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1 问题提出

自爱伦?凯1899年出版《儿童的世纪》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并在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和法律中有所体现。儿童地位和权利的关注为社会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奠定了基础,国际上开始重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和保育,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变对特殊教育的态度、改善幼儿教育与保育系统结构等方式来促进学龄前残疾幼儿的教育普及工作。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文件《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对此后颁布的各项保障儿童权利的宣言和公约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1959 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第一次公开承认了儿童与成人同样享有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并明确提出“特殊儿童有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所有儿童,无一例外,均同等享受这些权利”。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提出要从小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使之制度化。199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4年6-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以及《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重要文件。在《萨拉曼卡宣言》中声明:“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1]。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学前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直接体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最好诠释,更是展现人与自然、人与制度、人与经济、人与文化和谐的最有说服力的例证。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是学前教育和学前特殊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学前特殊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障。

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进程各不相同,但从其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政策和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虽然各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法规,但从各个国家对婴幼儿的相关立法中,也能管窥各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68年就颁布了《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法令》,一些州制定了《学前特殊教育章程》等,对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缜密的法律规定[2]。探讨其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不仅可以为我国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提供参*?黄永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E-mail:huangy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黄永秀赵斌考借鉴,也是发展特殊教育所需,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2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2.1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美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立法中,关于在公立学校中向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有关规定由来已久。但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忽略到关注再到重视的一个演变过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美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联邦法规:包括早期教育计划(1966年修正)、障碍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1968年)、障碍儿童早期教育计划(1969年)等。

美国残疾儿童教育状况大为改观得益于两项重要的立法。一项立法是1973年通过的《康复法案》(即PL93—112法,第504部分)。《康复法案》有助于唤起公众对数以百万计的残疾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注意。另一项立法是1975年11月颁布的《向所有的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法案》(即PL94—142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案” ),这是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最重要的的一部法案。该法案规定,必须向3岁到21岁残疾儿童提供恰当的、免费的教育及有关的特殊服务。该法案还规定,学校必须按照法律条例实施特殊教育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相关教育拨款[3]。教育法案所规定的向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是各州必须提供的最低限度的服务的法律依据,这使得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得到法律保障。美国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了残疾儿童的权利,并就此制定了特殊教育基本原则。

2.2 美国学前残疾儿童享有的权利

《教育法案》被称为残疾人的人权法案,该法案的要点是保证所有残疾儿童及其家长在以下七个方面享有权利。

2.2.1 受教育权

《教育法案》规定学校必须为3~21岁的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并规定了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标准、提供教育服务的种类、注意事项等。地方当局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这保障了所有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这也是保障学龄前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依据。

2.2.2 受免费教育权

《教育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有义务向所有儿童,不论是正常还是残疾的提供财政资助,以使他们得到免费的教育。法案还特别规定,向残疾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是免费的,不管其费用多么巨大,都不应该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免费的项目有:个别教学费用、学费、交通费,为残疾儿童所进行的各种疗法(工疗、理疗、言语矫正等费用),膳食费等,还包括儿童的教育或康复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费用。

2.2.3 受最恰当的教育的权利

《教育法案》认为,有了恰当的教育课程计划,所有儿童都能从教育中受益,所有儿童都是可教的。残疾儿童所接受的教育不应是形式上的教育,必须是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是残疾儿童所需又是其能接受的教育。法案规定,必须为每个残疾儿童制定一项“个别化的教育课程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即IEP,这是法案的核心。IEP的目的有二:第一,个别化的教育课程计划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补偿的总体规划或蓝图,包括残疾儿童的教育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所必须提供的全部特殊教育服务。第二,个别化的教育课程计划为残疾儿童做出恰当的教育环境设计和安排,有利于实现其教育目标。

2.2.4 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的权利

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是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的重要概念。法案认为,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意味着向残疾儿童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伴随“最少受限制的环境” 的提出,回归主流教育(Mainstreaming)、普通教育主动性运动(The Regular Education Initiative)、全纳教育(Inclusion)等教育改革运动随之而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残疾儿童教育发展。2.2.5 家长充分参与的权利

