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工-第四章总体布置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2
港口建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说明港口建设是海洋交通运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港口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平面布置的合理规划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港口建设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置港口建设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应基于工程项目的特点,并考虑到安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总体布置图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港口区域划分:将港口建设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码头区、堆场区、施工区、办公区等,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互不干扰。
2. 主要设施摆放:根据工程需要,合理摆放进场的主要设施,如塔吊、起重机、挖掘机等,确保设备之间的通行和操作的便利。
3. 道路和通道设置:合理设置施工现场的道路和通道,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能够顺利进出现场,并且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4. 厕所、休息室和应急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充分的生活和工作设施,如厕所、休息室、饮水点和应急设施等,以保障人员的基本需求和安全。
二、码头区布置码头区是港口建设施工现场的核心区域,主要工作是建设码头设施和进行岸线填充等工程。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码头区的布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码头的位置和布局: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码头,并根据码头用途和工程需要进行布局,确保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 岸线填充区域:将用于码头岸线填充的土石方材料堆放在离码头近的合适位置,以便随时供应给施工人员使用。
3. 材料堆放及设备摆放:合理摆放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注意材料堆放的稳固性和设备的通行区域。
三、堆场区布置堆场区用于存放港口建设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临时构筑物等。
堆场区的布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堆场划分:将堆场区划分为不同的储存区域,如建筑材料区、机械设备区、临时构筑物区等,以便于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和归类。
2. 堆放顺序和方式:根据港口建设进度和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材料和设备的堆放顺序和方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安全防护措施:在堆场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四章港口总体布置港口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进港航道锚地其他水域设施布置港口陆域设施布置4.1 港口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实现各组成部分能力、布局的协调配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港口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协调•确定港口水陆域各项设施的规模•进行港口的平面布置•进行港口的高程布置Ø基本概念到港船型分析与预测装卸工艺方案设计港口总体布置Ø基本要求Ø航道规模1. 航道水深:设计通航水位下航道宽度内的最小水深•设计通航水位根据船舶进出港航行密度、通航持续时间确定,一般选取累积率为90%—95%的水位通航持续时间:t s =K t *(t 1+t 2+t 3)K t —时间富裕系数,可取1.1-1.3t 1—船舶在航道内的航行时间t 2—船舶在港内调头的时间t 3—船舶靠离码头和系解缆的时间乘潮水位:某一持续时间对应的潮位值(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最低通航水位)4.2 进港航道•水深组成Z 1 :船舶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取决于海地底质和船舶吨位大小Z 2:波浪富裕深度;—取决于波浪要素和船舶与波浪的相对夹角Z 4;备淤富裕深度—取决于港口泥沙回淤情况考虑船舶满载吃水和从安全角度考虑应留有的富裕水深航道通航水深(公告水深) D 0=T+Z 0+Z 1+Z 2+Z 3航道设计水深(疏浚水深) D =D 0+Z 42. 航道宽度:航槽断面通航水深处两点线之间的宽度航迹带宽度(A):船舶以风流压偏角在导航中线左右摆动前进所占用的水面宽度—考虑船舶航行中产生的漂移和偏移边余量(C):船舶与航槽壁间留有的间距—克服岸吸作用•航道宽度的组成4.2 进港航道Ø航道布置操船安全、挖方量少、疏浚维护方便、投资省•为船舶提供良好的操船作业条件,避免船舶受到强烈的横风(>7级)、横流(>1kn)作用。
•航道轴线尽量顺直,避免多次转向,出现“S”形航路。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姓名:班级:学号:目录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地形、地质资料 (2)二、水文与气象资料 (2)三、经济资料 (3)四、设计依据 (4)第二章:码头总体规模设计一、港址选择 (4)二、码头泊位长度 (4)三、码头泊位数 (7)第三章:港口水域设计一、港池、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设计 (8)二、锚地设计 (9)三、航道选线和进出港航道宽度计 (11)四、码头前沿水深 (12)五、防波堤和口门布置 (14)第四章:港口陆域设施设计一、港区陆域分区布置 (15)二、码头前沿作业区设计 (15)三、码头后方作业区设计 (16)四、码头库(场)面积计算 (16)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地形、地质资料本设计采用的地形图如图1所示,其地质情况为软基,年回淤量(厘米/年)为12厘米/年。
如图所示,此地区陆域宽广,水域宽阔,水深适宜,足够布置船舶回转、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锚地和港池等水域。
