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9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五、教学过程变阻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器材:1.教师用:电源、长电阻丝、带有夹子的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圆纸筒、滑动变阻器模型、小舞台模型;2.学生用:电源、导线、小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一) 实验引入:问:同学们到剧场里看过演出吗?我这里准备了一个小舞台。
看,演出就要开始了!演示:大幕徐徐拉开,灯光渐渐变亮,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人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问:在刚才的演出中,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在学习电流强度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盏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的,那么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盏灯的电流呢?学生:改变电阻。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活动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材料:- 铜导线- 铁导线- 铝导线- 钨导线- 橡皮筋- 木棒- 塑料棒- 纸张引言:导电性是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导体材料来传输电力和信号。
但并非所有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为了帮助小学生们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活动。
本文将介绍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料的样本,包括铜导线、铁导线、铝导线、钨导线、橡皮筋、木棒、塑料棒和纸张。
2. 将每种材料分别连接到电池和灯泡电路上。
3. 观察每个样本是否能够点亮灯泡。
实验结果:1. 铜导线:连接铜导线的电路能够成功点亮灯泡,表明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铜是优良的导体。
2. 铁导线:铁导线也能够点亮灯泡,说明铁导线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3. 铝导线:与铜导线和铁导线类似,铝导线也可以成功点亮灯泡。
铝也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 钨导线:钨导线显示出优异的导电性,在连接电路后灯泡亮度较高。
5. 橡皮筋:橡皮筋是一种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因此无法点亮灯泡。
6. 木棒:木棒同样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灯泡不会亮起。
7. 塑料棒:塑料棒的导电性能较差,无法点亮灯泡。
8. 纸张:纸张也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灯泡不会发光。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铜导线、铁导线、铝导线和钨导线是良好的导体,它们能够传导电流,因此可以用于电路。
- 橡皮筋、木棒、塑料棒和纸张是绝缘材料,不能传导电流,因此不能用于电路。
结尾: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
这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了解使用电器和电子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探索非常重要,希望这样的实验活动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专题08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精讲(解析版)知识点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1.导体:钢尺、盐水等物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2.绝缘体:木棍、橡皮、玻璃等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叫作绝缘体。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物质叫半导体。
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
注意:同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
典例1.(2020·重庆初三月考)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A.石墨、橡胶棒B.玻璃、干木材C.大地、塑料D.人体、食盐水溶液【答案】D【解析】常见的导体有大地、石墨、人体、食盐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玻璃、橡胶棒、干木材。
故选D。
典例2.(2020·河南初三其他)一款5G手机的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其中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A.导体B.半导体C.超导体D.绝缘体【答案】B【解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超导体主要特点是无电阻,绝缘体不导电不可用于折叠屏.知识点二:电阻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单位换算:1MΩ=103KΩ,1K Ω=103Ω。
3.符号:R 电路图中的符号:【注意】:1.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是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1m长的铜导线—-电阻约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典例3.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导体有电阻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没有电阻C.导体的电阻大,绝缘体的电阻小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答案】A【解析】AB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容易导电,导体有电阻,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故A项正确,BC项错误;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故D项错误。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5、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符号是R。
6、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M=103K?,1k=103
7、电阻器:具有一定电阻值的电子元件叫定值电阻,又叫电阻器,简称为电阻。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4)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教学重难点】1.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
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三、注意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电实验,见证奇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
从点亮的灯泡到运行的电器,电的传输和利用都离不开物质的导电性能。
你是否曾经好奇过,为什么有些物质能让电流顺畅通过,而有些物质却几乎完全阻挡电流的流动呢?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导电实验,来一探究竟,见证这神奇的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导电性能。
简单来说,导电性能就是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流的本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而物质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这些电荷可以是电子、离子等。
为了进行实验,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金属(如铜、铁、铝)、非金属(如塑料、橡胶、玻璃)、溶液(如食盐水、糖水)等等。
我们先来看金属。
将一段铜线接入电路,灯泡瞬间亮起,这表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同样,铁和铝线也能让灯泡发光,只是亮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它们的外层电子比较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接下来是塑料、橡胶和玻璃。
当我们把这些材料接入电路时,灯泡始终不亮。
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中的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电子被牢牢束缚在原子周围,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存在,所以电流无法通过。
再看看溶液的情况。
将食盐水倒入容器中,接入电路,灯泡亮了;而换成糖水,灯泡却不亮。
这是为什么呢?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而糖在水中不会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糖水不能导电。
除了以上常见的物质,还有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半导体。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
在一定条件下,半导体可以通过掺杂等方法来改变其导电性能,这使得半导体在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制造芯片。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和移动的难易程度。
金属通常具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此是良好的导体;而非金属一般自由电荷极少,所以是绝缘体;溶液的导电性能则取决于其中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差异。
2、帮助学生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电路设计和材料选择。
二、作业内容1、知识回顾(1)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电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提问学生: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列举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资料收集(1)安排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关于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资料。
(2)要求学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物质的名称、导电性能的特点、应用领域等。
3、实验探究(1)提供一些常见的物质,如金属(铜、铁、铝等)、非金属(石墨、橡胶、塑料等)、溶液(食盐水、糖水等),以及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等)。
(2)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这些物质的导电性能。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4、分析与讨论(1)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差异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物质的结构、温度、纯度等。
5、实际应用(1)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如家庭电路中的短路故障、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选材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中与物质导电性能相关的部分,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知识总结,包括概念、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2)布置一些与导电性能相关的计算题,如根据电阻值计算电流、电压等。
2、实践作业(1)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不同的材料连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验证物质的导电性能。
(2)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判断其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并记录下来。
四、作业评价1、知识掌握(1)通过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判断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第一章:导电性的基本概念1.1 电流与导电性电流的定义导电性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2 导电性的测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2.1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2.2 非金属的导电性非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非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非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溶液的导电性3.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3.2 溶液的导电性能与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溶液导电性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4.1 复合材料的概念复合材料的定义与特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原理复合材料的应用实例4.2 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比较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导电性能的实验探究5.1 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步骤5.2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结果分析与结论第六章:人体和动物的导电性6.1 人体导电性原理人体组织中的电解质人体电阻的变化因素人体电击的原理与安全6.2 人体导电性的应用医学中的电诊断生物电现象的研究人体电安全标准第七章:大地导电性7.1 地球的导电性地球的电结构地球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大地电位的应用7.2 地球导电性的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性模型的发展地球导电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八章:电磁波与导电性8.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与导电性的关系8.2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电磁波在导体中的吸收与反射电磁波在绝缘体中的传播第九章:导电性的应用与技术9.1 电力系统中的导电性输电线路的材料选择接地技术的重要性电能表的原理与应用9.2 电子设备中的导电性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材料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9.3 导电性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导电塑料的制造与应用导电涂层的应用与技术导电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第十章:导电性能的测试与评估10.1 导电性能的测试方法直流电阻测量法交流电阻测量法电导率测试法10.2 导电性能的评估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导电性能的评估指标导电性能改进的方法与策略10.3 导电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电桥的使用方法四探针测量仪的操作非接触式电阻测试仪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电流与导电性的基本概念理解是学习导电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