法案保障了残疾儿童家长充分参与其子女的诊断、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课程计划及评估过程的权利。法案规定:学校为残疾学生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家长有权事先得到书面通知,并有权要求学校解释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家长有权对学校的决定提出异议;家长有权查阅对儿童的评估测试记录,对评估测试结果做出评价,并有权要求学校解释这些结果;家长有权对学校为其子女制定的教育课程计划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当家长与学校意见不一致时,家长有权要求一名不偏袒的官员来主持意见听证会对家长与学校进行仲裁;假如意见听证会仍然不能使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则由法院做出裁决。所有的交流都

必须以家长的母语进行,如果家长不会讲英语的话,必须向家长提供翻译。法律保障家长充分参与的权利,使家长理直气壮。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和家长的参与,学校不能单方面改变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也不能开除他们。只有在家长签字之后,学校对残疾儿童所做的教育决定才能生效。

2.2.6 残疾儿童隐私受保护的权利

法案明确规定,对残疾儿童的记录,包括评估结果、教育安置意见和日常的教育、康复活动记录等都属于儿童及其家长的隐私,没有家长或儿童的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任何无关的人不能阅读这些材料。

2.2.7 在评估过程中不受歧视的权利

法案明确规定对非白人儿童,不能因为其不同的文化、种族、语言或交流方式而在评估过程中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测试除了必须由训练有素的、有资格的专业人员来实施以外,主试必须讲被试的母语,或者配备一名翻译。

2.3 美国政策法规制定的特殊教育原则

1997年美国对1975年的特殊教育法重新做了修订,新的教育法称为《能力缺陷者教育法》,根据残疾儿童所享有的权利,提出了美国特殊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2.3.1 无排斥原则

学校首先应保障所有障碍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将残疾学生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1999-2000学年,美国已有95.9%的障碍学生在普通教育情境中接受教育[4]。2000-2001学年,0-2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干预的人数约为2 3万人,3-5岁学前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人数约为60万人[5]。

2.3.2 无歧视原则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必须排除一切偏见和歧视,保证评估工具、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2.3.3 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要求学校为每个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个别化教育,为所有3-21岁的障碍个体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为出生到2岁的个体制定个别家庭服务计划。

2.3.4 最少限制环境原则最少限制环境原则指学校为安置特殊儿童提供的环境尽可能有正常学生,尽可能安置在正常学校或班级。只有当障碍学生有特殊需要且原来教学环境或资源教室不能满足其需要时才采取一定程度的隔离教育,并要将这种隔离降低到最小程度[6]。

2.3.5 合法诉讼程序原则

家长有权了解学校为残疾儿童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措施,如果出现分歧,家长有权与学校交涉,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证会协调,直到最终通过法庭仲裁解决问题。

2.3.6 家长和学生参与原则

残疾儿童的评估、鉴定、安置、课程计划等内容都要求学校与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特殊教育计划[7]。

《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期(总第91期)2.4 美国其他与学前特殊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

美国法律中还有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96年国家学前教育研究协会颁布的《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1999年5月18号的《1999年儿童问题》等,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规定,但没有专门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目前,美国的政策走向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美国对于5岁以下心理、生理不利的幼儿与家庭,优先提供服务的教育理念。另外,在

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中,还有专门的发展幼儿园,面向那些至少接受过1年以上特殊教育训练的5—6岁儿童的教育,这些都是美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3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及其政策法规的现状

2001年,我国对天津市等12个市县进行了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9.9万。3~6岁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为43.92%,其中城市为61.48%,农村为26.41%,远低于普通幼儿园入园率(70.55%)。原因有二:一是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匮乏,二是普通学前教育机构缺少接纳残疾儿童的师资力量和相应设施[8]。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表明,一方面残疾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无论是与普通儿童相比还是残疾儿童内部,都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率高于普通儿童[9 ]。究其原因,学前特殊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缺少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亟待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198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 -1992),随后相继制定了“八五”、“九五”、“十五”规划,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们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有力地推进了特殊教育的进程。但是现有法律条款主要在于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相关条款分散,法的级别不高,尤其缺乏核心的《特殊教育法》,权威性不强;二是宣誓性的语言过多,部分条款用词空泛,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存在明显的程序瑕疵,加之问责不严,缺乏应有的强制性[10]。因此,特殊教育成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学前特殊教育更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软肋。

