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与科学创造
- 格式:pdf
- 大小:93.57 KB
- 文档页数:5
知觉与直觉的辩证关系人类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知觉和直觉是最为常见的两种。
这两种方式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知觉与直觉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觉和直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动获取和理解;而直觉则是指不依赖专门的推理和观察,凭借直觉感知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可以说,知觉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而直觉则是我们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
然而,知觉与直觉并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相反,它们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知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
例如,当我们凝视一朵花时,我们的眼睛感知到了它的颜色、形状和细节,同时我们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关于花朵的知识和记忆。
这种知觉过程使我们对花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直觉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有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或信息来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这时直觉就会发挥作用。
以曾经流行的猜谜游戏为例,看到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我们往往会凭借直觉来判断照片中的人物或物品是什么,而不是通过仔细的观察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种直觉判断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但却在有限的时间和信息下帮助我们做出了选择。
此外,知觉和直觉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修正。
知觉可以用来检验直觉的有效性,帮助我们拓宽思维的范围。
世界上的很多重大发明和突破都是来自于科学家们对于直觉的质疑和探索,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直觉的准确性。
同样,直觉也可以启发我们的知觉。
创造力和发明就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的直觉在构思和创造中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在知觉和直觉之间不断切换。
我们通过知觉获取信息,然后运用直觉判断和决策。
这种切换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交织和交互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只依赖单一的方式来处理事物,而要善于运用知觉和直觉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简述创新思维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关于权利和维度的思维活动,开拓了人类认知的新领域,创造了人类认知的新成果。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维、联想和理解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新颖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只有通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学习,甚至经历许多挫折才能获得,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磨砺才能获得。
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广泛的思维活动。
② 想像力在科学中的作用,求150字英语作文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
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
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
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
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
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
根据现科学推论人类最早的想象力原于火,我们的祖先曾经过着和动物一样的生活茹毛饮血的生活食物都是生吃。
一次闪电产生森林大火烧死了很多动物,我们祖先也跑出来也有部分烧死在森林里面。
因为肚子实在太饿只有拿那些烧熟的以死亡的动物来吃。
发现很好吃,煮熟的食物能让人体更好的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也因为火的作用而杀死从而减少人类疾病的发生。
食物的吸收产生大脑含量的增加,看着跳动的火苗就开始七想八想的,想怎么样把火保持下来。
想怎么样利用火取暖。
想怎么利用火。
就能开始想象很多东西,渐渐就通过想系力创造文字、语言、科技。
发明一些新的事物。
火烧过食物使人类体能增加,其他都动物都是很怕火的我们利用火战胜的很多动物。
创造性思维在科技发明中的作用(发表于《扬州学刊》1990年第4期)严公宝20世纪以来,创造性思维在人们思维活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在科技发明中的作用愈益突出,引起了学术界、心理学界的关注、研究和探讨。
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者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和联想、灵感和直觉等因素,以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方式,实现重新组合、匹配、脱颖和升华,从而达到科学创造成功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智力品质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部分,它有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主要是想象、直觉和灵感,这些形式对于科技发明有重大作用。
一、想象的作用:所谓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或引起的联想和猜想。
它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尤其是创造性想象,他是科技人员从事创造性与活动的一个重要思维工具。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出科学假说。
假说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
然而,假说的提出或者形成的机制却非常复杂,其中“想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他能用形象的方式来改造旧的经验。
