量加入到污泥中。
然后,利用离心脱水法对污泥样品进行脱水处理。
在离心脱水过程中,我们测量了不同调理剂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固体含量和脱水效率等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聚合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聚合物分子链的引入可以改变污泥颗粒的表面电荷,促使颗粒之间的离子或吸附剂聚集,从而提高了污泥的固体含量和脱水效率。
而石灰和无机盐的效果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它们对污泥颗粒的表面电荷产生的影响不够明显。
另外,我们还对不同调理剂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方面的分析。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聚合物调理剂可使污泥颗粒之间产生较强的聚集作用,从而形成可以更有效排水的稳定胶体颗粒结构。
而石灰和无机盐处理的污泥颗粒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聚合物处理导致了污泥中部分有机成分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也可能是聚合物调理剂能够改善脱水性能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聚合物调理剂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改变污泥颗粒之间的聚集状态,提高固体含量和脱水效率。
实验七 污泥过滤脱水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2.掌握用布氏漏斗试验选择混凝剂;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二、实验原理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
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种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剂后)的过滤性能。
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
过滤时滤液体积V(ml)与推动力P(过滤时的压强降g/(cm 2),过滤面积F(cm 2),过滤时间t(s)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cm ·S 2/ml),滤液粘度μ(g/cm 2·s)成反比。
)ml (RPF V t μ= (1) 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R c 和过滤隔层阻力R g 构成。
而阻力R 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
因此将(1)式改写成微分形式: )(g c R R PF dt dV +=μ (2)由于R g 比R c 相对说较小,为简化计算,姑且忽略不计。
F V C PF PF dt dV 'μαμαδ== (3)式中:α′: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
δ:滤渣厚度C ′: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得的滤渣体积。
如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重量污泥的比阻代替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则(3)式可改写为: CV PF dt dV μα2= (4)式中:α:污泥比阻,在CGS 制中,其量纲为(s 2/g),在工程单位制中其量纲为(cm/g)。
在定压下,在积分界线由)到t 及O 到V 内对(4)式积分,可得:V PF C V t ⋅=22μα (5)式(5)说明在定压下过滤,t/V 与V 成直线关系,其斜率为: 22/PF C V V t b μα==(6) C b K C b PF ===μα22因此,为求得污泥比阻,需要在实验条件下求出b 及C 。
b 的求法可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定一系列的t ~V 数据,用图解法求得。
浅谈污泥调理加板框压滤深度脱水技术【摘要】本文就污泥调理加板框压滤脱水技术进行阐述,从实际施工中累计经验,并运用到在建项目,提出相应的污泥调理方法,对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污泥调理板框压滤脱水技术要解决污泥处理问题,首先要解决污泥的脱水问题。
污泥深度脱水是指对污泥进行调理,破坏细胞壁,释放结合水、吸附水和细胞内水,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使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下的脱水方式。
较常用的污泥调理剂有三氯化铁、石灰等。
1 污泥特性与脱水难度要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处置目标,污泥脱水至关重要,只有把污泥水份降至60%以下,资源化综合利用才有可能。
污泥脱水的难易,除与水份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有关外,还与污泥颗粒的大小,污泥比阻和有机物含量有关,污泥颗粒越细、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泥比阻越大,其脱水的难度就越大。
2 现常用污泥深度脱水工艺虽然目前各方均声称自己的工艺具有专有技术特点,但归纳起来,现深度脱水工艺均带有如下特征:脱水前均需投加药剂对污泥进行稳定调理;大部分采用板框隔膜脱水,极少数采用带机脱水。
3 工程案例上海市天山污水处理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的天山路和双流路路口,服务于苏州河市区段上游地区;该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干污泥量13tds/d,湿污泥量1300~1500m3/d,污泥含水率99~99.13%,折算成80%含水率污泥量为65t/d。
污泥深度处理采用离心浓缩、添加消石灰和三氯化铁调理+隔膜压滤机脱水的工艺。
3.1 本工程深度脱水工艺流程本工程采用铁盐石灰加板框压滤工艺,该工艺是在污泥里投加石灰和三氯化铁进行调理,然后通过高压隔膜压榨,使浓缩污泥经压榨后污泥含水率降到60%。
