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佟月华 (济南大学教科所,山东济南,25002)

摘要 本文以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的《能力缺陷者教育法》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能力缺陷学生的种类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美国 特殊教育 发展

Current Trend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 nited States

Tong Y uehua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inan University,250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 DE A)which was revised in 1997,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g oals and principle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 tates.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an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are als o discussed.

K ey w ords the United S tates spe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特殊教育在美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20年来,特殊教育的作用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了特殊教育法,新的教育法《能力缺陷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2 tion Act,简称I DE A-97)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目的、范围、方法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全面修订。本文以修订后的I DE A-97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对象的筛选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种类等问题作一评述。

一、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涵义和教育目标

I DE A-97对特殊教育所下的定义为:为满足能力特殊学生的独特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学(包括体育教学),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统称为特殊学生(exceptional students),包括能力缺陷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联邦政府的特殊教育法详细规定了对能力缺陷学生的特殊教育要求,对于英才学生的特殊教育则责成各州自行制定具体规定。本文重点介绍能力缺陷学生(stu2 dents with disabilities)的特殊教育情况。

新的特殊教育法明确规定接受特殊教育是所有学生和家庭的权利。无论学生在身体、智力、社会和情感以及其它任何因素的发展上存在何种特殊需要,学校都必须为他提供条件使其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缺陷的学生应该像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免费的、平等的教育。如果学生因为能力缺陷而无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学生设计个别教育计划。

美国的特殊教育有三个目标,第一是独立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控制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第二是生产性,使能力缺陷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社区成员;第三是综合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运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其他人正常交往,在家庭或者类似于家庭的环境中过正常生活。

二、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原则

I DE A-97规定,美国特殊教育应遵循以下六个教育原则:无排斥原则、无岐视评估原则、适当教育原则、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

Chinese Journal of S pecial Education(Quarterly)

N o.4,2000(Serial N o.28)

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合法诉讼程度原则、家长和学生参与原则。

无排斥原则指学校应保证能力缺陷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将能力缺陷学生排斥于公立教育之外。

无岐视评估原则要求学校在对学生是否存在能力缺陷和缺陷的程度进行评估时,必须排除一切偏见和歧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适当教育原则要求学校为每个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个别化教育,为所有3到21岁的能力缺陷个体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和为出生到2岁的个体制定个别家庭服务计划(IFSP)。

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要求学校尽最大可能将能力缺陷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合班进行教育。这一原则又叫回归主流教育原则、教育一体化原则或全纳性原则。只有当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辅助性的手段和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才能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离教育。

合法诉讼程度原则规定家长有权了解学校的决定和相应措施,如果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学校的决定和服务出现分岐,他们有权向学校进行交涉,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则可以通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证会进行协调,直至最终通过法庭仲裁解决问题。

家长和学生参与原则要求学校与家长及青少年学生协调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特殊教育计划。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家长和学生具有一系列的合法权益,如有权了解特殊教育计划的进程,有权保护和查询学生的特殊教育的档案、学习记录和成绩,任何改变学生现有的个别教育计划的决定都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等。

三、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

(一)特殊学生的诊断和甄别过程

对能力缺陷学生进行诊断和甄别是一个层层筛选的心理教育评估过程,由面向全体学生缩小到个别学生,这个过程包括筛选、前提名、提名、评价、鉴定五个环节。

筛选涉及到全体学生。筛选者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发现和识别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的学生,这是一种例行的常规测试,通常每学期都要进行。筛选所使用的评估手段包括团体智力测验,团体成就测验,视力测试,听力测试等。

评估的第二个环节是前提名。其目的在于:为教学过程中面临挑战的教师及时提供帮助,防止错误草率地将学生鉴定为能力缺陷。普通教育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后,会同家长和其他的教育者共同分析学生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首先试图在普通教育条件下为这些学生提供额外教育指导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并不建议学生接受全面的心理教育评估,而是向心理教育评估专家如特殊教育者、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咨询师寻求咨询和帮助。这些专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经验向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如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并根据学行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等。

第三个环节是提名。在经历第二个环节后,如果学生的问题依旧存在,教师就会提交一份正式的提名表,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评,这个提名表包括被提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前提名干预所关注的问题、前提名干预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忧虑和关注的问题等。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学校主可对学生进行测评。