4 发展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议

4.1 完善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世界文明的进步等都必须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和其教育公平问题[11]。制定并颁布特殊教育法是促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的基石[12 ]。《特殊教育法》中必须坚持“平等”、“适宜性”、“参与性”、“包容性”原则。“平等” 强调残疾儿童包括学前残疾儿童享有跟普通儿童同等受教育并且受相同的教育的权利;“适宜性” 指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参与性” 强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共同参与残疾儿童的评估、计划和训练过程,更强调家长和残疾儿童的参与,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包容性”强调法律要具体规定残疾儿童从早期发现和干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等的各个层次的目标、保障、部门职责等,体现终身学习理念。而且,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法》各条文的表述必须清晰,对各方权利和责任界定清楚,具有可行性,避免产生歧义[13]。

4.2 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条款,明确责权关系,加大执法力度

如果完善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那么更进一步就是解决“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必须细化相关法律中对特殊教育的规定,突出法律条款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避免部门执行时以“不知道该怎么具体操作” “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等为借口,相互推诿。另一措施是明确法律法规中对未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

务的机构与个人逐层问责的条款,使特殊教育法律条款真正发挥相应的法律效力。

4.3 建立评估验收“一票否决”预警机制

建立特殊教育评估预警机制是保证特殊教育政策条款落实的有效措施。义务教育达标评估把特殊教育纳入其评估体系,作为义务教育评估的一票否决预警制,有效促进了普教和特教的融合、兼顾特殊教育和教育协调发展。同理,可以把学前特殊教育,包括普通幼儿园接纳残疾儿童入园情况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纳入评估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双重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2 陈东珍.学前特殊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8

3 5 佟月华.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中国特殊教育,2006,(8):1-8

4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wenty-fourth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on the im plement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Washington,DC:https://www.doczj.com/doc/c45279436.html,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2.A-5,Ⅱ-11, Ⅱ-13,Ⅲ-44, Ⅱ-45

6 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Edu cation,1997

7 佟冬月.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中国特殊教育,2000,(4):25

8 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等.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中国特殊教育,2007,(2):1-8

9 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等.残疾儿童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五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中国特殊教育,2007,(3):1-3

10 汪海萍.论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特殊教育,2007,(7):2 -6

11 孟万金.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一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中国特殊教育,2006 ,(9):3-5

12 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儿童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六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中国特殊教育,2007,(4):3-5

13 邓猛,周洪宇.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倡议.中国特殊教育,2005,(7):3-6

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1、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及解读 2、国际相关重要法规及文献解读 一、特殊教育相关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 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颁发 第10条: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8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第2、6、11、19、31、43、57条有相应规定。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 第9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第7条、15条、32条规定。 第7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15条规定: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接纳残疾学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通过。P38重要法律,划下 6.《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4月3日通过,第18条、38条规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第10、28、70条规定。 (三)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起草制定。 1.《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8月23日由国务院颁布。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行政法规。

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本章教学: 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 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 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 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 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90年通过,08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康复 第三章教育 第四章劳动就业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六章社会保障 第七章无障碍环境

特殊教育考试资料

特殊教育考试资料(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儿童 1.广义 指在智力条件、语言肢体行为、情绪表达,与感官等多方面表现尤为特殊的儿童。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体现在它囊括了落后和超前于正常儿童发展,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 2.狭义 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存在缺陷的残疾儿童,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缺陷儿童”和“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特殊教育的内在意义 1、对特殊儿童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 2、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 3、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 4、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 特殊教育的外在意义 (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 (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或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

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 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分类 一、残疾儿童 (一)感官残疾儿童(二)肢体残疾儿童(三)语言残疾儿童(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五)智力障碍儿童 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八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它残疾 二、问题儿童 (一)学习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 (三)情绪障碍儿童(四)自闭症(五)孤儿和寄养儿童 三、超常儿童 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 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 2.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1)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1760年,法国人莱佩(Charles Michel de I’Epée 1712一1789)在巴黎创办了第一所聋校,公开招收聋哑学生,为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启示 ????1 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pedagogy to exceptional children)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2 特殊教育的演进历程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而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200多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文理渗透、医教融合,它的发展既有赖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开明,也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发展水平。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2.1 特殊教育准备阶段:古代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2.1.1 对特殊儿童(包括特殊人群)的认识及其态度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残疾人的记载和对其原因的探究。如《左传》卷六记载着“耳不听无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同时,春秋时期有人将残疾分为失明、聩、暗、瘸、驼、痴、癫和狂疾等不同类型。此外,还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颠病”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由此可见,古代特殊教育从医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讲人:许巧仙)