3.2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方案比选石灰加带机压滤工艺污泥脱水效果较好,但石灰用量极大,运行环境条件差,产生的污泥量较大;调理剂加板框压滤工艺目前为厂家保密技术,须采用打包建运的模式操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受调理剂的影响,污泥的病理和毒性尚不明确;相比较之下,三氯化铁、石灰加板框压滤技术深度脱水工艺目前应用较多,工艺技术成熟、脱水效果好、运行情况稳定,使用的药剂较易得到、价格便宜、无毒无害、不产生其它潜在污染,滤液对生物处理无不良影响。
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系统设计及调试运行某省***市某污水处理厂包含污水处理工程、再生水处理工程和污泥提标改造工程三部分。
该厂于20**年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10万t∕d,采用国内外较成熟的A/0工艺,设计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污泥处理系统采用带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约80%,脱水后污泥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地下水资源,该厂于20**年启动再生水项目,主体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V型滤池+C102消毒”,设计规模为10万t∕d,目前供水规模为7万t/d左右。
为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中的一级A标准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中规定的开展卫生填埋的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60%的要求该厂于20**年6月启动提标改造工程,该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在原污水处理厂区新建粗格栅及平流沉砂池、碳源投加间及A/0生化池,于20**年9月完成调试运行,出水到达设计要求。
二期工程:除臭及污泥深度处理,除臭系统采用生物滤池除臭方式,污泥深度处理系统为污泥重力浓缩/化学调理/高压隔膜压滤机脱水,污泥深度处理系统于20**年8月完成调试运行。
本文主要介绍污泥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及调试运行。
1设计规模提标改造工程一期完成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初沉池污泥,排放量约300m3∕d,含水率约97%;(2)污泥回流泵房排除的剩余活性污泥,最大排放量为1300m3∕d,含水率约99%;(3)再生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沉淀池排放的化学污泥,排放量为400m3∕d,含水率约99%o综合计算上述三部分污泥量,确定设计处理污泥量为2000m3∕d,含水率约98.7%o2工艺流程图1为污泥深度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该工艺流程为剩余污泥、化学污泥首先经过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与初沉污泥一并进入均质池,经泵提升至调理池,向调理池中参加聚丙烯酰胺(PAM)、三氯化铁(铁盐)及石灰药剂调理污泥特性,使其易脱水,最后通过高压和低压两种污泥螺杆泵将调理后污泥泵入至高压隔膜压滤机开展深度脱水,使污泥含水率降至60%左右,脱水后泥饼可直接外运。
市政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工程实例摘要:河南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运行规模50000t/d,产生含水率80%污泥50t/d。
原有剩余污泥处理工艺为离心机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78~82%。
为满足环保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将污泥含水率脱至50%以下,采用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18个月以来的运行结果表示,系统运行稳定,污泥产量及出泥泥质达到相关标准。
关键词:污泥深度脱水市政污泥污泥改性1. 引言生活污泥是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通常是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非均质体,具有含水量高、易腐败、有恶臭、有害的特点,若不进行科学处理处置,将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对于整个生态来说,污水处理也失去了意义[1]。
据环保部预测,至2010年底,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3000万吨(含水率80%),从而成为我国城镇环境污染威胁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泥多为无序堆存或简单填埋,主要处置方式是脱水后直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31%)或农业利用(44.8%)。
根据2010年11月26日国家环保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要求,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污水处理厂应当对污泥农用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进行修复和治理。
如何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并降低滤饼含水率,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的研究重点[2,3]。
2. 设计参数河南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运行规模50000t/d,污泥设计处理规模为50t/d(含水率80%污泥),污泥泥质:含水率78~82%,pH=7,有机质45~65%,比阻 1.58×109 S2/g(脱水前),属于脱水难度较大污泥[4]。
进泥稀释目标值为95%,药剂添加总量为5%(以含水率80%污泥计),脱水后出泥泥饼含水率50%以下。
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以下是关于污泥脱水性能测定实验报告的思考题:
1. 什么是污泥脱水性能?为什么需要进行污泥脱水性能测定?