第四个环节是评价。评价是由评估组共同完成的,评估组必须由以下成员构成:学生的家长,至少有一名普通教育教师,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如果需要的话,还应包括其他受过专业训练并获得任职资格的专业人员如言语治疗专家,有时也包括学生本人,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业人员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们通过实施标准化测验和非正式的测验,对学生在情绪、智力、学业成绩、言语表达、顺应行为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评定,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教育史和病史,写出综合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必须明确说明学生是否存在某种能力缺陷,这种能力缺陷是否妨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学生需要何种特殊教育的帮助和服务。

第五个环节是鉴定。评估组讨论综合评估报告,对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做出判定。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属于能力缺陷,如智力落后、学习能力缺陷、行为障碍,那么该生有权接受特殊教育,学校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个别教育计划。综合评估报告存入学生的学习档案,成为特殊教育教师设计个别教育计划和开展特殊教育的依据。

特殊教育的诊断和鉴定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教师和家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可以向学校提出要求,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的有关人员会及时安排时间,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评估工作。

(二)能力缺陷学生的分类

I DE A-97将能力缺陷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第一个年龄阶段是6~21岁的个体。这一阶段的能力缺陷

62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

学生可分为十种:特定的学习能力缺陷;情绪紊乱;智力落后,包括严重的多种能力缺陷;孤独症;其它健康损害;发音损害;创伤性脑损伤;言语损害,包括失语;听觉损害,包括失聪;视觉损害。

第二个年龄阶段是3~9岁的个体(与第一阶段存在年龄重叠),除了以上十种能力缺陷的种类,还包括发展迟缓。各州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那些在认知、身体、社会或情绪和适应性方面发展迟缓的儿童列入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

第三个年龄阶段是0~3岁的个体,法律规定,如果此年龄段的个体经过诊断确诊为发展迟缓,或者经诊断发现某种身心状况极有可能导致发展迟缓,那么

该个体有权接受早期干预。

(三)能力缺陷学生的比例

在1994~1995学年,美国有五百五十万年龄介于3~21岁的个体接受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换句话说,在这一年里,12%的美国学生接受特殊教育。在1994~1995学年,按以下四个年龄组划分,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如下:3~5岁占9.6%,6~

11岁占46.3%,12~17岁占39.6%,18~21岁占4.4%。可见,在接受特殊教育的个体中有90%是中小学

生,主要来自6~11和12~18这两个年龄组。

1994~1995学年美国接受各类特殊教育服务的学

生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1 美国特殊教育学生比例(%)

四、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美国教育部根据学生能力缺陷的程度和能力缺陷的类型将学生安置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

按能力缺陷的程度,特殊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时间比例存在差异,其教育环境也有差异,分为普通班级、资源教室、分离班级、分离学校、看护机构、居留在家/医院六种。

普通班级,能力缺陷学生在教学日的大部分时间就读于普通教室,低于21%的时间在普通班级以下接受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轻度能力缺陷的学生。

资源教育,特殊学生21%~60%的时间在普通教室以外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中度能力缺陷

的学生。

分离班级,特殊学生60%以上的时间在普通班级之外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

分离学校,特殊学生50%以上的时间在专门的公立或者私立日间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重度能力缺陷的学生。

看护机构,特殊学生50%以上的时间在公立或者私立看护机构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生理或心理有严重缺陷,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

居留在家/医院,在医院或者家庭接受特殊教育,适于需要医疗护理和监护的重度能力缺陷学生。

I DE A -97表明,1996年,美国3~21岁能力缺陷个

体在这六种教育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的比例为:普通

7

2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佟月华

班级43.9%,资源教室27.5%,分离班级23.5%,分离学校3.75%,看护机构0.7%,居家/医院0.7%。

根据学生能力缺陷的类型,特殊教育为其提供了不同种类的特别帮助班。目前,美国中小学常见的特殊教育班有学习支持班、情绪支持班和生活技能班三种,分别为学生能力缺陷的学生、情绪紊乱的学生和智力落后的学生提供教学帮助和服务。

五、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服务范围

I DE A-97规定,学校必须为每个特殊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此教育计划每年修订一次,指导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此外,学校必须提供其他相关的特殊教育服务,如:

(一)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

全盘协调服务:为0~3岁儿童配备服务协调员,负责协调和帮助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早期鉴定:为婴幼儿提供能力缺陷诊断和鉴定服务。

咨询服务: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咨询师和康复专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实施和解释心理教育测验和其它评价方法,管理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心理服务计划。

家长培训、咨询和家访: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指导、心理卫生、社会人际交往及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咨询,帮助家庭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校中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学生遇到的家庭和社会发展问题,以个别指导或小组咨询的形式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调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和人力协助教师的工作。