水域有一定的天然掩护,与陆地形成一个小型的港湾,十分适合建港。
此外,该地区右侧陆地陆域广阔,岸线充足且较为平整。
上部毗邻内陆河道,方便港口与内河水网相连接,可充分利用水运集疏运条件。
故拟在该地区右侧陆域建造顺岸式码头。
1 地形图二、水文与气象资料(一)半日潮型平均潮差3.6米(二)潮位历史统计资料潮位历史统计表表1潮位单位:米故潮位3.38~3.20m为H4%,在本设计中令H4%=3.38。
(二)风况统计资料风况统计资料表2(四)港口作业天数恶劣天气1~3/天年营运天:348天三、经济资料(一)吞吐量、集疏运方式吞吐量、集疏运方式统计表表3注:未来二十年,杂货吞吐量可能有成倍增长由表3分析可知,本设计中的主要货物品种为杂货和矿石,属于件杂货、散货多用途码头。
其中,杂货中有25%的适箱货,即有201ⅹ25%≈51万吨货物由集装箱船运输,150万吨货物由杂货船运输。
港⼝装卸⼯艺——第四章集装箱装卸⼯艺第四章集装箱装卸⼯艺第⼀节概述⼀、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集装箱运物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较传统的运输⽅式具有许多优点:1. 提⾼装卸效率,减轻劳动强度2. 减少货损货差,提⾼货物运输的安全与质量3. 缩短货物的在途时间,加快车船的周转4. 节省货物运输的包装,简化理货⼿续5. 减少货物运输费⽤6. 推动包装的标准化7. 有利于组织多种运输⽅式的联合运输⼆、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对码头提出的要求1. 船舶⼤型化趋势要求集装箱码头的深⽔化2. 挂靠港减少及⼲线运输⽹络扩⼤趋势要求集装箱码头的⼀次作业增加3. 船舶⼤型化以及集装箱箱体⼤型化的趋势要求集装箱码头⾯积的扩⼤,装卸设备进⼀步⼤型化,装卸⼯艺系统化4. 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柔性化趋势要求集装箱码头应能适应更多箱型的集装箱装卸和搬运5. 伴随货物运输⽽增长的运输信息的膨胀要求港⼝⽣产信息化6. 船舶⼤型化的趋势对港⼝的集疏运设施现代化提出了更⾼的要求7. 船舶⼤型化趋势要求码头泊位作亚的⾼效化8. 运输周转速度的加快要求港⼝⽣产组织的合理化三、集装箱专⽤码头所应具备的条件1. 具有⼀定规模的集装箱运愉量2. 应有⾜够的进港航道及港池⽔深条件3. 有宽阔的陆域⾯积和堆场4. 便利的集装箱集疏运交通通道5. 配备⼤型、⾼效率的集装箱专⽤机械和设备6. 拥有现代化的通讯和⽣产指挥系统7. 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段第⼆节集装箱⼀、集装箱的箱型及规格⼆、集装箱的种类1. ⼲货集装箱(Dry cargo container )2. 散装集装箱(Bulk container)3. 冷藏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 )4. 开顶集装箱(open ⼀top container)5. 框架集装箱(Plat form based ~⾯⼆)6. 牲畜集装箱(Pen container)7. 罐式集装箱(Tankcontainer)8. 汽车集装箱(Car container )三、集装箱标记1. 第⼀组标记:箱主代码、顺序号和核对数2. 第⼆组标记:国籍代号、尺⼨代号和类型代号3. 第三组标记:最⼤总重和⾃重第三节集装箱吊具⼀、集装箱简易起吊⽅法当在⾮集装箱专⽤码头上装卸集装箱时,可以采⽤钢丝绳⽤吊钩起吊。
第一章一、试叙述码头按不同方式分类的主要形式、工作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答:一、按平面布置分类:1、顺岸式:可分为满堂式和引桥式。
满堂式装卸作业、堆货管理、运输运营由前向后连成一片,具有快速量多的特点、联系方便;引桥式装卸作业在顺岸码头完成,堆货、运输需通过引桥运载到后方的岸上进行。
适用于建设场地有充足的码头岸线。
2、突堤式:可分为窄突堤和宽突堤主要运用于海港前者沿宽度方向是一个整体结构,后者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为码头结构,码头结构中通过填料筑成码头面。
主要运用于海港。
3、墩式码头:非连续性结构,墩台与岸用引桥链接,墩台之间用人行桥链接、船舶的系靠由系船墩和靠船墩承担,装卸作业在另设的工作平台上进行。
在开敞式码头建设中应用较多。
二、按断面形式分类:1、直立式:便于船舶的停靠和机械直接开到码头前沿,有较好的装卸效率。
适用于水位变化不大的港口。
2、斜坡式:斜坡道前方没有泵船作码头使用机械难以靠近码头前沿,装卸效率低。
运用于水位变化大的上、中游河港或海港。
3、半斜坡式:用于枯水期较长而洪水期较短的山区河流4、半直立式用于高水位时间较长,而低水位时间较短的水库港三、按结构形式分类:1、重力式:分布较广,使用较多,依靠结构本身及其上面填料的重力来保持结构自身的滑移稳定和倾覆稳定,其自重力大。
地基承受的压力大。
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的地基。
2、板桩式:依靠板桩入土部分的侧向土抗力和安设在码头上部的锚碇结构来维持其整体稳定。
除特别坚硬会哦过于软弱的地基外,一般均可采用。
3、高桩码头:在软弱地基上修建的,工作特点:通过桩台将作用在码头上的荷载经桩基传给地基4、透空的重力式结构:混合结构二、码头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一、码头可分为:主体结构、码头附属结构。
主体结构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基础。
二、各部分作用:上部结构:1、将上部结构的构件连成整体2、直接承受船舶荷载和地面使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下部结构3、作为设置防冲设施、系船设施、工艺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基础下部结构和基础:1、支承上部结构,形成直立岸壁2、将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和本身荷载传给地基。
第一章 总论1.1 港口基本情况港口是水陆联运的枢纽。
港口水工建筑物是港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码头防波堤、 护岸船台滑道和船坞。
码头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 的水工建筑物,它是港口的 主要组成部分。
建国初期,我国只有6个港口,泊位23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1个,年吞吐 量 1000 多吨级。
50 多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建设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
1973 年周 恩来总理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使我国港口、航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港口建设的步伐,使我国沿海主 要港口的大型化、机械化和专业化方面进入了世界水平。
到 1995 年底,我国拥有深水泊位 400 多个,总吞吐量超过了 7 亿吨。
50 多年代来,依靠科技进步,水运交通基础设施的面貌 产生了深刻变化。