污泥脱水性能是指将污泥中的水分通过脱水设备进行处理,使其含水率下降的能力。
进行污泥脱水性能测定的原因是因为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直接影响着污泥的后续处理效果和运输成本,因此需要进行测定和评估以确定最适宜的脱水工艺。
2. 污泥脱水性能测定的常见方法有哪些?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常见的污泥脱水性能测定方法有压榨法、离心法、真空过滤法和压力过滤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 压榨法: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低,但脱水效果较差,污泥含水率较高。
- 离心法:处理速度快,脱水效果较好,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较为复杂。
- 真空过滤法:适用于含有大量细菌的污泥,脱水效果好,但操作相对较为困难。
- 压力过滤法:速度快,脱水效果好,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
3. 在污泥脱水性能测定实验中,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污泥脱水性能测定实验中,可能会被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检测设备或器材的精度和准确性。
- 进行实验的环境因素,比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 采集的污泥样品的代表性和保持方法。
-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经验程度。
- 实验中使用的脱水剂或药剂的浓度和质量等。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市污水污泥热水解特性及污泥高效脱水技术探究一、引言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进步过程中不行或缺的环节,但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石油化工污泥脱水性能试验分析【摘要】在石油化工中,含水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工艺流程的必要环节。
这些污泥不仅含有很多的油污和盐分,甚至还含有各种有毒的重金属,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就可能导致各种生态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污泥处理技术臻于成熟。
在此,我们将就脱水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泥脱水性能1 石油化工的污泥标准污泥是污水处理中形成的一种含固液体,在石油化工中行业中处于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这些污泥和传统的污水处理不一样,含水率很高,同时溶积也较高,是所含固体溶剂的数倍,一旦处置不当就会产生二次污染,导致整个工艺流程无法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人畜死亡和土地污染,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规范化,污泥处理技术本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行业中制定了严格的处理标准,达到了排放标准才能排放。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将取样的污泥技术指标和标准排放指标做个比较(如表1所示):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石油化工中的污泥通常有很高的含水率,需要进行压缩处理。
(2)石油化工中的污泥含油量和含盐量都很高,所以需要处理到安全标准才能排放。
(3)石油化工的各种重金属含量都很高,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这个深加工的过程需要提纯和去害化。
2 石油化工的污泥处理方式和流程石油化工中的污泥主要采用隔绝油污染,浮选或者生物降解的方式进行处理,总的说来分为油泥、浮渣泥和活性泥三个部分。
上述三种泥的处置方式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油泥的含水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浮渣泥含有很多的重金属,经过处理后可以产生进一步的经济价值;活性泥含水量最大,内中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用来进行分解和转化。
常见的污泥处理主要有四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污泥浓缩,目的是将污泥初步压缩,这样一来的话,污泥的体积就会小很多,这方便我们对污泥进行深加工;第二个流程是对污泥进行分析,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出来做进一步的处理;第三部是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这样一来污泥中的水分含量就为大为降低;最后一步是污泥焚烧,将这些污泥进行处理甚至可以作为肥料。
污泥脱水污泥经浓缩之后,其含水率仍在94%以上,呈流动状,体积很大。
浓缩污泥经消化之后,如果排放上清液,其含水率与消化前基本相当或略有降低;如不排放上清液,则含水率会升高。
总之,污泥经浓缩或消化之后,仍为液态,体积很大,难以处置消纳,因此还需进行污泥脱水。