(二)医疗服务

健康、护理与医疗服务:为儿童提供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与生理相关的特殊检查和诊断,对早期生理缺陷进行预防与干预;关注儿童的营养需要和平衡;增进和恢复因疾病与受伤而导致的功能性损伤或功能丧失。

听力诊断与服务:决定听力损失的范围、性质和程度,开展治疗和预防听力损失计划。

言语病理学服务:诊断学生的特别言语或语言损害并给予相关的指导和服务。

(三)康复教育服务

康复咨询服务:帮助身体残疾和能力缺陷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计划、提供职业准备指导、通过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合作性等人格品质的培养。

职业治疗服务:通过教育和治疗培养能力缺陷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身体机能的训练、职业技能的训练等。

(四)交通及其他生活设施服务

交通服务:为残疾学生提供校内外的交通服务和特殊的设备,比如改装汽车、安装电梯和供轮椅行驶的斜坡式通道等。

辅助技术和服务:向残疾学生提供用以提高或恢复其自理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的装置和技术服务。

特殊教育服务是细致而全面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有选择有组织地配备相关的服务和服务人员。另外,这些服务并非都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提供,而是由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及心理服务机构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当代美国的特殊教育与我国的特殊教育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表现在特殊教育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在特殊教育涵义的理解和特殊教育的服务范围方面,我国的特殊教育应在理论上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和扩展特殊教育服务范围,在教育管理方面加强特殊教育的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起的重要作用,为此,学习和借鉴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经验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参考文献

1.Deno,E.(1994).S pecial education as developmental capital revisited:A quarter century appraisal of means versus ednds.The Journal o f Special Education.2,375-39

2.

2.Reschly.D.J.(1996).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Future o f Children.6(1),40-45.

3.Smith,D.D.,&Luckass on,R.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Teaching in an age o f challenge.Needham Heights,M A:S im on&Schuster,1992.

4.Turnbull,A.et al.(2nd.Ed)Exceptional Liver s:Spe2 cial Education in Today’s Schools.Upper Saddle River,N J: Merrill/Prentice~Hall,1999.

5.Vergas on,G.A.,&Anderegg,M.L.(1997).The ins and out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rminology.Teaching Exception2 al Children,29(5),35-39.

82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佟月华 (济南大学教科所,山东济南,25002) 摘要 本文以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的《能力缺陷者教育法》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能力缺陷学生的种类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美国 特殊教育 发展 Current Trend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 nited States Tong Y uehua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inan University,250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 DE A)which was revised in 1997,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g oals and principle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 tates.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an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are als o discussed. K ey w ords the United S tates spe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特殊教育在美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20年来,特殊教育的作用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了特殊教育法,新的教育法《能力缺陷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2 tion Act,简称I DE A-97)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目的、范围、方法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全面修订。本文以修订后的I DE A-97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对象的筛选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种类等问题作一评述。 一、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涵义和教育目标 I DE A-97对特殊教育所下的定义为:为满足能力特殊学生的独特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学(包括体育教学),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统称为特殊学生(exceptional students),包括能力缺陷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联邦政府的特殊教育法详细规定了对能力缺陷学生的特殊教育要求,对于英才学生的特殊教育则责成各州自行制定具体规定。本文重点介绍能力缺陷学生(stu2 dents with disabilities)的特殊教育情况。 新的特殊教育法明确规定接受特殊教育是所有学生和家庭的权利。无论学生在身体、智力、社会和情感以及其它任何因素的发展上存在何种特殊需要,学校都必须为他提供条件使其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缺陷的学生应该像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免费的、平等的教育。如果学生因为能力缺陷而无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学生设计个别教育计划。 美国的特殊教育有三个目标,第一是独立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控制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第二是生产性,使能力缺陷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社区成员;第三是综合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运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其他人正常交往,在家庭或者类似于家庭的环境中过正常生活。 二、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原则 I DE A-97规定,美国特殊教育应遵循以下六个教育原则:无排斥原则、无岐视评估原则、适当教育原则、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 Chinese Journal of S pecial Education(Quarterly) N o.4,2000(Serial N o.28)