《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讲人:许巧仙 一、特殊教育政策的含义特征 特殊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教育任务而制定的关于特殊教育事物的行动准则,是一定历史阶段特殊教育理论的体现。 特殊教育政策市党和国家制定的,具有探索性、指导性、可调整性,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实现。 二、特殊教育法规的含义及特征 特殊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总和。 特殊教育法规具有程序性、规范性 {C}三、{C}特殊教育政策与特殊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他们有一致性与相似性,同时还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法规是根据政策制定的,每一项法规都适合一项政策。政策市法规的灵魂,不仅指导着立法过程,体现在法规中,而且也指导法规的运行和实施。政策与法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 政策与法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 四、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规范特殊教育事业。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演进 建国后至70年代末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二)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1949年,我国仅有42所特殊教育学校,2000多名学生,教工数60人,其中绝大多数学校由宗教和慈善机构主办,公立学校只有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课程各不相同。 1.该时期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及主要内容 明确了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在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并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2.明确了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基本任务、办学方针和领导隶属关系、师资进修等政策。 在《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中规定,“我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盲童和聋哑儿童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劳动技能,并具有共产主义 对盲聋学校的教学工作作了具体规定。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感想

关于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两点感想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文关怀 无可否认,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善意支持,现实生活中随班就读的成功的原因也多建立在教师、儿童、学校以及其他力量的人文关怀。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各地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的案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感慨,原来在优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的教育下,随班就读工作可以这样成功,残疾儿童也可以在普通班级得到这么恰当和优质的教育。当然,这些教师也是我国进行随班就读工作的一线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国家优秀教师,是推动当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台湾李宝珍夫妇的故事是社会人士参与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典型代表。李宝珍夫妇在1996年自筹资金在重庆江津办特殊教育学校,为当地的部分残疾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办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还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培训。据广州市教研室的邱举标老师回忆,经过他们培训的教师在特殊教育的专业情意和自身的道德思想上都会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你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外国以个体为名义的专家的帮助。在《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一书中,介绍到一位外国女专家多次来中国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无偿地为中国孤独症儿童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无疑,教育事业自古就是一项充满爱和牺牲精神的伟大事业,无论何种教育形式都需要教育者一定程度上的无私奉献。但是,仅仅依靠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就可以推动随班就读或者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一位随班就读教师的分析:部分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只是出于怜悯,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小学教师工作量大,课时很满,集中培训也有困难。……教师的主要忧虑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除此而外还有同学关系、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以及相应的争吵、人员编制、校领导关系和支持等。普通教师面对的是所有学生,而不是极少数的残疾学生……当实行小班化后,才可以考虑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认识,不太了解特教的基本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 以上的文字只是呈现了当前随班就读教师工作中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到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困难重重。也许,爱心最重要,但是,没有政府、学校领导、家长、社区以及其他各方力量的支持,没有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以及工作指导,没有各种软硬件的保障支持,教师也会精疲力尽,难以负重,随班就读工作也难以为继。 社会是大家的,社会的改善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不可否认,个别人的参与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能制造舆论的效应。有人例举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公共汽车上,黑人是必须给白人让座的。但是,1955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