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型式也有了很大发展,由起初的短桩小跨、实体重 型逐渐采用长桩大跨、空心轻型和预制安装结构;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和具有国际 水平的创新成果:如大型格形钢板桩结构、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和大圆筒的应用、爆 炸法处理水下软基和夯实水下抛石基床、土工合成材料和粉煤灰在港口工程的应用、大型沉 箱的防浪设计和预制出运等。
随着我国自然条件较好的海湾和海岸逐步开发,今后建港将更 多地处于各种复杂的条件下,或浪大流急,或海湾平缓,或地基土质松软。
同时在适应新的 装卸工艺、提高装卸效率、综合利用水资源等方面也对港口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 求。
港口水工建筑物主要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其中设计又可分为工程可靠性研究,初 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程序。
本设计主要对重力式码头进行设计,其内容包括:作用及其 效应组合的的确定、结构选型、结构布置与构造、建筑物的稳定及结构强度计算等。
水运系 统自70年代初开始应用计算至今,已有初期的编制和应用单一功能、单一结构的数值计算程 序,发展到能研制建立软件包、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 统。
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一、前言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和连接海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良好的港口工程布置方案可以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促进货物的快速流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通过对港口工程布置的综合规划,有效地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意义1.提高运作效率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通过合理的港口布置,可以更有效地安排货物和船只的运输和流通,提高运作效率。
合理的港口布置可以减少货物和船只的等待时间,提高货物的周转率。
2.促进国际贸易良好的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可以提高港口的货运能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合理的港口布置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贸易商和船东选择该港口作为货物的装卸点和转运点。
3.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通过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规划,可以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为国际船舶和货运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良好的港口工程布置方案可以提高港口的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服务效率。
4.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通过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规划,可以提高港口的货运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港口布置可以降低港口的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三、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内容和要求1.港口规模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港口规模。
根据货物的种类和船只的航行情况,合理确定港口的规模。
港口规模是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基础和核心。
2.港口设施和设备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第二个任务是确定港口的设施和设备。
港口设施和设备包括码头、堆场、生产设施等。
港口设施和设备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港口交通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第三个任务是确定港口的交通布置。
港口交通包括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包括船只的航行路线和港口的导航工程。
陆路交通包括港口与内陆交通的联系。
4.港口环境港口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第四个任务是确定港口的环境规划。
第一章海港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海港港址一、海港港址选择的一般规定《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3。
1。
1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
1.2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1。
3选址应统筹兼顾和正确处理商港、渔港、军港、临海工业、旅游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与城市及交通运输规划互相协调。
3。
1。
4选址时宜利用荒地、劣地,原则上不占或少占良田,避免大量拆迁,确有困难时应进行论证。
有条件时可充分利用疏浚土方或就近取土造陆。
3。
1.5港址选择应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对环境影响大的项目,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经论证后确定。
二、海港选址的原则《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3.2.1所选港址应满足建港任务要求,并应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3.2。
2选址阶段应对拟选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地震等自然条件和城市依托、供电、供水、通信、施工条件以及社会、人文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和必要的勘测。
3。
2.3对拟选港址的铁路、公路、水运现状和发展规划、集疏运方式和能力以及引接条件等,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集疏远方式,优先考虑水运及原有集疏远设施,有条件时,可采用多种集疏运方式。
3.2。