融合教育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讲课稿

融合教育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融合教育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摘要:特殊教育行业保护了那些特殊儿童的学习权利,特殊教育行业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学习成果,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国家的花朵,因此教育的支出不仅要涉及正常儿童的教育,还要涵盖特殊儿童的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行业教师的水平,让他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这些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在心灵健康的情况下成长。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制度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88-02 DOI:10.16657/https://www.doczj.com/doc/0f12210635.html,ki.issn1673-9132.2017.35.119 我国特殊儿童的人数存在一定数量的占比,教育不仅要面向正常的儿童,而且要关爱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在社会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因此特殊教育行业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起教师水平提高的机制,推动特殊教育行业向前发展。 一、特殊教育行业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殊教育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每个学生的特殊性都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的不同性,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一个教师要掌管一个班级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日积月累之中去发现,这种对学生的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教育指导,学习成绩的进度较慢。 (二)教师的特殊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不足 由于现在教育行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水平,不能够应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够强,不能够理解一些特殊学生的过人之处,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特殊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不能制定出全面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被耽误,教学质量迟迟提不上去。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及时安抚一些学生的情绪,不懂得与特殊学生如何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这让教育的价值被简化。 (三)教育评估系统不够完善 学校要把控教育行业的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准,并且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确保教师的水平比较稳定,并且持续进步,适应学生们的个体情况变化。我国教育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教育评估体系未完善建立起

《最新整理》目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几个问题

目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几个问题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再一次统一了我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提出了必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研究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问题的要求。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普及与提高这是涉及特殊教育发展的方针的根本问题,1 9 9 0年的《残疾人保障法》就早已明确指出: "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目前全国近 6 5 0万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还不到4 0万,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解决近 6 0 0万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普及问题,到 2 0 0 0年实现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 0 %的"九五"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已入学的近4 0万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又亟待提高,他们需要适合于他们自身需要的特殊教育。 二.主体与骨干 这是涉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格局的方向问题: <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全国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国情和新时期发展要求而制定的。"主体"需要"骨干"的支撑,否则"主体"无所依靠;"骨干"需要"主体"补充,否则"骨干"也支撑不住:二者相辅相成,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如何办得更多、更好、更充分发挥作用以及特殊学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心校的作用、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初级阶段特教界的重点课题。 三.形式与内容 传统的特殊教育形式- - -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具有建校时一次性投资较多的致命弱点,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财政支出方面非常棘手,面对全面推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限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明显不能满足需要- - -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面临着挑战。特教班和随就读的应运而生缓解了这一矛盾,满足了残疾儿童的入学需要,但他们在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方面做得还不够或甚至尚未涉足,因此今后要立足于使这两种形式真正地适合于特殊教育的内容、服务于特殊教育的内容,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此外,特殊教育内容中所包括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言语及语言障碍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等都亟待有相应的教育形式。

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史

https://www.doczj.com/doc/0f12210635.html,/48005 698.html 这个网址里面的也不错看看 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 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界定特殊教育对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指的是医疗部门界定的在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近年来,又将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扩展为特殊教育对象。其实,根据国际上对特殊儿童的范围界定,特殊教育对象还包括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等。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指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历史过程。 一、特殊教育的准备阶段:标志为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及机构的萌芽 我国古代就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臵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对残疾人赐谷等等。 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据陆得样和福森信昭(日本)1996年考证,我国在周代出现了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源起于夏商周时期的盲人乐师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训练聋哑、盲及肢体残疾者为有用之人。 我国自古代就不泛有对残疾人一视同仁的例子,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受刑后成了肢体残疾者,后来仍被重用,都是明证。 二、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标志是近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使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清末明初,这种特殊教育最早由国外的教会带入,然后国内一些开明人士介入,并开办了一些专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会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有一定的关系。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瞽”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的意思,“瞽叟通文馆”就是流落街头的瞎子、老头子学文化的地方,这是教会办的慈善机构。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学校创建时,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到1919年学生人数已增加到200人。1920年校址迁到北京西郊八里庄,改名为「明瞽目院」,该校招收社会上盲童学点字、传播宗教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教学中,引进了法国布莱尔点字,创立了中国点字,即「瞽手通文」,也称「康熙盲文」。由于经费短绌,终年战争,学校停止上学好几次后来又恢复。13年之后的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进行对聋哑人的教育。1887年初时,只接受了一名聋哑学生。该生的衣食、住宿全由学校提供。由于全靠善心人士捐助来维持学习开支,三年后,在校学生也只增加为11人。1898年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瘖学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并改名为「烟台市聋哑学校」。又过了28年,1915年7月,民国政府的《国民学校令》正式提出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一年之后的1916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十七大以来,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还面临数量缺乏、教学能力与经验匮乏、教师资质偏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发展瓶颈。2012 年《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等重大政策,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作为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笔者选择“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题目,旨在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程梳理和反思,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揭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路径构想。本研究借助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档案资料、政策法规文件、教育统计年鉴、各高校师资培养内部资料等,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史料和文献的梳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 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全面考察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几个部分。导论部分。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研究对象,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筑本论文的整体写作框架和基本思路,介绍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第

