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34
主备人教课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第 4章第3节课题: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2)陈德承审查人殷珏培日期2013 年 12 月日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经过实验研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要素,及其定性的关系。
2、经过阅读表格认识不一样资料的电阻特征。
3、认识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4、认识电阻大小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初步解析能猜想影响电阻的一些要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要素许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依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构成资料之间的关系。
5、能设计实验来研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踊跃参加学习活动。
2、感觉知识建立,品味成功愉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想热忱。
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资料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二次备课课程导入: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异是什么?--导电能力的差异这说明什么?--说明各种资料的导电能力是不一样的。
--影响电阻大小的要素之一:资料【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要素还有哪些?--生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温度等学习新知:一、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导体的资料和粗细同样,用镍铬合金导线 EF 和 GH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 1 内.表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发问:解析实验数据,可以获得什么结论?--导体的资料、粗细(横截面积)都同样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控制导体的资料和长度不变,用镍铬合金线 CD和 GH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 2 内.表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学流程发问:解析实验数据,可以获得什么结论?设--导体的资料、长度都同样时,导体的越细(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计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喻,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遇到阻拦的机遇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挪动遇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三、研究导体电阻与资料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应当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不变,研究当导体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导体电阻的变化状况。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2课时)教材解读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定性关系。
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2.感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可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学情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思考:你从表4-3中分析,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讲述: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建立猜想】①导体的粗细可能会影响电阻大小,电流在粗的导线中流动相当于行车于宽阔的道路,阻碍作用小;②导体的长度可能会影响电阻大小,电流在长度较大的导线中流动相当于行车于长度长的道路中,阻碍道路的因素会更多一些。
③外界的温度可能会影响电阻大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这个探究中,主要变量是导体的长度,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是导体材料、导体横截面积、温度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第二、第三条4、【实验现象】5、【实验结果】材料﹑粗细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究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这个探究中,主要变量是导体横截面积,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是体材料、导体的长度、温度。
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第二、第四条【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学习指要一、知识要点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溶液等。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3.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4.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5.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用R表示。
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其他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兆欧=1000千欧,l千欧=1000欧。
二、重要提示1.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导体中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住,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容易导电。
但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一定的界限,当如潮湿、高压、高温、状态等条件发生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2.物体根据导电能力的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但它们是渐变的,没有明显界限。
科学广场世界上第一根绝缘导线的产生人类最初认为电是一种看不见的能流动的液体,并千方百计设法将电从一处引流到另一处。
第一次实现“引流”的是英国学者斯蒂芬·格雷,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试验,于l729年用实验第一次实现了电荷的传导。
在这个实验中,他使长270米的金属线的一端跟摩擦起电的玻璃棒相接触,结果发现跟金属线另一端相接触的橡皮球因带上电荷而吸住邻近的羽毛。
后来格雷继续研究,第一个将容易导电的物体命名为导体,不易导电的物体命名为绝缘体,并将绝缘材料包绕在金属裸导线的外面,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根绝缘导线。
解题指导【例l】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里有多余的电子,绝缘体里没有B.导体里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易导电C.绝缘体里没有电荷,所以不易导电D.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解析】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并不是有多余的电子。
有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电,导体和绝缘体是中性的,没有多余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且带电与导电是不同的。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一)物质的导电能力A.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
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和盐类的水溶液都是导体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C.半导体:有一些材料(如硅、锗)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称为半导体。
半导体的特性是导电性能易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因素的影响。
半导体是制造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二极管、三极管都是由半导体制成的D.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微观解释1.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这些自由电荷可以是电子,也可以是正离子和负离子,但不可能是质子。
2.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二)电阻A.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B.对电阻的理解,要从“性质”和“阻碍作用”两个角度分析1.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对于同一电路,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2.导体电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总是存在的。
