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三章,荷据的台湾
- 格式:ppt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20
福师《台湾历史文化》在线作业一-0003
在郑成功复台战役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赤嵌
B:巴达维亚
C:普罗文查
D:热兰遮
答案:D
在清郑“议和”期间,福建总督姚启圣发布有关对台政策的条例是()。
A:《招抚条例十款》
B:“禁海政策”
C:《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D:《讨伐通谍》
答案:A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
A:1662年
B:1663年
C:1661年
D:1624年
答案:A
率领清军出兵统一台湾的将领是()。
A:施琅
B:姚启圣
C:明珠
D:黄朝
答案:A
清朝“迁界令”的颁布是在()。
A:1661年
B:1760年
C:1516年
D:1601年
答案:A
较早反抗荷兰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台湾人民的起义是()。
A:林爽文起义
B:郭怀一起义。
本课程采用线性主导的学习流程。
主要学习内容采用“章-节”的树型目录结构,左右框架模式,左侧为两级目录树,右侧为课程学习内容主显示区,提供学习者学习线索导航,主显区右侧的“互动教学”栏,方便地向学员提供了问题答疑、论坛讨论、自测练习、课程作业、资源下载等动态交互学习交流功能。
本课程的树型目录结构,融入了教师线性的主导学习流程,同时兼顾到学习者的差异性,可按需折叠和展开,并可在不同章节内自由跳转;状态功能区,让学习者很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网络的结构以及当前所学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的线性学习设计和学生主体地位非线性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从台湾历史(1~8章)、台湾文化(9~15章)、台湾宗教民俗(16~18章)三
个维度来组织课程的学习内容,每章配有重点难点介绍、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建议、思考
练习、教案下载等,每章节围绕知识点配有视频资料、文献参考、图片资料等,丰富知识
点的学习;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本课程还提供相关阅读材料目录等资料,以
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单元时间内进行自学,巩固学习成效,扩大知识视野.。
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这从地形上就可以看出来。
台湾山脉走向与大陆沿海地区的山脉走向一致,都是有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台湾岛西部海岸形状与隔海相望的福建海岸形状基本吻合。
台湾海峡最深处不过100米,过半地域深度只有50米,台湾岛与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
从海底地形来看,台湾海峡海底河谷有向南及向北两大河系,这种海底河谷地形是台湾海峡还是陆地的时候,由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
这些都说明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向心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相连接部分沉陷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就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其中有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两岸同文同种。
例如台湾各地相继挖出的黑陶、彩陶、石器等历史文物就可以证明台湾与大陆同属一脉。
漫报板报道:台北地区最近发掘出大批史前文物,与大陆上曹翘出土的一些文物相似,证明台润原始民族的文化,与大陆中原文化是同一系就。
台北市《联合报》11月13日的消息靓,“台北县文献委具会”最近在这个县的土城乡大安寮村掘出了史前遗物石器四百多件、陶片六千六百多件。
出土的石器有石锄、石凿、石刀等,陶器上有绳救、条救、刺校、方格救等图案。
这家报机税:“从土城大安寮所发掘的史前遣物,可以看出在台北地区的原始民族文化与大陆汉人文化有关”。
报抵弓}用“台北县文献会”分析的韶靓,这次出土的“陶器方面如绳胶、方格放等图案,大陆上曾普遍发现。
”“所掘出的有段石凿,曾在福建、杭州等地出土;有肩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状极相似”。
(根据新华社n月22日飘)台湾新近发掘大批史前文物——证明原始文化和中原同一系统<正>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北地区最近发掘出大批史前文物,与大陆上曾经出土的一些文物相似,证明台湾原始民族的文化,与大陆中原文化是同一系统。
如台北县八里乡发掘的以绳纹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在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广泛存在。
台湾高山族文化的瑰宝——浅谈泰雅族习俗文化摘要:台湾泰雅族笼统上属于高山族,因其具有特色的习俗文化如黥面文化,衣饰织缝文化,饮食文化,猎头文化而成为高山族中靓眼的一族,同时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丰年祭也值得受到我们的关注和了解。
关键词:台湾泰雅族;文化;习俗大约在七千年前,古南岛语系民族开始进行横跨大洋的大迁徙,而台湾很可能是迁徙的第一站。
到了大约於五千至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期间,高山族在不同年代里各自从南太平洋飘海过来,而北台湾的泰雅族与赛夏族可能是最早来台的。
泰雅族的族名Atayal,原意为“真人”、或“勇敢的人”的意思。
泰雅族在台湾原住民族群中,属于人口第二多的民族,仅次于阿美族,有9万多人口,分布地区最广,占到台湾山地的三分之一地区,可以说是台湾南岛语族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
泰雅族的文化及其习俗极为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黥面(文面)文化。
泰雅纹面文化是泰雅族生命礼俗的重要体现。
关于泰雅纹面文化有很多解读。
1、生命起源传说2、成年的标志.纹面可以视同成年礼:纹面标志着泰雅男子已取得猎头的经验,女子已掌握了织布的技能而可以结婚了3、女子贞节的象征:婚前性行为是泰雅族严格禁止的,纹面是早期泰雅族妇女确认贞操最重要的一项考验,如果纹面失败或死亡都被认为是欺骗和耻辱。
4、族群识别:泰雅族有猎头的习俗,称为“除草”,为了不误伤自己的同族就用纹面来区别。
5、辟邪的功能:泰雅族认为成年人未纹面部落会遭受重大疾病或死亡,被视为不吉利,与未纹面人结婚不但不会生育甚至可能带给家族灾祸,不纹面者将会被逐出部落。
6、通往祖灵的识别:泰雅族认为泰雅人死后,祖灵会在彩虹的另一端守侯,凭着纹面的标志引领死灵到达彩虹的另一端。
7、独特的审美观:泰雅纹面体现了泰雅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泰雅族的纹面是特殊而美丽的,它承载着泰雅族的历史,也为泰雅族的衣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因为地域的不同,泰雅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族饰有所不同。
台湾历史与文化探究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岛屿,她拥有着灿烂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跨越两岸的重要文化中心,台湾饱含着各种不同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土地,其历史和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启示和体验。