一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探讨了自西学东渐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早 期的曲折发展,到文革期间的断裂,寻求复兴和稳步发展的进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如何从早期发展的困窘状况,发展到形成了一些师资培养经验,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开始了初步的探索。系统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受自身能力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揭示了背后推动和制约的原动力。第二章,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初步形成(1978—1997)。分别从我国特殊教育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培养模式的变迁,课程设置的发展等不同维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成因,阐述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和基本发展趋向。第三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深化改革(1998—2016)。本章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在教育一体化、融合教育、全纳教育开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召开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蕴、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培养、培训模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设和实施。本文同时选取了2所部属和2所省属院校为案例,通过对上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进行文本分析,目的是更加直观地呈现我国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特点。第四章,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程反思与国外借鉴。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历程进行反思,揭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和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 视角,以美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为镜鉴,分析美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 所,民办的也只有4 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4.民办与公办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1)从经费上看:公办学校各项花费全部由家承担,资金压力较小。而民 办学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调查显示,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 社会的捐助、基金会以及企业的赞助、学生义卖所得及部分学员缴 的学杂费等。 2)从硬件上看: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较 广、有较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残疾人康复健身设备。而民办 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就极为缺乏,表现为学校场地狭小,不具备相应 的教学设备以及基本的康复健身设备。 3)从软件上看:公办学校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教职工分工比较明确,层 次等级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特殊教育 专业教师较多。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教师水平不够 高,教师资源缺乏,教师百分之八十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4)在教师工资待遇上: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由政府承担,并且待遇要比正 常学校的教职工待遇多25%的特殊津贴。民办学校教师待遇较 差,甚至许多教师是属于零工资义务教学。 5)从生源上看:公办学校主要招收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对外地学

特殊教育概论思考题

第一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特殊教育 2.特殊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4.标记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特殊教育对象的类型。 2.简述世界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3.简述我国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三、论述题: 1.试谈你对标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这一做法的认识。 2.试谈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缺陷补偿 2.代偿 3.康复 4.最少受限制环境 二、简答题: 1.简述维果茨基关于特殊儿童及其缺陷的认识。 2.简述美国“PL-94-142公法”的主要观点。 3.简述西方特殊教育理论观点的特点 4.简述国际流行的特殊教育理论观点 四、课外习作: 试谈你对特殊学校教育和回归主流运动,乃至全纳教育的看法和态度。第三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的(physical)回归主流 2.社会的(social)回归主流 3.教学的(Instructional)回归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日本等国特殊教育立法的特点。 2.简述我国上海市关于随班就读的《暂行规定》的特点 3.简述特殊教育目标的两种观点及其基本内容。 4.简述新时期国际社会关于特殊教育目标的基本观点。 5.分别简述前苏联、俄罗斯在特殊教育目标规定上的特点。 6.简述前苏联和俄罗斯在特殊教育目标的共性与区别。 7.简述我国特殊教育目标。

