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44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1.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这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加强污
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农业管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2.疏浚底泥:清除水底沉积物,可以减少水体中潜在的污染源,改善水质。
3.清除水草和藻类:这些植物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体的营养
水平。
4.引入清水冲稀:使用清洁的水源稀释水体,有助于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5.采用人工曝气: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
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6.饲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可以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
富营养化程度。
7.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确保企业和个人在保护水资源方面承担责任。
8.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
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水体保护行动。
9.科技创新:支持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引入更高效、环保的工艺和设
备,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治理难度。
10.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等措施,恢复水体的自然
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包括控制污染源、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加强监管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只有全面、科学地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应化0902班田亚丽案例:2007年,浙江全省海域共发生赤潮40次,发生面积累计近8500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生物引发赤潮3次,累计面积约315平方千米。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指出,2007年,舟山海域和渔山列岛—韭山列岛海域是赤潮高发区。
上述两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5%和79%。
1、前言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酸雨危害加剧,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患皮肤癌及其他皮肤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全球变暖趋势不改甚至加快,导致很多低于海平面的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威胁,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
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更是早就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只取一方面加以讨论,就是我们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最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环境保护尽一些绵薄之力。
2、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产生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对水体富营养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最后确定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和富集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大约80%的湖泊富营养化是受磷元素的制约,大约10%的湖泊与氮元素有关, 余下10%的湖泊与其他因素有关。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其他一些污染物中富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进入湖泊海洋中,造成藻类疯狂生长。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是一种细菌,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它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繁殖,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1.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首要措施。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等,以保证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2.减少农业污染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为了减少农业污染,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精准施肥、循环农业、采用环保型农药等。
3.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如果排放到水体中就会导致富营养化。
为了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影响,可以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例如采用生态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4.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例如湿地生态修复、水草种植、生态渔业等,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
5.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农业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生态修复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水体富营养化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增加、氧气消耗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变差,甚至引起一个水生态系统的崩溃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
1.控制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营养物质,容易随着雨水汇入水体。
为了控制农业污染,需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良种养殖业,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减少对水体污染的贡献。
此外,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监管和控制。
2.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必要的。
城市应当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直接或间接地回收利用,减轻污水对水体污染的负担。
3.加强河道治理河道的污染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河道治理措施,减少河道污染也是必要的。
针对江河沿岸的城市及乡镇要强化河道环境的治理,清理河道内的淤泥和垃圾,消除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问题,并在沿岸的园区、景区、居民区等地增加截污设施,将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河道,同时加强对河道的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消除隐患。
4.发展湿地湿地是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吸收和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成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发展和保护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湿地还拥有原生植物和各种动物群落,保护湿地还能保护珍稀濒危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5.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塑料制品是一种不可降解的材料,长期存在于水体中,塑料制品还能吸附有机污染物,从而又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用可降解的替代品也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在政策层面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治理体系,同时在个人层面培养环保意识、减少浪费,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实施方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源头控制1. 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采取合理施肥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减少城市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盐排放。
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1.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利用湿地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净化水质。
2. 种植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三、加强监测和评估1. 建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1. 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2. 加强相关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宣传教育,推动各方共同参与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
五、加强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持1. 完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管和管理。
2.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六、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进步。
2. 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机构的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人类健康,实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的水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水质污染问题,通常由过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进入水体而引起。
这些营养物质通常来自于城市和农村的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农田中使用的化肥等。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会导致湖泊和河流的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富营养化的影响。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预防富营养化的最有效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农业管理农业是一个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为了减少农业对水体的负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化肥使用,改用有机肥料;- 控制畜禽养殖数量,避免粪便污染水体;- 建立灌溉水源保护区,防止化肥和农药进入水体;- 推广低氮、低磷的农业生产技术。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是另一个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为了减少城市对水体的负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推广分离污水处理技术,将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分开处理;- 鼓励居民使用低污染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3. 控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也对水体富营养化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土地利用对水体的负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土地开发和利用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 保护湿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利用对水体的影响;- 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
二、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减缓富营养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调节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藻类和水生植物等生物来控制富营养化。
这些生物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物质。
此外,它们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生物曝气生物曝气是一种利用生物质量来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和自然曝气。
人工曝气通常采用机械曝气和鼓泡曝气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水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
防止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防止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富营养化是指河流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积聚,导致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受损的现象。
下面是一些防止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一、加强农业管理1. 实施科学施肥:合理控制化肥的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和施肥不当造成的营养物质流失。
2. 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智能农业等生态友好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二、改善城市排污1. 加强污水处理: 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确保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充分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富营养物质进入河流。
2. 建设雨水花园: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进行过滤和沉淀,减少径流含有的营养物质进入河流。
