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第2课时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
2、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有些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运用乘除混和运算来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计算下列各题。
840÷14÷15 936÷9÷8 32×4×26 540÷(30×3)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请四位同学演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二、新课授知出示例题: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12个(一)共720元。
每个公文包多少元?1、让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让学生先分步计算。
预设学生可能的做法,(1)720÷3=240元 240÷12=20元(2)、720÷12=60元 60÷3=20元(3)12×3=36个 720÷36=20元3、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第3种方法,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流。
4、鼓励学生把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再进行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1)、720÷3÷12 (2) 720÷12÷3 (3)720÷(2×3)元第3个综合算式如没有学生列出,师生一起完成要特别强调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要先算“12×3”,所以要加小括号。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能够解决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2.学生回顾前一节数学课学到的内容;3.引入新课-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
呈现(10分钟)1.讲解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2.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生活中带有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决中的经验和困难。
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总结课堂内容;2.提醒学生复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后作业1.找出生活中带有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并尝试解决;2.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的授课。
通过课堂教授、课堂练习和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带小括号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需要更详细的示范和练习。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成用一个连除算式的过程。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师:听说我们四(一)班同学特别爱读书,你们现在都在读什么书呢?(学生说出几个书名),大家读的书真多啊。
多读书能增加同学们的知识也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大家应该多读书。
今天有三个爱读书的同学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能不能帮助他们(出示情境图)【讲授】讲授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几位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又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生1:三个同学在读同一本书。
生2:丫丫说她每天看40页,6天就能看完。
师:那这时候聪聪说什么了?生:聪聪说,看书时间太长对眼睛不好!师:聪聪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也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看书的时间太长。
还有什么信息吗?生:亮亮说,那就每天看30页吧,几天能看完?师:那现在,三位同学问题出来了,那就请大家帮助书中这几位爱读书的同学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学生自主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都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说,教师板书)●40×6=240(页)240÷30=8(天)(板书)师:那你来说一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生:40×6=240求的是,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40÷30是求,如果每天看30页,几天能看完师:说的非常好。
还有没有同学用的不同方法生:40×6÷30 (板书:40×6÷30)师:那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如学生说不出可引导)生:我先做40×6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再算如果每天看30页。
几天能看完。
(完成脱式板书)师:这位同学用的综合算式,说的也很完整,那跟他用同一种方法的同学,谁还愿意来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再找人说)师: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步计算,一种是把分式列成了综合算式,都非常正确。
《解决问题(课时2)》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2、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建议:◆公文包问题1、让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分步列式并解答。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亮亮的方法,教师要参与交流.3、鼓励学生把丫丫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师生共同把亮亮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师特别强调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先算“12×3”要加小括号.然后,介绍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试一试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知道每个书架有5层,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答案:50本◆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先说一说运算顺序。
答案:6 416 15472436 9 422第2题,让学生认真读题,知道“两个学期”也是数学信息,然后再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答案:3架第3、4题,都是图文结合的简单问题,提示学生先理解题意,再解答。
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第3题答案:5元第4题答案:16次第5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答案:96÷3×6=192(个)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学习了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尝试过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个算式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套教材第⼀次,也是唯⼀⼀次以单元形式安排“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学习解决需要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应⽤问题,同时也学习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特殊⽅法“移多补少”“已知总量求部分量”的数学问题。
■教学⽬标1、经历⾃主解决问题,与他⼈交流算法,并尝试把分步解答的算式改写成⼀个算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般⽅法,了解解决问题⽅法的多样性,能⽤⾃⼰喜欢的⽅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中,会独⽴思考,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的想法和计算结果,能对解答⽅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在⾃主解答问题、与他⼈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应⽤的⼴泛性,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相信⾃⼰能够学好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并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难点应⽤特殊⽅法解决问题和典型问题。
■教学建议本册教材是在学⽣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初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顺序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解决问题”单元。
教材选择了具有⼀定⽣活背景的问题,给学⽣⾃主尝试解决的机会,使学⽣在结合具体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法,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
同时也了解⼀个问题可以⽤不同的⽅法解答,体验解答⽅法的多样性。
为此,教学时建议注意以下⼏点:1、注重培养学⽣收集信息的能⼒。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步。
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逐渐增加纯⽂字问题的量。
第2节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有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2.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引出情境。
师: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脸上都绽开了笑容。
王爷爷也一样,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生:想。
师:因为王爷爷家养的奶牛产奶了。
让我们走进王爷爷家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文字和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明确题意。
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看图思考的时间。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①王爷爷家养着4头大花牛。
②王爷爷家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896千克。
③王爷爷家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解决“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这个问题呢?自己先试着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21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题中的数学信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同学,小组长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4800÷4=12021支)(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1202120210(支)综合算式:4800÷(2021)=60(支)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2021=80(盒)(2)平均每盒装多少支?4800÷80=60(支)综合算式:4800÷ (2021) =60(支)生选择一种解答方法说说想法,同桌互相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特点是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试一试。
学校图书馆买来750本图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5层。
连除或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尝试把分布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算式的过程。
2.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能解答乘除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一、复习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咱们先来做个练习,谁来读题目“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480/24*6 954/(78-69)注意谁写的漂亮我就展示谁的。
投影订正:同桌互查你错到哪了。
二、新授看来你们计算很认真。
有位叔叔听说你们很善于思考问题,想让你们帮个忙。
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求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呢?你们会算吗?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吧。
教师巡视,等一会,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完成,请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个题还有其他解法吗?(让学生思考30秒)选取两个分步计算的学生板演。
写完的同学同桌俩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找分步计算的同学黑板演示(两种方法)。
(1)720/3=240(元)240/12=20(元)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想的?要想求出每个公文包多少元,我先算每箱多少元。
再算每个多少元。
你说得很清楚。
谁和他做的一样?你再说说想法。
用这种方法有直接写出综合算式的吗?谁来说说综合算式怎样写?你们思维可真敏捷,都能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了,如果我们思路很清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了。
这个综合算式先算的什么再算得什么?学生一边说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师一边写计算的结果。
(2)12*3=36(个)720/36=20(元)先请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要想求出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再算每个公文包多少元。