8.简述俄罗斯特殊教育组织机构。 9.简述世界各国和地区特殊教育机构和体系的特点。 10.简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状况。 11.简述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三、论述题: 1.论述前苏联到俄罗斯特殊教育目标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分别试述芮诺和柯克关于特殊教育的组织结构。(阐述关于特殊教育的组织观点,并做出简单的评价。) 四、课外习作: 了解我国有关特殊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 ?第四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 1.听力残疾 ? 2.视力残疾 ? 3.智力残疾 ? 4.肢体残疾 ? 5.病弱 ? 6.学习困难 ?7.言语与语言障碍 ?8.情绪和行为障碍 ?9.超常儿童 ?10.“三环”天才概念说 ?二、简答题: ? 1.简述听力残疾的分类 ? 2.简述听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 3.简述听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 4.简述视力残疾的分类 ? 5.简述视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 6.简述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7.简述智力残疾的分类 ?8.简述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9.简述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1 问题提出 自爱伦?凯1899年出版《儿童的世纪》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并在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和法律中有所体现。儿童地位和权利的关注为社会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奠定了基础,国际上开始重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和保育,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变对特殊教育的态度、改善幼儿教育与保育系统结构等方式来促进学龄前残疾幼儿的教育普及工作。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文件《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对此后颁布的各项保障儿童权利的宣言和公约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1959 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第一次公开承认了儿童与成人同样享有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并明确提出“特殊儿童有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所有儿童,无一例外,均同等享受这些权利”。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提出要从小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使之制度化。199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4年6-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以及《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重要文件。在《萨拉曼卡宣言》中声明:“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1]。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学前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直接体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最好诠释,更是展现人与自然、人与制度、人与经济、人与文化和谐的最有说服力的例证。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是学前教育和学前特殊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学前特殊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障。 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进程各不相同,但从其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政策和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虽然各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法规,但从各个国家对婴幼儿的相关立法中,也能管窥各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68年就颁布了《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法令》,一些州制定了《学前特殊教育章程》等,对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缜密的法律规定[2]。探讨其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不仅可以为我国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提供参*?黄永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E-mail:huangy x1333@https://www.doczj.com/doc/0f12210635.html,。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黄永秀赵斌考借鉴,也是发展特殊教育所需,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2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2.1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美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立法中,关于在公立学校中向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有关规定由来已久。但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忽略到关注再到重视的一个演变过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美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联邦法规:包括早期教育计划(1966年修正)、障碍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1968年)、障碍儿童早期教育计划(1969年)等。

欧洲对特殊教育的持续影响

欧洲对特殊教育的持续影响 特殊教育 在欧洲医生的影响下,特殊教育得以在美国诞生;不仅如此,这些学者及其思想对于这一事业在美国的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玛丽亚·蒙台梭利首创的方法和伟大的心理学家让·皮埃吉特(JeanPiaget)的著作所产生的影响便是两个明显的例子。 另外,纳粹在德国掌权后,欧洲的许多残疾人教育家纷纷移居美国。1938年,奥地利和波兰的精神病学社会工作者和康复治疗学家玛丽安娜·弗罗斯蒂格(Mar—ianneFrostig)来到美国,并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训练弱智,违法和学习障碍儿童的工作,她所取得的成就对特殊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习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神经病学家阿尔弗雷德·A·施特劳斯(AlfredA·Stnauss)和发育心理学家海因茨·维尔纳(HeinzWerner)移居美国,在密执安州诺思维尔的韦恩县立训练学校任教。在那里,他们开始实施一项训练和研究计划,对特殊教育从30年代末至今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尼古拉斯·霍布斯(NicholasHobbs)对他的欧洲同行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在管理和教育有问题儿童的工作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霍布斯的观察结果对美国情感紊乱儿童特殊教育方案的制定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戈德堡(Goldberg)曾经指出,在管理教育弱智儿童并使之康复方面,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李普曼(Lippman)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作了如下总结:“……欧洲制定的弱智儿童教育方案要优于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两处的人们所持的态度有差别。我们美国人应该向欧洲人学习,端正我们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改进我们的方案。” 我们并不想在这里给读者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做出“欧洲干得好,美国做得差”的结论未免过于简单。不过,一些欧洲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在质量上优于美国,这也的确是事实。而且直到现在,也还有许多有关特殊教育的重要的新思想源源不断地从欧洲流入美国。 关于西方特殊教育内涵的历史分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2-03-09 09:50:00 ]阅读:31作者:王培峰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西方特殊教育源起于人性解放和人权崛起,具有体现残疾人的尊严、保障其平等权利的政治蕴涵;源起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医学/心理学康复训练与缺陷补偿等属性特点的科学主义蕴涵;源起于基督教精神的发展,具有平等、博爱、仁慈的道德蕴涵。同时,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面向人的差异并正确理解和尊重、运用差异,促进残疾人超越有限障碍、敞开无限发展可能,以及满足残疾人发展性需要、提升其人本价值与意义的内在蕴涵。 [论文关键词]残疾人西方特殊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概念是18世纪德国等西方国家在盲、聋哑、智力落