4老港改建、扩建时,应妥善处理同一地区新港与老港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性港区与各种专业性港区或码头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避免重复建设和互相之间的干扰。
3.2.5港址的夭然水深应适当,不宜在地形、地质变化大和水深过深以及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建造港工建筑物,也不宜在水深太浅而使疏浚和维护挖泥量过大的场所选址。
3。
2.6港址宜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对岩石海岸,应查明岩层分布和岩面起伏状况,应避开活动性断裂带、软弱夹层和炸礁工程量较大的地区;对软土地区,应避免在软土层较厚的地区选址。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学习指南《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学习指南第一部分课程学习的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学习的目的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构造知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计算、整理编写设计文件、绘制施工图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为今后能顺利地从事港口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结合生产实际介绍国内外的筑港理论、经验和先进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知识进行港口及有关水工建筑物设计,掌握港口码头建设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港口码头及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掌握各种码头结构、防波堤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以及江河、海岸护岸支挡水工建筑物等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及计算理论。
三、课程教材选用本课程教材选用上一届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组织编写的《港口与海岸水工建筑物》。
该教材为全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由天津大学王元战教授任主编,组织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编写。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本章的学习要求⑴应了解国内外港口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及发展趋势。
⑵应掌握我国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港口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
⑶应了解《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09【712】)》和《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JTS 110-4-2008)》2.本章思考题⑴我国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⑵基本设计资料及其使用。
第二章码头概论1.本章的学习要求⑴应掌握码头的分类和组成⑵应掌握作用的分类及作用的代表值⑶应掌握码头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状况、作用(效应)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⑷应熟悉《港口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⑸应掌握堆货荷载、铁路荷载和流动起重运输机械荷载,熟悉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第一节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第二节现场准备第三节施工技术准备第四节材料、设备准备第五节劳动力准备第六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第一节施工程序现整体部署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及方案1、工程测量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3.1主体模板工程3.1.1柱子模板3.1.2剪力墙模板3.1.3梁板模板3.1.4楼梯模板3. 2主体钢筋工程3.3混凝土工程3.4砌体工程施工3.5脚手架工程3.6主体工程的水平、垂直运输3.7屋面防水工程3.8卫生间防水工程3.9室内装修工程3.10电气安装工程3.11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第一节依据第二节计划细则与实施第六章施工资源计划第一节劳动力资源计划第二节施工用材料计划第三节施工机具计划第七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成本控制第八章安全施工目标及各项措施第一节安全施工管理目标第二节安全施工责任制第三节安全施工制度第四节安全施工措施第九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第十章季节性施工措施第十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及执行的规范、规程第十二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望城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江山韵商住楼工程,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普瑞中路,由湖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湖南金阳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湖南望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且现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序,具备开工条件。
1、建筑方面该工程为框剪结构,建筑面积23271㎡,建筑总高度79.25m,地上二十五层,地下一层。
建筑设计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类别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2、结构方面本工程为框剪结构,预制管桩基础。