一、台湾历史梳理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
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海洋贸易中,古老的台湾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
17世纪,荷兰、西班牙、中国大陆先后占领了台湾。
1662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孙子郑成功夺回了台湾,建立起后来称为“台湾王国”的政权,直到清朝统一整个台湾。
之后,台湾逐渐走向繁荣发展,经历了许多内外交替的历史事件。
广东人和福建人成为了台湾的主体移民来源,台湾交错的景观从此展开。
二、台湾文化的多样性台湾的文化包罗万象。
不论是本土文化还是逐渐发展的“随著宫庙运动”文化,都为台湾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庙会文化”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
庙会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民俗特色,是台湾民众表达情感、庆祝节日、祷神求福的重要场所。
而“台湾电影”则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代表作品有《悲情城市》《倩女幽魂》《好男好女》等。
此外,台湾还有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诸如宜兰梨山的乌松纹石雕、金门的鲸鱼石雕、台中的竹编玩具等,这些手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台湾美食的特色台湾的美食也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有着“小吃王国”的美誉,台湾有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风味独特的小吃。
从卤肉饭、黑豆腐、口味均匀的香肠、传统豆花、茶叶蛋到剃冰、珍珠奶茶等,这些美食为台湾的口味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色彩,成为了全球闻名的食品。
总结起来,这些成分,种类和特性的混合,在传统中“台湾的现代化和多彩”的风格得以深化,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支柱之一。
台湾的历史和文化熔化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形成了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
它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岛国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启示——保持开放、包容、多彩的文化环境,是人类既定的目标。
台湾历史作文《台湾历史》台湾,这座美丽的岛屿,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它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变迁。
早在远古时代,台湾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据考古发现,台湾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表明在很早以前,两岸的人类就有着交流与往来。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也就是如今的台湾。
这是大陆政权对台湾行使管辖权的最早记载。
此后,隋唐时期,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日益频繁,台湾被称为“流求”。
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辖进一步加强。
宋朝时,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地区的管辖。
明朝时期,台湾被称为“大员”。
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觊觎台湾。
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
1626 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北部。
1642 年,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独占台湾。
1661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渡海作战,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清朝时期,1683 年,清政府派施琅率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
1684 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刘铭传成为台湾首任巡抚,他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了台湾的防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1895 年,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台湾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 50 年的英勇斗争。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祖国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随后,由于国内战争的原因,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统一的决心从未动摇。
《台湾历史与文化》复习思考题《台湾历史与文化》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台北B.台南C.南投D.台东2.在朝廷的公文中较早明确出现“台湾”字样是在什么时候?()A.明万历年间B.南宋C.清代D.三国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A.1624年B.1661年C.1662年D.1663年4.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荷兰长官是()。
A.克伦克B.雅科布·考乌C.揆一D.描难实叮5.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A.1684年B.1885年C.1683年D.1662年6.促使清廷深感台湾地位重要而建省的历史事件是()A.牡丹社事件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英法联军7.日本在甲午战后的谈判中,先占领何地作为对清国施压要求割让台湾的基础?()A.金门B.琉球C.澎湖D.兰屿8.纹面是荣誉的象征,为以下台湾原住民族中哪一族的习俗?()A.泰雅族B.邹族C.布农族D.排湾族9.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何人被推为“台湾民主国”的总统()。
A.邵友濂B.刘永福C.唐景崧D.丘逢甲10.抗日战争时期,确定日本战败后,将台湾、澎湖群岛归还中国重要会议决定的是()A.开罗会议宣言B.雅尔塔密约C.大西洋宪章D.联合国宣言11.台湾陶器生产历史悠久,其中()有“陶瓷之都”的美誉,又被称为“台湾景德镇”。
A.嘉义B.莺歌C.南投D.台南12.下列唯一产生于台湾本土的戏曲是()A.高甲戏B.傀儡戏C.歌仔戏D.布袋戏13.日本投降后出任台湾最高行政首长是()。
A.陈诚B.白崇禧C.魏道明D.陈仪14.为纪念台湾光复,几月几日被定为光复节()A.10月10日B.10月1日C.10月25日D.10月30日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戏剧争奇斗艳文化娱乐与民间习俗有重要的联系。