例如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就是运用创造性想象,形成了物质粒子必定伴随有波,因此也带有波的性质的形象,从而突破了玻尔的旧量子理论,于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说,三年后,这个假说为实验所证实。
从此确立了它作为微观世界基本规律的地位。
第二,是模型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模型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有多种类型:物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想象模型等。
所谓想象模型就是结合运用想象和抽象方法而建立起研究对象(原型)的直观形象式模型。
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工具,它能够反映我们无法感知的,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
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探索原子结构,科学家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想象建立各种原子模型,其中最成功的是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他认为负电粒子象行星绕太阳一样地围绕带正电的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核旋转。
探究非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摘要: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的恒常因素,诸如想象与直觉、灵感、顿悟、情感与意志等作为人类智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认识途径和手段,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突破性和持久性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直觉;想象;灵感;顿悟;情感;意志所谓的非理性因素,是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的,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或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及通过非逻辑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长期以来,非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阐发,非理性认识作为人类固有的一种认识能力,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本文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做一探究。
1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创造作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新颖性、探索性的特点,它不仅需要有更强烈、更饱满的激情作为内在的动力源泉,而且需要在这种激情的强烈刺激下产生直觉和灵感,使疑难问题得到奇迹般的解决。
直觉原意是凝视,其认知意义是不经过其它程序而直接悟出理性结论,做出综合判断,从而达到发展和创新的目的。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是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使与其有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述的东西相符合,柏格森十分重视直觉思维与科学创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直觉思维为根本的“创造进化论”。
直觉判断即当人的思维在刚刚接触外来实体或抽象信号刺激时,就做出直接理解,直接辨别、直接判断结论,它是人的思维洞察力敏感程度的表现,它与一个人的经历、经验,大脑存储的知识、预感能力等积累都有密切关系。
直觉的想象是科学创新不可逾越的阶段,直觉想象的创新作用在四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在想象中提出科学假说,在思维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构建思维。
二是在想象中提出新的科学概念,新概念的提出即是对旧有概念的革命,又是认识的创新。
三是想象作为创造模型的重要手段,在科研中发挥着其它思维过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No2476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直觉思维至今尚未被人们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上受到重视。
相反,却有不少人干脆将与轻率、肤浅等概念混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一、直觉思维及其意义直觉思维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和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本质差异,直觉有赖于形象,但直觉思维凭借的并不仅仅是事物的形象;直觉思维包括科学创造中的灵感状态,而灵感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直觉思维。
纵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史,直觉思维存在下面三种突出的表现: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直觉的启发。
(一)所谓直觉的判别,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实体、现象、语词符号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和综合的判断。
这种理解和判断不是分析性的,而是直接对整个形势作出的把握和概括性的决策。
如1904年汤姆生提出“电子浸浮于均匀正电球中”的原子模型后,卢瑟福与盖革一起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对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度很小,只有少数偏角很大,甚至有个别α粒子被金箔反弹回去”的现象,盖革总试图以汤姆生模型加以牵强附会的解释,而卢瑟福则敏锐地意识到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重要性,在尚未去寻找理论依据的前提下,他当即催促其学生马斯登重做这种“愚蠢的实验”,进一步的实验确认后,卢瑟福果断决断:只有承认原子有核,才能解释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
就这样,崭新的、为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最重要基础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便应运诞生了。
在科学史上,当科学家处在科学发展的转折点上,需要对整个科学的发展作出决定时,这种直觉的判断更能显示出它的重大意义。
(二)直觉的想象,当人们研究某一问题时,外界提供的信息不充分,具有许多空白点,那么,直觉的想象力就可以把人脑中的“潜知”充分凋动起来,进行崭新的组合,从而把一个未曾料到的关系、模型构想出来,这里所谓的“潜知”,是指人们从童年开始就从经验中获得的、由于时间的变迁而下沉到意识深处的信息。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尔逊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