结构所用砼强度等级分别为:基础垫层C10;构造柱及圈梁C20;桩、桩护壁、承台、29.82m-50.12m墙、柱、梁、板及负二层底板-50.12m(含50.12m)梁板为C40;基础顶-21.12m柱墙及转换层梁板为C50;21.12m-29.82m柱墙为C45,50.12m-79.12m墙、柱、梁、板为C35,以上均为C30。
毕业设计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桂劲松 (教授)专业名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所在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2013 年 6 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4)1.1工程地理位置 (4)1.2自然条件 (4)1.3工程地质 (8)1.4地震 (11)1.5泥沙运动及港内回淤分析 (12)1.6船型预测 (13)1.7港口作业天数 (14)第二章港口总平面布置 (16)2.1卸港量预测 (16)2.2码头泊位数计算 (17)2.3码头岸线长度计算 (19)2.4港口陆域布置 (19)2.5港口水域布置 (24)2.6港内波稳条件验算 (27)第三章码头结构造型与设计 (29)3.1船舶荷载推算 (29)3.2面板设计 (31)3.3 面板内力计算 (33)3.4纵梁的计算 (45)3.5横向排架计算 (52)3.6桩的设计 (75)3.7 靠船构件的计算 (79)第四章整体稳定性验算 (82)总结 (85)致谢 (86)参考文献 (87)I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东濒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一海相连,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建位置位于原渔港蜊坨子东南向1410米处、营口港区详规总图中生态屏障区,经纬度为北纬39°45′03.48″,东经 123°34′11.70″。
本设计的目的是对移地重建后的中心渔港进行总平面布置,码头结构选型设计,对结构进行计算和验算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推算出本港2020年的水产品的卸港量,再根据卸港量确定码头的泊位数,从而进行港口总平面的布置。
根据当地海域的地质条件选定码头的结构型式,本港地质为淤泥质海域,所以选定码头结构为高桩码头。
港口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1.1 布置原则1、考虑到场地的限制,临时设施布置需紧凑、简化,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2、陆上布置施工标志牌、工期、安全及质量标语、口号,水上设置符合要求的水上警戒信号及危险信号。
3、现场布置做到与文明施工要求相适应。
4、现场布置力求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5、所有的临时设施均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器材。
6、在临时设施布置前,将布置方案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布置。
1.2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项目部生活、办公用地、设备停放和检修场地,使用业主提供的场地搭建的项目部及临时设施。
所有的临时设施需布置消防部门认可的消防器材。
所有的现场办公设施均采取四周锚固,做好防台、防风措施。
具体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2.1项目经理部现场办公室我们将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并结合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对项目经理部现场办公室进行妥善的安排布置。
计划用地600m2。
其中设办公室10间,会议室一间(可供30~40人召开会议)及其他设施,会议室安装柜式空调,墙壁上张贴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王总体进度计划表、项目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机构、质量保证机构等框图。
会议室内配备供40人会议的桌椅以及饮水机等。
项目经理部门前将悬挂标牌,竖立标旗。
我方将为业主、监理提供约100 m2办公及会议用房,并配备办公设备。
全部安装分体式空调。
1、工地宿舍在预制场旁边设置生活区,搭建工地宿舍,结构为一层活动板房。
每间20m2左右,每间设置4-8个床铺,全部安装空调。
2、厨房及餐厅现场搭建30m2左右的厨房,厨房内配置齐备的厨房用品,包括冰箱、消毒碗柜、餐具、炊具等。
餐厅和厨房相连,面积30m2左右,餐厅内配置足够数量的桌椅。
3、生活用水工地现场饮用水,拟从当地饮水系统就近接入。
拟在现场堤岸上布置水水塔1个。
水上施工船舶人员采用自有400t淡水供水船供水。
4、垃圾桶的设置为了确保施工区及生活区的卫生,在办公区及生活区设立10个塑料垃圾桶,另外设置10个污水桶,定期清理垃圾运送至监理工程师允许排放的地点。
港口工程组织设计全集摘要本文档旨在全面介绍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讨论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些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
1. 简介港口工程组织设计是指对港口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的过程。
它涉及到港口的布局设计、设备安装位置的确定、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等方面。
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港口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2. 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重要性港口工程组织设计在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它可以保证港口工程项目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并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时间。
同时,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减少工程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营。
3. 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原则- 综合考虑: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体情况,包括港口规模、工程要求、资源配备等因素。
- 灵活适应:组织设计需要灵活适应不同的港口工程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 线路优化:优化线路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料搬运和工程作业的时间和成本。