三、加大工业治理力度1.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工业废水的监管,要求企业设置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经过科学处理后达标排放。
2. 鼓励清洁生产:提倡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河流水体的影响。
四、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1.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及时掌握河流富营养化的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 设立保护区和禁渔区: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过度捕捞和破坏。
五、加强宣传教育1.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防止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重要性的认识。
2. 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如何节水节能、减少废弃物等相关知识,推动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河流水体防护中来。
结语:防止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任务。
只有发挥各方的合力,加强管理和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河流水质的持续改善,确保河流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以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为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富营养化水体。
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得浑浊、绿色或蓝绿色,甚至出现水华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那么,如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法:通过引入一些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物,如水生植物、螺蛳等,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2.物理治理法:通过人工清除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或者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如曝气、增氧等,来改善水体的环境,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3.化学治理法:通过投放一些化学药剂,如硫酸铜、过氧化氢等,来杀灭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综合治理法: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治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水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环境、
水质、生态等多个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富营养化水体是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输入(如氮、磷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一种环境问题。
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较大,因此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供参考。
1. 减少营养物质输入量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尤其是氮、磷等。
可以从废水排放、农业、工业污染等方面入手,采取污水处理、农业节水减排、工业绿色发展等措施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2. 处理污水污水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城市和工业区域,优先处理污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将污水排放前进行处理,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3. 促进水体自净水体中的自净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水深、增加水体的扩散面积、增加水中搅拌等方式进行增强。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水体内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并加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4. 处理底泥底泥是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底泥进行处理也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利用各种物理、生物、化学手段对底泥进行清理和处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释放。
5. 提高水体氧气含量高氧气含量有助于水体中有氧的生态系统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可促进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所需的氧的消耗,从而防止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流速、增加氧气供应等方式提高水体氧气含量。
6. 控制有害藻类有害藻类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如利用草鱼、鲫鱼等小型鱼类进行捕食,或使用一些生物酶制剂和消毒剂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7. 推行河道重建推行河道重建可以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和增加生态系统的连通性,达到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可以采用挖掘河道、改善河道水质、增加湿地建设等方式进行河道重建。
8. 乡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乡村地区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尤其重要。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中生物生长过度,从而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这种现象常常由于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引起。
其主要危害包括:①水质恶化,使得鱼类和其他生物无法生存;②引发藻类暴发,导致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浮游植物团;③造成水面漂浮物和异味;④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1.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源是防治富营养化的首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农业环保工作,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2)严格控制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
(3)加强建筑施工管理,防止泥土流失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
(4)加强河道清淤和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2.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防治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植被修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水体周围的绿化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2)湿地修复:湿地是自然的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
因此,对于已经受到富营养化影响的水体,可以通过湿地修复来恢复其生态平衡。
3.人工控制人工控制是防治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械采摘:对于已经形成浮游植物团的水体,可以采用机械采摘等方式将其清除。
(2)人工增氧:通过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减少富营养化现象。
4.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防治富营养化不可或缺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计划,合理分配水资源。
(2)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结语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减少污染源、生态修复、人工控制和科学管理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积累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的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其中包括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开展土壤保护和改良,以减少农业对水体的营养盐输入。
二、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
包括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覆盖率,减少城市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
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广生活污水分级收集和处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四、推动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是水体的重要净化系统,对净化水体、吸收营养盐、调节水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湿地面积,修复退化湿地,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五、加强水体监测和评估加强水体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六、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到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治,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中,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可以使用凝聚沉降的化学试剂,杀死水体中的藻类植物。
也可以养殖大型的水生植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的作用,减低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
还可以挖掘水底污泥和沉积物质、对水体底部补充氧气、注入磷、氮含量低的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方法
可以使用凝聚沉降的化学用剂,来杀死水体中的藻类植物。
通常使用铁、铝、钙等物质,能够与水体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水体中的含量浓度就会下降,大量的水藻就会死亡,此时需要人工将这些水藻捞出,避免污染水体。
还可以通过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通常在水中养殖凤尾莲、芦苇、狭叶香蒲、丽藻等大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吸附、转化、降解水体中,大量的氮、磷元素,以及悬浮颗粒。
也可以合理防治水体污染,管控污水排放的工程。
尽量提高污水排放达标的标准,确保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在排放时,其中氮、磷的含量较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也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避免大量使用化肥污染水体。
可以通过挖掘水底的污泥,以及沉积物质,对水体进行深层的曝气,为水体底部补充充足的氧气,能够阻碍底部淤泥中磷元素的释放,还能在盆底铺上塑料薄膜,阻隔水体与土壤接触,甚至可以注入氮、磷含量较低的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污水分流:通过对排放管道的改造,将污水的排放引至别处,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2. 换水/稀释:湖泊内营养盐含量过多,通过换水/稀释可以直接将湖泊水体内的营养盐浓度降低,同时可以排除掉大量的营养盐。
3. 深层排水:湖泊底层营养物含量高,一般而言,底层水的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当水流转时,底层湖水进入上层,引起表层湖水营养物含量的增加。
4. 曝气/混合:采用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水泵、喷射泵等方法进行曝气和
促进水的流动,可以防止底泥释放磷,改善氧气状况,加强矿化作用,降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效果。
5. 挖泥: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底部沉积物常是一个营养库,在一定条件下可不断释放磷,这称为内部负荷。
当外部负荷减少后,内部负荷可补偿,使富营养化现象继续存在。
挖泥可以直接去除底泥中的营养盐含量,减轻内部负荷对湖泊的影响。
6. 机械收草藻: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杂草进行清理,有助于改善水质,降低富营养化。
7. 营养物钝化: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采用物理方法,使水中的营养盐固定或转化,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从而降低富营养化的风险。
以上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以达到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影响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还会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并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那么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控制了氮、磷也就是基本上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1、氮的控制,在养殖前期,水体中氮含量一般都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为保持水色和一定的透明度,维持菌相和藻相平衡,有时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氮(施肥)。
但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氮水平急剧升高,水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为消除多余的氮,有效的办法是向水体定期投放芽孢杆菌类产品,加强水体的氨化、硝化、反硝化能力。
2、磷的控制,磷在水体中以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二种形态存
在。
只有可溶性磷才能被藻类吸收,将水体中可溶性磷转化生成不溶性(或微溶性)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办法。
在养殖中后期定期向水体投放生石灰,能使可溶性磷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
[Ca5(OH)(PO4)3]。
投放生石灰一般每15天~30天一次,每天每亩10kg~20kg不等。
3、微生物制剂抑制技术。
在养殖池中经常施放有益微生态制剂,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有机耗氧,稳定pH值。
单细胞藻繁殖旺盛的水体,不但溶氧高,而且单细胞藻可以稳定水体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有害的物质,减轻环境中让养殖动物产生应激的因素。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微管增氧等,提高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的知识。