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 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4.民办与公办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1)从经费上看:公办学校各项花费全部由家承担,资金压力较小。而民办学 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调查显示,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助、 基金会以及企业的赞助、学生义卖所得及部分学员缴的学杂费等。 2)从硬件上看: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较广、有 较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残疾人康复健身设备。而民办学校在硬件设 施上就极为缺乏,表现为学校场地狭小,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基本 的康复健身设备。 3)从软件上看:公办学校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教职工分工比较明确,层次等 级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较 多。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教师水平不够高,教师资源缺乏, 教师百分之八十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感想修订稿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感 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两点感想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文关怀 无可否认,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善意支持,现实生活中随班就读的成功的原因也多建立在教师、儿童、学校以及其他力量的人文关怀。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各地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的案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感慨,原来在优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的教育下,随班就读工作可以这样成功,残疾儿童也可以在普通班级得到这么恰当和优质的教育。当然,这些教师也是我国进行随班就读工作的一线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国家优秀教师,是推动当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台湾李宝珍夫妇的故事是社会人士参与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典型代表。李宝珍夫妇在1996年自筹资金在重庆江津办特殊教育学校,为当地的部分残疾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办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还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培训。据广州市教研室的邱举标老师回忆,经过他们培训的教师在特殊教育的专业情意和自身的道德思想上都会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你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外国以个体为名义的专家的帮助。在《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一书中,介绍到一位外国女专家多次来中国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无偿地为中国孤独症儿童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无疑,教育事业自古就是一项充满爱和牺牲精神的伟大事业,无论何种教育形式都需要教育者一定程度上的无私奉献。但是,仅仅依靠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就可以推动随班就读或者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一位随班就读教师的分析:部分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只是出于怜悯,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小学教师工作量大,课时很满,集中培训也有困难。……教师的主要忧虑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除此而外还有同学关系、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以及相应的争吵、人员编制、校领导关系和支持等。普通教师面对的是所有学生,而不是极少数的残疾学生……当实行小班化后,才可以考虑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认识,不太了解特教的基本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 以上的文字只是呈现了当前随班就读教师工作中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到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困难重重。也许,爱心最重要,但是,没有政府、学校领导、家长、社区以及其他各方力量的支持,没有系统的知识与能力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2013——2014学年度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姓名: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特殊教育 学号: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xxx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学号:) 摘要:过介绍分析自闭症儿童李欣求学案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等角度进行分析此案例中的违法及合理行为,围绕如何促进特殊儿童就上学,分别向政府,学校,家长,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关键字:特殊儿童法律法规分析启示建议 1.案例介绍 1.1案例资料 姓名:李欣(化名) 性别:男 年龄:15岁 母亲:吴楠(化名) 所处地点:深圳市宝安区 障碍类型:(轻度)自闭症 具体表现特征: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确实不错,钢琴也弹得非常好(钢琴七级),虽然自控力不好,小动作多点,但确实从来没有攻击性行为、没有自残行为。智商在我们学校里,算是比较高的,我晚上查寝室,他都在很乖地看书、做卷子,偶尔听听音乐,我们教他们简单的加减乘数,对他而言已经是小儿科了。【源引自李李欣曾就读的特教学校老师的原话】 1.2求学历程 简述:曾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后来,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宝城小学以试读生身份就读第二学期开始时,遭学生家长和校方多次拒绝。教育部门答复是评估合格了就能上学,但鉴定机构说,政府已经取消了评估凡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目前,他不能在普通学校读书也无法回到特殊学校。

详情:今年5月,由于李欣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摔伤,连续做了两次左膝手术,妈妈决定不再送李孟去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后来,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宝城小学以试读生身份就读一学期后,第二学期,15岁的李孟第四次被“赶”出学校了。班里19名学生的家长联名拒绝李欣入学原因是:李欣不遵守纪律,不讲卫生,孩子们都不敢靠近他。”学校,老师拒绝为李欣提供课本甚至搬掉课桌。原因是:1.校长方面:李欣没有学籍,只是试读生,当时真的非常同情他和他妈妈,才叫他来学校上课,谁知道今天会闹成这样。2.老师方面:学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教育自闭症孩子的方法,教师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 在遭到宝城小学的拒绝后,深圳元平特校又以以:学位非常紧张,而且床位也没有为理由拒绝李欣。李欣的妈妈找到深圳宝安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后得到答复是评估合格了就能上学,但鉴定机构说,政府已经取消了评估凡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至此,李欣既无法在普通学校就读,亦无法回到特殊学校就读。他的“上学路”变得更加艰难。 2.案例分析 总述:上述案例中相关政府部门及学校,教师(特校,普校)都未能充分正确的履行自己应负的责任义务,再加之其他孩子的家长对李欣自闭症的不了解,以及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从而造成李欣无法上学。接下来我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围绕促进特殊儿童就学,从政府,学校,家长,等角度分析此案例。 2.1政府及教育部门 2.1.1上述案例中政府及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李欣妈妈的咨询和求助没有作出正确且积极有效的答复和提供便利及帮助。此外,政府并为合理配置本地区师资资源从以至于宝安区宝成小学在李欣就读一学期之后仍然没有配备特殊教育教师。所以其违反了下列几条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