- 安全第一: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港口工程的安全运营。
4. 港口工程组织设计的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港口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包括港口规划、工程要求等。
2. 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资源情况,制定港口工程组织设计计划。
3. 设计布局:确定港口的布局设计,包括码头、仓库、设备等位置的选择和安排。
4. 编制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的时间要求,编制港口工程的进度计划。
5. 评估和调整:对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 案例一:某港口工程项目的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了优化线路设计的方法,成功地减少了物料搬运时间和成本。
- 案例二:某港口工程项目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运营。
结论港口工程组织设计是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完整版)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第一章一. 港口概念:1,按功能——水陆交通的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是水路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和货物,旅客的集散地。
2,按工程内容——是各种工程建筑物(水工,房建,铁路,道路,桥梁和给排水等),设备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所组成的综合体,而港口水工建筑物是这个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要求:船舶的安全停靠与航行;要满足旅客的上下船和停船;货物的装卸与存放;车辆机械的运行;供水供电等辅助设施。
三.组成: 1.港口水域2.码头3.陆域设施。
→→信息与商务系统集输运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陆域高度足够长度足够要求:岸线水域平稳水深足够水域宽广要求:水域航行作业系统四:系统组成:五.分类:1:按功能用途分类: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旅游港。
2:按地理位置分类:海港,河口港,河港,运河刚。
第二章一货物分类: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二作业方式:1.操作过程:是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的搬运作业过程。
2.装卸过程: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有一个或多个操作过程所组成。
3.操作量:经过操作过程的货物数量,是反映装卸工作量得主要指标。
4.装卸量:货物从进港到出港,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一吨装卸量。
(自然吨)三港口腹地:是指那些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
按运输性质腹地可分类为: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间接腹地)四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通过能力: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物量。
(计量为货物的自然顿)五预测吞吐量方法:1,时间序列法2,概率分析法3,因果分析六船舶尺度: 一:船型尺度(船舶性能计算和研究):1 垂线间长2 型宽3 型深4 型吃水二:实际尺度(结构尺度):1 全长2 全宽3 满载吃水——在中横剖面上,满载吃水线与中龙骨底面的垂直距离七船舶吨位一:容积吨位:1 总吨位(GT)——表明商船尺度大小2 净吨位(NT)——计费标准二:质量吨位:1 排水量——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时包括装载物的总重量2 载重总吨位——1.总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载排水量2.净载重量八设计船型:是综合某一吨位级船舶资料而确定的组合数据第三章一气象条件对港口的影响:1 港口平面布置2 施工:打桩,疏浚3 营运二海象条件:1 泊位 2 航道3防波堤第四章一码头分类:一按功能:1从货物种类和包装形式:1杂货集装箱2 多用途专用2 从贸易或商务上:1 外贸2 内贸3 从隶属关系上分类:——货主码头公用通用4 从客运——货运或客运二按平面布置形式:1 顺岸式:优点——对沙流流态影响小缺点——占用岸线长2 突堤式:优点——占用岸线短缺点——对流态影响大,占用河道水域多3 控入式:泥沙淤积4 沿防波堤内测布置5 岛式布置及栈道布置——适于深水泊位二 S =Q/Pt=码头年作业量/一个泊位年通过能力泊位通过能力影响因素:1——运营天数2——装卸效率3——日工作时4——泊位利用率三减少船舶在岗时间:1——统一管理的泊位组2——提高装卸效率3——新增港口能力时机选择4——四线岸场作用——加速车船周转,提高通过能力五码头前沿高程:1 有掩护:1——设计高水位+(1.0-1.5)2——校核高水位+(0-1.0)2 开敞:?+++=h HWL E 0η第五章一港口水域:航道,转头水域,制动水域,过驳水转水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以及港池码头前水域等。
2013年山东实习专题报告——港口总平面布置引言: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参观了日照港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港区和后海基地等。
日照港湾阔水深、不冻不淤,陆域平坦开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理区位独特优越,新亚欧大陆桥、在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两条铁路大动脉和日兰、沈海两条高速公路直入港区,连通港口与我国东中西部铁路、公路网,集疏运体系方便快捷,经济腹地辽阔富饶,特别适合建设20-3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泊位和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布局,是我国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
青岛港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