美国特殊教育的基础问题研究

美国特殊教育的基础问题研究

美国特殊教育的基础问题研究 | [<<][>>] [摘要]:这篇论文阐述了美国特殊教育服务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介绍了对于在学习与行为上有困难的特殊儿童的教育策略。论证了大多数儿童是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主要应关注的是对他们进行直接授课,或者是对他们的积极行为给予越来越多的表扬和鼓励。 [关键词]:特殊教育;残疾学生;学习障碍;行为失常 美国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学生的教育服务 与30年前相比,如今,美国对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缓慢的、艰难的,但是对于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残疾儿童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从他们需要的社会承认中获益。因为整个社会关注所有儿童并努力满足其需要,以此使全体公民都能受益。 这篇文章介绍了21世纪支撑美国教育的基本价值观。简单回顾了美国对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特殊教育的历史以及目前 的法律对特殊教育的监管。虽然这篇论文介绍的成功经验是西方社会的,但就发展对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服务而言,所有国家都有借鉴作用。 这绝不是低估中国教育的许多长处(例如:家长参与率高、学生期望值高、学生学习成绩高),也不是忽视了中国教育体制面临的许多经济困难。而且,本文并非建议中国教育体制单方面地接受并实施这些信息,而是鉴于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些方面或许适合于提高中国残疾学生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社会和教育地位。

21世纪支撑美国教育的价值观 有几个基本的价值观在对美国残疾儿童提供有效教育方面打下 了基础。虽然这些价值观并不是所有公民都认同的,但其影响着关于教育的主张、努力、法律及规章制度。在此要简述三个基本价值观:(a) 所有儿童有权利接受适当的教育(b)所有儿童有权利尽其所能发展,( c) 所有儿童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 首先,所有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不管他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不管是否是残疾,都应该接受能满足他们个体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应该提供给所有儿童的,无论是轻度的残疾儿童,还是重度残疾儿童,都需要接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即使需要全天候医疗照顾的儿童,不但应该受到医疗照顾,而且应该接受教育去获取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所有儿童都有权利尽其所能发展和学习(允许智力超常的儿童超前发展,可以比同龄人早好几年升入大学)。这个价值观也指重度残疾儿童有权利接受教育,这有助于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所有儿童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儿童接受适当的教育,使他们更有可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可以获得知识、技能、上大学必要的东西、就业、业余活动以及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对残疾人进行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教育。过去,没有允许他们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因为社会对他们忽视、隔离,甚至施以安乐死。我们知道,今天的残疾学生已融入社会的主流,他们不仅仅从社会中、教育上受益,而且他们的健康的同龄人也受益。 美国残疾人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接受教育的简要历史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2 展。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3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感想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感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关于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两点感想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文关怀 无可否认,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善意支持,现实生活中随班就读的成功的原因也多建立在教师、儿童、学校以及其他力量的人文关怀。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各地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的案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感慨,原来在优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的教育下,随班就读工作可以这样成功,残疾儿童也可以在普通班级得到这么恰当和优质的教育。当然,这些教师也是我国进行随班就读工作的一线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国家优秀教师,是推动当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台湾李宝珍夫妇的故事是社会人士参与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典型代表。李宝珍夫妇在1996年自筹资金在重庆江津办特殊教育学校,为当地的部分残疾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办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还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培训。据广州市教研室的邱举标老师回忆,经过他们培训的教师在特殊教育的专业情意和自身的道德思想上都会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你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外国以个体为名义的专家的帮助。在《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一书中,介绍到一位外国女专家多次来中国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无偿地为中国孤独症儿童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无疑,教育事业自古就是一项充满爱和牺牲精神的伟大事业,无论何种教育形式都需要教育者一定程度上的无私奉献。但是,仅仅依靠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就可以推动随班就读或者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一位随班就读教师的分析:部分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只是出于怜悯,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小学教师工作量大,课时很满,集中培训也有困难。……教师的主要忧虑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除此而外还有同学关系、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以及相应的争吵、人员编制、校领导关系和支持等。普通教师面对的是所有学生,而不是极少数的残疾学生……当实行小班化后,才可以考虑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认识,不太了解特教的基本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 以上的文字只是呈现了当前随班就读教师工作中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到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困难重重。也许,爱心最重要,但是,没有政府、学校领导、家长、社区以及其他各方力量的支持,没有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以及工作指导,没有各种软硬件的保障支持,教师也会精疲力尽,难以负重,随班就读工作也难以为继。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启示 ????1 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pedagogy to exceptional children)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2 特殊教育的演进历程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而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200多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文理渗透、医教融合,它的发展既有赖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开明,也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发展水平。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2.1 特殊教育准备阶段:古代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2.1.1 对特殊儿童(包括特殊人群)的认识及其态度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残疾人的记载和对其原因的探究。如《左传》卷六记载着“耳不听无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同时,春秋时期有人将残疾分为失明、聩、暗、瘸、驼、痴、癫和狂疾等不同类型。此外,还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颠病”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由此可见,古代特殊教育从医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美国特殊教育借鉴