表扬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谁和他做的一样?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与它算法不一样的同学理解这种方法吗?谁再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思路。
3.2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也要按照问题解决教学流程来处理。
关键是交流算法时,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亮亮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时要加小括号的道理。
通过学习了解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试一试”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只要方法正确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把连除运算改成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
2、能解答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
2、掌握把连除运算改成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些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和运算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3和“试一试”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连除运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过程要求)840÷14÷15936÷9÷832×4×26540÷(30×3)(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请四位同学演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师:上面的计算都是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设计意图:课始,先复习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然后直接引出本课时学习内容。
这样的教学设计,简单直接,直奔主题。
第3单元解决问题第1课时乘除两步计算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6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并学习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逐渐成为自己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快速算出下面各题。
(板书或PPT课件出示)18×5×4240÷8÷6840÷8÷525×6×4(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连除问题,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用先乘后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了解信息和问题。
师: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你看劳动场面热火朝天,读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师播放PPT课件)学生回答。
(2)理解“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的意义。
师:“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说一说?指名回答。
(3)交流学生的解题方法。
师:按照上面的理解,如果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师:你会解答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指名汇报。
(表扬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4)小结。
师:上面的算式是乘除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生谈话得出: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教学用先除后乘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了解信息和问题。
师:春天百花盛开,小蜜蜂漫天飞舞,蜂农张伯伯也忙碌了起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2)师:读上面的问题,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三解决问题《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3.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时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
这是在建立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同时学生已经学过加减混合、连加、连减两步计算的题目,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意识,所以本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从以往的旧知中进行迁移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顺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导入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多少人?照这样计算,预计一周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
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
师:有一个公司买公文包。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讲授】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过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单元形式安排“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学习解决需要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问题,同时也学习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用特殊方法“移多补少”“已知总量求部分量”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与他人交流算法,并尝试把分步解答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中,会独立思考,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能对解答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在自主解答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并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难点应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和典型问题。
■教学建议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初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顺序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解决问题”单元。
教材选择了具有一定生活背景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的机会,使学生在结合具体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
同时也了解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体验解答方法的多样性。
为此,教学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读题,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
【精品】第3单元第2课时(教案)冀教新课标版(2014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用乘除小括号混合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学习乘除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二),感受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除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市政府计划修公路,如果每天修8米,60天就能修完。
开工后,工人们每天修9米,多少天能修完?(等待1分钟)学生:8×60÷9=480÷9=53(天)……3(米)答:这条水渠有54米天能修完。
师:同学们看这道实际问题是不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乘除混合运算啊,看来同学们能熟练的做出结果,老师知道你们上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这节课接着进一步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看看如何去解决。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算式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解决问题(二)》。
探究新知教师: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12个。
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3分钟讨论时间)学生:我先算每箱多少元,再算每个多少元。
720÷3=240(元)240÷12=20(元)教师:嗯,非常棒,还有同学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我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
12×3=36(个)720÷36=20(元)教师:嗯,我们的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来计算这个问题。
刚刚第一位同学的算式列成一个算式你们知道怎么列吗?学生:720÷3÷12=240÷12=20(元)教师:这是不是我们上节课讲的如何用一个式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
学生:是的。
教师:那刚刚第二位同学的分式你们可以表示出来吗?我看同学们都摇了摇头。
3.2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也要按照问题解决教学流程来处理。
关键是交流算法时,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亮亮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时要加小括号的道理。
通过学习了解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试一试”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只要方法正确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把连除运算改成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
2、能解答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
2、掌握把连除运算改成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些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和运算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3和“试一试”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连除运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过程要求)840÷14÷15936÷9÷832×4×26540÷(30×3)(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请四位同学演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师:上面的计算都是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设计意图:课始,先复习连除或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然后直接引出本课时学习内容。
这样的教学设计,简单直接,直奔主题。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第2课时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
2、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
3、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
了解有些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运用乘除混和运算来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840÷14÷15 936÷9÷8 32×4×26 540÷(30×3)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请四位同学演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二、新课授知
出示例题: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12个(一)共720元。
每个公文包多少元?
1、让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让学生先分步计算。
预设学生可能的做法,
(1)720÷3=240元 240÷12=20元
(2)、720÷12=60元 60÷3=20元
(3)12×3=36个 720÷36=20元
3、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第3种方法,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流。
4、鼓励学生把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再进行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
(1)、720÷3÷12 (2) 720÷12÷3 (3)720÷(2×3)元
第3个综合算式如没有学生列出,师生一起完成要特别强调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要先算“12×3”,所以要加小括号。
5、小结: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出示试一试。
学校买来750册图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每层放多少本?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知道每个书架有5层,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29页2、3、4、5题。
板书设计: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混合和连除的运算顺序、知道小括号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虽然学生对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并不陌生,但是列带小括号的算式对刚升入四年级学生有些抽象,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
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掌握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