辩论中的逻辑和直觉哪个更重要?正方辩手的观点:逻辑比直觉更重要。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推理的基石。
逻辑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推断结论,而直觉则容易受到主观情感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换句话说,逻辑是客观的,而直觉是主观的。
正因为如此,逻辑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逻辑是思维的灯塔。
”逻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性地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直觉则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导致判断偏颇。
此外,逻辑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需要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依靠直觉。
因此,可以说逻辑比直觉更加重要。
反方辩手的观点:直觉比逻辑更重要。
直觉是人类思维的本能,是对事物本质的直观感知。
有时候,直觉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逻辑推理则可能会让人陷入犹豫不决的境地。
许多成功的商业领袖和政治家都是凭借直觉做出了重大决策,而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
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上都是依靠直觉,而非逻辑推理。
此外,直觉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来自于艺术家的直觉灵感。
因此,可以说直觉比逻辑更加重要。
我的观点:在逻辑和直觉之间,我认为逻辑更重要。
逻辑是客观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和判断。
逻辑推理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直觉则容易受到主观情感和个人经验的影响,有时候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虽然直觉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带来灵感和创造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逻辑推理更加可靠和有效。
因此,我认为逻辑比直觉更重要。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逻辑能够帮助我们在困难的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
”逻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石,是我们理性思考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逻辑和直觉之间,我更加看重逻辑。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Intuitive Thinking)目录[隐藏]∙ 1 什么是直觉思维∙ 2 直觉思维的类型∙ 3 直觉思维的特征∙ 4 直觉思维的训练∙ 5 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 6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也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
对直觉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方式,还是一种情感和意志的活动。
而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
狭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简言之,直觉就是直接的觉察。
直觉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小孩亲近或疏远一个人凭的是直觉;男女“一见钟情”凭的是各自的直觉;军事将领在紧急情况下,下达命令首先凭直觉;足球运动员临门一脚,更是毫无思考余地,只能凭直觉。
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是人类最客观、最严谨的活动之一。
但是许多科学家还是认为直觉是发现和发明的源泉。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说:“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
”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
对其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明确的思考步骤,主体对其思维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
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对许多化学家进行填表调查,在收回的232张调查表中,有33%的人说在解决重大问题时有直觉出现。
有50%的人说偶尔有直觉出现。
只有17%的人说没有这种现象。
[编辑]直觉思维的类型1、艺术直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由某一个体形象一下子上升到典型形象的思维过程。
2、科学直觉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新出现的某一事物非常敏感一下就意识到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过程。
王亚军
止。
面对着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哥白尼、伽利略、
牛顿、达尔文与爱因斯坦的巨大业绩,面对着维纳
斯雕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英雄交响曲、天鹅湖、
哈姆雷特,红楼梦等文艺奇葩,各种年龄的人都会
象天真烂漫的獐一样问道:他们是怎样创造的?
1.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创造是贯穿于科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
创新活动。
如设计新的观察和实验,建立新的科学
模型,提出新的概念假说和研制新的产品等,这些
都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创造过程本来就具有突如
其来,不可预见的性质,不可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
程序和逻辑通道,往往需要求助于直觉和想象力。
19世纪末以来,人们开始调查统计科学家的创
造活动,并注意到想象、直觉和灵感在科学创造活
动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经对
许多化学家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有232名化学家向他们递交了调查表,其中有33%的人说在解决重大问题时经常有直觉出现,50%的偶而有直觉出现,其余17%的人未有此现象。
这种调查至少在某种数量上表明了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地位。