最新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期末复习

特殊教育政策复习要点 一、选择判断 1.绪论: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六大支柱 家长参与、零拒绝、非歧视性评估、个性化教育计划、最少限制的环境、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我国残疾人种类:7+1(视力障 碍、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其他) 3.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 权利。 4.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使普通教 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有特殊教育津贴。 5.残疾儿童、青少年特教班应进行文化、身心补偿、思想教育、劳 动技能、个别教学、分类教学。必要时听取父母意见。 6.残疾人专家委员会构成:县级人民政府 7.残疾人通过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的方式接受教育,并纳入学籍 管理。 8.残疾人家长依法保证残疾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9.特教的总体结构(P109):以《宪法》为根本性的指导性依据,以 《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为核心,以《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为总体性专门安排的总政策体系。

10.特殊教育政策的四重价值:稳定、效率、公平、质量。(自由) 11.国家在教育中的义务:尊重、保护、实现的义务。 12.国家在教育中的最低核心义务:四点。1.国家应禁止在教育机会 获得方面的任何歧视。(2)国家应确保教育符合国际公约确定的教育目的。(3)国家应为所有人提供免费的、义务的初等教育。 (4)国家应确保公民享有不受国家或第三方干预的选择教育的自由。 13.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市30万人口以上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14.到2020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队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 15.改革开放后,第一部专门的特殊教育政策:《1989年关于发展特 殊教育的若干意见》 16.对于特教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一学时的全员培训 17.普通中等、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符合标 准残疾学生的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18.我国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19.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能力,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 力,应根据残疾类别、程度,补偿程度以及学校办学条件来判断。 2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督导负责残疾人教育情况,应将残疾人纳入教 育督导范围。 21.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

我国特殊教育的财政政策

我国特殊教育的财政政策:历史、现状与发展 姓名:李玢皓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学号:2015141013049) 摘要: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一定的手段,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特制的教育,使他们在人格形成,性格品质,生活能力和精神思维等方面得到弥补与完善,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样值得重视。但我国的特教财政仍存在着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如投入不足,在教育总投入中比重偏低,地区之间 投入严重失衡,政府财政投入缺少法规政策等强制性规定,来自社会方面的资金不足,投入途径缺少灵活性等。因此,必须明确特殊教育中政府的责任,制定合理的相关财政政策,形成更为完善的财政体制。 关键词:特殊教育;财政政策;经费投入 The Fiscal Policy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its History,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Binhao Li (School of economics ID:2015141013049) Abstract:Education funds invest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of special children,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to provide them with more knowledge, skills,perfect their personalities, strengthen their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and give them useful talents for society, thus the money is also worth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pecial-education finances in China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low proportion of total input in education, unbalanced input, lack of laws, regulations in policies related to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governmental financial support, insufficient social capital development with single direction, etc.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it clear what the government's fiscal responsibility is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to formulate reasonable and relevant fiscal policy, thus to form a more 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Keywords:special education;fiscal policy;funds input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问题及对策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问题及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前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分析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完善学前特殊教育的对策。 学前特殊教育是为满足0—6、7岁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提供的特殊帮助和支持。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仍不完善。因此全面 分析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对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 政策导向是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学 前教育”,确立了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为特殊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 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首次从法律上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规定要“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专门设置学前教育内容,明确规定“残 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 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 明确指出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 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 再一次重 申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这些法律法规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把学前特殊 教育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国家对于学前特殊教育的关注。 二、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 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特殊教育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特殊教育初建与缓慢发展阶段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等特种学校,对在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教育部关于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1957)中规定:这一时期我过特殊教育的方针是“整顿巩固,逐步发展,改革教学,提高质量”。 为了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管理,教育部于1953年设立了盲聋哑教育处,直属教育部领导,主要职责是:拟定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并组织贯彻实施,检查盲聋哑学校的教学与行政工作,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培训师资等等。 特殊教育快速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单列“特殊教育”一章,阐述国家发挥咱特殊教育的职责,、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形式、师资、经费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8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7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15条规定: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接纳残疾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9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基本理念:1、残疾人作为公民,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教育权。 2、残疾人作为困难群体,只有得到特别扶助,才能全面享有教育权。 3、特殊教育事业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残疾人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原则与方针: 《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想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为了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个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地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