以下资源来自网络,值得分享 2013年美国加州影子校长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8周时间,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不但在大学里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且在中学里跟着校长学习学校管理的具体过程。对于一个搞特殊教育的校长来说,我不但实地了解了美国普通教育是如何搞随班就读的,更远赴波士顿和费城,考察了两所世界一流的盲校,增进了对美国盲教育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考察盲教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海伦·凯勒的母校令人印象深刻 帕金斯盲校是有口皆碑、世界公认的一流盲校。我认为它堪称世界一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悠久的世界名人母校 帕金斯盲校创办于1829年,是美国第一所盲校。它除了悠久的历史外,还培养出了海伦·凯勒这样一个世界名人。海伦·凯勒是一个又盲又哑的残障人,创造了人生的奇迹,成为了“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说话,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聋人。不但如此,她还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 2. “一切皆有可能”的办学理念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每一个帕金斯人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校的中心,每一位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教具、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信念,让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成为了可能。在访问的第二天,我访谈了帕金斯盲校的随班就读主任助理。在交流中,我惊讶地发现她的女儿也是一个盲人,而且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读书非常优秀,明年要升入加州理工大学学习。让我惊讶的有两点,一点是盲人充分掌握了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盲人和正常人沟通的桥梁,已经无障碍地在普通中小学和普通大学读书。她当场给我演示了她女儿如何通过iphone来拍照,然后iphone告诉她女儿所拍的照片的内容,包括盲人无法看见的颜色和物件的形态等。iphone也可以给盲人导航,盲人想到任何一个地方,iphone都可以指明方向。她女儿所有作业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老师通过邮件批改她的作业;也通过邮件发放一些教学资料,她通过盲人语音软件能够阅读所有的资料,并且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第二点让我惊讶的是她为了她女儿从一位家长变成了一位专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眼前的这位家长为了孩子,在波士顿大学读了特殊教育的学士和硕士,完成了家长到专业教师的漂亮转身,而且成为了帕金斯随班就读项目的负责人。由这样的一位家长负责随班就读的家委会工作,去和广大的盲孩子家长现身说法,我想那肯定是更有说服力,让所有的家长和孩子更有信心争取获得和普通人同等的环境和学习权利,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在帕金斯,这样的典型比比皆是。正是人们打破了陈规陋矩,进行了创新性的工作,付出了常人不常有的努力,才使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成为了可能。 3. 充分的个别化教学 帕金斯用它上百年练就的专业化教学,为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创造个性化的服务。教师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潜力的。教师们也相信特殊教育和个别化的关注能够帮助所有的孩子获得成功。在帕金斯的每一个项目中,教师们提供广泛的、个别化的适合他们学习的计划,保证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个性化的目标和达到应有的能力。在课程方面,不但提供学业性的课程,同时,还提供各种康复理疗课程,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训练、定向行走训练、视功能训练等。医学人员在教学中也常跟随左右,学校有护士,但是,大量的是学生自带的私人护士,在集体上课过程中,辅助其吃药等。

我对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的一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f12210635.html, 我对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的一点思考 作者:王健全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7期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残疾儿童、青少 年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社会对于残疾人缺乏关注、正常人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加上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特校教师配备不足等情况,导致特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问题;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25-01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6.34%,平均每四个家庭中就生活着一个残疾人。做好残疾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工作项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校开办于2014年9月,是当地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半年多来,工作上得到了相关部门有力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面临不小的难题。既有内部的一些工作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的一些态度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我们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特教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特教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因素 政策因素:由于我校开办时间较短,学校类型特殊,相关部门对于学校的管理、联系不到位,很多上面的政策到不了我们局里,得不到落实和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教事业的有效进行。特殊教育事业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 师资因素:师资是保障特教事业有效开展的基础,然而我校目前存在教师专业不齐、编制不够等难题(在实际工作中自闭儿童必须一对一的教育)。我校占地12亩,能满足120余名学生教学需求,然而目前仅开设一年级培智班、聋哑班两个班级,共招收学生37名(包括送教上门7名),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大部分特殊儿童不能入校接受教育。加上由于特教专业教师的缺乏,特别是心理健康、体育、美术、律动、行为矫正、康复等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相关设备成为摆设,由其是在“2014—2016提升特殊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医教”结合,教师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2、外部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