因其合理布局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科学规划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和国际国内客运的服务项目;设计成具有较高等级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的港口,使得青岛港成为“世界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于是,我们总结:无论是跻身于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日照港,还是作为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的青岛港,其发展速度之快、取得成就之高,与这些港口选址的合理性和规划布置的科学性是休戚相关的。
摘要:港口总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该港的经济发展空间,乃至兴衰成败,因此,总平面布置是建设港口的一项至关重要环节。
港口水域布置、港口防波堤及口门布置、港口水深及码头前沿高程的确定、码头岸线布置、港区陆域布置及作业区的划分和布置等组成了港口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工作,港口总平面规划布置直接影响着港口建成之后的运营和未来的发展。
港口总平面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我国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码头总平面布置应考虑该水域的风、浪、流、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满足船舶靠泊、离岸的作业要求。
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并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建设统筹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总体布置应注意与港区规划协调。
在布置港区时,应考虑风向及水流流向的影响。
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宜布置在港口全年常风向的下风侧;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或危险品港区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并与其它港区或码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四章港口总体布置港口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进港航道锚地其他水域设施布置港口陆域设施布置4.1 港口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实现各组成部分能力、布局的协调配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港口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协调•确定港口水陆域各项设施的规模•进行港口的平面布置•进行港口的高程布置Ø基本概念到港船型分析与预测装卸工艺方案设计港口总体布置Ø基本要求Ø航道规模1. 航道水深:设计通航水位下航道宽度内的最小水深•设计通航水位根据船舶进出港航行密度、通航持续时间确定,一般选取累积率为90%—95%的水位通航持续时间:t s =K t *(t 1+t 2+t 3)K t —时间富裕系数,可取1.1-1.3t 1—船舶在航道内的航行时间t 2—船舶在港内调头的时间t 3—船舶靠离码头和系解缆的时间乘潮水位:某一持续时间对应的潮位值(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最低通航水位)4.2 进港航道•水深组成Z 1 :船舶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取决于海地底质和船舶吨位大小Z 2:波浪富裕深度;—取决于波浪要素和船舶与波浪的相对夹角Z 4;备淤富裕深度—取决于港口泥沙回淤情况考虑船舶满载吃水和从安全角度考虑应留有的富裕水深航道通航水深(公告水深) D 0=T+Z 0+Z 1+Z 2+Z 3航道设计水深(疏浚水深) D =D 0+Z 42. 航道宽度:航槽断面通航水深处两点线之间的宽度航迹带宽度(A):船舶以风流压偏角在导航中线左右摆动前进所占用的水面宽度—考虑船舶航行中产生的漂移和偏移边余量(C):船舶与航槽壁间留有的间距—克服岸吸作用•航道宽度的组成4.2 进港航道Ø航道布置操船安全、挖方量少、疏浚维护方便、投资省•为船舶提供良好的操船作业条件,避免船舶受到强烈的横风(>7级)、横流(>1kn)作用。
•航道轴线尽量顺直,避免多次转向,出现“S”形航路。
•在满足港口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地形条件尽量利用天然水深条件,选择长度较短航道,避免大量的疏浚开挖•分析水文气象因素对船舶运动、操船作业的影响,航道布置与防波堤及口门的布置综合考虑•减少航道泥沙的回淤量是选择航道轴线时应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必要时做专题论证研究4.3 锚地Ø相关基本概念•水域中指定地点专供船舶停泊以及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场所•功能:引航、候潮、检疫、避风、装卸及其它辅助作业1. 锚地水深•在设计低水位以下锚地范围内的最小水深4.3 锚地2. 锚位数量•锚地能同时停泊船舶的最多艘数•按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并考虑每船进出港在锚地各停泊一次•按连续恶劣天气日数计算3. 锚位面积•取决于船舶在锚地的停泊方式和船舶大小锚地设备条件、海底底质风及水流方向等浮筒系泊,抛锚停泊•单浮筒系泊•双浮筒系泊•抛锚停泊详见教材102-103页4.3 锚地Ø锚地布置•水域开阔:有足够的水域供船舶抛锚和起锚操作, 不妨碍其他船舶航行•避风条件: 锚地应有一定掩护风浪的水域,避台风水域最好选择陆地或岛屿环保的锚泊水域•水流条件: 水流流向要相对稳定,无回流现象,流速较小•水深和底质: 根据船舶实际吃水选择适当水深, 底质应适合船舶着锚,提供足够的猫抓力,海底坡度平缓•回旋余地: 根据地质、锚泊时间长短、障碍物、气象和海洋环境确定总之,锚地应靠近港口,天然水深适宜,海底平坦,锚抓力好,水域开阔,风、浪、水流较小,便于船舶进出航道,远离礁石、浅滩,具有良好定位条件的水域4.4 港内其他水域设施布置1 口门2 回转水域3 连接水域4 泊位前停泊水域5 顺岸码头前船舶操作水域6 港池7 制动水域合理的港内水域尺度是在保证船舶作业安全前提下的必要水域尺度,是船舶操纵技术与港口设施规模相协调的统一体。
Ø船舶进港制动距离•船舶进港时为克服横向风、流的影响,必须保持一定的航速以维持舵效•港内最小制动水域是指船舶进港后采用全速倒车克服船舶前进惯性时所需的水域长度•制动水域宽度要满足船舶制动过程中随舵效减弱横向风影响加大和螺旋桨侧压力所引起船舶横向漂移的距离3000-10000吨满载海船制动试验结果制动距离航速 5.5L~6.5L 3.0L~3.5L 2.5L~3.0L 8kn~10kn 6kn~8kn 4kn~6kn 规范要求:船舶制动距离≥4.0L-5.0L,最好布置为直线段Ø船舶回转水域•船舶转头出港或回旋转向所需的水域•回转水域尺度与船舶回转性能有关,习惯用数倍设计船长为直径的内接圆表示•船舶可自航转头或借拖轮协助转头,当缺乏拖轮时也有利用当时的风、流条件运用船舶的车、舵、锚配合作业的方式进行船舶转头规范要求:转头水域基本标准为内接圆直径D=2.0L开敞式码头或缺乏拖轮的情况下D=2.5LØ泊位前船舶停泊水域和船舶操作水域按港作拖轮配备情况和不同操作方式来确定,不宜小于1.5L 一般选用2倍设计船宽,回淤强度大的泊位要适当加宽水域宽度应保证在乘潮水位时船舶能安全进行靠离岸作业(同港内航道设计水深)应保证在设计低水位船舶满载时能安全停靠(同泊位水深)水域深度船舶进行靠离泊位作业时所需占用的水域船舶在泊位上停靠时所需占用的水域定义泊位前船舶操作水域泊位前船舶停泊水域4.4 港内其它水域设施布置4.4 港内其他水域设施布置Ø港池港池宽度•顺岸不设泊位,仅需满足船舶靠离泊位和进出港池时,港池宽度(称为港池最小宽度)一般取0.8L ~ 1.0L•顺岸设有泊位,沿港池方向布置两个以上泊位时,港池宽度不宜小于1.5L0.8L-1.0L > 1.5L港池长度:即突堤的长度,多用途码头突堤一侧布置的泊位数一般不多于3个,长度大约为600-700m 。