浅析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古文明中,很早就有了对残疾人的正确记载。记载虽早,但由于人们对待教育的观念没有改变,始终将普通教育置于教育之上,而忽视了特殊教育。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残疾人的措施引起重大的社会反思,提出了"特殊教育的正常化发展",特殊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20世纪90年代,全民教育世界大会又一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特殊教育被纳入我国教育体系。然而,对特殊教育的发展研究仍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对此,我有一些观点与想法,愿意与大家分享探讨。 1 "特殊教育"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特殊教育,即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他们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能是增进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影响特殊儿童的思想品德、增强特殊儿童的体质的活动,也可能是改变或矫正他们的缺陷或行为的活动。 这里的定义注重四点:1)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2)教育满足的是一切教育需要,包括特殊的和一般的;3)这些需要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满足的,既包括传统的教学活动,也包括一些特殊的训练活动;4)这些活动既注重培养和塑造,也注重改变和矫正。 (二)分类 (1)从广义和狭义特殊儿童的角度,把特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

义的特殊教育 对广义的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其中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的教育,也包括对身心发展超长者的教育,还可能包括上述两个特征者的教育。 对狭义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狭义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因此,又称作"缺陷教育" "残障教育" "残疾人教育"等。 (2)从特殊儿童的种类出发,把特殊教育分为不同种类儿童的特殊教育 如按照感官有损伤的儿童,可以把特殊教育分为:听力残疾教育(聋教育、听力障碍教育),视力残疾教育(盲教育、视力障碍教育),肢体残疾教育(残废教育、肢体障碍教育)。 按照智力有无异常,可以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分为:超常儿童教育(资赋优异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弱智教育、智力残疾教育、智力障碍教育),特殊才能儿童教育(包括特殊体能、绘画、音乐等才能)。 此外,还有: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工读教育、等等。 2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1)我国早期特殊教育 尽管现在我们的研究,还不能把我国古代的残疾人教育清楚地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 1 问题提出 自爱伦?凯1899年出版《儿童的世纪》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并在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和法律中有所体现。儿童地位和权利的关注为社会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奠定了基础,国际上开始重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和保育,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变对特殊教育的态度、改善幼儿教育与保育系统结构等方式来促进学龄前残疾幼儿的教育普及工作。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文件《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对此后颁布的各项保障儿童权利的宣言和公约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1959 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第一次公开承认了儿童与成人同样享有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并明确提出“特殊儿童有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所有儿童,无一例外,均同等享受这些权利”。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提出要从小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使之制度化。199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4年6-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以及《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重要文件。在《萨拉曼卡宣言》中声明:“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1]。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学前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直接体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最好诠释,更是展现人与自然、人与制度、人与经济、人与文化和谐的最有说服力的例证。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是学前教育和学前特殊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学前特殊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障。 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进程各不相同,但从其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政策和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虽然各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法规,但从各个国家对婴幼儿的相关立法中,也能管窥各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68年就颁布了《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法令》,一些州制定了《学前特殊教育章程》等,对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缜密的法律规定[2]。探讨其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不仅可以为我国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提供参*?黄永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E-mail:huangy x1333@https://www.doczj.com/doc/c45279436.html,。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启示/黄永秀赵斌考借鉴,也是发展特殊教育所需,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2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2.1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美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立法中,关于在公立学校中向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有关规定由来已久。但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忽略到关注再到重视的一个演变过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美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联邦法规:包括早期教育计划(1966年修正)、障碍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1968年)、障碍儿童早期教育计划(1969年)等。

浅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分析目前我国特教教师素质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诊断分析;指出特教教师走专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试图从教师自身角度分析总结出我国特教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专业成熟的途径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背景 近些年,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既关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又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条件准入、培养培训、教师管理、落实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养体系,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这些年,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类型的增加,个体差异大,对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条件 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在知识和技能、专业的服务理念、连续的培训、专业自治等方面达到专业水平。 (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所面临的儿童都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就更加需要有 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表现在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理论,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专门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术。这需要长久的爱心、耐心、恒心和毅力。他们必须在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毅力磨炼等方面为特殊儿童树立榜样,并且要从小事上启发学生。另外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手语、盲文、行为矫正等来帮助特殊儿童,便于与他们沟通,保证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身体健康状况保持良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