浓缩主要是分离污泥中的空隙水,而脱水则主要是将污泥中的吸附水和毛细水分离出来,这部分水分约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5~ 25%。
假设某处理厂有1000m3由初沉污泥和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其含水率为97.5%,含固量为2.5%,经浓缩之后,含水率一般可降为95%,含固量增至5%,污泥体积则降至500m3。
此时体积仍很大,外运处置仍很困难。
如经过脱水,则可进一步减量,使含水率降至75%,含固量增至25%,体积则减至100m3以后,其体积减至浓缩前的1/10,减至脱水前的1/5,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置的难度。
污泥脱水分为自然干化脱水和机械脱水两大类。
自然干化系将污泥摊置到由级配砂石铺垫的干化场上,通过蒸发、渗透和清液溢流等方式,实现脱水。
这种脱水方式适于村镇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维护管理工作量很大,且产生大范围的恶臭。
机械脱水系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污泥脱水,因而占地少,与自然干化相比,恶臭影响也较小,但运行维护费用较高。
机械脱水的种类很多,按脱水原理可分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和离心脱水三大类,国外目前正在开发螺旋压榨脱水,但尚未大量推广。
真空过滤脱水系将污泥置于多孔性过滤介质上,在介质另一侧造成真空,将污泥中的水分强行“吸入”,使之与污泥分离,从而实现脱水。
常用的设备有各种形式的真空转鼓过滤脱水机。
压滤脱水系将污泥置于过滤介质上,在污泥一侧对污泥施加压力,强行使水分通过介质,使之与污泥分离,从而实现脱水,常用的设备有各种形式的带式压滤脱水机和板框压滤机。
离心脱水系通过水分与污泥颗粒的离心力之差使之相互分离从而实现脱水,常用的设备有各种形式的离心脱水机。
泥的调理与脱水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 0.3%~0.5%(以含水率为 97%)。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污泥脱水,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影响污泥脱水的主要因素;
(2)掌握污泥脱水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的污泥具有高亲水性,污泥中水与污泥固体颗粒的结合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预先的处理,即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者加热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则绝大多数的污泥的脱水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污泥预先处理的过程称为污泥调理。
通过对污泥的调理,以改变污泥粒子表面的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的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度、密度和分形尺寸等)、电势能、pH 值以及污泥来源等。
本实验对化学调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调理剂,通过实验比较,确定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1)离心机
(2)离心管
(3)搅拌器
(4)烘箱
(5)电子分析天平
(6)坩埚或表面皿
(7)移液管
(8)洗耳球
(9)250 ml 烧杯
2. 实验试剂及材料
(1)硫酸铁或三氯化铁 40%
(2)氯化铝
(3)聚丙烯酰胺
(4)市政污泥
四、实验步骤
1. 操作过程
将 100ml 浓缩污泥加到 250ml 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然后将烧杯置于搅拌器上,先快速搅拌(150r/min)30-60s,后慢速搅拌(50r/min)3-5min;搅拌结束后进行离心分离。
经预处理的污泥进行离心后,倾倒上清液,取泥饼测定其含固率。
其中,低转速 1800r/min、短时间 2min 离心后泥饼用来评价离心脱水速率;用高转速3800r/min,长时间 30min 离心后泥饼含固率评价可脱水程度,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2. 数据记录
3. 结果计算及表达
(1)1800r/min 离心后污泥的含固率(%)=(m
3
-m
1
)/(m2-m1)×100
(2)3800r/min 离心后污泥的含固率(%)=(m6-m4)/(m5-m4)×100
(3)根据调理剂不同添加量下污泥的脱水情况,绘制含固率随调理剂添加量变化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从图中可知,当转速为3800r/min时,含固率和调理剂添加量呈正相关,即调理剂添加量越多含固率越高,脱水效果越好。
五、思考与讨论
1. 污泥调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对污泥的调理,以改变污泥粒子表面的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
2.污泥脱水的方式有哪些?
答:有自然干化、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带式压滤、离心脱水、污泥干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