Ø连接水域顺岸码头和突堤码头港池与航道连接段的水域,以保证船舶安全地进出港池Ø连接水域•突堤码头前与航道的连接水域范建议:按船舶转向半径的要求确定连接水域尺度,自行转向:R=3.0L; 拖轮协助:R=2.0L4.4 港内其它水域设施布置Ø码头的平面布置型式1. 顺岸式码头码头岸线大体上与自然岸线平行的布置型式特点:•码头后方宽敞,便于布置陆域设施•船舶靠离码头和进行装卸作业较方便•占用自然岸线较长,作业区分散•对需要防波堤掩护的港口,码头造价会较高Ø码头的平面布置型式2. 突堤式码头码头岸线与自然岸线成较大角度的布置型式,交角一般在60°~90°之间特点:•在一定的水域范围内可建较多的泊位,提高岸线利用率•作业区集中,便于管理•后方可利用的陆域面积有限——对多用途码头,突堤宽度不小于2倍船长•船舶靠离码头和装卸作业不如顺岸式方便——突堤长度方向一般布置泊位数不超过3个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的平面布置型式3. 挖入式码头在向岸的陆域内侧开挖港池而布置的码头岸线特点:•利用很短的天然岸线形成大量的码头泊位,•受港池尺度的限制,船舶进出港池、航行及回转等作业不方便•口门处往往会产生泥沙淤积4. 开敞式码头码头布置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是随着船舶大型化和装卸作业现代化而发展的码头布置型式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泊位数量的确定泊位数:可同时停靠并进行装卸作业的船舶数量1. 指标计算法根据港口以往经营状况获得的统计指标计算出一个泊位的年通过能力,进而求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泊位数B f z yt K G t t t T P •+∑−=2424P t : 一个泊位的年通过能力T y :泊位年工作天数G: 船舶载货量K B : 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t z : 装卸一艘设计船型所需的时间t f : 船舶靠离岸、辅助、技术等作业时间泊位数= 码头年装卸货物数量/泊位年通过能力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泊位数量的确定2. 排队论法•在港口生产系统中,到港船舶可视为顾客,泊位则可视作为顾客服务的设施,到达港口的船舶若不能立即获得服务,则会在锚地抛锚停泊等待,直至靠泊获得服务之后离开港口船舶在港动态图在完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的前提条件下,以港口、船舶双方所支付的费用之和最小为出发点,确定港口的泊位数——最佳泊位数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泊位数量的确定2. 排队论法最佳泊位数的确定最佳泊位数判别式的推导详见109页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泊位尺度的确定1. 码头泊位长度•单个泊位L b = L + 2dL b —码头泊位长度(m)L —设计船长(m)d —船间富裕长度(m)3022~2518~2012~158~105d(m)>230201~230151~20086~15041~85<40L(m)专业化码头的泊位长度,尚应满足装卸工艺要求•连续设置多个泊位掩护的通用泊位端部泊位:L b = L + 1.5d 中间泊位:L b = L + d 两相邻泊位船型不同,d 值应按较大船型选取1. 码头泊位长度•折角布置的泊位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泊位尺度的确定2. 码头泊位宽度保持码头前水深不变的宽度.考虑船舶在系缆停泊时,吹开风作用、缆绳变形、潮位变化等因素影响,船舶产生一定的漂移量B b 泊位宽度:B b = 2B3.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在设计低水位下的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停靠的水深D=T+Z1+Z2+Z3+Z4(富裕水深取值详见117页)4.5 码头及其平面布置Ø码头前沿高程的确定•影响因素•有掩护码头前沿高程码头在出现高水位时不被淹没船舶在不同装载状态下均能方便的靠泊并进行装卸作业与后方陆域高程合理衔接,方便其他陆域设施的布置0~0.5极端高水位1.0~1.5设计高水位超高值(m)计算水位超高值(m)计算水位复核标准基本标准两个标准分别计算,取最大值Ø码头前沿高程的确定•开敞码头前沿高程码头前沿高程E = HWL + η0+ h + ΔHWL —设计高水位(m)η—设计高水位时的波峰面高度(m) h —码头上部结构高度(m)Δ—波峰面以上至上部结构底面的富裕高度HWLEØ防波堤布置型式•防御波浪干扰港口水域,为船舶作业提供平稳的水域条件•防止运动泥沙进入港内,影响港口水域水深•直接靠泊船舶,兼作码头使用1. 单突堤布置•布置型式:自岸伸出一突堤•适用条件:波浪频率比较集中在某一方向,或者一侧有天然屏障掩护,沿岸泥沙运动方向单一4.6 防波堤及口门布置Ø防波堤布置型式2. 双突堤布置•布置型式:自岸伸出两突堤呈合抱形式•适用条件:波浪和沿岸海流方向多变沿岸两个方向均有泥沙运动3. 岛堤布置•布置型式:堤的两岸均不与岸相连•适用条件:波浪、海流主要来自岸线的迎面方向4. 多堤布置•布置型式:单堤、岛堤的组合布置•适用条件:根据港口的使用要求、船舶安全航行等条件采用防波堤布置实例Ø防波堤布置原则•港内水域达到泊稳标准:与码头岸线布置相配合,港内水域绕射波高小于允许作业波高值•包围足够而适当的水域面积,提供足够的水深条件•根据港口远期发展布局规划,为港口留有适当发展余地•防波堤轴线布置需要注意的几点:Ø二、防波堤布置原则关于港内绕射波高有防波堤掩护的港口水域,港内波浪是波浪经口门绕射造成的,港内波高即为绕射波高根据波浪绕射原理计算绕射波高,与允许作业波高值进行比较,确定防波堤的布置方案码头前进行装卸作业的允许波高值,与装卸货种及装卸工艺、船型大小和码头方位与波向间的夹角等因素有关港内某点绕射波高计算H d= K d·H iH i—防波堤口门处入射波的波高K d—防波堤后某点的绕射系数4.6 防波堤及口门布置Ø口门布置•口门位置: 应尽可能位于防波堤突出海中最远、水深最大的地方,方便船舶出入•口门方向: 应与进港航道相协调,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是首要的,力求避免船舶受到强烈的横风、横流作用口门轴线宜与强风强浪方向行程30°~60°的夹角•口门宽度口门总宽度(Bs): 两防波堤堤头之间的水面距离口门有效宽度(Bo ): 设计通航水位处,在口门轴线之垂线方向满足通航水深要求的口门宽度, 一般要求为(1.0~1.5)L4.6 防波堤及口门布置Ø口门布置•口门数量与船舶航行密度、港口性质、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