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C.符号: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D.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见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MΩ= 103kΩ,1kΩ= 103ΩE.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同种材料的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2.导体电阻还受温度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
超导现象:某些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如水银在—296℃时,电阻会突然消失)。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基础知识梳理一、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
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例:塑料、玻璃、橡胶、陶瓷、干木头、油、干燥的空气等注意:1、纯净的水不导电,天然水导电家庭电路中的导线都是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做外套的原因是防止导电而使人触电三、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如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硅、锗。
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四、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例: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电子(负电荷)五、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少但不是没有)六、电阻(R)--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导体的电阻小,导电能力强。
绝缘体的电阻大,导电能力弱。
2.单位:欧姆(欧)符号:Ω 1MΩ=1000KΩ=1000 000Ω七、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1.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2.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3.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4.温度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增大。
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减小。
某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A.没有电荷 B.没有自由电荷C.有大量自由电荷 D.几乎没有自由电荷2.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物质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 )A.食盐水、锗、玻璃 B.汞、碳棒、人体C.纯水、铜、食盐 D.铁丝、硅、大地3.金属导体导电是因为 ( )A.具有原子 B.具有电子 C.具有自由电子 D.具有原子核4.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不存在电子C.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不存在带电微粒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电子5、有甲、乙、丙三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甲和乙导线长为1米,乙导线粗些;甲和丙导线粗细相同,丙导线长为0.5米,则三根导线的电阻由大到小排列应是()A 甲、丙、乙B 丙、乙、甲C 甲、乙、丙D 丙、甲、乙6、现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甲: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m2的镍铬合金线;乙:长为1m,横截面积为0.5mm2的镍铬合金线;丙:长为0.5m,横截面积为1mm2的镍铬合金线;丁:长为1m,横截面积为0.5mm2的锰铜线。
第4章电路探秘4.3-2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目录 (1) (2) (2) (3) (9)1.电阻(1)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值就大。
(1)符号: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在电路中的元件符号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欧姆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兆欧(MΩ)=103千欧(kΩ)=106欧(Ω)。
说明:(1)导电能力越强,电阻值越小;(2)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材料有关。
同种材料的导线,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也越大。
3.超导现象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而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水银在-269 ℃时,电阻会突然消失)。
超导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点拨】在电厂发电、输电、贮电等电力方面使用超导体,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而引起的电能损耗。
1.电阻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不同。
科学上用电阻表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因此,电阻是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能力越强,其电阻值就越大。
电阻用字母R表示。
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
比欧姆大的单位是千欧(kΩ)和兆欧(MΩ)。
1兆欧(MΩ)=103千欧(kΩ)1千欧(kΩ)=103欧(Ω)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导体的这种阻碍作用总是存在的,不会因为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或者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这种阻碍作用就消失。
一个导体的电阻,不会因为两端有电压或有电流通过而改变。
2.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①定性比较:在同一电源下,把对照的电阻分别和同一小灯泡串联,观察比较灯泡的亮暗。
4。
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课时1)一、填空题1.我们把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导体,把_________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_________,但当玻璃烧红时,它就变成了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成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有小灯泡和开关的电路中连着金属夹A和B,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A和B之间分别接入铅笔芯和木尺,小灯泡发光时接入的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它是_________;接入____时,小灯泡不发光,因为它是_________.3.制造电线芯用_________ ,因为它们是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电线外皮用_________或_________,因为它们是_________,能够_________和_________.4.现有:①花生油、②铅笔芯、③水银、④塑料盒、⑤铜钥匙等物品,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_,常温常压下属于液体的有_________.(均填序号)5.如图所示,A为灯泡灯芯的玻璃柱,当接通开关时,小灯泡_________(填“亮"或“不亮"),这表明玻璃是_________;现用酒精灯加热A,直到红炽状态,结果小灯泡_________,这说明A已变成_________ ;由此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金属是重要的导体之一.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图中的“·”表示电子,根据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由此可见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_________相反.7.科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被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战争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_________(填“断路”或“短路”),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8.如图所示,将废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中时,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当用酒精灯对灯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电流表指针_________.这表明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_________。
课课练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基础+提高+中考)(试卷和答案)一、基础篇1.如图所示,选取一根自动铅笔芯,固定夹子A,夹子B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灯泡变亮B.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灯泡变亮C.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灯泡变暗D.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灯泡变暗2.如右图所示,是一种门铃按钮开关构造的截面图,其中()。