在科学史上有许许多多直觉创造的实例,我们将其作一简单的分类,大致可看到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欧几里得式的直觉创造,即在经验基础上借助于直觉的想象和猜测提出一些科学的基本公理、定律和假说。
达芬奇预见惯性原理,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的力管与力线假说;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的研究及发镭等等,就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阿基米德式的直觉创造,就是在冥思苦想之后以瞬间的方式在大脑中迅速出现一种新思想,它表现为明显的一瞬间的顿悟和闪现,是灵感状态的直觉。
等。
玻恩认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德波罗意指出:“想
象力和直觉都是智慧本质上所固有的能力,它们在科学的创造中起过,而且经常起着
重要的作用”。
汤川秀树也强调“人类的直觉能力的重要性”。
凯德洛夫则用更鲜明的
语言表示: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
离开直觉活动”。
作为科学史上一位划时代人物的爱因斯坦对科学创造中的直觉问题作了大量论述,他认为科学创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
1952年5月爱因斯坦在给好友索洛文的信中提出了思维同经验关系的著名图式,对直觉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作了明确的表述。
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第一步的直觉途径。
表述的是爱因斯坦的一贯思想,他在1918年就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他所说的直觉就是对经验的共鸣;它以经验为基础,并非纯粹思辨,是一种假说的直觉,概念的自由创造,一种直接的理解和领会,所得出的公理和概念,类似几何学公理一样具有自明性。
赞同爱因斯坦这个思维图式的现代自然科学家是很多的。
爱因斯坦自身的科学建树,也大大借助于这种直觉的创造力,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已在科学家中形成共识。
2.直觉的心理机制和生理基础
美国《心理学辞典》对“直觉”的解释是:“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和知道的方式。
它是内隐的,无意识的理解,一种对微妙线索和关系的洞见。
”我认为直觉是人脑对事物及其本质的整体的直接把握,是下意识的、非逻辑的,具有突现性和随机性。
“无意识”并不等同于“没有意识”;我们可以把“下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题,久思而不得其解,但仍顽强地探求问题的答案。
经历过一段紧张的思考,略作休
息,这时意识系统进入暂停态而无意识系统却活跃起来,潜伏地继续从事研究活动,
整理思想,然后再由无意识向意识活动过渡,让发明和发现的思想进入意识活动过渡,
让发明和发现的思想进入意识的范围。
直觉是无意识向意识活动的过渡、飞跃。
在此
以前有着意识的准备与努力,在此以后又有着意识的加工与检验。
人类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在内的全部奥秘都与大脑有关。
在对人脑左右半球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了二者在功能上的区别。
人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算术的、抽象思想的功能;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直观的、音乐的、几何图形的形象思维的功能。
前者是串行的、继时信息处理,是收敛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后者是并行的、空间的信息处理;是发散性的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
由于胼胝体的作用,左右半球大脑是联合起作用的。
卡尔萨根依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的裂脑研究实验材料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骤变的环境中要解决复杂问题就需要两半球的共同活动。
通过胼胝体沟通大脑两个半球,是通向未来的唯一途径。
如果没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沟通,没有胼胝体的联结,不会形成既具有抽象的性质,又具有形象的特征的直觉思维。
也正因为这样,直觉和直觉思维就具备了把人脑左右半球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的基础。
这就是许多人类创造得以成功的保证。
到这是人们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中国哲学的特色之一就是“重了悟而不重论证”,从老子的“玄览”到儒家的“格物致知”,在知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讲直觉的最多。
科学方面也是如此,“体验久久,忽有所悟。
以前许多疑难涣然消释,日常的经验乃得到贯通,如此即是有所得。
”并且直接将此所悟所得写出而不更证明之。
对照我们前面所讲的“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和中国近代科学的衰落,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我们可以通过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史找到答案。
在人类早期历史中,曾仅凭简单的
无语言文字的右脑思维方式战胜自然。
现之后,就很快归于沉寂。
3.直觉的诱发机制
赖德详尽考察了启发直觉的问题。
按照他的看法,下列因素能够使大多数人的下
意识过程活跃起来:
(1)通常思维方式和传统问题处理方法的质疑。
(2)有勇气和喜好冒险。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谁也发现不了错误。
(3)经验、回忆和经验的多样性,而不是长时间的经验贮备,因为三年的学问常常是三次重复一年的经验。
(4)精细的准备,精细地陈述问题是最重要的准备。
(5)思维的紧张性。
它可以由富于感情诱导,完全沉缅于问题而达到。
(6)暂时撇开课题有助于下意识地寻找新的途径、新的解决方法,因为长时间的有意识的努力具有惰性效应,致使研究者只能在封闭的圆圈中活动。
(7)松驰无所用心。
许多研究者在散步、刮脸、乘车的时候获得富有创造的思想,还有一些学者则是在诸如睡觉或清晨躺在床上的时候获得的。
(8)书面叙述。
它有时仅仅被当做为了概括现有成果的令人厌烦的技术性程序。
然而,实际上书面叙述是发现过程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在叙述过程中不仅使成果得以明确化而且能检验它,而且也可发现某种新东西,因为人获得进入自己下意识的门径。
(9)与同事交流思想。
作者援引经济学家数学家凯恩斯的说法,凯恩斯写道:“真是莫名其妙,如果一个人孤独地思考得太久了,那他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相信。
”
(10)没有干忧。
在暂时放下课题时,人随心所欲地转移到其它任何事情上,而干扰辖制人的转移,所以妨碍下意识的活动。
(11)严格的期限。
虽然不是所有的学者,但却有许多学者能在为他们规定严格期限的条件下工作得更好一些。
(12)捕捉直觉的猜测。
学者必须有突然的直觉猜测能力;当它们出现时,不要放过他们,对它焦中注意力并记录下来,因为在下意识中突然产生的思想,一般可能
”
主导方面的思考前提。
参 考 文 献
[1] 贝弗里奇 WIB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
[2] 汤川秀树 创造与直觉
[3]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
[4] 傅世侠 左右脑功能特化与信息处理方式变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