民间的酬伸拜佛对台湾戏曲发展有直接的作用。
《台湾府志》和一些文人的记述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朱景英的《海东札记》载:“神祠,里巷靡日不演戏,鼓乐宣阗,相续于道。
”《台湾府志》亦载:“俗尚演戏,凡寺庙佛诞,择数人以上主其事。
”《诸罗县志》载:“神诞,必演戏庆祝”。
连横《台湾通史》亦说:“夫台湾演戏,多以赛神,坊里之间,醵资合奏,村桥野店,日夜喧阗,男女聚观,履舄交错,颇有驩虞之象。
”台湾民间村社有“赛戏”的习俗。
据《台湾志略》记载台湾地方,秋收之后,人们有了空闲,便聚在一起赛戏饮酒。
过年的时候也有赛戏的活动。
赛戏以村社为单位,每逢赛戏,人们便着盛装,伴以酒宴,且饮且乐。
或手牵着手,围成圆圈,边歌边舞,其乐融融。
从上述的记载来看,台湾的民间早期的文化生活是以祭祀活动、迎神赛会和歌舞戏曲表演联系在一起的。
清代台湾巡御史黄叔璥的《番俗六考》中说到,他在台湾巡视,至沙辘,老百姓为欢迎他,上演“番戏”。
实际上“番戏”就是台湾原住民的歌舞表演,富有民族特色,不仅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而且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
“番戏”主要是女子表演,“挽手合围,歌唱舞蹈,继复逐队踏地,先作退步,后则踊跃直前,齐声歌呼。
”台湾民间自娱的戏曲活动如果专门的演出是为了给外来者观赏,那就具有了一定的表演成分,就是今日戏曲的雏形。
清代周钟瑄写有《番戏》诗五首。
诗中对“番戏”泼墨不少,使我们对台湾的戏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知道,早期的“番戏”色彩斑斓,歌声甜美,舞姿轻盈,场面热烈,多是由部落祭祀仪式发展而来,充分表现了宗教文化与戏曲活动的密切结合。
虽然“番戏”中具有了大量的戏曲表演因素,当时作为戏剧的独立发展来说,远远达不到成熟的地步。
客观地说,台湾的地方戏曲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移植而来的。
至于准确的传入台湾的时间,至今无考。
不过有一条史料告诉我们,早在荷据时期,戏曲就随着汉人渡台而传入台湾。
(完整word版)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台湾历史与文化相关练习及答案一1 . 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哪一年?A.1684年B.1685年C.1662年D.1683年参考答案:D2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逝,继承他的人是谁?A.施琅B.郑芝龙C.郑克塽D.郑经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 . 封建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A.澎湖巡检司B.台湾府C.琉球巡检司D.台湾省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4 . 在朝廷的公文中较早明确出现“台湾”字样是?A.明万历年间B.南宋C.清代D.三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 矮灵祭是台湾哪一个少数民族的祭典?A.泰雅族B.赛夏族C.鲁凯族D.布农族答案解析:暂无6 . 打败明郑政权收复台湾的清朝将领是谁?A.戚继光B.俞大猷C.万正色D.施琅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 1930年,在台湾嘉义发生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历史上称为什么起义?A.朱一贵起义B.雾社起义C.林爽文起义D.反割台起义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 清朝光绪年间台湾建省,第一任台湾巡抚是谁?A.丁日昌B.刘铭传C.唐景崧D.刘永福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9 . 在台湾诸多的戏曲中,唯一在台湾产生的剧种是哪一种?B.高甲戏C.歌仔戏D.南音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10 . 促使清廷深感台湾地位重要而建省的历史事件是A.牡丹社事件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英法联军答案解析:暂无一.11 . 台湾左镇人化石是在台湾何地发现的?A.台东B.台北C.台南D.高雄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 清代被称为“水沙连番”的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A.雅美族B.布农族C.邵族D.阿美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3 . 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A.台北B.台南D.台东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 矮灵祭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A.阿美族B.布农族C.赛夏族D.雅美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 请问台湾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多少年?A.8500年B.6500年C.2000年D.7000年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6 . 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A.狩猎B.渔业C.农耕D.畜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7 . 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A.印欧语系B.汉藏语系C.南岛语系D.闪米语系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8 . 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A.天目山脉B.戴云山脉C.中央山脉D.怀玉山脉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1 . 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A.采集B.狩猎C.渔捞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2 . 台湾新石器的人类已有那些社会生活现象?A.制打石器,使用陶器B.喜用玉器作为装饰C.饲养家畜,农耕生活D.已知炼铁,使用铁器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3 . 下列哪些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A.大坌坑文化B.长滨文化C.圆山文化D.卑南文化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暂无4 . 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A.台原B.台老人C.岱原人D.山地人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5 . 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A.海岸山脉B.玉山山脉C.中央山脉D.雪山山脉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6 . 下列岛屿哪些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A.澎湖列岛B.绿岛C.彭佳屿D.钓鱼岛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 .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