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B.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C.A、D是导体,B、C是绝缘体D.A、B、C、D都是导体3.下列关于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度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B.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C.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决定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4.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A.橡胶B.玻璃C.塑料D.金属5.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A.铁钉B.书本C.玻璃杯D.塑料袋6.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A.欧姆B.伏特C.安培D.牛顿7.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备选的导线规格,见下表。
你认为对导线选择合理的是()A.abcd B.aefg C.bcfg D.cdef8.超导是指电阻为零的现象,目前我们只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才出现超导现象。
如果我们研制出了常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最适合制作()A.白炽灯丝B.电炉丝C.输电导线D.保险丝9.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两根电阻丝(温度相同),a的长度大于b的长度,则()A.a的电阻小于b的电阻B.a的电阻等于b的电阻C.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D.无法判断a与b电阻的大小10.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第1 页,共7 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知识点分析】一.物质的导电能力:1.导体与绝缘体:①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主要是物体中电荷可以自由移动。
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入体、大地、盐类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电荷不能定向移动,摩擦起电的材料多数使用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③导体与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
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④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⑤物质导电的原因: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内部原子核的位置基本固定,但是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自由电子可以发生转移,所以能导电。
而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能导电二.电阻:1.概念:电阻是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能力强弱。
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电流不容易通过;导体的电阻小,电流容易通过。
2.符号: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千欧、兆欧,1兆欧(MΩ)= 103千欧(KΩ),1千欧(KΩ)= 103欧(Ω)三.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思路:利用相同电源下电流大小比较电阻大小3.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①实验操作:选择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电路,比较电流大小,从而判断电阻大小②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①实验操作:选择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接入电路,比较电流大小,从而判断电阻大小②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学生用书A42]1.__容易导电__的物质叫导体,如__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盐类的水溶液等__;__不容易导电__的物质叫绝缘体,如__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__;导体和绝缘体__不是__绝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导体与绝缘体会相互__转变__,例如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__绝缘体__,但被烧红时__会导电__;再如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__下降__。
2.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是__半导体__。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__硅__和__锗__。
3.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__内部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__;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__内部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__。
【夯实基础】1.小明将六种物品分成两类,第一类:金属刀片、2B铅笔芯、食盐水;第二类:塑料直尺、玻璃杯、橡皮。
他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B)A.状态B.导电性C.硬度D.密度2.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
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A)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3.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D)A.金属、大地、空气B.人体、铅笔芯、橡胶C.塑料、溶解有多种物质的水、油浸纸D.大地、人体、潮湿的木棒4.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是由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制成的。
制成二极管的材料是(C)A.陶瓷材料B.金属材料C.半导体材料D.超导材料5.金属导电是依靠(C)A.质子B.原子C.自由电子D.原子核6.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了下列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C)A B C D【解析】白炽灯与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应该串联。
A、D中不能判断是否导电,B中灯与玻璃芯并联。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导电性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而电阻则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
一、导电性的原理导电性是物质内部电荷的流动能力。
在导电性中,电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随着电场的变化而自由移动,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电子可以在金属晶格内以类似于自由电子气体的方式传播。
而在非金属中,如塑料或橡胶,没有自由电子可以传导电流,因此它们是不良的导体。
二、导体与绝缘体根据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
导体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如金属或一些具有大量自由电子的物质。
电流可以通过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传导。
而绝缘体是导电性非常差的物质,如塑料、玻璃等。
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流动,因此电流无法传导。
三、半导体的特性除了导体和绝缘体,还有一类特殊的物质,即半导体。
半导体在导电性方面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典型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电导率非常低,但可以通过掺杂添加适量的杂质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N型半导体通过添加少量的杂质,为半导体材料注入多余的自由电子,从而提高导电性。
而P型半导体则通过添加少量的杂质,为材料注入少了一对电子的空间,形成空穴。
N型和P 型半导体的结合形成PN结,这种结构使得半导体的导电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并且成为现代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力量,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
电阻的大小与物质本身的特性以及其几何结构有关。
对于导体而言,电阻与导体的截面积成反比,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完成,即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五、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成正比。
换句话说,当电阻增加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减小;当电阻减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加。
这也意味着,电阻越大,通过电阻消耗的能量越多,电流传导的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